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2024-01-27汪玉琪卢超赵永强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培养路径

汪玉琪 卢超 赵永强

摘 要:结合“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以大学生为例,研究了应用型高校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针对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施路径与方法,以期促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35

0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也成为新的时代要求。在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科学育人规律的前提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有序推进,有大量普通本科大学正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其重要突破口之一就是创新创业教育。

2017年4月,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目标,与传统工科不同的是,它更强调学科的實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特别注重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大量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够服务一线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要更多地担负起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1 应用型高校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在当前“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要在未来国际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就急需培养大量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创新型人才。要掌握先进的前沿技术,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更要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相应的素质、能力。

20世纪以来,注重加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潮流,也是应用型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培养时注重实践应用,通过培养贴合现代社会发展观、质量观和教育观的创新型现代化应用型人才,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需求,为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与此同时,还会对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

2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其实质是科技和经济的竞争,究其根源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今时代急需研究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既不能封闭僵化,又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在走访和调研中发现,很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面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未能形成完善的制度和体系,资源也未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不少学校要么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选修课,在全校各专业进行普及性教育;要么由学工部门管理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自主开展各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但其效果均不尽如人意。因此,围绕这一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

3 应用型高校青年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路径

为了更好地推进双创教育,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针对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实施路径与方法。

3.1 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改革创新,理念先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需要在传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更新理念,转变思路,不断求新求变,与时俱进。高校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目标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立和实施质量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新工科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对新时期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高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和培养的主阵地,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在遵循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的前提下,深入调研行业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以及未来的前景和变化趋势,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资源整合与课程体系优化,强化实践环节,将人才培养要求落到实处。要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为导向,不断改进,持续完善优化。

3.2 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以前的注重基础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要更加注重学习方法、技能培养,改变学生思想观念,提升学习探索兴趣,由被动“督促下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觉性学习”。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公共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要积极打破各种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支持和鼓励青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和锻炼多维思考、综合分析、统筹规划、终身学习,以及创新创业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方法,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良好的创新实践环境,实现实践教学信息化。通过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利用创客工作坊、创新实验室等场所开展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3.3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

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各二级单位也设立相关的部门或组织,会同校团委等有关部门,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实施网格化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自分工,细化职责任务,科学精准管理。遴选优秀教师担任本科生创新创业导师,学生在申报创新项目、开展创新实验时,都可以寻求导师的帮助。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抓创新创业整体工作,负责全盘统筹,深挖内部潜力,做好内部协调,与其他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部门之间建立联动机制,积极履行职责,联合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双创导师等,对学生在双创活动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坚持工作的长效常态,实现快速响应,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协作配合、信息共享,避免无效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3.4 加快政府、校企合作,发挥协同育人优势

在创新创业活动中,青年学生可以自主体验创业过程、参与创业实训,他们的创意孵化后需向市场输出,而产品市场化的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本的衔接与运作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只有政府、学校和企业一起努力,双创教育才能实现突破和成长。高校可以以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面向企业的“窗口”,用好校内外各项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教育基地,联合开发项目和产品,发挥学校与企业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双赢”。可以定期派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为校外导师,邀请他们进校为学生作报告、开讲座,面对面交流,与高校教师共同指導学生完成企业课题、横向项目等,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共同发力,顺应了社会需求、与市场接轨,实现了协同育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了他们的创业能力,践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3.5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统一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性,没有统一教学模式。不同专业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实施专业教育的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地点,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结合教育资源自由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第一课堂,可以改革教学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延伸。在第二课堂,基于学生兴趣组建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由专门导师指导管理,协助进行创意筛选和孵化落地。要以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为抓手,积极主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诸多相关课程,如创意经济学、创新创业执行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等。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加强和促进双创教育,使二者实现融合和统一,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既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6 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统一

素质教育是“为人生作准备”,即“为人生打基础”的教育。学生接受教育内容是当代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它让每一个学生必须学会和掌握“做人、学习、健体、劳动、审美”等基本技能。

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开放性与生产性等特点,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为社会提供技能熟练的劳动者,促进受教育者就业。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终端,职业教育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劳动力最直接、最迅速、最重要环节。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要始终坚持能力导向,坚持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统一,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和对接,推动区域创业就业和经济发展。学习如何检索、查阅资料,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校完成学业的同时着手规划职业生涯,为步入社会打好基础,做好过渡、衔接。

4 结语

在“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应用型高校的重大使命之一。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突破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多方产学合作,发挥协同育人优势,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统一,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统一。提升应用型高校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和国家创新型人才需求,推动经济与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雷,柳竣洋,韩蕾,等.新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05):4045.

[2]尹龙,张莉,赵莉,等.虚拟仿真技术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4):118120+125.

[3]王文彬.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240241.

[4]孙克辉,钟旭东,吴建好,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323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高校培养路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