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藏工作开展情况

2024-01-13才巴雍青雷鸣吴敏尹君

西藏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青藏分队科考

才巴 雍青 雷鸣 吴敏 尹君

1.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2.拉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3.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 拉萨 850000

2022年以来,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任务及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在西藏扎实有序开展工作。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赴藏各科考分队野外考察情况,梳理分析了2022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藏工作开展情况。

1 年度野外考察组织实施情况

2022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批示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等,扎实组织开展各项工作。2022 年1 月10 日,任务五所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阿木错微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科考分队,作为今年第一支进藏科考分队,赴藏开展野外考察。全年共222 支科考分队申请报备,其中189 支科考分队、超过2400 余人次的科考队员赴西藏高原一线开展科考活动,33支科考分队受西藏疫情影响未能进藏科考。年度组织科考分队和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为任务二“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图1)。

图1 2022 年度十大任务组织科考分队和派出科考队员情况

在空间范围方面,根据任务部署,2022 年度科考十大任务在亚洲水塔区、喜马拉雅区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3 个综合区,组织实施了江湖源区、河湖源区、一江两河区、可可西里、羌塘高原、藏东南区、喜马拉雅山、边境区、三江流域及横断山区等9个关键区科考活动,范围覆盖全区74 个县(图2、图3)。我区7 市(地)科考任务实施情况分别为:拉萨(82 次)、日喀则(108次)、山南(72 次)、林芝(88 次)、昌都(73 次)、那曲(88次)、阿里(75 次),其中,实施科考任务最多的县区分别为:波密县(59 次)、米林县(56 次)、定日县(55 次)、墨脱县(54 次)、城关区(52 次)、噶尔县(52 次)、朗县(52次)、尼玛县(50 次)、班戈县(50次);此外,2022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分队进入各级各类保护区共228次,包括国家级保护区12 个、1632 次,国家级公园13个、27 次,省级、县级保护区12 个、38 次(表1)。进入频次最高的保护区分别为:羌塘国家级保护区(35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保护区(35次)、珠穆朗玛峰国家级保护区(32 次)。进入保护区频次最高的任务为:任务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所属科考分队(24支分队/70次)(表2)。

表1 2022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进入各类保护区情况(次数排名前五)

表2 2022年度十大任务进入保护区情况

图2 2022 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赴西藏全区各县频次

图3 2022 年度各任务科考分队赴西藏全区各县频次

在时间方面,自2022年2月6日起,在藏科考分队数量逐渐增多,全年平均每日在藏科考分队数量和科考队员人数分别达到28 支和386 人次。野外考察的主要活动期出现在7月15日至8月10日,平均每天在藏科考分队数量和科考队员人数分别超过117 支和1356 人次。自7 月15 日起连续27 天在藏科考队员人数超过1000 人次,最多时有134 支科考分队、1569 人次同日在藏开展科考活动;全年同时在藏科考队员超过1000 人次的天数达到27 天,全年同时在藏科考分队超过100 支的天数达到22 天。6 月至7 月中旬,为野外考察的次要活动期,平均每天在藏科考分队数量和科考队员数量分别为50 支、603 人次。189 支科考分队全年累计在藏工作时间超过6446天,平均在藏工作时间超过34 天。单次科考活动以10 至30 天为主(占科考分队总数的51.8%)其次为30至60天(占科考分队总数的29.6%)。单次科考活动超过60 天和少于10 天的情况均较少,分别仅占12.7%和5.8%;单次科考活动持续时间最长为177 天。受西藏疫情影响,所有数据截至2022年8月10日。

在组织单位方面,2022年度赴藏开展科考活动的222 支科考分队分别由国内70 余个不同的高校、科研院所派出。组织科考活动最多的六个单位(累计占比超过40%)分别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表3);派出科考队员最多的六个单位(累计占比超过50%)分别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表4)。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织的科考活动和派出科考队员数量均最多,分别达到38 支和751 人次。单次派出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为任务二所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气象与环境特征科学考察”科考分队,科考队员人数达192人。

表3 2022年度牵头实施科考活动最多的六个单位

表4 2022年度派出科考队员人次最多的六个单位

在采样调查方面,据各科考分队野外调查总结报告不完全统计,2022 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各分队在藏采集样品样本共0.84 万份,包括水、土壤、大气、样方样线等环境要素类样品8400 余份,植物、农作物、昆虫、鸟类、鱼类、人类遗传等生物类样品7.52 万份,化石、岩矿石等地质类样品1.29 万份。采集影像资料近1375GB、数据2700 余套,收集经济社会资料305余套,开展问卷调查1854 份,组织科普3 次(表5)。任务三采集环境类样品最多(占38%),其次为任务六(占27%);任务五采集生物类样品最多(占75%),其次为任务六(占17%);任务七采集地质类样品最多(占63%),其次为任务二(占31%);任务十采集影像资料最多(占87%);任务二采集数据最多(占73%),其次为任务六(占21%);任务六收集经济社会资料最多(占68%),其次为任务四(占16%);任务六开展问卷调查最多(占49%),其次为任务十(占24%)(表6)。

表5 2022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各任务分队采样调查情况

表6 2022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各任务分队采样总占比

在西藏参与方面,自治区气象局、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农牧科学院、高原生物研究所及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18 家区内单位,压实考察研究任务,选派骨干力量和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超过462 人次,独立自主完成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对亚洲水塔变化影响、7 地市水资源演变与适应性利用、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南亚通道资源环境基础与承载能力考察研究等69 余项科考活动,参加14 项区外单位组织的科考活动。

科考启动以来,区内科研院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考研究论文136 篇、参与合作论文29 篇,出版《西藏高海拔边境县青稞种质资源》等专著11 部,构建《近30 年西藏典型冰川和湖泊面积变化矢量数据集》等科考数据集20套,编撰《青藏高原是我国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地区未来气候与环境风险将加剧》等科学报告26 份,申请获得专利或软件著作权18项。西藏大学参加“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完成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考察;西藏民族大学完成南亚通道边境县考察,评估边境资源环境承载力;西藏农牧学院发现昆虫新物种14 种、中国新纪录属2 属、中国新纪录种6 种、西藏新纪录种16 种;区农科院揭示早熟、抗旱等优异资源在青稞遗传进化中的贡献;区气象局完成普若岗日等17 个重点冰川长时间序列动态监测,更新冰川退缩科学认识;区疾控中心采集环境—人群样品5400余份,提出雅江流域高砷水应急处置对策;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发现中国目前最早的籼稻确凿证据,揭示籼稻向中国传播的跨喜马拉雅通道;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查明10项生态安全屏障工程建设现状和成效;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院科学评价年度降水总量、水资源总量、水源供水量等,有力支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考察高黎贡山西藏段伯舒拉岭生物生态资源400余种。

2 服务西藏高质量发展情况

在平台建设方面,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加快推进科考相关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藏布局。拉萨青藏高原科学研究中心,于2022 年7 月批复成立,按照批复将承担第二次青藏科考、川藏铁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协调青藏高原相关领域科研活动、技术交流合作等工作;承担青藏高原科考、川藏铁路技术创新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负责搭建相关科技数据平台,指导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完成自治区科技厅交办的其他工作。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西藏分中心平台,开发分布式青藏高原科学大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集成冰冻圈、地表参数、植被功能等标志性数据集,持续推进数据整合和科学共享,已同步超过3000 个青藏高原科学数据集,数据量达41TB,林芝自然灾害风险防控与工程安全研究中心“边建设、边服务”编制了《西藏冰湖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议方案》。雅江冰崩堵江和次仁玛错冰湖溃决监测预警体系实现重点冰川冰崩冰湖灾害实时预警,为保障区域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安全贡献科考力量。

在成果转化方面,2022 年度,第二次青藏科考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系统研究的科学方向,锚定资源环境、灾害风险、绿色发展的问题导向,取得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推得开、有影响”的重要阶段性科考成果[引用自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2023年5月在中关村“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讲话和第二次青藏科考队2022 年年度工作报告。]:一是提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科学建议,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二是成功实施“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创下多项科考新纪录并获标志性成果;三是揭示青藏高原气候变暖特征,服务气候变化应对;四是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亚洲水塔失衡,服务国家水资源与水安全战略;五是查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服务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优化;六是揭示气候暖湿化影响下青藏高原碳汇功能和变化特征,服务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七是发现青藏高原人类活动新证据,重写高原人群起源演化历史;八是揭示高原差异性隆升过程,呈现生态演化历史;九是开展青藏高原油气及矿产资源现状和远景评估,服务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建设;十是查明自然灾害本底,服务防灾减灾和重大工程建设;十一是构建地球系统多圈层综合观测与预警平台,服务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十二是评估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服务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决策咨询方面,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已在我区生态文明高地、国土空间、水安全保障等15 个专项规划中得到体现和应用,并有力支撑了我区碳达峰碳中和、雅江河谷应急保护治理、典型灾害风险防控等近30项重大工作部署。通过“第二次青藏科考专报”的决策咨询方式,由科考院士和专家,形成农业转型发展、林草藏中药材产业发展、率先建设碳中和示范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雅江流域冰湖溃决风险预警、冰川变化影响及对策等决策咨询报告17份,科学分析了我区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强边固边等领域的现状、机遇和对策,得到自治区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为我区为抓好“四件大事”、努力实现“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提供智库支撑。

在成果落地方面,第二次青藏科考在生态文明、重大工程、资源能源等领域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很好地服务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立法、川藏铁路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部署。科考成果逐步在地市开花落地。在拉萨,科考发现巨量的古光核桃为南北山绿化工程提供完全适应的乡土树种;在日喀则,生产示范“藏青3000”等青稞新品种12.60 万亩,青稞增收300 余万公斤;在昌都,科考摸清“三江流域”水资源演变,为防汛抗旱和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在林芝,科考专家实地指导田间管理,促进科考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在山南,边境考察研究为守土固边、兴边富民提供科学依据;在那曲,空-天-地冰川观测系统服务长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在阿里,科考评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潜力,为“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3 工作建议

为更好地开展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供科考管理参考。

一是加强野外考察安全管理,强化法人主体责任。建议在野外考察过程中,进一步深化野外考察安全管理,严格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第二次青藏科考野外考察安全管理备案表规定,科考队员所在单位要承担法人主体责任,所在科考队队长要承担队长责任,加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严查安全隐患、深化安全工作。

二是加强数据安全和生物安全管理。第二次青藏科考在科考实施地采集大量的各类样本样品、数据、影像图片,同时也发现了很多新分布的物种,获得了很多青藏高原一手的资源环境本底数据。建议在考察研究过程中,加强对数据安全、生物安全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相关数据信息的汇交、备案、存储、使用、共享等事项,严防涉密数据、特有物种、基因资源等外流。

三是强化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建议在考察研究过程中,加强科学普及和传播,扩大科考的社会影响。在野外修整期间同自治区科考办或地市科考联络员沟通对接,将第二次青藏科考科学普及传播落实落细,力争深入全区、普及大众。

猜你喜欢

青藏分队科考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科考延期为哪般
打开艺术的宝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样化文体与叙事探索
青藏星夜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生命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