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4-01-17张云燕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小学数学

张云燕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科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数学文化历史、小组活动、生活实例等教学形式,将数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开展思政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德树人;思政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要“强化课程育人导向”。数学课堂是德育教育非常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阵地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在数学课堂融入思政教育。

一、日常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反观我们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现许多教师还未能充分挖掘资源,落实育人目的。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很多数学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比较单一,认为思政教育这些内容应该是班主任、思品教师负责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以为教好数学的学科知识就可以了。还有的教师觉得,每天只有一节数学课,必须每一分钟都高效地利用起来,根本没有时间再进行思政教育。殊不知,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非常重要且必要。

(二)教师不熟悉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作为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研中大多对本专业的学习更感兴趣,更多地关注数学的專业提升,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研究学情,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等,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很多教师都觉得无从入手。

(三)教师未能充分挖掘结合数学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资源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讲求严密的逻辑,涉及运算、推理、模型建构等,因此容易让人感觉和思政教育关系不大,也没有可供整合的现成资源提供参考,许多教师也不知道哪些内容可以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教学。

二、在数学课堂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探索

怎样做才能在数学学习中把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较好地融合起来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一)结合时事热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融入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年级学习“10的认识”的时候,笔者带领学生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师:同学们,你还在哪里见过倒着数啊?

“我知道我知道”,小华着急地举手,“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过年的时候,倒着数完,钟声就敲响了,大家就鼓掌。”

师:那你觉得大家开心吗?为什么?

生:我觉得大家很开心,很幸福。因为大家都在开心地笑。

师:是啊,因为我们的国家现在强大起来了,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大家倒数完都欢呼起来了。

小明:我也在电视上看过倒数,“神舟七号”……

师:(大拇指)来,我们一起看看这则新闻。(播放“神舟七号”发射的新闻)

“10、9、8……”同学们都跟着小明倒数起来,最后一起激动地大喊“发射”。

师:看到大家这么激动,老师也很激动。同学们知道吗?曾经我们国家由于弱小被迫跟其他国家签订不平等的条约,而现在,在无数人的努力下,国家越来越强大,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航天员在太空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聪明勇敢的中华儿女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你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吗?

小亮说:“我以后要造更好的飞船,和翟志刚叔叔一样,也飞去太空漫步!”

小萱说:“我要学很多很多的知识,让我们国家越来越厉害!”

以上的教学,笔者结合学生熟悉的神七飞天的新闻,让学生有具身的感受,在学习数数的时候,很自然地把思政教育融入了数学的教学当中,让学生追最闪亮的星,并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国家荣誉感,于润物细无声间就完成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结合数学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贯穿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源远流长,作为数学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也要对相应的数学文化或历史知识多做了解,上课时才可以视乎教学情况信手拈来。

在六年级教学圆周率的时候,笔者简单地介绍了从《周髀算经》的径一周三到刘徽的割圆术,以及祖冲之在此基础上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第7位,成了世界第一人,比西方国家足足早了1000多年。虽然不过是简单的几句话,笔者却在学生的眼里看到了亮光,有的学生说:“我觉得祖冲之一定经过了反复计算,我也要像他那样不轻易放弃。”还有的学生说:“其实我们国家很多地方也很优秀的,以后肯定会更优秀。”

又比如,位值制是中国最先发明的,“0”的出现和十进制的计数比之第二发明的印度足足早了1000多年,这可是对人类文明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上课的时候笔者向学生介绍时,学生都连连惊叹,都为老祖宗的聪明才智折服。

这些伟大的数学家们认真钻研、永不言弃的优秀品质打动了学生,他们取得的卓越成就让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油然而生,进而提升了社会责任感,还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像这样吸引人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数学家感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优良的品质。

(三)结合数学小组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样可以很“高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学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由于缺乏互动,缺乏操作,很多时候学生以为自己已经懂了,结果一做就错。而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互相体谅、互补合作,为了学习目标共同努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年级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的时候,每个学习小组都在学习任务的指引下开展活动。他们在小组内分享、交流、筛选出最优方案,然后开始剪、移、拼或折等操作,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通力合作,還需要每个成员的高效配合,才能迅速又高质量地完成操作,在小组评比里先拔头筹。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有效配合的重要性,有了合作的意识,有交流、有互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结合生活实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重复的说教无法触动学生,对好习惯的培养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如果选用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反而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年级认识“时、分、秒”的时候,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个视频《一分钟,中国会发生什么》:1分钟,复兴号能前进5833米,1分钟,有35217名旅客出行,1分钟,快递小哥收发76000件快递,1分钟生产汽车55辆……

师:我们可能不经意间磨蹭掉1分钟,可是你看,这么多人的1分钟,汇聚成了中国的奇迹。

小亮: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说得好!谁和大家分享你一分钟能做什么?

小华站起来:“我昨天一分钟做了26道口算题!”不少同学都对小华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小然说:我一分钟能跳绳187下!

小雅:我1分钟可以写18个字。

师:“短短的1分钟做了这么多事,老师给你们点赞!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积极锻炼,不仅收获了健康,还可以代表学校参赛。养成好习惯,珍惜我们的每一分钟,长大了,我们也为国家的奇迹奉献1分钟!”

看着下课后连收拾书本都迅速了很多的学生,笔者相信,他们都是有触动的。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积累,生活中这些事例更能打动学生的内心,更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数学教学要深化新课程理念,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挖掘在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元素,精心设计,灵活引导,在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大问题,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文林.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及其影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01).

[2]马春虎.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3(06).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小学数学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