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学校“善”“创”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4-01-31苗喜荣庞自巧虞敏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苗喜荣 庞自巧 虞敏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善学善思 乐创乐成善创课题实践研究”(B/2022/02/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善创课堂主张融合创新,在其乐融融的课堂生态场域中最大限度地唤醒、赋能、点亮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使课堂各要素呈现和谐相处、双向联动、融会贯通的态势,进而实现群体生命的蓬勃向上与联动共生。以数控技术专业“CAD/CAM技术应用”课程教学为例探究善创课堂的内涵和实施策略,可以通过创设、重构、驱动、生成,让学生在行动导向、体验学习中学会、会学、乐学、创学,实现全面发展,彰显职业学校善创课堂“善学善思、乐创会创”的内涵特质。

【关键词】善创课堂;职业教育;中职课堂教改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72-06

【作者简介】1.苗喜荣,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浦口中专办学点(南京,210031)教师, 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课教学;2.庞自巧,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浦口中专办学点(南京,210031)教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3.虞敏,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浦口中专办学点(南京,210031)教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课教学。

“善创课堂”研究是深化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从体现职教类型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出发,努力构建基于生本思想和善创理念,以“唤醒、赋能、点亮”为价值取向,以“善学善思、乐创会创”为内涵特质的职业学校善创课堂,切实推进职业学校“课堂革命”,深化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评价机制改革,培育“人人出彩、善创和谐”的中职精品课程课堂,形成典型教学案例,为中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范本。

一、善学善思,乐创会创:善创课堂的内涵解析

(一)善学善思

《论语·为政》中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都是强调不能只是一味学习,而应有自己的思考。善思者常进取,唯有用心去思考,学习才能有方向,才能有新的思路,才能创造成绩。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善学善思,是适应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与跨界的特性,构建的一种富有职教特色的学思并行的课堂。通过企业参与协作育人的多元主体、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岗课赛证的综合教学内容、多元增值评价方法等,促进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从学习行动层面到思考层面得到提升,帮助学生生命个体增加自然生命长度、提升智慧生命高度、拓展精神生命宽度,让师生在课堂成就彼此生命的精彩。

(二)乐创会创

乐创会创意思是说为人做事以好的方式、方法、途径来取得好的成果,指既要善于干事情,更要善于把事情办好。乐创会创出自《史记·乐毅列传》中的“善始者不必善终,善作者不必善成”。乐创会创的本领不会与生俱来,只能在不断地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历练提升。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乐创会创”,“乐”指乐于或主动,“创”指创造或创新。在课堂中乐创会创,是善学善思行动层面的体现,让学生体会到因创造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善学善思的内在动力,更有利于学生在创造中成长。

(三)善创课堂

善创课堂的核心是将一种新的教学想法转化为教学现实,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堂的新型课堂。“善创”课堂就是对课堂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进行融合与创新。教学需要融合创新,在其乐融融的课堂生态场域中,以生命为原点,以关系融洽为基点,以统整与融合为手段,以发展与创生为旨归,以教育规律和知识内在结构为方向,最大限度地唤醒、赋能、点亮每一个生命个體的成长,使课堂各要素呈现和谐相处、双向联动、融会贯通的态势,进而实现群体生命的蓬勃向上与联动共生。

二、模式创新,方法适切:善创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五维融合,双向成长

五维融合即融合育人目标和人才需求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融合教学内容和生产任务重构课堂教学内容,融合教学环境和生产情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融合学习思维和工作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融合课程标准和主体增值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解构和重构、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中主动提升,学生在思辨式、创造性的课堂学习中激发内生动力,重建学习信心,以此达成师生双向促进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发展、创造生长。

(二)问题创设,正向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抛出设计好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进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达成“善学善思、乐创会创”的理想目标。

(三)合作探究,共研共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需要,在任务驱动下,通过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活起来、动起来,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产生新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语言表达、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能否通过合作探究推动学生深入思考、创造生成,让学生在不断感知、理解和验证中获取知识与技能,是判断一节课教学质量是否优质的重要标准。

三、创设重构,驱动生成:善创课堂的实践路径

以数控专业为例,“CAD/CAM技术应用”课程是数控专业技能方向必修课程,是在“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后续学习、胜任“机械产品三维设计及加工”岗位奠定基础。本文通过结合“CAD/CAM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善创课堂”理念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合项目,融合多元,搭建学生“善创”平台

1.融合课程内容,促进能力进阶提升

为增强学生对工业产品设计的应用能力,依据中国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结合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中职赛项规程,引入3D打印技术,将“CAD/CAM技术应用”课程内容进阶式处理,从“图纸建模”阶段熟悉软件操作,到“图片建模”阶段产品设计初探,再到“设计建模”阶段夯实技能、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如图1所示),载体复杂程度递进,任务难易程度递进,由学至用能力递进,为学生设计可思考、可创新、可生成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思”“创”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专业综合能力。

2.创新设计课程项目,注重创新思维培养

以为“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制作教学用具设计项目载体,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入企业标准化设计流程,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导向、合作探究、示范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检验学生产品制作从创意到设计直至成品的能力,在实操部分增加设计建模项目“定制时钟的设计与制作”,即根据设计要求完成产品的创新设计,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其体验工业产品设计的时效性、创新性、灵活性,深入理解3D打印技术在定制产品当中的应用。

以项目四“定制时钟的设计与制作”为例,应用所学定轴轮系知识进行时钟轮系设计,使间接经验变为直接经验;软件建模后实现零件装配生成爆炸图,制作动画、海报,实现技能拓展提升;引导学生在时钟造型设计上大胆想象,注重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提高知识与技能水平的同时体验完整产品设计制作流程。

3.有效打通课程壁垒,实现课程知识融通

项目设计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机制,把“机械基础”课程中关于齿轮传动的基础知识以及“CAD/CAM技术应用”课程绘图能力融入目前比较流行的3D打印技术当中。课程教学与技能大赛项目3D建模软件(Inventor软件)相融合,一是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需要;二是应对突发情况,开展在线教学的需要;三是改善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现状。该模式打破常规课程安排,学生通过完成综合运用设计项目实现课程知识的融通。

(二)全面了解,因需分类,把握学生“善创”基础

1.关注个体,明晰学习发展区域

准确的学情分析是善创课堂的基础,全面深入地了解包括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把握,这是学生项目学习的起点;对学生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和能够拓展的知识的把握,这是学生的发展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被激发的任务或环节的把握,这是学生的兴趣点。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特长有所了解。可以在项目实施前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在线测试等对学生的机械设计知识、软件应用能力、识图绘图能力、增材制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为后续教学开展提供支撑。

2.异质分组,打造乐学互助团队

学生个性特征各有区别,知识技能水平有差异,有效分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团队效能,促进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在共同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乐于创造、能够创造。以该课程教学为例,根据学前调查情况,31%的学生参加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训练,56%的学生参加过3D打印第二课堂学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分组,有技能训练经验的学生担任设计员,有3D打印经验的学生担任操作员,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互为学习者和助学者,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三)精心设计,有效引导,关注学生“善创”过程

1.线上线下融合,跟踪学习过程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时钟轮系设计任务”为例:课前,教师线上发布任务,学生线下自主复习定轴轮系传动基础知识,线上进行时钟内部结构信息收集;课中,學生线下应用定轴轮系传动工作原理完成秒分-分时传动草图设计,并通过软件验证设计方案,线上小组互评,线下交流展示,分析比较,选取最优方案;课后,学生就齿轮结构如何优化在平台讨论区相互交流。

线上线下融合合理分布任务,能够有效衔接课前预习(信息收集、概念设计)、课中探讨(方案论证、结构优化)、课后拓展(图示表达)环节。在一个可观看、可交流、可体验的自主学习环境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对接企业流程,设计教学环节

参照企业工业产品设计流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分析、任务探索、任务呈现3个环节,9项工作内容。以“时钟轮系的设计与制作”为例,课前学生在平台领取任务书,明确产品功能要求,思考基于定轴轮系的时钟的设计方案,小组讨论确定组内方案,完成概念设计;课中小组代表阐述设计想法,组间讨论互评后确定小组设计方案,完成草图设计;小组讨论,在软件中进行传动方案验证,验证通过后进行零件建模,在结构优化阶段,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干涉现象,如何解决?”“打印前齿轮结构是否需要优化?”讨论探究后确定最佳方案,完成结构优化;切片验证,调试3D打印机,进行模型制作。

以“定制时钟设计与制作”主线聚焦知识,并将教学内容按工作任务逻辑和学生职业成长逻辑规律重新排序,使教学内容在与工作任务的动态联系中形成有机整体,合理排序学习情境及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获得工业产品设计岗位的关键能力。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由浅入深,步步推进,在理论学习中感知体验,在设计验证中探究体验,在打印制作中应用体验,在组装调试中反思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思考的转变。

3.根据学习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在时钟轮系的设计过程中,通过任务分析、功能定位,运用已学“机械基础”中定轴轮系基础知识进行齿轮传动系统设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时钟方案深入和结构优化环节各小组都有自己的设计思路,通过组间交流、讨论验证,教师跟踪协助学习,引导学生选取最优方案,习得重点内容;交流互助:在解决问题环节,通过小组内交流互助、小组间示范操作、教师演示总结拔高来解决学生在软件建模和3D打印中遇到的操作难点,进而提升操作技能,增强规范意识。

(四)以评促学,动态生成,激发学生“善创”动力

1.关注学习过程,探索增值评价

探索增值评价,教师可通过平台在线生成和课堂实时评价有效兼顾课前预习、课中探讨、课后拓展,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水平提升、核心素养养成。在定制时钟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对接企业产品设计流程,参照技能大赛考核要求,从“功能实现、使用方便、使用安全、造型要求、结构合理、图示表达、3D打印、组装调试”8个方面进行知识技能评价,从合理分工、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素养评价。

同时,将非智力因素评价纳入考核,通过平台上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和在实践中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前的预习,课中的签到、讨论、抢答、测试、头脑风暴、作业等,将整个教学活动数据化。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数据,有利于教学诊断,从而建立目的、行动与效果之间的反馈关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进而不断修正提升。

2.把握课程主线,渗透核心素养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数控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在课程设计中突出3D打印新技术、技能大赛新要求,强调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将与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业产品设计岗位相关德育元素的“触点”和“融点”落实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上。通过“时钟传动设计”强调专业基础夯实,“外壳造型主题设计”强调创新思维,“结构优化”强调质量意识、节约意识,“模型制作组装调试”强调规范操作等多个侧面的思政教育内容的传递,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和民族复兴的社会责任感。

3.体验设计流程,培养善学品质

善学是学生从想学→会学→乐学逐步形成的学习品质,而在这一品质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的是思维品质的提升,从类比→迁移→创新(创造)。以“定制时钟设计与制作”为项目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验企业规范操作流程。学生在完成定制时钟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通过手绘完成草图设计,通过软件完成产品建模、动画制作,通过3D打印完成模型制作,通过ps软件完成海报制作。整个实操过程任务驱动、目标清晰,把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化为制作一个产品,更符合中职生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在有针对性地体验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有效性得到充分激发。

4.生成教学资源,收获会创喜悦

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劳动教育的过程,在善创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问题解决带来的价值创造,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乐创会创的意义,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制作好的3D打印时钟可以作为本专业一年级学生“机械基础”课程齿轮传动、定轴轮系部分的教学用具,制作的优秀动画可以作为线上资源,进一步体现学生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四、善问促学,善助促创:善创课堂的实践反思

(一)关注问题引领的恰当性

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情况,提出恰当、有价值的问题,是构建“善思善学、乐创会创”教学情境的关键所在。如何才能提出好的问题?如何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如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恰当地引导?如何根据课堂进展及时调整问题的难易度?在学生解决问题后如何进一步拓展思维、智慧追问?在善创课堂教学实施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思考改进、实践探索的空间。

(二)关注异质分组的有效性

学生个性特征各有区别,知识技能水平有差异,教师应对学情有较为精准的把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合理化分组,并在项目实施中根据学习反馈做精准地调整,使得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互为学习者和助学者,实现共同成长,是实施善创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研讨异质分组的有效性,探索增值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大程度发挥善创课堂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杨勇.在未来课堂的建设中播撒“适融”与“善创”的种子[J].教育科学论坛,2019(28):12-15.

[2]周利军.“博创雅融”课堂形态的思考与实践[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2(11):36-38.

[3]向松林.职业教育改革视域下职教课堂教学改革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7):87-88.

[4]张孟月.乐学教育从双师课堂到OMO,构建在线教学的生态体系[J].科技与金融,2020(9):35-37.

[5]白君华,于娜.中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育的路径探索——以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6):86-89.

实习编辑:吴欣阳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关于动作要素在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