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医联动下的高中生危机干预案例

2024-02-07林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

林琳

摘要: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在四川省德阳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联合牵头的“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6个1”行动的推动下,四川省德阳中学校与医院结成“校—医”联盟,开通了心理危机学生转介的绿色通道,共同探索了一套“医教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基于“家校医”联动的机制,德阳中学校与医院协同干预了十多起危机个案,本案例是其中一个在家校医三方联动下转危机为转机的成功案例。通过干预,学生顺利度过危机并返校完成学业,进入大学深造。

关键词:家校医共建;医教结合;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3-0056-03

近些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2020年,在四川省德阳市教育局和卫健委联合牵头的“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6个1”行动的推动下,四川省德阳中学校与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结成联盟,开通了心理危机学生转介的绿色通道,共同探索出了一套“医教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协同干预了十多起危机个案,下文将呈现其中一个危机干预的典型案例。

一、个案概况

小 A,女,高三学生。2021年春季学期初,小A在教室扬言要自杀,班主任联系我处理此事。

高二时,小A曾因为连续两场考试作弊被发现,觉得愧对父亲,产生了自杀想法。当时,我用情绪急救的方法对她进行了辅导,并初步评估了她的自杀风险——尚未出现自伤自杀行为,为低风险。稳定情绪后,她表示能接受并面对学校的处分,回家反思一周后,第二周回到了学校。

事隔半年,刚刚步入高三的小A某天在教室踩碎了一个镜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划伤了自己,血流了一地,班主任立马将她带到我的办公室。这一次,她跟我深入讨论了家庭和社会支持。她说母亲在她一岁多时离家后失联,她与母亲没有感情。父亲常年出国务工,疫情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她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奶奶目前患老年痴呆,无法与人正常交流;爷爷务农,家里收入微薄。她平时住校,周末借宿在爷爷的朋友家。她一个人去过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初诊评估结果是“可能有严重的抑郁症状”。而朋友认为她以前大大咧咧,现在突然这么“丧”,是在装抑郁。本就缺乏支持的她,现在更加感觉没人理解自己,认为活着没意义,于是做出了冲动自伤的行为。

二、危机干预过程

第一步:稳定情绪,保障安全。

当班主任将小A带到我办公室时,她双拳紧握,情绪有些激动。班主任简单介绍情况之后,我说:“我看到你手上的伤还在渗血,医务室有碘伏,我拿过来帮你清理一下,好吗?”她微微地点点头,这是我第二次见她。对伤口稍作清理后,我看到小A整个人的状态放松了很多。我的这一举动让小A感受到了关心和理解,卸下了心理防御。

第二步:初步评估,立即上报。

我采用北京大学徐凯文[1]的自杀自伤评估表对小A的自杀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自杀自伤计划:1分;自杀自伤经历:2分,不止1次的反复冲动性自伤;现实压力:2分,对未来感到迷茫;支持资源:1分,家庭支持很弱,朋友支持良好;临床症状:2分,已有临床诊断。总分8分,属于高风险对象。鉴于小A当前的心理问题已经超出学校心理辅导的范畴,于是我第一时间和班主任沟通,并嘱咐班主任告知监护人,班主任致电小A的父亲,同时建议小A的爷爷带她去医院。我将情况上报给学校分管领导,并提供了“校—医共建”绿色通道,开具了“‘校—医共建’个案转介单”(见表1)。

第三步:完成转介,持续关注。

学校通过“校—医共建”绿色通道将小A转介到医院,医院迅速安排了医生接诊,诊断结果是中度抑郁症,建议住院治疗。医院与家长联系,本已准备办手续,小A父亲突然反悔并拒绝让她住院,医院反馈可能是经济原因。为此,我向校领导反映了她的家庭情况,领导很重视并启动了助学金。最后,在家、校、医三方协同下,小A顺利办理了住院。

第四步:返校学习,辅导跟进。

小A住院28天后打算返校,校方担心高三压力太大,建议她休学一年,先回家靜养。其父也同意,但小A想回到学校完成学业。班主任询问我哪种方式对她而言更好。我说:“她在学校有很多朋友,她也喜欢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学校的社会支持良好,返校学习应该没问题。”统一想法后,我们决定尊重她的选择。在与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多方沟通后,学校同意她复学。

2021年10月14日,是小A复学的第一天,她一进教室就开始呕吐,不断抖动膝盖,她说有蚂蚁在爬,她企图控制却控制不了。于是,我每天带她进行正念冥想练习,这对她保持专注和控制情绪有很大的帮助。她说自己在教室坐40分钟太困难,于是我让她主动联络各科老师说明情况,若感觉到必须要起身就举手示意。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她主动请求坐到教室靠近后门的地方。返校后两周内,她每天都来找我,与我分享各种生活细节,例如剪了个新发型、今天坚持坐了一节课、晚自习能坚持做完三道题,等等。

第五步:家校沟通,共促成长。

有一天,小A的爷爷及亲友共三位老人一起找到我沟通小A的事情。爷爷说,小A很久没回家了,很想她。我当即与小A沟通,她同意下午见见爷爷。小A爱美,爷爷知道她一直想要拍艺术照,但之前觉得花钱太多,没有同意。那天下午,爷爷主动提出带她去拍艺术照。拍照回来后,小A很开心,由此修复了与家人的关系。

后来,在家长和老师的建议下,小A决定走高职单招。这方面我并不了解,于是通过向有经验的老师咨询、从微信公众号查找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后用微信推送给小A。她高中毕业后去单招学校就读,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我通过微信不时询问她的近况,她遇到难事也会主动寻求我的帮助,期间还专门回校来看望我。现在她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父亲也回到了她的身边,社会支持系统良好。这段经历让她获得了突破困境的方法,提高了面对未来的信心。

三、家校医三方联动的思考

(一)医教协同度危机

浙江省教科院主任庞红卫[2]通过对数起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调研分析发现,几乎每一起自杀事件都是遭遇重大事件、缺失支持系统和自身特质三大要素的叠加。“校—医共建”机制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能够及时被诊断与干预,医院心理治疗与学校心理辅导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校—医共建’个案转介单”的使用,使医生在初次接诊来访学生时,能从心理教师对于学生的“背景资料描述”中快速搜集到资料,了解学生的重大事件、支持系统和自身特质;从“辅导过程概述”和“当前情况小结”中,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节省时间的同时避免出现误诊;通过“医院评估”栏向学校心理教师反馈学生的治疗情况及后续注意事项等,帮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辅导跟进工作。转诊、转介是一个双向循环流动的过程,不是一次就结束的关系。医院和学校借助“‘校—医共建’个案转介单”进行有效沟通,助力学生问题的解决(见图1)。

(二)家校合作解难题

家庭,是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支持力量。危机要变为转机,家长的理解、认同与配合非常重要。此处的“家长”指的不仅仅是学生父母,还包括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在本案例中指的是小A的父亲和爷爷。在此次心理危机处理过程中,因家长对心理疾病存在误解,导致转介工作受阻,致使学生没能及时就医。医生、教师加大了与家长的沟通力度,使家长接纳了孩子的情况,配合学校和医院完成了对小A的心理治疗及返校后的心理辅导。

(三)三方联动促成长

小A的心理危机干预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家长、学校和医院的三方联动(见图2)。

首先,家长对于学生的真实情况能够做到如实告知,主动寻求学校的支持,听取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

其次,心理教师与多方沟通,调动了小A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唤醒其功能,使得学校给予她经济支持、班级给予她温暖和关爱、家庭给予她理解和接纳,多方合力,助她走出困境。

最后,医院方能够在家属拒绝治疗后积极倾听,了解情况并与学校联系,最终借助多方力量,让学生得到有效治療。医生在小A出院后持续跟进,与心理教师一起做好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辅导与治疗工作。

家长、学校、医院能够三方联动推动问题顺利解决,得益于市教育局与市卫健委在师生关爱“6个1”行动中,多次聘请专家对“家校医共建”模式的详细操作流程进行介绍,并且每所学校都有结对医院,我校还聘请了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作为学校健康副校长。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中,我校心理教师与结对医院保持联系,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医院方举办的讲座和团体督导活动,促进了学生转介转诊绿色通道的有效畅通。

参考文献

[1]徐凯文. 自杀危机评估与干预技术:新的理论与工具[C]. 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1.

[2]庞红卫.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模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8):9-13.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移动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研究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树立人本观念,铸造爱心工程
心理辅导的信息化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关于高校毕业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思考
应急心理干预的中职校角色探析
绝食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