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体育走班制教学实践分析

2024-01-29何鹏飞郭洪明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城专项篮球

文 / 何鹏飞,郭洪明

1 “体育走班制教学”的概念及本质

所谓“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学校把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打破行政班级,教师按照学生所自选的运动项目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本质是可选择性的专项教学。

2 “体育走班制教学”的优势

2.1 学生方面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走班制教学”模式,教师所教授的是学生所自选的项目,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关注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分项后的分层教学更是照顾到了每位学生。

学生可在自己所选的项目上进行长时间深入的系统学习,切实提高所学项目的技战术水平,最终熟练掌握本项技能,打破了原先什么都学点,什么都不精的“蜻蜓点水”式现象。促进形成一生一长。

2.2 教师方面

打破以往“什么都教,什么都教不深”现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走班制教学在自己的专项上进行固定的教学,避免了“教学万金油”的弊端,从而更好的促进了体育教师专项能力的发展,促进形成一师一专,更好的满足学生的深层需要,服务于学生。

2.3 学校方面

可促进形成一校多品。学生通过专长体育教师指导下的系统学习,会逐步提高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各项目无论在体育课还是在大课间、课余训练、课余竞赛等方面都会取得很好的展现,从而形成一校多品。

可促进形成一项多队。各项目专选班的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可以精专地学习各自的项目,运动技能会明显提高,事实上就会不自觉的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队”。

2.4 学段方面

义务教育的“体育走班制教学”与高中的“模块教学”以及大学的“三自主”教学模式在“可选择性的专项化”教学方面得以贯通。“体育走班制教学”可有效实现年级之间、学段之间内容上的纵向衔接、目标上的层层递进。

3 “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以“新城中学”为例

3.1 征得校长等学校领导层对“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理解、支持

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学校体育发展动向方面的理论知晓情况是关键。只有得到学校的支持,改革才会顺利进行。新城中学的校长是体育教师出身,对学校体育各方面的工作比较熟悉,对国家签发的一系列关于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文件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站在促进学生技能掌握、运动能力提高、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去认识“体育走班制教学”。当学校体育组提出要尝试实施“体育走班制教学”时,领导表示大力支持,并召开学校办公会,帮助体育组进行推广宣传,获得了老师们的支持认可。

3.2 降低改革难度,选择初一级部作为试点

新城中学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如果一上来就进行全校性的改革,势必是一项大工程,在场地、排课、师资等方面肯定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在改革的初期,如果遇到的麻烦太多且不易解决,势必会影响改革的信心。新城中学的体育组成员经过商讨,先选定一个级部作为试点。小学部由于体育教师专业冷门且数量少,于是把试点年级放到了初中部,考虑到初三、初四学生小中考和中考的学习压力以及改革受益年限的长短最终选定了初一级部。

3.3 综合分析,确定专业

3.3.1 学校场地、器材条件

场地是教师上好课的保障,要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进行合理的配置。学校所要开设的课程专业数及各专业的学生人数都要根据场地的容积率来确定。坚持一片场地只设置一个专业的原则,以防相互干扰。新城中学有标准塑胶田径场1个、室外篮球场地4片、足球场1个、室外排球场地2片、室外羽毛球场地2片、室外乒乓球台20台。学校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等器材能满足现在1个自然班级授课形式的教学需要。体育教师通过询问调查,学生表示非常愿意根据自己所选项目自备器材。学校田径场的两个半圆弧以及很多空闲的教室在必要时也可进行场地布置。

3.3.2 学生人数

规模大的学校(各年级600人左右)、规模中等的学校(各年级300人左右)、规模小的学校(各年级100人左右)在课程设置上肯定有差别,不能一套方案一刀切。要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新城中学初中部现在有初一3个班、初二4个班、初三4个班、初四3个班。每班的人数在40左右。每个年级的人数在120~160之间不等。

3.3.3 师资情况

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要和体育教师的专业相吻合。有什么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开设什么项目。有篮球专业老师就开设篮球专业,有足球专业老师就开设足球专业,遵循专业对口的原则。不同学校的师资不同,也会出现一个专业多名教师或者教师专业冷门(射击、击剑、田径等)或专业与场地不匹配(游泳等)现象,此时学校要通盘考虑,或临时少开项目或让冷门专业老师开展易学可发展项目(趣味田径、定向运动、腰旗橄榄球、花样跳绳等),边发展边逐步做。新城中学初中部现有体育教师4名。1名篮球专项、1名田径专项、1名排球专项、1名羽毛球专项。

3.3.4 专业设置

“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项目的设置是关键。项目设置的合理、适宜、可操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设置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本校的特色项目或传统项目,本着学校可开(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老师能教(师资队伍、专项类型)和学生要学(想学、爱学但要切合学校可开、教师能教的客观实际)的原则进行合理设置。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尚未充足,难以一上来就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生为本”设置项目。还是按照学校可开、教师能教、学生要学这样的顺序逐一选定项目更具有可操作性性。新城中学初中部共有4名体育教师,本着一师一专地原则确定4个专业项目。排球是新城中学的传统项目,且有专业老师和场地,于是先确定下来。篮球有专业老师也有场地,也很快确定下来。羽毛球有老师和场地,但是,学校没有室内羽毛球场地,羽毛球这个项目受风等天气影响太严重,不适合开展,由于羽毛球专业的老师也比较擅长乒乓球,于是初步确定了乒乓球专业。田径不作为专门的选项课,学校根据“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经商讨确定每周的三节体育课,有一节是统一的田径课。田径专业的老师教学时间长,带比赛经验多,每年都指导学生的足球训练比赛工作,可以胜任足球专业的教学工作。最后,新城中学根据自身条件,遵循场地可开、教师能教的原则初步设置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4个专业。

3.3.5 学生选课

在确定了开设的专业后,下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是学生的合理选课。新城中学体育组成员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共同商讨,初步确定了学生的选课方案。在学生初一的第一个学期,先让学生统一体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这4个项目,不进行选项走班。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在体育教师的讲解、班主任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及一学期的自身体验进行项目选择。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按项走班。初一结束时,给学生一次调整专业的机会,进行第二次选择。如果学生所选过于集中于某个专业,根据学校的场地、师资条件只能采取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结合或“先到先得”的方法进行调整。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对4个项目的切身体验,学生对4个项目有了一定的认识。学校对学生进行第一轮选课调查(表1),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第一志愿选篮球的比较多,有51人,占45.95%;选乒乓球的人仅15个人,占13.51%,选足球22人,占19.82%;选排球的23人,占20.72%。根据学校篮球场地的位置布局(主席台将4片篮球场地左右分割成对等的2片)及场地容纳人数分析,篮球专业老师只能在紧挨着的两片篮球场地教学。一个篮球班51个学生,相对太拥挤。经过学校体育组共同商讨,决定从第一志愿是篮球的51个学生中,按照能够举行班级联赛的人数要求择优选择(3个班每个班选择6男6女),剩余的15人,再根据其第二志愿,进行分配(表2)。

表1 新城中学初一级部学生体育选课调查样表

表2 新城中学初一级部学生体育走班选项统计表

表3 学校体育总课表

3.3.6 课表安排

整个学校进行排课时,优先考虑初一级部体育课。将初一年级的体育课看作一个单位进行排课。

体育教师分工按课。安排好体育总课程表后,要对体育课程任务进行分工。由于学校拿出初一年级作为改革试点。所以初一年级的体育教师每周3节初一的课。其他3位体育教师每个人分别增加了担任初一的3节课时量。经过商讨,初一年级的体育教师分担其他3位教师各一个班(7.1、8.1、9.1)的课时量。这样一来,每个教师的总课时量不变。

4 努力方向

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是在不断发展中的事物,需要学校、教师的不断努力,在实施中不断优化和改进。

4.1 创建校本课程

学校开设了4个专业,就必须要有相应的4套校本课程。基于专家对体育课程一体化的研究,相配套的教材很快就会出版上市,学校可借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

4.2 建立赛事体系

比赛是更好的练习,也是贯彻“教会、勤练、常赛”所要求的,学校开设各个专业项目,必须要有配套的赛事,供学生玩和赛。篮球专业要有篮球赛、足球专业要有足球赛等。在举行比赛时,要遵循经常性和全员性原则。由于“体育走班制教学”学生都在同一时间上课,可以把比赛安排到课堂上来,以节省学校其他时间。

4.3 体育教师要主动学习

“体育走班制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随着学生在自己专项上不断的深入学习,对老师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可能会出现专业成长瓶颈现象,这时,需要体育教师主动学习、参加培训,同时,学会借助外界资源,购买专家学者已验证实施好的教材、视频等学习材料,通过不断的学习,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体育教师要认真制订自己所带专业的教学计划,包过多年教学计划、年度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等,认真研究其技战术,收集和学习与专项配套的游戏、课课练、比赛的方法,力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多样化,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

4.4 掘校内体育场地的潜力、开发社会上可利用的体育场地资源

学校根据所需,在必要的情况下,积极新辟、新建场地设施,加强学校与社区合作,积极引进社区内体育爱好者或体育俱乐部教练到校辅助教学、训练、比赛。

4.5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对学生所学情况的反馈,更是对以后发展的导向、激励。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主要从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基本运动能力评价主要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平时上课时还要从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记录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及行为表现。体育教师在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将进步幅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杜绝按照测试标准成绩一刀切。在专项运动能力评价上,体育教师也要根据选项走班后的分层,设置ABC不同的测试内容,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博士,基于课程一体化提出了运动能力评价“定级不定项”的学段化设置,即相同学段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学校学习的哪项运动项目,在运动能力等级水平评定上要保持相对一致。此项研究正在不断努力着,期待这种上下衔接的量化可视化的评价体系尽快完成,用于指导实践。

猜你喜欢

新城专项篮球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长江新城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新城
过了把篮球瘾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