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面向、科教融合、双轮驱动”

2024-02-20兰峰高志坚宁文泽刘天利周玉琳

高教学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轮驱动科教融合新工科

兰峰 高志坚 宁文泽 刘天利 周玉琳

摘  要:面对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始终坚持改革探索与自我革新,在新工科背景下,努力探索工程管理专业改造升级路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和机制体制设计;坚持“主动面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为导向,拓展专业内涵,加速科教融合,积极探索和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精课程、微课堂”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开发“工程管理云专业”平台,大力推动“2+X”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为探索和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系提供重要支撑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科教融合;双轮驱动;新工科;工程管理云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5-0030-05

Abstract: Facing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nd the serious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the new round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change, the major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facing the urgent need fo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major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has always insisted on reform, exploration and self-innovation,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has strived to explore the way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fession. We insist on "active orientation", take "dual wheel drive" that the national major strategic need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guide, strive to expand the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accelerate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ctively explore and re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e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mode of "fine course and micro-classroom". We actively develop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loud profession", promotie "2+X"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build "teacher-student growth community".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support and experience for exploring and forming a new model, new path and new system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Keywords: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dual wheel drive; new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loud profession; curriculum system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以下简称“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现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高校“一流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在近40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探索与自我革新。当前,国家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智能建造”“乡村振兴”等城乡协同发展、建设智慧中国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国家战略实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工科背景下,面对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正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教育转型始终是社会转型的结果与症候[1]。有生命力的高等教育是复杂的、多层结构的开放系统,决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当前,工程专业教育不能完全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存在教学体系不科学、教学观念不适应、教学内容不适用、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组织不灵活和过程指导不到位等诸多现象[3]。积极探索新工科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以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改革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工作目标

(一)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面向新工科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改革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专业建设总体定位较难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多数地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定位“陈旧”,还停留在施工与造价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等传统方向,难以适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对专业知识体系、基础能力、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亟需“破旧”。

2)专业课程体系较难匹配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现代工程管理学科交叉特性愈发显现,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等多维技术手段应用日益增强,目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老化带来的人才知识结构陈旧问题凸显,亟待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与重构。

3)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情境变革以及社会化教育。随着CIM、BIM、AI、VR技术等科技成果的涌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科技革命带来的情境变革以及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日益增长的社会化需求,亟待构建面向新技术、新经济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4)科研与教学脱节以及学生“能力缺乏”。专业建设依然存在科研与教学脱节以及学生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能力不足、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弱等问题,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亟待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和实践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  工作目标

面向新工科的工程管理专业改革要实现以下目标。

1)坚持“主动面向”,紧跟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步伐,基于“科教融合”思想,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成果与工程管理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深度融合;培养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城乡建设管理”和“智慧建造管理”领域的专门人才需求,实现面向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改革的“双轮驱动”。

2)拓展专业内涵,加速科技融合,革新課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向城乡建设管理和智慧建造管理的战略型和科技型领域转变。

3)积极探索“工程管理云专业”发展,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人士对本专业知识的强劲需求,大力推进工程管理专业转型升级。

4)推动教师与学生互动交融与共同成长,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实现“课堂灌输”到“能力挖掘”的转变,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工程管理专业面向新工科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真正好的教育应使学生意识到,要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改善环境的前提,作为创新的主要思路。如何增强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意识,是今后教育改革中必须高度重视的[4]。在专业教育中,提倡“宏思维”,体现宇宙观、方法论、责任感、宏伟目标及高情商[5]。

教育部在新工科建设研讨会提出“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大学生选择空间,方便学生跨专业跨校学习,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6]。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工程业务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工程科技复合型人才[7]”。

基于以上的教育理念和政策,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面向新工科的改革将采用以下思路和举措。

(一)  重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

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成果对工程管理专业提出的新要求,专业方向做出重大调整与革新。聚焦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前沿理念以及城乡协同发展战略,加强空间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多维手段,拓展专业内涵形成“城乡建设管理”方向课程体系;基于CIM、BIM、AI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加速科技融合形成“智慧建造管理”方向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向城乡建设管理和智慧建造管理的战略型和科技型领域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宏思维’塑造”,培养工程管理领域领军人才的新工科教育模式。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改革思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改革思路,提出如下举措。

1)大力改善教师的专业结构,加大城乡建设管理、智慧建造管理方向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领域改革方向要求相适应的新型教师团队。

2)面向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水平院校的校际合作以及校企合作,深化专业课程体系与创新体系的研究设计,紧跟前沿发展方向。

3)开发“工程管理云专业”在线平台,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提供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创新教学服务。

4)与业界知名企业合作,设置“创新创业培育种子基金”,创建“陕西工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中心”,成立学生专业社团,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合作项目,促进“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培育。

(二)  探索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新工科专业可以分为新型、新生和新兴三种学科专业类型。新型学科专业对传统的、现有的学科专业进行转型、改造和升级;新生学科由不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或由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产生;新兴学科专业是全新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学科专业[8]。面向新工科的工程管理专业应属于新工科中新型学科专业,但在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上,离不开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紧跟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步伐和行业需求,聚焦城乡建设管理和智慧建造管理发展前沿,全面进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与创新。核心课程突破工程施工管理与房地产开发管理等传统课程模块,实现面向新经济时代的城乡建设管理和智慧建造管理课程体系转变;结合专业发展最新动态,深化科技融合,为适应“新基建”的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支持;创新“精课程、微课堂”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形成集“大而通的通识课程、少而精的前沿微课、融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解决了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创新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

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提出如下具体举措。

1)深化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大而通”框架,建设4~6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通识课程组;按照“少而精”理念,重组现有专业课程,建设5~6门专业核心课程;形成“大课程、小课堂”模式,优化、整合、重组2~3门专业核心课程和1~2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2)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拓展专业内涵,构建城乡建设管理方向,加强现代城镇发展前沿、ArcGIS空间分析、城市更新与修复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3)基于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等核心课程内容的科技融合,加速形成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智慧建造管理课程体系。

4)拓宽专业前沿,开设韧性城市、智能建造、新型城镇化等前沿微型选修课,采用微课堂开展讨论式、探究式和案例式教学,创新“精课程、微课堂”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

(三)  构建“工程管理云专业”平台

为适应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教学模式变革,满足社会人士对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广泛需求,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进行改革,大力推进线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根据课程模块进行资源体系化管理和组合,将各类课程资源整合到“工程管理云专业”平台,为学生和社会提供了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创新教学服务。“工程管理云专业”服务平台体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

基于“工程管理云专业”服务平台体系,提出如下举措。

“工程管理云专业”平台课程资源包括教师授课视频、师生科研成果、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发展资料、专业前沿论文、重大工程案例和工程软件等系列资源,利用三年时间,使“工程管理云专业”服务平台初具规模并投入运行。

1)一期建设:主要建设平台的安全认证系统、平台管理模块以及课程管理模块,上述功能具备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便可使用该功能进行在线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方便其他相关专业同学学习借鉴。

2)二期建设:主要建设实践管理和创新创业管理模块,学生可以将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相融合。

3)三期建设:主要建设教学成果管理模块,深化改革当前纸质化教学成果管理方式,便于展示和查询教学成果。

(四)  培育“师生成长共同体”

1998年美国博伊报告首次明确提出重大新理念:研究型大学应发挥自己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生教育的巨大资源优势,并提出改进本科教学的十项建议,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管理人员,让本科生参与研究、将科研与教学融合[9-10]。

从国际经验来看,研究型大学的特殊使命和师生的特点,决定了其本科教学改革要在发展知识和传播知识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我国当前形势决定了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科教融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10]。

针对科研与教学脱节以及学生“能力缺乏”的现状,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积极推动“2+X”创新体系建设,即1项“创新创业培育种子基金”、1个“陕西工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中心”以及多个学生专业社团和创新项目工作坊,吸纳优秀本科生加入导师科研团队,鼓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合作项目,促进“师生成长共同体”形成,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融与共同成长。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科教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提出如下举措。

1)依托专业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大型工程咨询项目,以创新项目工作坊为基地,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2)组织学生成立CIM协会、BIM协会、智慧建造协会、城乡大数据研究会、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会等课外学术社团,紧跟专业前沿方向。

3)学生积极申请“创新创业培育种子基金”,加入“陕西工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中心”,与教师一道开展创新创业合作项目,实现互动交融与共同成长。

4)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创新体系建设中,强调学生培养全过程的自我管理能力、終身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实现“课堂灌输”到“能力挖掘”的转变,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  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历经长期研究与实践,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改革形成如下鲜明特色与创新之处。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构。人才培养面向国家战略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型与科技型领域转变,占据专业制高点,拓宽专业视野,拓展创新发展空间。

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重构集“大而通的通识课程、少而精的前沿微课、融合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的学科交叉专业课程”于一体的创新课程体系,创新“精课程、微课堂”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

“工程管理云专业”平台的构建。融合课程建设与实践环节,全面提供视频、文献、资料、音频、工程软件等各类教学资源,资源管理效率高、检索方便、易于展示,提供满足专业发展要求和强劲社会需求的课程教学平台。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培育。打造集“教育、培训、科研”一体化的、具有工程管理学科优势特色的协同育人联合创新创业平台,积极推动“2+X”创新体系建设,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融与共同成长,学生培养实现“课堂灌输”到“能力挖掘”的转变,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而言,围绕如上创新改革,健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的“三项机制”,探索和实施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新工科改革与引领模式,形成人才综合能力培养的新途径和新体系。

四  结束语

西建大工程管理专业在改造升级路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体系建设、平台建设和机制体制设计等方面将形成系列成果和实施案例,为探索和形成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依据,相关建设成果将为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面向新工科改造升级提供参考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法]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

[2] 江玉荣,陈江华.新工科视角下经济工程专业建设思考[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2):55-60.

[3] 江昌勇,尹飞鸿,常睿.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受众侧的课程教学范式探析[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9,4(3):29-34.

[4] 李培根.从根基上认识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8):33-37.

[5] 李培根.谈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6-17,38.

[6]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7]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8] 钟秉林,方芳.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中国大学教学,2016(4):4-16.

[9] KATKIN W. The Boyer Commission report and its impact on under graduate research[J].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3(93):19-38.

[10] 张红霞.从国际经验看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60-65.

猜你喜欢

双轮驱动科教融合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提振实体经济的“双轮驱动”
人类文明的底色: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
坚持倒逼降成本和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走出脱困前行的新路径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
双轮驱动 全球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