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务必”生成理路的三维向度探赜

2024-01-25周书磊

文教资料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两个务必三个务必自我革命

周书磊

摘 要:“三个务必”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两个务必”内涵与外延的拓展,在理论维度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系列观点的继承与发展,在历史维度体现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反思与总结,在现实维度体现出我们党基于复杂现实环境的独清独醒。梳理“三个务必”的生成理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助力全党全社会深刻领会并践行“三个务必”,可以为我们在新时代彰显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增信心。

关键词:“三个务必” “两个务必”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 自我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这一重要论述涵盖了三个维度:初心使命、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2]这是“三个务必”较为早期的表述,但也是对“两个务必”的创新性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后者是前者内涵和外延的拓展,更深刻地表现出党在历史关键时期,面对重大的历史转折、严峻的历史挑战、艰巨的历史任务而提出的政治要求和时代号召[4],它们不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发展历程,还统一于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矢志不渝、团结笃行的奋斗征程,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历史自觉和政治自觉,也为我们党在新形势、新时代、新起点上不断开创伟业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思想清醒行动才能自觉,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维度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生成理路,这对于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自警自律,战胜新征途中的风险挑战继而夺取新时代党的事业新的伟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维度:“三个务必”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系列观点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从建党初期就明白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的事业才能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三个务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很好地回答了我们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是“为了谁以及如何做”的问题。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

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根本观点,即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他们把“被认为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产物,因而具有社会性质”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归于人民群众,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明确指出,他们“并不把个别的人看作社会本身创造自己的物质产品”。只有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时,才会把无产阶级作为政党“组织起来”,而当他们认识到“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时,才会把每个人作为“人”来进行社会历史活动。“人民”二字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深厚的时代内涵。从政治上说,人民群众是国家、民族和政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思想上说,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根本依托;从文化上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明进步的主体;从外交上说,人民群众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源泉。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时代精神之核。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5]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同人民一道攻坚克难,不断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穿于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人民观,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蕴含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追求。“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观点不仅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不断推进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动力源泉。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初心使命早已深深融入我們党的基因里、血脉中,递嬗演变为党显著的政治优势和卓异的精神特质。[6]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7]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最重要、最深刻也是最根本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9]“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基础上坚持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它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形成并长期坚持发扬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就必须通过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实践途径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体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

我们可以看到,从马克思主义诞生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多次革命,然而在这些革命当中,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没有缺席过。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0]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与战斗性的思想,它将社会革命史提高到了革命的高度,将阶级斗争理论提高到了理论高度。革命不仅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伟大斗争的精神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1]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使得其在不斷的自我革命斗争中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自我革命斗争中领导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自我革命斗争中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正是不断的自我革命斗争,使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机活力。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二、历史维度:“三个务必”体现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刻反思与总结

任何思想的出现都有其历史根源,“三个务必”从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是对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合乎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成功经验的结晶。

(一)“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千年历史治乱周期规律的深刻借鉴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多么强盛的封建王朝,都无法摆脱治乱兴衰的循环,最后陷入衰亡。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郑任钊在《从历史看治乱兴衰周期》一文中对历代王朝衰亡原因做了探索。

一是不体恤民生,没有把人民放在主体地位。要知道,民心向背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独木难支,众擎易举,如果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一定会陷入历史治乱兴衰的窠臼中。二是统治阶级的奢靡腐败导致制度荒废。《左传·桓公二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统治阶层的奢靡腐败必然导致国家的衰亡。[12]纵观历史,衰败的王朝无不潜藏着奢靡腐败的虫卵,在富裕和鼎盛之后,昧于时世,贪图眼前的奢侈享受,追求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看不到世界大局的变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三是缺乏忧患意识,不纳谏革新。孔子曾以“吾日三省吾身”来约束自己,孟子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来警醒自己,倘若贪图安逸享受,没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自觉,便只会重蹈“温水青蛙”的覆辙。

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基于深刻分析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提出的重大论断,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切实的针对性,饱含着对管党治党的战略清醒和对强党兴党的责任担当,其中每一个务必都是针对跳出历史治乱兴衰周期提出的有力对策。“三个务必”贯穿党的发展始终,是在深刻分析、总结、借鉴历史周期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从建党之初到现在,无论面临怎样的复杂局面和严峻挑战,我们党都始终牢记“三个务必”,从而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三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科学总结

党的百年奋斗征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牺牲,所有的拼搏,一切创作的基本立足点与出发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主要矛盾,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心任务,党的初心使命必将步入更高的标准和更宽广的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新阶段。从而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全党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顺势而为,继往开来,坚定不移用初心使命指引党的千秋伟业。

党的百年奋斗征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自我革命精神,党就无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自我革命,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通过建立红色政权、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途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开展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等途径,使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通过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党和国家永葆生机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而取得卓越的成效。

从党的百年奋斗征程的历史经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得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是在不断的斗争中取得的,中国共产党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13],斗争精神早已融入党的血脉和基因之中。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过程中,部分党员干部会有精神懈怠、斗争精神薄弱的表现,会出现不愿斗争、不敢斗争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态度鲜明,“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14]。这就是告诫全党,在漫长的和平环境下,不应精神懈怠,不应丧失志气,我们必须永葆共产党人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风骨、气节、操守和胆魄,千方百计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与挑战,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靠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不断开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三)“三个务必”是对新时代十年把握历史主动的生动诠释

新时代的“三个务必”已然成为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准则和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乘势而上、砥砺前行,时刻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15]新时代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沉淀和多元发展的时代,它要求我们把握历史主动,把握未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未来发展。唯有把握历史主动,才能在新时代有所作为。牢记“三个务必”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建党百年经验和国内外形势综合变化提出来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已经踏上“赶考”的新征程,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勇于承担历史使命,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实践,充分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

三、现实维度:“三个务必”体现出我们党基于复杂现实环境的独清独醒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为了迎接严峻的考验,我们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民交给的使命任务,我们党必须经得起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复杂环境的考验,也要承担其他各种各样的危险和考验。“三个务必”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正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踏上新的“赶考”道路时表现出的清醒和坚定、自觉和从容。

(一)“三个务必”彰显出党时刻准备经受重大考验以及面对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时刻保持清醒的自警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经过团结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前所未有。经过党和人民接力奋斗,我们迎来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今朝得以实现,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当下,我们党再一次跋涉到新征程关口,正昂首阔步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赶考”征程上。另一方面,国内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所经历的世界大变局前所未有,我们党面临着“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深刻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16]。习近平总书记在我们党迈上“赶考”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提出“三个务必”,充分彰显出我们党能够对当前历史方位和时代环境作出精准预判,反映出我们党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的决心和魄力,体现出我们党的深谋远虑和忧患意识,只有坚持“三个务必”,以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底线思维,保持高度警醒,才能经受住新的“赶考”之路上可能遇到的“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二)“三个务必”是充分审视世情党情国情后的清醒判断

就世情而言,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为世界演变按下快进键,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的调整,世界经济复苏疲软、局部冲突与动乱频繁发生,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单边主义的盛行、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全球性问题愈演愈烈,当今世界再次来到十字路口。从国情来看,我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还存在着严重的发展失衡,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不少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繁重,风险挑战明显上升;保证食物、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可靠安全与防范金融风险,还必须解决诸多重要课题;重点领域的改革,有许多硬骨头需要啃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较多;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城乡区域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差距依然很大;社会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高发,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众在就业、教育、就医、托育、养老、住房等问题上遇到了许多困难;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就党情而言,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强烈的事业心,斗争性不强,实干精神较为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反腐败斗争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方式、创新驱动的攻关期,面临诸多新挑战、新机遇、新课题。综合考虑,习近平总书记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都提出了“三个务必”,不仅集中地表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浓缩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更表明我们党在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三个务必”深刻体现我们党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都是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17]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思考、探索、解答的大党独有难题,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现在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大党独有难题的破解方法实际上就蕴藏在“三个务必”之中。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大党所必须具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三个务必”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又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事物、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更高的要求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善于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三个务必”作为新时代“赶考”的政治动员与号召,它并不是三个独立的部分,而是具有内在联系、贯通统一的有机整体,体现了理论层面、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的高度统一,是我们党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時代之问的重要论断,是新形势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步骤,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面对复杂现实环境的独清独醒。

四、结语

如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实现,大步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历史征程,我们在有崇高的奋斗目标引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更艰巨、更复杂的挑战。这些考验与挑战也为党提供了宝贵机遇,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不断提升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不管是从中国共产党本身建设发展史来看,或者是从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要求出发,都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地做到“三个务必”[18]。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赶考”征途伊始,唯有始终保持“三个务必”的清醒、自警和自觉,才能不负时代和人民,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1日)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8.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4] 沈成飞.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与价值指向[J].学术研究,2023(1):1-7.

[5]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7-01.

[6] 刘金祥,郭岩.“三个务必”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J].党政研究,2022(6):15-20,123.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6.

[8] 牢记“三个务必” 坚定历史自信 增强历史主动[N].人民日报,2022-10-27.

[9]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10]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3.

[1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12] 郑任钊. 从历史看治乱兴衰周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12-13.

[13]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7-01.

[14]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1-06.

[15]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N].人民日报,2022-03-01.

[16] 弘扬西柏坡精神,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二十七[N].人民日报,2021-10-22.

[17] 习近平.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N].人民日报,2023-01-10.

[18] 何錫辉.大历史观视域下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解逻辑及实践展望[J].学习与实践,2022(4):5-13.

猜你喜欢

两个务必三个务必自我革命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反腐败“成绩单”令种种质疑论调不攻自破
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从国务院开始
从“两个务必”到“两个最危险”
浅谈“两个务必”
“赶考”提出之我见
牢记“两个务必”,加强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