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问题和思路

2024-02-23郭玉萍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国有企业

郭玉萍

摘 要:国有企业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难免遇到不良资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剖析了国有企业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建议和思路,希望能为国有企业更有效地应对不良资产挑战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思路

20世纪90年代拉开的处置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序幕,发展到今天,已有30年,其中产生了一些轰动一时的知名企业,同时也有不少企业遭遇滑铁卢,消失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一、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处置国有不良资产的重要性

处置国有不良资产对于保障国家经济稳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改善市场信心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国有资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国有不良资产是指那些价值严重下降、难以变现甚至可能造成资金链断裂的资产,如不良贷款、不良债券等。这些不良资产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置,将会对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导致金融风险扩大,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及时处置国有不良资产是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和金融体系安全的关键一环。其次,处置国有不良资产有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不良资产往往处于僵持状态,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影响了正常的资本流动和投资活动。通过处置这些不良资产,可以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将闲置资金投向能创造更大利益的领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1]。

(二)合理处置不良资产的必要性

合理处置不良资产对于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其一,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不良资产的积累会加剧金融风险,可能导致银行体系资金链断裂、信贷停滞,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通过合理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减轻金融机构的不良负担,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其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占用大量资源,阻碍了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正常流动。通过处置不良资产,可以释放闲置资源,将其用于更有价值的领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三,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不良资产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影响正常经营。通过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经营效率,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为其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二、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不良资产定性和定量难题

国有不良资产的定性和定量难题是指在评估、分类和处理国有不良资产时所面临的问题,涉及资产的性质、价值、风险等方面的认定和分析。这些难题常常使国有不良资产的处置变得复雜而具有挑战性。

国有不良资产的定性难题主要涉及资产的质量、价值、流动性等问题,这包括以下方面:其一,不良资产的分类。不同类型的不良资产(如不良贷款、不良债券、不良房产等)具有不同的特征和风险,需要对其进行准确分类,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其二,资产价值的认定。不良资产可能经历了市场价格的大幅下跌,导致其真实价值难以确定。定量评估不良资产的价值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市场情况、折旧、未来现金流等。其三,流动性的评估。不良资产的流动性指其能够在市场上迅速变现的程度。对于某些资产,可能很难找到愿意购买的买家,从而影响其流动性和变现能力。

国有不良资产的定量难题涉及数据收集、风险评估和资产估值等方面,包括以下问题:其一,数据的质量和可得性。准确的定量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但国有不良资产的相关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这会影响定量分析的可靠性。其二,风险评估的复杂性。不良资产涉及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多种因素,这些风险之间相互影响,增加了风险评估的复杂性。其三,资产估值的难题。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良资产特有的问题,如何准确地估值这些资产变得十分困难。不同的估值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是一个挑战。

(二)处置渠道选择和风险问题

处置国有不良资产涉及选择合适的处置渠道以及应对相关的风险问题。不同的渠道和风险会影响国有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和效果。在处置渠道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努力来处置不良资产,如自行追求经营改善、资产重组、优化资金使用等。这种方式通常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和资源,但可能因内部限制导致处置效果不佳。还有,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来处置,国有不良资产可以出售给金融机构,由其进行处置。这样可以分散不良资产的风险,但需要确保金融机构具备处理这些资产的能力。

在处置国有不良资产中会面临如下的风险问题:一是定价风险。在处置国有不良资产时,资产的定价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定价不准确可能导致处置价格过低或过高,从而影响国有资产的价值或处置难度[2]。二是市场风险。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市场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导致处置价值波动。市场风险可能影响投资者的参与意愿,进而影响资产的变现效果。

(三)处置成本与效益平衡问题

国有企业在实施不良资产处置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投入的成本和预期的效益,以确保处置的最终结果对国家、企业和金融体系都是有利的。在处置成本上会面临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实施不良资产处置方案需要专业人才,包括评估师、律师、金融专家等。这些人力资源可能需要进行培训和招聘,增加了人力成本。处置不良资产可能需要使用办公设备、场地等物质资源,这些资源的使用和维护都会产生成本。处置不良资产还需要支付各种费用,如评估费、律师费、中介费等。同时,处置不良资产可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资产的清理、维护、改造等工作。

而处置国有不良资产所带来的收益和改善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经济效益。合理的不良资产处置可以带来资金回笼,提升企业的资金流动性,释放闲置资源,促进经济的优化配置和发展。其二,金融体系稳定效益。不良资产的处置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减少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其三,市场信心提升效益。处置不良资产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吸引投资者参与市场,推动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四)社会稳定与员工安置问题

在国有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对相关企业员工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以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和不稳定因素。在社会稳定问题上,首先,不良资产处置可能会导致相关企业的规模缩减,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就业。大规模的失业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其次,某些国有不良资产可能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如某个地区的主要雇主或税收贡献者,处置不当可能导致地方经济受挫,影响社会稳定。最后,社会对于国有资产处置的看法和反应可能会引发舆论压力,进而影响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在员工安置问题上,首先,处置不良资产可能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调整和培训,以帮助其适应新的岗位和产业。如果员工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其次,员工失去工作后可能失去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福利。这可能会影响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最后,若不良资产处置导致大量员工失业,可能会导致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增加其他行业的就业压力。

三、国有企业处置不良资产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不良资产信息化管理

加强不良资产信息化管理涉及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不良资产的识别、评估、管理和处置过程中,以提高处置效率和透明度。信息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精准的不良资产识别和分类。首先,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大量的贷款、债券、房产等资产进行自动化筛选和分类,快速定位不良资产,减少漏判和误判。其次,信息化管理可以借助数据分析和模型,对不良资产的价值进行更精确的估算和定价。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处置价格,避免因过高或过低的定价影响处置效果。最后,不良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不同部门之间可以共享资产信息、评估结果等,能够加强合作,提高处置工作的效率。

(二)多元化处置渠道和风险防范

多元化处置渠道指的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来处置不良资产,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最大化处置价值。例如,通过拍卖、竞价、交易市场等市场化方式,将不良资产卖给愿意购买的投资者。这可以利用市场力量来决定资产价格,提高变现效率,但也需要注意市场风险。还可以将不良资产出售给金融机构,由其进行处置。这可以分散不良资产的风险,同时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能力。此外,还可将不良资产的债务转换成股权,参与企业的股权结构调整,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负担。

风险防范则是为了应对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保障不良资产处置的稳健进行。其一,需要防范市场风险。在市场化处置过程中,需要进行市场分析,预测市场变化,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处置价值下降。其二,需要防范法律法规风险。在处置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违法行为引发法律风险。其三,需要防范流动性风险。需要合理规划资产变现时间,避免因資产无法及时变现引发流动性风险[3]。

(三)成本效益优化

成本效益优化是指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以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效益。这样的优化可以确保处置工作高效、经济,并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回报。成本优化体现在以下内容:其一,评估成本。在决定是否处置某项资产时,需要对评估成本进行考虑,包括资产估值费用、律师费用、咨询费用等。合理控制评估成本可以降低处置成本。其二,处置费用。不同的处置方式会涉及不同的费用,如市场化处置可能需要支付交易费用,而资产重组可能需要支付并购费用。选择成本较低的处置方式有助于降低总体处置成本。其三,减少流动性成本。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可能需要支付流动性成本,包括资金的时间成本和变现周期对企业的影响。优化处置时间,减少流动性成本对效益很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效益提升上,要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和时机,以获取更高的变现效益,市场行情、需求、竞争等因素都会影响资产的变现效果。

(四)员工培训与社会支持

员工培训与社会支持旨在保障受影响员工的权益,帮助他们适应变化,减轻可能的负面影响,同时维护社会稳定。员工培训需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职业技能培训。为受影响员工提供相关行业或其他就业领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具备适应新工作的必要技能,提高再就业的机会。其二,职业规划指导。为受影响员工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兴趣,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职业道路提供指导。其三,创业培训。为有创业意向的员工提供创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创业流程、管理技能等,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其四,心理辅导。处置不良资产可能会引发员工的不安和压力,为受影响员工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能够帮助员工调整心态,应对变化。

同时,在社会支持上,政府可以提供失业救济金,为失业员工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还应考虑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确保失业员工能够继续享受医疗、养老等基本福利。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就业信息、求职指导、职业培训等,帮助失业员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另外,针对特殊群体,要提供社会援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不会因失业而受到过多影响[4]。

(五)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在处置国有不良资产的对策中,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旨在通过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资产问题。首先,国有不良资产往往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方式紧密相关。通过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竞争活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这有助于降低不良资产的形成和积累,减少后续不良资产的产生。其次,通过改革,可以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和战略投资者,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降低不良资产的发生和扩大。最后,通过改革,可以引导国有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而减少低效产能和不良资产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岳.以破产重整方式处置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2]陈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和处置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06):13,15.

[3]国有企业不良资产问题及化解思路[J].金融与经济,1997(01):15-20.

[4]纪晓津.一部值得阅读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优秀专著——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问题研究》[J].国有资产管理,2008(07):61.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扬原因与处置探索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