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的情感叙事艺术研究

2024-01-09高云庭

创意设计源 2023年6期
关键词:绿色空间情感

高云庭

一、何以筑境:可持续、情感、叙事

萌动于 20 世纪中叶的绿色建筑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生态性、绿色化、狭义可持续、广义可持续四个阶段。在吸纳了生态学、环境科学、传统自然哲学多方面的科学成果和认知理念后,绿色建筑大致形成于 20 世纪末期,并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绿色建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设计理论和建筑实践都日趋成熟。源自可持续理念“自然—社会—人”整体平衡、协调发展的观念,已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三个复合维度。绿色建筑以诗意栖居为最高人居理想,从自然观念、社会属性、人情表征三个方面,追求完满的建筑意义和环境价值。自然观念包括随境所宜、少费少污、补偿调节、师法自然四项内容,建筑不仅要尽可能顺应自然地域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还应遵循自然环境的规律,具有修复周边环境和调节自然生态的功能。社会属性包括人性基本关怀、人伦道德责任、综合经济利益、表扬特色文化、教育引导作用五项内容。以为着人的生理心理关怀为起点,兼顾社会群体性的建筑环境,应尽可能照顾到多数人的身心利益和福祉的可持续设计,在节约总体成本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在现代化的同时,不妨碍地域、传统、民族文化的表现与传承,在给予人健康舒适活动空间的同时,传递正确积极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人情表征包括美观的形态、愉悦的心理、情感的寄寓、高远的体认四项内容,让绿色建筑设计的指针始终指向人,让环境生态与生态社会的钟摆回落到人身上,展现出人性之情感、高扬生活之光芒、营造心灵之港湾,是建筑生态环境的最后价值属性。

自然、社会、人三个方面是复杂的辩证关系,自然具有基础性和某种规定性,社会规则和人的审美取向,都根源于自然的状态和自然与人之间的连接、赋予、获得关系。人和社会维度的设计必须基于自然维度之上,唯有自然维度的要求满足后,才能在这些策略上叠加满足社会和人需求的设计策略,保证建筑环境性的优先地位是三者出现矛盾或冲突时唯一的解决途径。

自然、社会、人三个方面内容的不断明确、充实与拓展,已经昭示了绿色建筑从新生事物走向普通性、一般性、普及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自然性和人文性的完整表达是产生有意义的绿色建筑艺术的必要前提。情感属性,即人情表征的范畴,其复杂性和广泛的覆盖程度,使其不可避免地发展并显化成促进绿色建筑向着普通建筑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情感性从既独立又关联自然人的角度出发,是不同于生态文化的另一个着力点,它的质与量是建基于符合自然属性、追求自然审美、表现自然文化内涵,满足社会属性、追求社会审美、表现社会文化内涵的艺术性设计内容。情感性涉及到环境和谐、人文生态、社会发展的功能实现,是潜在于设计策略与手法中的软质因素,以一种转化、承载、含藏、触发、联接的方式存在着。在绿色设计中,用艺术的手法使建筑赋有情感,一直是有效的建筑创作及空间营造方法,在早期绿色建筑形式中有明显反映,在东南亚、北欧、中美洲等地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精彩的建筑实例。情感创造和体验的实现具有层次性与渐生性,在融注与传递两个方向上都是持续与渐进的过程,由初级的身心怡悦,深入到归属、归宿安妥,再升华到心性打开,三种意味的情感属性层层展开,依托着空间实体、文化符号、物理要素构成的技术性空间场域[1-2],既具有各自的独立品味,又相互关联支持,呈现不同的审美内容,也表现不同的情感精神及诉求(见图 1)。情感化艺术是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高级表现范式、物化的文明内容形态,生态与人文功能,正在越来越多地呈现动态性、场景性、关联性、象征性空间形态特征。

叙事艺术产生于文学领域,是现代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建筑艺术中情感价值的创构与传递方式,即通过“讲述”将情感含义散播到建筑空间中并感染在场者。叙事方法向各领域设计的融合是近年来的热点议题[3-5],它可以含括空间情节、空间言说、动态意义等丰富内容和复合手法。目前在绿色建筑情感化设计领域,意义及形式的叙事性表现手法尚未得到广泛运用,或在恰巧、被动地运用,并未引起关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很好地展开文化功能的语言属性。叙事理论并不是完全无关于绿色建筑的独立事物,叙事建筑的理念、方法、元素与绿色策略和空间情感维度间存在多层的深度关联性,情感产生于形象产生和故事发生的过程[6],叙事框架的调整、情感要素的挑选、叙事内容的安排、故事背景的配合互为于其中[7]。生态化情感设计策略与叙事设计手法存在很多共通领域,且存在大量潜在的,有待挖掘的艺术表现手法,设计者常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叙事设计手法。情感叙事须在空间中发生,凭借空间、时间、记忆塑造形象感、画面感的“讲述”效应,动态的横向空间关联与静态的深层思维关联即两度空间中的叙事生成[8]。其一,基于叙述艺术的故事逻辑,将叙事节点按照时间的序列性和事件的因果律效应连接起来,形成有限空间中的情节,是动态的叙述手法。其二,基于情节艺术的故事逻辑,叙事节点意义的空间同时性和事件偶合律效应[9],会触使人的感知勾连起关联想象,在无限的意向空间中,自主地创生出一段故事或产生意义叠现,是静态的叙述手法。情感叙事产生于情感和叙事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彼此关系,对空间广度的占有和空间场力是叙事艺术效果的两个主要判断标准,场所及情景中信息传递引起的交互体验和情感的共鸣,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情感化途径。

图1 人情表征的内容关系

二、物形之意境:四种情感叙事资源特征

绿色建筑本体和设计手法上承载着情感属性,通过技术、形式、材质、符号、自然元素等艺术媒介,建筑与设计固有的情感特质分属于形、物、意、境四个方面,呈现在物与意、形与境之中、之间和之外。形之情感即感官愉悦,基于视觉快感而产生情感作用的美观形态。在形式这一基本性的承载与表现向度上,设计生成的造型、选取的材料和技术、表达的地域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赋有情感性。人工造型表现为有规律、高效能的几何型与无装饰的自然型两种美;生态材料可产生形式上的多种变化,并在质地、纹理的单一或组合结构上形成复杂样式;先进技术、一般技术、普适技术可以表现乡土、地域、传统、现代、时尚、前卫等所有类型的时代美感和多种文化美感[10];顺应气候、宣扬本地文化、挖掘传统的建筑即是具有地域美的绿色建筑。这四种建筑形式的表象性、审美性、文化性等使之具备了叙事的基本能力,这些形式不是固态的简单呈现,而是有着塑造、替代、诠释、阐发的连续意义。针对一个绿色建筑的形式创作,丰富的艺术形态方案存在着叙事结构与节点设定的多种可能性,绿色建筑的情感性形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叙述性艺术资源。伊甸园项目巧妙地运用蜂窝状六边形结构创造出穹顶的造型,形态上让人联想到昆虫的腹眼、水中的汽泡,又给人梦幻的美感,整个建筑依附于南向峭壁,栖息在山堆上接受着太阳的光照,平面上完全保留了崎岖地面的初始地貌形态,道路和水系向四面八方曲折蜿蜒,这些表现手法消泯了建筑的空间束缚,很容易让人感觉已置身大自然中。伊甸园建筑项目是对大自然有机形态的极致模仿,是建筑展现自然美的典范之作。巴厘岛绿色学校采用当地的木材和竹材,以及竹结构工艺建造而成,并借用本土的热带建筑语汇形式,将当地的各种传统资源与生态设计要求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筑组建完成后即成为一个具有审美意味的文化符号,许多游客和艺术家慕名而来,只为欣赏这座散发着巴厘岛风情的竹制建筑。

绿色材料是绿色建筑的载体,绿色材料及其所构成的特殊建筑形态具有情感意义。物之情感即怀旧属人的情感寄寓,在物质这一基础性的承载与表现向度上,旧建筑或年代久远的建筑、业主或使用者参与设计和建造的建筑、小面积或微型空间、具有独特价值或涵义的生态材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赋有情感性。老旧建筑是许多事件发生的场所,保存着居住者或使用者的个人情感、历时记忆,还有可能具有乡土风情,老建筑的情感属性较为复杂,它就是故事,且时时刻刻都在讲述着故事[11];业主或使用者投入心血、精力、时间参与构想、设计和亲自动手建造的建筑,是个人精神寄托的空间,是思想意识融注的环境,是保藏生命情感的场域;面积、体量较小的建筑空间具有围合感、包被性、领有感,这种小众性与特殊性是专属情感和私密性产生的有效来源;有些生态材料(如竹、素面混凝土、废弃农作物等)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审美属性,或寄托着主人的偏好,是制造一段故事的良好元素。这四种建筑物态的现实性、功能性、承载性等使之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老建筑、自建房、意义材料能够承载故事和叙述的能力较强,小空间的叙事性相对较弱,适用域相对较窄,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注入更多的故事性或环境意义。都灵文化商业中心是一个改造项目,原来的林格托会议中心是当地的地标建筑,建筑立面保持了原初样式,楼顶的试车跑道也被完好地保留下来,在中间的玻璃会议室和小型博物馆内可对它一览无遗。这座建筑是人们休闲生活和谈天交流的理想场所,身在其中会不自觉地回忆起建筑的往事和它所承载的城市历史,它无时无刻地进行着文化传播。“手提箱”住宅是一个长方形的折叠式住宅,极小的环境重叠并诠释了居住与生活的许多意图,让人可以自主地把握工作、交谈、休息等行为活动,为居家生活和办公营造了一份适怡、温馨的人情意味。

形式与物质材料创生的是对建筑的感知和环境的体验,即意与境的情感价值。意之情感即环境亲宜的心理怡愉,在建筑提供的空间环境感知向度上,绿色建筑的形式、材料、空间构造等形成的适用方便、新鲜奇异、模糊不定、心理动势和力量感,在一定程度上赋有情感性,它们是基于但不同于物质材料形式本体情感属性的感受性体验。在使用功能维度上的合用、舒适、无障碍,使空间环境给予人行为便利的心理审美感受;轻松、惬意的空间品质形象与氛围带给人身体与心理的舒适感;日益迭代的新技术、新结构、新形式、新材料是创造情感意象的新元素,它们的组构将会带来意外又合乎想象的新颖、奇异、玩味的空间感受;某些新型轻质材料、半透明材料、生态复构空间、层叠分隔结构会带有虚幻感或神秘感;大体量的建筑自带着压迫感,摄人心魄的情绪触发引导人看到人之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起伏变化、由物及己的情感体验最终在精神升华与自我认同中完成一段审美历程。这五种感知体验的内在性、非物质性、主体参与性、情节虚构性等使之具备意义创构和讲述故事的叙事能力。新奇感、未知感、力量感三种感知体验的叙事性较强,便利、舒适这两种心理感受的利用,则需有效的叙事内容强化其意义讲述效果。上海世博会意大利馆的主结构采用发光混凝土,这是一种透光水泥材料,其基质可具有 20%的透光率,园区内的人可以看到建筑内部的动态,馆内参观者越是靠近外墙体,其轮廓越是被清晰地映射出来,形态变化着的人影在大面的灰色发光墙体上不停地游动,远远望去,好似在观看一幕光影剧,人们在探索这一奇特建筑现象时,也是一段愉悦的情绪体验。马德里卡伊莎中心博物馆入口广场旁的临近建筑外立面打造了一个巨型植物墙,丰富的植物品种使之成为一个垂直花园,亲见者会被它的体量和复杂度震撼到,似乎可以听到、感觉到植物墙的呼吸,最初感观冲击会自然地转向心理冲击,在一段情绪适应后,逐渐沉浸于精神和情感的愉悦中。

建筑整体环境的情感体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建筑体验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境之情感即融合自然的生命体验,在趋向精神层面的环境体验向度上,绿色建筑的本体、空间及其环境,都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而创生情感体验能量场,使人在从接触到沉浸的不同深度中产生不同的精神情感。环境的要素与气氛会给人以感染力,让人觉察到某种内容和信息的传递,给予人最初的环境情感印象。在这一过程中,会感受到、意识到与环境的连接,体验与环境的对话及整体关系;优秀的情感设计能够融注和谐的环境氛围,进一步将人带向环境情感认知的深处,赋予人释然和归属的心理体认。最高级的环境体验即是超越物理空间精神,触及存在的自然状态,唤起心灵升华的意境审美感受[12]。绿色建筑是源于自然理念、基于自然情感的建筑,使之与生俱来地赋有启发性的叙述能力和感染效力。情感饱满的四个阶段的感知效应是建筑叙事可资运用的极佳资源,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并非易事,需要设计主体的深度创作能力,也寄望于受众主体的思想感受力。建筑内部空间用于调节温湿的水池,若砌成不规则、自然样态的弧形边缘,在一旁堆砌具有野趣意味的乱石,池底铺上圆滑的鹅卵石,水面上支起几根清瘦的竹子,竹孔中流出的清清水流,滴落到大而宽厚的石墩上,这样的环境立刻会活跃生动起来,这种情感化的生态设计,提供给人的便是一个动态的观赏、体会、玩味过程。伦敦的大使馆花园遗产改造建筑项目即考虑了活动空间的绿化环境,也考虑为小动物提供生态栖息地,意欲打造一个完整的自然活动园地,综合运用了大面积的水域、水中散种的植物、长短高低的亲水栈桥、整体性的地面植物和草坪,这个方案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环境间创造了一处观景、游憩、亲近自然、理解自然的场所,为城市生活留住了绿意,自然气息的环境透露出几分慢活风格的自然时尚感,各种环境要素形成了自然对人的邀请,每时每刻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故事。

三、身、情、心:叙事情感的两重层构

绿色化的适用功能和形象化的情感表达是绿色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的互渗内容,空间环境呈现的是人的生活方式、精神性格和审美观念等,它们直接存在于空间体验和环境感受的关系中,这是情感之于可持续建筑的特质约定[13]。建筑空间的完整性场景诠释,是通过主题、结构、节奏、手法、气氛等叙述元素创造而成的,它们共同服务于建筑故事的展开,推动叙事情节的发展[14]。叙述艺术的动态横向空间关联与情节艺术的静态思维层相关联,依托一或多中心结构、路径组织的空间叙事方式与手段而完成。主要空间作为大中心,制约了空间路径的走向,其他次要空间作为小中心,确定了空间路径的大致线性,空间路径的线性特征同样影响着中心节点的集中、连接、分散、转折、嵌套、过渡等布置与安排[15-16]。绿色建筑的情感叙事存在着相应的结构关系,空间上存在单线叙事、多线叙事、三维叙事的形式,包括节点串连式、并行平铺式、主次放射式、复合嵌套式、融合互动式等[17]。这些叙事模式使人在身、情、心三个层面上接收、感知和体会到叙事艺术的情节魅力和故事感染力。身即人对建筑的直接感知,情即人对建筑空间的心理投射和情绪反应,心即人对空间环境的心灵层面的精神体验。在意义彰显、故事创构、情节展开等一系列过程中,身、情、心是三个相互层叠的感知通路与载体,其各方面的结果是互通的,并会相互融合,形成整体的空间环境意象。情感叙事效用的生成需要通过接收者的本能、经验、觉思的情感体认机制作用。本能机制指涉和依靠的是欲望的、尚美的判识功能维度,是人的深层认识的作用机制;经验机制指涉和依靠的是行为的、认知的判识功能维度,是生活的阅历见识塑造的作用机制;觉思机制指涉和依靠的是意识的、价值的判识功能维度,是主体能动性的积极完善的作用机制。三者对应的本质需求、认知结构、审美高度是叙事艺术作用层次结构关系形成的基础。

建筑情感向度的形、物、意、境之绿色叙事资源,融合于空间叙事的动态结构中。美观形态、情感寄寓、心理怡愉、生命体验作用在身、情、心三个接收层面,并同时表现出三组意义特质,一是美观、惬逸、愉悦、意趣,二是完满、温暖、安适,三是自由、澄明、超越。它们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基于身、情、心的互通性形成相互连接、相互塑造的效果,贯穿在从建筑叙事到体验情景的艺术展现过程中,与本能、经验、觉思体认机制之间存在一种于框定中动态对位的关系,通过三个作用机制触发情感的关联与发生。依据三层面的内涵和三机制的运作规律,沿着建筑生态、人文生态、情感生态的建构脉络,从建筑的物象、艺理、意涵达至对身体与精神的环境关照,叙事艺术的情感作用对位与效果显现应分为三个层次(见图 2)。第一层次是由身体及内在感知的感受体验,其叙事艺术的指向定性为绿色建筑在生态、技术、地域传统等方面可呈现出美观的形式和宜人的空间环境,给予我们视觉美感和心理畅怡的惬逸感受,幽默、趣味、虚幻、神秘、震撼的意趣空间环境赋予我们情绪上的愉悦、心理上的快感,此为身心怡悦的情感叙事性表达。第二层次是由审美认知生发情感认同的心理体验,其叙事艺术的指向可定性为绿色建筑以许多方式寄寓人的情感,给人一种“回家”的感觉,让人在归属感中体验温暖、安适、自在,自然向空间环境的介入帮助人体认到自我存在是地球自然整体之中的一个部分,在人之于自然的归宿感中体验到了生命的完整和圆满,此为归属(宿)的情感叙事性表达。第三层次是基于物理信息、心理信息加工的心境体验,其叙事艺术的指向可定性为绿色建筑的自然气息和品性能够不断地涤荡人们的心灵,给予人自由、澄明的空间环境之最高生命体验,这应当是完全相异于以往的精神的敞开和性情的解放,对生命情感的重新体认让人们的心感应、通达并体验到某种带有神圣色彩的崇高和澄明的境界,昭示和彰显人超然洒脱的畅神之境,此为心性打开的情感叙事性表达。

情感叙事在三个层次上的绿色艺术创作与情感价值生成基于不同的承载与传达方式,从叙事对位情感的作用结构转向对应的情感媒介和通路结构,同样存在身、情、心三个层面的递阶关系。与身体层面关联的叙事,主要通过建筑的物质和非物质的外在形态,这是一种实在性承载与表达,运用的是形象通道,即借助具体的建筑形态与空间形象,引起人的生理体验和心理体验,让人在空间环境的叙事中感受丰富的艺术审美感情。与心理层面关联的叙事,主要通过建筑形态带给人的心理情感,这是一种虚拟性承载与表达,运用的是语言通道,即借助有形的建筑符号和无形的空间语言,这种传递既形成外在表征感知,也引发内在的精神理解,让人得以体验到完整的情感世界。与精神层面关联的叙事,主要通过建筑、空间、环境整体带给人的生命体验,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承载与表达,运用的是感觉通道,即借助建筑形象与建筑语言所形成的空间觉知与环境体悟,这种传递让人不断地接近生命完整的状态,并唤起诗意栖居的理想,在自我存在的重新体认中进入高维度的情感境界(见图 3)。身、情、心三个层面从外在形式之“实”,到心理情感之“虚”,再到生命体验之“真”,由外至内的从感观表象到精神体悟,由浅至深的从身心体验到心性世界,在本能、经验、觉思三个情感体认机制上相应而显,层层深入地把人从外化形象逐渐带入空间语言的涵义之中。绿色建筑的情感叙述要素和情感发生层面与向度共同形成了情感叙事的两个结构层次。绿色建筑的情感叙事体验和感受方式可谓多源流、多形态、多效度,主要的叙事节点组合起多维度的情感要素,意义、情节、故事等在人的接收与认知系统中组织律动、叠构变化、生成发展,演绎着独立或静态、连续或动态的空间情感。

四、叙情于技艺:情感策略的叙事路径

图2 情感叙事要素的作用结构

图3 叙事艺术的情感递阶层次

绿色建筑情感叙事的建构依托于多个主体,设计人员是叙事编排与外化的主体;建筑本体是叙事承载与生发的主体;建筑使用者是叙事发生与达成的主体,三者共同构成叙事的主体系统[18]。设计者与接受者、建筑与故事、手法与内容之间都存在情感联系,这种连接是显在的,也是潜在的,必须通过建筑空间环境让设计者与接受者达成某种情感共鸣,才能实现情感的完整传递。对情感表达的目的、过程、效果的设定与把控,由针对三个主体的叙事设计内容及情感效力决定,涉及叙事方式、情感元素、传播媒介等。从生态与人文的物质、精神等层面深入挖掘绿色建筑的情感叙事属性,并整合到现有的设计方法与普适策略中,借助设计调研方式与分析工具探寻表达情感的艺术资源、空间结构、故事模式及叙述能力,并开发、整合、探索可能的创构与设计手法[19-20]。这些具体的设计做法应当以聚焦“人的绿色活动”为逻辑起点,以历史、文化、伦理等“人文生态要素”为逻辑起点,以“概念性故事”的整合性表达为逻辑起点。各种可持续性人为活动是绿色建筑情感的基本来源,融合生态理念的文明形态定义着绿色建筑的情感内容,应将不同的叙事媒介为切入点,从各类情感视角着眼,运用概念、事件、情节、场景、故事等叙事要素,将人的情感属性和人文生态的各方面内容合理地编织起来[21]。用叙述性框架架构整个情感性文化内容是基本的叙事起点和设计理路,充分调用综合的建筑叙事形式,包括动态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元素,历史、事件、故事、场景、人物的重现与回顾[22],历时、多维度、关联性、潜藏性记忆的激活,象征、明喻、隐喻的建筑符号等[23-24],基于生态功能及形式的逻辑关联,以明确的视觉形象、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可感知的环境要素,实现对建筑空间环境的整体描绘。

建筑叙事是将具象的空间与创作主题或思想情感联系起来的一种建筑创作和分析方法[25]。以生态可持续为本底的建筑情感叙事有三个重点关注面向:一是注重和谐环境生态的“自然性叙事”,二是注重绿色社会特征的“生活性叙事”,三是注重传统建筑情感的“建筑性叙事”。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抓住环境中具有感知性和体验价值的自然元素,从人的身心感受性和环境功能角度出发,围绕自然线索展开叙事,才能为人营造舒适、方便的建筑空间,绿色、生态的环境氛围,以及亲近、感受、融合自然的环境体验。理清绿色社会在建筑上的可持续特征反映,从复杂的日常现象中析出人作为个体、群体的文化属性,基于生态社会功能及价值意义探索叙事材料,才能为人的活动、行为提供赋有情感意象的环境平台和场景条件,营造建筑的适用性体验与文化性体验。传统建筑的许多情感品质与叙事设计手法,可以为绿色建筑设计继承和沿用,发挥历史传统文化可持续性叙事空间创构的工具作用[26],运用当代叙事艺术形式展现传统建筑寄寓的情感,才能为人营造关照人的心理情感的建筑环境,从历史融合的维度给予人完整的情感体验。栖居之所即存在于自然性、生活性、建筑性叙事情景中,设计时必须围绕三个面向的内容展开和推进情感组织和叙事编排。情感丰盈的绿色建筑是边界模糊的诗意空间,为保障空间质感体验和整体氛围体验的情感价值实现,需要必要性的先导性和指引性分析与锚定,并基于此组合和选择创设出交互的情境,传达出准确深刻的意义性内容的具体方法策略。

其一,形质选择、表意利用两种材料策略,规定着建筑的物质基础,其叙事能力源于材料的质感、色彩、文化性、情感联系等特征。Tenara 茶室采用一种透光率可达 40%的新型环保面料[27],薄膜上的小圆状物好像一个个小细胞,建筑形态能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进入这个空间就好似进入了一个生命有机体,感觉自己是寄居在一个好心人的怀抱中。日本的高柳町社区中心将和纸作为墙面材料,和纸在日本传统观念中代表着有效和舒适,扁条状的纸屏颇具日本建筑的传统感,配合着静谧的光影效果,讲述着日本人安静、内敛的文化气质。

其二,自然光、自然风、水体、植物、声音五种自然元素策略,是创造环境自然性和空间动感的有效手法。古鲁图书馆中庭间的光影投射到墙壁、柱身、地面、水面,形成奇特的蒙太奇光影效果和视觉虚幻,在层次感和秩序演变中,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定向,时光的流动,宁静的智慧。韩国的安·德穆鲁梅斯特时装店将内部与外部空间定义为一种融合的绿色洞穴,整个建筑充满生气和活力,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一次购物经历,也是一次体验自然意趣的奇妙之旅。

其三,被动式技术、主动式技术、适宜技术、高技术、低技术五种技术策略,既可新奇也可传统,适于提供多样的空间情感节点。延安枣园绿色住区结合了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运用传统的窑洞造型,很好地保留了当地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使人一眼便可感知陕北乡民的文化特色和生活状态。科罗拉多州公寓的南立面安装了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并与市政电网相连接,多余的电力可以卖给国家电网,这些光电板同时也是遮阳设施。住户每次路过看见光电板,就会猜想它可能正在为自己挣钱。

其四,自立化、可适化、集约化、开放化四种空间构造策略,通常起到框定故事结构和辅助架构情节的作用。南加州建筑学院的活动会议室能够在上下前后两个方向上伸缩,具有24 种布局形式,为建筑提供了多种叙事场景。智利的一个酒水小亭“美丽都”(quincho)是一个开放化的小建筑,“quincho”在当地方言里指用于做饭和吃饭的室外空间[28],建筑从山腰伸向半空中,人们可以在信步中自由把握乘风或小歇的方式,充分领略天空下、大地上流向太平洋的河流和连绵的山谷景观。

其五,造型和色彩表现策略,这两种表现策略具有极大的自由度,色彩设计的成本几乎为零,造型和色彩是具有灵活性的次级或补充性手段。香水森林方案由外而内采用了中国陶瓷的线条形式,纵横的陶瓷线型与垂向的植物相互交错,空间没有明确的限制,似乎正在融入自然,让人可以领略到崇尚自然的传统中国意味[29](见图 4)。乌克兰基辅的一座木质住宅,用暖色的灯光配合室内木头的颜色,强化了室内温暖感,让人联想到俄罗斯、北欧等地的居室气氛,展开的是一幕屋外大雪纷纷,屋内暖和舒适的生活场景。

其六,内部陈饰、周边环境营造两种环境布置策略,多数情况下运用于丰富叙事要素和安排叙事场景。马赛的一家杂货店用天然织物作简单的遮阳[30],少许的阳光间续地投射下来,薄纱随微风轻轻摆动变幻着光线,使整个空间显得多姿多彩,给人以情绪的撩拨,感受到生动、愉悦的气氛。流浪狗牌台灯由海地的失业工匠手工制作,每一盏台灯都是在讲述一段来自另一个国度的故事。

其七,传扬文化、传达情感、“绿”经济三种旧屋再用策略,无需设计便已是故事,旧建筑也是易于加工的天然叙事文本。纽伦堡纳粹党国会大厦改建设计用长条型的钢结构横向贯穿建筑,寓意着一把尖刀刺向纳粹的心脏、纳粹意志的瓦解,在这座纪念馆中行走,会让人回想起纳粹和二战的往事。龚滩古镇的搬迁改造项目采用原来的建设方式和当地传统的工匠技艺,保护了原始村落的风貌,游客在古镇可以感受到纯朴的民俗民风,又好像行走在另一个时空的原始古镇中。

情感叙事的设计策略可总括为三种类型,即“质地与材料性能”的材料方法策略,是结合材料物态、质感及表达样式的叙事方法;“生态技艺与环境策略”的技术方法策略,是结合生态技术构件及环境形态的叙事方法;“空间组织与形态适应”的形式方法策略,是结合文化、功能、生态等要素创作空间原型的叙事方法。三组设计方法策略基于整体性耦合关系运用于情感叙事中。设计中应当基于绿色资源,充分考虑场所体验、场景文化、社会文化特征和媒介的变化、发展和交互形式的可能性,尽量避免新兴技术、异域文化符号、特殊情感符号对叙事性的弱化或负面影响,并发挥倒叙、预叙、插叙艺术较高的灵活性和独特性[31-32],深入探寻情感叙事设计的策略优势与方法创新。人的绿色活动、人文生态要素、概念性故事三个逻辑起点,自然性叙事、生活性叙事、建筑性叙事三个重点关注面向,质地与材料性能、生态技艺与环境策略、空间组织与形态适应三组方法策略即构成了绿色建筑情感叙事艺术的实践路径(见图 5)。基于绿色建筑的情感本位,详细梳理叙事设计关键要素和线索,深入挖掘设计文本叙事结构和应用模式,广泛探索具体设计策略和实现路径,并通过融合绿色技术美学的艺术手法,创构赋有讲述能力的情感建筑。

五、结语

情感叙事是一种场所精神,也是一种修辞手法[33],尚属于较为新兴的设计思维与方法,作为发展中的绿色建筑艺术势力,其在设计实践中逐渐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从“人—自然—社会”到“可持续—情感—叙事”的维度拓展,由“物—理—意”通往“身—情—心”的创构过程理路,是绿色建筑情感叙事在设计基点、关注面向、方法策略运用中潜在的两条平行的状态变化轨迹。以生态、功能为底层思维出发点,着眼于使用者的动态感受,从各情感域中叙事设计的关切点和逻辑形态展开,关注叙事设计的工具性和启发性,探索凝结多维度信息意义的环境营造,使建筑能够准确有效地表达、传递故事性与情节性空间语义。叙事艺术借助技术性、材料性、形式性拓展了绿色建筑情感的表现空间和外延特征,将有形与无形的可表达、可感知、可体验、可解释要素接入和整合到叙述性的设计方法中,将记忆、历史、文化、思辨等落实到空间环境的表达中,这是未来绿色建筑设计的一类重要情感组构方法,也是推动建筑可持续化深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图4 香水森林方案

图5 情感叙事的设计理路

猜你喜欢

绿色空间情感
绿色低碳
空间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享空间
情感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