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角下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思考

2024-02-24谭小敏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公共图书馆

收稿日期:2023-12-14

作者简介:谭小敏(1974—  ),聊城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摘  要:传承历史记忆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古籍文献作为我国历代风俗人情与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具备极高的历史、学术和艺术研究价值,做好古籍文献的传承性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职责。文章列举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立足文化传承视角阐述了新时期开展该项工作的必要性与具体思路,并结合政策导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關键词: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传承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4)01-0024-04

古籍文献在中华文明的延续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历朝历代的历史事件、社会风貌、风土人情都借助文献记录下来,这些古籍文献共同绘制了先贤奋斗的轨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对古籍文献进行传承性保护与开发利用能够使民众更加坚定民族文化自信,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为己任。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提出应全面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古籍保护工作[1]。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其后,各文博部门迅速行动,强化开展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修复等相关工作[2]。2017年8月,文化部印发了我国古籍保护领域的首个五年规划,标志着古籍文献保护被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规划文件以“重要任务”的形式强调利用古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三十四章明确提出“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加强文物和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充分表明古籍保护与利用在未来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位置[4]。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很多珍贵古籍文献得到了妥善保管,但流失、损毁等问题仍然存在,很多抢救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的主要责任部门,需要在关键时期积极承担古籍的保护与价值挖掘工作,逐步形成科学保护、管理与开发机制,确保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科学持续发展。

1  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现状

1.1  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成绩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面实施以来,公共图书馆作为古籍文献保护的重要责任主体,主动挑起文化传承重担,在古籍文献的追索收集、整理修复、价值挖掘、开发利用、宣传推广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多年来积累了丰硕成果。在古籍文献的保管方面,针对古籍文献不可再生且受保存环境影响较大的现实状况,公共图书馆通过自我收藏与寄存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古籍保护:首先通过古籍文献寄存服务推广,鼓励基层图书馆(室)或相关单位、个人将古籍文献交省级图书馆寄存(修复);其次是在区域内根据需要重点设立专门古籍书库,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鼠、防尘、防直射、防破损等基础性、保护性工作,同步做好古籍文献纸张的分析、检测与监控工作,创造良好的保存条件[5]。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古籍文献保护意义重大,很多公共图书馆在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呼和浩特市图书馆的《古籍日常管理制度》《古籍修复管理制度》,北京市徐城区第一图书馆的《善本古籍修复管理制度》《古籍阅览室应急预案》等,这些制度的更新与完善使古籍保护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古籍的数字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部分图书馆开始应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古籍文献的保护工作,实现古籍从“藏”到“用”的历史性转变,古籍文字“活起来”的目标即将实现,数字开发技术体系构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古籍开发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有益性探索也在逐步开展。此外,公共图书馆与古籍相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正在进行,以古籍为主题的文旅活动、文创产品已经被民众所认可。

1.2  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实践成果看,公共图书馆行业古籍保护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古籍保护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基础性的古籍保护制度虽已建立,但宏观上并未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制度建设仅仅围绕解决“眼前问题”开展,与从古籍搜集到开发利用的一系列流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同时由于图书馆在古籍保护方面还处在起步和发展期,各自为政现象普遍,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整体而言,当前我国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尚未形成最大合力。其次,经费不足问题一直是困扰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自“国家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文化和旅游部投入了专项资金用于古籍保护工作,但流入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非常有限,无法支持开展全部古籍保护、利用与研究工作。当前,很多图书馆关于古籍保护的馆舍、硬件、软件、技术等仍处于基础水平,相关的古籍科研经费投入较少,理论研究水平较低。再次,与古籍保护与利用相关的数字化工作虽已开展,但相关数据库建设与管理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与资金支撑,古籍数据库分类标准、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等尚不统一。

2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与具体思路

2.1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从本质上讲,加强古籍保护与利用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必要工作。公共图书馆在国家相关文件指导下开展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有利于形成科学的保护利用方案,深层次发挥古籍文献对文化发展的传承作用,同时借助古籍文献蕴含的文化力量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向前发展。从职能角度分析,公共图书馆的固有职能包含保护和存储人类文化遗产,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水平的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已不再局限于强化古籍收藏与保护工作,更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开展拓展性服务,让古籍文字“活起来”,强化以古籍文献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制度、方案与规划的制定工作能使古籍文献在新时期被创造性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从迫切性角度分析,历经岁月洗礼,使用磨损、纸张酸化等因素正在加速古籍文献的损坏速度,因此,公共图书馆进行抢救性和传承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手段成为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利器,一些之前无法完成的修复、存储、展示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完成,使古籍文献中的文化和智慧更好地为现代人服务。

2.2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思路

针对当前的资金、硬件、技术与人才条件,公共图书馆应在遵循“抢救为先、保护为主”的原则下,通过多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使古籍文献的保护水平和利用价值实现最大化。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对保存较完整的古籍文献进行原生性保护,即在不改变古籍文献原始特征和载体形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保存条件实现对古籍文献存放的空气温湿度、光照条件、防腐防蛀等防护措施的精准控制,防止损坏,延长其寿命,当前古籍文献的原生性保护标准可参照《图书馆古籍书库基本要求》(GB/T30227—2013)执行。其次,公共图书馆对十分珍贵或破损较严重的古籍文献应强化古籍的再生性保护,这种保护形式会改变古籍的原始特征与载体形式,利用当前新兴的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数字修复、影印等方式进行模拟还原、微缩复制、整理出版等,同时通过中华古籍数据库建设使珍贵古籍和破损古籍“活”起来,为更多人所用。再次,跨界合作是未来古籍文献保护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虽然是古籍文献保护和利用的主要责任部门,但技术水平不如专业科研院所,开发利用与营销水平不及商业化文化企业,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强化馆际合作、馆校合作、馆企合作,联动开展古籍保护工作。古籍文献的利用方向仍应以文旅融合、文化创新为主,但应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将文献底蕴形象化、趣味化,与民众的生活生产相结合。此外,关于古籍保护与利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学术性研究也应被提上日程,公共图书馆可通过联系专业机构和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引进骨干人才等方式强化人才素养提升和专业力量融入。

3  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传承性保护与利用举措

3.1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

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的顶层设计作为指引。公共图书馆应在图书馆联盟中设置古籍保护职能部门,协调统一联盟内的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将各项保护与利用要求与国家保护中心对接,理顺古籍保护的管理模式,形成科学长效合作机制,同时优化资金、人才、设备等的资源配置,强化联盟内各馆在古籍保护与利用中的职能分工,将古籍文献的追索、收集、修复、保存、开发、宣传等工作进行详细分工,强化各职能分馆与对应科研院所、商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对古籍开发利用营销收益进行科学分配,保证古籍保护与利用各环节工作的持续性。公共图书馆针对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各环节的工作应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政策制定与管理要素优化缓解当前因资金、人员、技术造成的效能不足问题,协同调动资源,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图书馆联盟古籍保护与利用职能部门还应定期召开会议,指导各馆进行环节间的高效衔接,同时交流经验、分享所得。

3.2  开展普查登记,优化修复手段

全面开展普查登记工作是古籍文献保护的首要任务,也是进行古籍抢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公共图书馆应以联盟为单位在区域内开展全面普查登记工作,为每部古籍制作“身份证”,同时建立古籍台账,在前期普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勘误。工作人员还应以普查工作为契机开展古籍文献保护的宣传工作,普及古籍保护基础知识与重要价值,宣传号召全民树立古籍保护意识,鼓励相关单位、个人将古籍文献交由公共图书馆进行专业性存储,使更多散落民间的古籍文献回归图书馆,并得到妥善保管。文献征集是古籍文献重回图书馆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献征集的方法有无偿捐赠、有偿捐赠和认定购买等方式,公共图书馆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并给予捐赠者一定的精神或物质奖励。此外,强化古籍修复手段能够实现对珍贵古籍的抢救性保护,因此,公共图书馆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古籍文献制订不同的修复方案,在修复技术、修补用纸、胶粘剂等的选择上实施一籍一策,实现精准修复。

3.3  建设古籍数据库,统一入库标准

数字化手段是古籍保护与利用的利器。公共图书馆应强化古籍文献的数字化保护意识与责任感,做好古籍文献的分类、编目等基础性工作,为后续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打下基础。在数字化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中,统一标准是关键,完善的入库标准能够对古籍的长期保存和共享利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也能保证数据库的整体质量。当前,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可参照《古籍著录规则》《古籍数字化工作手册》《古籍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等标准[6]。入库前,公共图书馆要对古籍文献进行严格核查:一是严格保证数字化古籍作品的质量,确保入库资料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重视原版与校勘。二是规范古籍文献的系统分类方法,根据古籍类型与馆内实际在六种系统分类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法,分类方法的选取应兼顾传统文化思维和学科性。三是统一字符集,在保留原版的前提下对古籍文献中的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等进行统一注解,此举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理解难度,提升资源利用率。此外,建设成熟的古籍文献数据库能够实现语义检索,对检索结果的数据价值进行挖掘,实现统计、分析、重构等功能,大幅提升古籍文献的利用率,便捷的数字库系统能够使更多的文化机构和古籍爱好者参与其中,壮大古籍保护力量。

3.4  挖掘古籍价值,创新文化载体

古籍文献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极高的文化价值,在国家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公共图书馆应在强化古籍文献保护的基础上强化其价值挖掘,使古籍服务于现代社会。在古籍的开发利用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强化引导不同行业对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如:医药行业可借鉴古籍中的中医药学文化研发新药品、创新保健方式提升民众健康水平,建筑行业可借鉴古籍中的建筑方式与特征建设和恢复古典园林与建筑群等。将古籍中的文化元素与旅游相结合是当前国家倡导的文化推广方式,也是能让古籍重放光辉的重要途径之一,古籍能够赋予旅游胜地特殊的历史感、文化感,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了解渊源、感受古韵、收获知识,古籍的文化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文创产品是创新古籍文化载体的重要方式,能使古籍进入人民生活,将具备历史性、民族性和教育性的文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在民众面前,文神兼备地开启民族文化传统,同时有效带动精神消费的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有关古籍的文创产品逐渐从实体走向虚实结合,古籍文献内容展示给大众的形式也将更加多样。

4  结语

古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古籍文献是公共图书馆不可推卸的光荣职责,但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古籍文献追索、收集、修复、保存、开发、宣传等各环节的长效机制,利用新兴技术提升古籍文献的修复与存储效果,着力扭转“重藏轻用”的传统理念,通过文旅融合、文化创意等手段挖掘古籍文献价值,实现“古为今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蕊.缩微技术在图书馆古籍保护中的重要作用[J].数字与缩微影像,2022(3):20-22.

[2]  伍涛.从传统继承到创造性转化:图书馆古籍修复的时代内涵与创新发展[J].图书馆,2022(8):93-98.

[3]  王波.高校图书馆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现状、亮点、问题与建议[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3):21-28.

[4]  狄加全.公共圖书馆古籍保护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刊,2022(4):66-69.

[5]  陆思晓,倪焯慧,景欣媛.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公众宣传现状调研[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2):9-15.

[6]  冯为.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保护工作探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S1):112-118.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传承保护开发利用公共图书馆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阜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性及传承发展探析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民间组织在粤剧传承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