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生物心理社会观点的运动损伤康复模型对比分析

2024-01-29何林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运动员生物康复

文 / 何林

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健康的同时,也会因运动不当或突发意外等原因造成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运动损伤对运动员在身体、心理、训练、竞技表现和生活质量上都有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其整个运动生涯。运动员从受伤到完全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传统的运动损伤康复方法主要从解剖、生理、医学和训练等单一领域出发,很少涉及对运动员整体健康状况的多角度分析,尤其是心理层面的康复经常被低估和忽视,导致许多运动员在心理层面上难以完全康复[1]徐建清.精英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心理预防:理论模型和研究展望[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06):78-85.。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深入比较,为运动损伤的预防、管理和康复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建议,以助力运动员在身心上都实现完整的恢复并重返赛场。

1 研究回顾

在运动损伤康复领域,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主要基于身体的生理过程来阐释疾病的形成与发展,着重于生化失衡与神经生理异常。这种方法在初步阶段经常将心理和社会过程与生物性疾病相隔离,认为心理和社会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与生物性疾病无关。然而,临床实践中频频出现的课题与挑战表明,单纯的生物学途径并不能完全解决运动员在损伤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1977年,Engel在其开创性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观点(图1),从而为理解疾病的生物、心理与社会多维度原因奠定了基础[2]Wade D T, Halligan P W.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illness: a model whose time has come[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17,31(8):995-1004.。此观点在随后的401余年中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肯定和采纳,促使众多研究者构建了用于指导临床康复实践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2]Wade D T, Halligan P W.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illness: a model whose time has come[J].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2017,31(8):995-1004.。研究显示,每年约有5%~20%的顶尖男女运动员因伤病而提前结束职业生涯。专家普遍认为,为了确保运动员顺利恢复并回归赛场,运动损伤康复策略必须从宏观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运动员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3]Drole K, Paravlic A. Interventions for increasing return to sport rates after a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J]. Front Psychol,2022,13:1-12.。基于此,许多研究强调采用整体方法,充分考虑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运动损伤康复效果[4]Truong L K, Mosewich A D, Holt C J, et 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across recovery stages following a sport-related knee injury: a scoping review[J]. Br J Sports Med, 2020,54(19):1149-1156.。目前,针对运动损伤康复的主要理论模型包括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在这两种模型被提出的20多年中,众多学者深入探讨了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并共同认为,尽管两模型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均为研究运动损伤康复的多维因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框架。

图1 生物心理社会康复模式

2 综合模型的相关研究

综合模型是Wiese-bjornstal等人于1998年基于心理应激损伤模型(Williams & Andersen,1998)、悲哀反应模型(Kübler-Ross,1969)及认知评价模型(Brewer,1994)所构建的,旨在理解运动损伤及其康复的过程(图2)[5,6]Wiese-Bjornstal D M, Wood K N, Wambach A J, et al. Exploring Religiosity and Spirituality in Coping With Sport Injuries[J]. J Clin Sport Psychol, 2020,14(1):68-87.。此模型融合了上述三种理论,被视为对运动损伤康复及其前置原因的全面理论性描述,揭示了与运动损伤和康复相关的心理机制,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及实践参考[7]Goddard K, Roberts C M, Byron-Daniel J, et 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volved in adherence to sport injury rehabili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21,14(1):51-73.。它强调了个人和情境因素在运动损伤康复全过程中的动态性,这些因素通过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等过程持续影响,最终塑造康复的路径与效果。其中,认知评价、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在该模型中形成一个互动的统一体。受伤运动员的认知评估影响其情感,而这些情感(无论正面或负面)会进一步决定其行为反应,从而影响康复的过程和成果。这个模型核心被视为是一个空间三维螺旋结构,其中的双向箭头说明了整个运动损伤康复过程处于动态变化状态,箭头的顺时针方向表示康复的结果趋于完全恢复,箭头的逆时针方向表示康复的结果远离完全恢复[6,8]Walker N, Thatcher J, Lavallee 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injury in competitive sport: a critical review[J].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Health,2007,127(4):174-180.。

图2 综合模型

然而,也有学者提出了关于此模型的批评与疑问。例如,Jones,Stuart(2014)认为模型虽然描述了心理因素、情绪反应和康复结果的关联,假设了心理因素与情绪反应和恢复结果之间的关系,但并未清晰阐述认知评估如何具体影响行为反应,模型本身仍缺乏实证支持[9]Jones S A. The Emotional Responses Following Injury in Recreational Athle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motional Response to Rugby Union Injury Scale [D]. University of South Wales (United Kingdom),2014.。Brewer(2010)提到,虽然模型为运动损伤心理反应研究提供了方向,但其对影响康复成果的具体机制并没有详细解释[10]Brewer B. 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 sport injury rehabilitation outcomes[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10,3:40-61.。此外,还有研究表示运动员受伤后的情绪反应及其对受伤认知评估和行为反应的影响还需更多实证研究支持。Appaneal等人(2014)和徐霞(2009)都对模型中某些因素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的观点,指出压力、运动损伤和行为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中,行为反应和生理压力也可能被视为运动损伤的潜在危险因素[11,12]Appaneal R, Perna F. Biopsychosocial model of injury.In: Robert C. Eklund , Gershon Tenenbaum.Encyclopedia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M]. Encyclopedia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14:74-77.。与此类似,杨三军(2015)在其研究中也对运动损伤疼痛与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看法,指出了受伤运动员的年龄等个人因素与情绪紊乱状况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生活应激与情绪紊乱状况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受伤运动员自我有关的认知活动似乎和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间交互作用有关[13]杨三军.基于多水平模型的运动员损伤康复与康复心理相关研究——以田径运动员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02):92-98.。

总之,运动康复综合模型涵盖了运动损伤前的状态以及康复的整体过程。其核心侧重于从认知评价理论的角度阐述,如何通过运动员的认知评价、行为反应及情感反应来影响其在受伤后的康复过程与结果。在模型中,个人的认知评价被视为康复过程的核心决定因素,它直接决定了运动损伤的康复效果。此模型强调,康复过程会受到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三者在康复过程中呈现动态变化。但模型的一个不足是它未明确地展现出这三个因素之间的互动与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且,模型没有明确区分主观和客观因素,过于简化地将生物、心理和社会人口因素统归为“个人因素”,并且对生物因素的描述显得过于简略。另外,模型中把“损伤特征”视为多种情境因素中的一种,用以调节运动员的个人主观状态。但该模型在评估运动损伤的严重程度方面显得不足,因此,难以确定损伤严重程度与个人情感反应之间的具体关系。这意味着模型在重视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面仍有待加强。

3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相关研究

运动康复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是Brewer等人于2002年基于生物社会心理观点所提出的,旨在阐述运动损伤康复的理论过程。此模型主要由以下七大组成部分:损伤特征、社会人口变量、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情境因素、中间的生物心理学结果和运动损伤康复结果(图3)。它建立了一个全面的变量框架,明确了各变量类别与康复结果之间的基本关系,为探究影响康复结果的因素提供了整体视角。该模型认为,从受伤的瞬间开始,康复过程已经展开。康复是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情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综合结果[14]Kleinert J. Psychologische Aspekte der Prävention und Rehabilitation von Sportverletzungen [M]. Sport in Kultur und Gesellschaft:Handbuch Sport und Sportwissenschaft.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2019:1-12.。模型强调了这三个因素与中间的生物心理学结果(例如动作幅度、力量、耐受力和疼痛等)之间的双向关系,并进一步指出心理因素在康复的中间及最终结果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5]Santi G, Pietrantoni L. Psychology of sport injury rehabilitation: A review of models and interventions. [J]. Journal of Human Sport and Exercise, 2013,8(4):1029-1044.。此外,也有研究者提出了进一步的看法,指出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在指导康复实践方面所面临的困难。Leslie Podlog等于2007年指出,尽管此模型详细描述了受伤到康复的流程,但它未能涵盖运动员受伤康复后的返回训练和比赛的框架,且没有明确各个变量类别如何相互作用以产生具体的康复结果[16]Podlog L, Banham S M, Wadey R, et al. Psychological Readiness to Return to Competitive Sport Following Injury: A Qualitative Study[J]. The Sport Psychologist, 2015,29(1):1-14.。Gentry等人于2018年进一步表示,模型中的心理因素是核心,但研究者也需要超越对生物因素的狭隘理解,采用更全面的评估方法,并实施更全面的评估方法和更具包容性的干预措施来助力运动员回归比赛[17]Gentry K, Snyder K, Barstow B, et al.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 Application to Occupational Therapy Practice[J]. The Ope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2018,6(4):1-19.。而Benjamin等人在2017年的研究中认为,模型虽然认为心理因素会影响康复结果,并试图描述模型对康复结果的预测作用,但没有明确特定的心理因素的作用[18]Benjamin B. Bio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Acute Soccer Inju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ing Bodies of the Sport [D];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17.。

图3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综上所述,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提出了一个七部分的理论框架。与早期的综合模型相比,该模型在逻辑结构上更为清晰,更加突出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并且该模型还提出了一种生物反馈机制,即运动损伤的康复结果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心理的中介作用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产生影响。然而,尽管模型详细描述了康复过程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功能性表现、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和准备好重返赛场),但在实践策略和心理康复的具体内容方面仍存在空白。

4 讨论

受伤的运动员不仅在生理上受到伤害,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综合模型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均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运动损伤康复结果的深入见解和评价指标,指出康复过程不仅仅是生理功能的恢复,还涉及心理康复。它们都强调了社会心理与生理康复的重要性。然而,关于如何精确地评估运动损伤康复是否达到期望目标,两者尚未提供明确的指导。杨三军(2015)的研究揭示了康复进程与运动员的疼痛之间的相关性,证明受伤运动员在康复恢复期间的自我康复完成比与疼痛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其中运动员的康复时间与运动员的疼痛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疼痛分级值和自我康复完成比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而变化[18]Benjamin B. Bio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of Acute Soccer Inju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Governing Bodies of the Sport [D];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2017.。而Anton J. Slagers等(2021)更进一步强调了疼痛监测在康复计划中的核心地位,指出受伤运动员在康复期间进行疼痛监测可以及时修正康复计划并改善治疗结果,并加速无症状恢复和提高运动表现[19]Slagers A J, van Veen E, Zwerver J, et 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during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hilles or patellar tendinopathy: a cross-sectional study[J]. 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Physiotherapists in Sports Medicine, 2021,50:145-152.。鉴于此,后续研究需要更综合地考虑生理和社会心理康复,深入探讨疼痛等级作为评估运动损伤康复过程和结果的潜在量化标准。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提供了一个整体视角,描述了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是如何共同影响康复过程和结果的。与此同时,综合模型成功地揭示了影响运动损伤和康复的多种因素。尽管综合模型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在理论基础上有所不同,它们都强调了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康复过程的重要影响。然而,这两种模型自提出以来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对于目前的研究发现,它们在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例如,这两个模型可能有助于解释受伤运动员的康复过程,但它们对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无法为决定运动员重返运动的内在机制提供连贯一致的解释并提出具体的康复方法和途径。因此,如果能够将这两个模型融合,可能会得到一个更为全面的框架,为实践提供更全面的理论支持。此外,为了充分发挥这两个模型在康复实践中的价值,我们需要对受伤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心理康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理论解释和模型结构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5 结语

综合模型与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均深刻揭示了运动损伤康复过程和成果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大因素的影响。这种多维度的观点突破了过去从单一学科(如生理学或训练学)视角看待运动损伤康复的传统方法。这为运动损伤康复的复杂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宏观的理论框架,使研究者能够更系统地理解康复的动态进程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首先,值得进一步考察这两个模型在处理不同种类及严重程度的运动损伤时的实用性与效果。比较多种损伤案例将助于我们更精准地评估这些模型在特定损伤背景下的预测准确性,从而为各类运动损伤制定更为个性化的康复策略。此外,实证性的干预研究,例如心理康复训练和社会支持网络的介入,将有助于评定这些策略对运动损伤康复的真实效果,以及进一步检验模型的实践价值;其次,结合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将为我们深化对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核心机制和路径的理解提供宝贵的信息。定量方法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提供了模型效果的客观评估,而定性研究则能够通过深度访谈和观察揭示运动损伤患者在心理康复中的个体经验和感受;最后,面对海量的研究成果,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系统整理、评估和解释这些发现。这不仅仅是关于康复模型的内容构建,更关乎运动损伤康复的核心理论解释和应用。对综合模型和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进一步探讨和整合,将为康复领域的专业从业者提供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指导方针,以实现运动损伤患者身心康复的最佳效果。

猜你喜欢

运动员生物康复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第12话 完美生物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