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2-02魏斌马玉堂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

魏斌 马玉堂

摘要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旨在研究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政府引导不足、旅游产品单一、乡村形象和品质不高等。认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应该注重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耦合发展。

关键词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2-0110-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2.02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WEI Bin, MA Yu-tang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R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farmers’ life,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northwest ethnic area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key factors of rural tourism in northwest ethnic areas of China,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r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this area are rich, but 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such as insufficient government guidance, single tourism products, rural image and quality is not high.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ural tourism in northwest ethnic area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ure, ecology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guidance and promo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mage of rural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rural economy.

Key words Northwest minority area;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path;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 2021—2022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项目(2022-ZLXM-06);甘肃省202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2023ZD002);甘肃省2023年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2023CXZX-188)。

作者简介 魏斌(1999—),男,甘肃通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治理。*通信作者,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民族宗教理论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2-27;修回日期 2023-03-23

我国西北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国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乡村旅游反贫困措施,以及我国实施的旅游扶贫政策,有利于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西北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分析了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关键因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从文化、生态和社区参与3个方面,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策引导、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等关键因素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形象,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等可行性建议,以期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

西北民族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中国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图1)。这一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西部民族地区共有10个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项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另有2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有470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全国1 372个项目(不含子项)的34%。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2021年东部地区占据了51.44%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西部地区占据了24.47%,中部地区占据了21.57%,而东北地区仅占2.52%。东部地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目标区,西部等地区相较于东部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占比依旧有较大差距(图2)。

其中,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逐渐壮大,成为重要的旅游形态之一。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地域偏远和西北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西北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突出,乡村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

其次,旅游产品单一。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品较为单一,大多数旅游项目都以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为主要卖点,缺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第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管理不到位,政策措施落地不易。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管理体制相对不足,政府管理不到位,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旅游资源浪费和乡村旅游发展不规范。

第四,文化传承面临困境。西北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较为丰富,但在现代市场的冲击下,文化传承面临巨大困境,加上文化保护意识普遍不足,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存在很大问题。

因此,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制定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2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的分析

2.1 文化路径

西北民族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特色是其乡村旅游文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故从文化角度出发,分析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文化路径。

首先,西北民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其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这些遗产包括古代文明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山大川、古老的民族文化等,例如在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 《格萨尔》作为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仍以说唱和歌舞的形式广泛流传, 传达着藏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情怀,这些资源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该注重保护这些历史和文化遗产,将其融入旅游产品中。

其次,民族文化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不同民族拥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如藏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这些民族文化可以通过旅游产品和节庆活动等形式向游客展示。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和参与度。

最后,自然环境也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文化发展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地区擁有壮观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昆仑山、天山、青海湖等,这些景观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该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推出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体验。

西北民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是其乡村旅游文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该注重保护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生态品质,从而推动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2 生态路径

生态路径也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西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例如:甘肃朗木寺仙境、新疆喀纳斯湖、银川沙湖等,则更是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在生态路径上,需注重保护本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旅游产品,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和旅游素质。

首先,需要加强本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西北民族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但已受到人类活动破坏。因此,需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在旅游产品设计中,需注重发展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特色旅游产品。例如,可以推广徒步、骑行、野营等户外旅游活动,鼓励游客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最后,在营销和宣传方面,需加强打造生态旅游精品品牌,旅游精品是指高知名度、高品位、内涵丰富、吸引力强、有轰动效应的拳头(或称名牌)旅游产品。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例如,可在旅游线路中加入环保宣传和教育内容,让游客更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旅游品牌,提高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赢。

2.3 社区参与路径

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当地农户及农业社区的生计转型和非农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遗产地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社区参与路径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社区参与路径上,需强化社区参与意识,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发展。

首先,需加强社区参与意识,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旅游业发展对于社区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等方式,加强社区居民对旅游业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在社区组织建设方面,需要提高社区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建立社区旅游协会、推进社区旅游示范村建设等方式,促进社区组织的发展,提高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水平。

最后,在推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旅游培训、推广旅游创业、提供就业机会等,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其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实现社区居民与旅游业的共赢,促进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

3.1 政策引导

政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反映了国家的需求与导向,同时也渗透了特定时代和社会的价值取向。政策引导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首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了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和措施,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其次,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支持。各地相继出台了《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

除了政策引导,政府还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等方式推动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投入,增加资金、技术等支持,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监管体系,保证旅游市场的有序发展。

可以说,政策引导是促进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的政策支持将会极大地推动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2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西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如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为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首先,自然景观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该地区地形复杂,山地、高原、河谷等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例如青海湖、张掖丹霞地貌、黄河壶口瀑布等都是该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可以吸引众多游客前去观光、旅游。

其次,人文景观也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该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例如,敦煌莫高窟、甘肃嘉峪关、青海塔尔寺等历史文化景点都是该地区著名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最后,民族文化也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该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也使得乡村旅游更具特色。例如,回族的“清真寺”、藏族的“拉萨河”、哈萨克族的“骑马打猎”等都是该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旅游资源是中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才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和支持。

3.3 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是旅游供给者提供的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的总和。同时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旅游产品是旅游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消费水平,因此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旅游产品。在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要注重产品的可持续性和文化内涵,以满足游客对于旅游体验的需求和对于旅游资源的保护。例如,可以开发“农家乐”、民俗文化、户外探险等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同时保持产品的本土特色和独特性。

其次,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需要加强旅游产品的整合和升级。旅游产品的整合和升级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水平,同时还可以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例如,可以将传统的“农家乐”和野外探险整合为农家野外探险,提高产品的综合性和体验性。

最后,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需要加强旅游产品的市场化和提升营销水平。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化和营销手段,才能更好地推广和销售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旅游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和推广。

综上所述,旅游产品是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多样性和市场化,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4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4.1 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

在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政府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1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土地政策、旅游标准等,以支持和鼓励乡村旅游发展。例如出台“梯度政策”,将具有知名度与美誉度的4A级以上旅游景区与邻近区域发展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具有示范性与典型性的旅游产品,并给予分层分级支持。

4.1.2 整合资源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包括文化、自然、人文等资源,提升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4.1.3 建设配套设施。政府可积极推动和引导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住宿、餐饮、交通、卫生、娱乐等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4.1.4 加强旅游市场营销。政府可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1.5 提高管理水平。政府可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政府在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强政府引导和推动,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4.2 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形象,是吸引游客和增加旅游收入的关键因素。

4.2.1 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标准,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管,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4.2.2 应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制定相应的宣传策略,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往旅游。

4.2.3 可通过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游客的消费和旅游收入。例如,加强“农家乐”、民宿、手工艺品等农村特色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为游客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4.2.4 还应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訓和提升。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4.3 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

旅游业可以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农村经济的支持和配合。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使农村经济与旅游业相互促进,实现双赢局面。

4.3.1 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旅游业。政府可通过资金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旅游业,开展“农家乐”、特色产品销售、民宿等业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4.3.2 要鼓励农村地区发展旅游特色产品。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和资源特色,开发旅游特色产品,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可将当地的特色美食、手工艺品等打造成旅游特色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体验。

4.3.3 要加强农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可以将农村旅游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例如将旅游与农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结合起来,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同时,可以加强旅游业对当地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促进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将有助于推进中国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论

西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西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发展路径以及关键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精品旅游产品。

西北地区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开发应重点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打造与众不同的精品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游客。政府应加强引导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并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和管理。

(2)建立乡村旅游综合体,提升游客体验。

将乡村旅游与休闲度假、养生保健、农业观光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建立乡村旅游综合体,提升游客的整体体验,满足多元化的需求。需发展高品质、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推进旅游扶贫,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西北民族地区应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旅游资源,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当地经济收入。

(4)引入互联网技术,提升服务质量。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服务平台,通过积极拥抱互联网,构建智慧乡村旅游政务平台、 服务平台、 乡建平台, 满足信息搜寻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可借助互联网推广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加强旅游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推进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乡村文化、数字农业等的深度融合,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125-128.

[2]刘德谦.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J].旅游学刊,2006,21(3):12-19.

[3]邓彦斐,易建州.面向扶贫与振兴的西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以凉山州为例[J].民族学刊,2020,11(2):22-29.

[4]赵燕鸿.脱贫攻坚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难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1(3):83-84.

[5]范霁雯,范建华.特色文化产业: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的不二选择[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3):69-76.

[6]肖星,侯佩旭.论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69-72.

[7]范菡珏.“两山理论”视域下乡村旅游绿色发展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133-136.

[8]张爱平,侯兵,马楠.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哈尼梯田的生计影响探讨[J].人文地理,2017,32(1):138-144.

[9]马静,舒伯阳.中国乡村旅游30年:政策取向、反思及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20(4):116-122.

[10]陈炜,陈品冬,俞杰.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要素结构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6-32.

[11]彭睿娟,苏瑞.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与A级旅游景区空间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6):218-228.

[12]万田户,张志荣,李树亮,等.乡村旅游国内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6):138-149.

[13]魏斌,韩敬梓.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视域及现实对策:基于SWOT分析法[J].克拉玛依学刊,2023(5):88-97.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可持续发展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