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教育家精神:何谓与何为

2024-01-08罗红艳吕莎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育家强国教师队伍

罗红艳 吕莎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勉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这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优秀教育传统、新时代教师精神的高度概括,是造就大国良师、支撑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动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以实际行动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奋力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实践。

何谓: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浸润着历代师者躬耕教坛的初心使命,寄托着党和人民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期望,承载着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宏大愿景,引领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方向。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信念之维。作为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新时代教师肩负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凝结着教育家浓厚的家国情怀,是广大教师自觉将“小我”的人生理想融入“大我”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之中的高远志向。它是“人民教育家”于漪先生70年如一日躬耕教坛,“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的矢志追求;是“时代楷模”黄大年以生命之重书写“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赤子情怀。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道德之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应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强调教师要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教育家孔子以“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的追求身体力行,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格“甘当骆驼”,张桂梅校长以“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信念倾心育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智慧之维。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ChatGPT等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丰盈的教育智慧和力量。“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要求教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自然天性、个体差异和主体地位,拨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那根“独特的琴弦”,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互动中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激发潜能,“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品格之维。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要求新时代教师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问题、新技术的热情和兴趣,成为勤学善思、笃行不怠的终身学习者;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破解“卡脖子”难题;要把科研论文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画卷中,以“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走好新时代教育强国的长征路。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风范之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有爱才有责任。”红色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先生在其自励诗中写道“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用师者大爱浇灌生命之花。“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体现在教育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满腔赤诚,体现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豁达胸襟,体现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追求。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情怀之维。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天下大同”,中国人的天下观念从来不是单纯的空间概念,而是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展现了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和气度。从孔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宏伟志向,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无一不彰显着历代知识分子“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何为: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路径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路径,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在凝聚思想共识中领会教育家精神。践行教育家精神首先要求广大教师深入理解、领会教育家精神。从纵向看,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成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到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再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精神的提炼、升华,又彰显了对新时代大国良师的战略考量。从横向看,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是内涵丰富、层次严谨的有机整体,既涵盖了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和职业操守,又凸显了对教师的价值引领和行为规范,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培育教育家精神。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价值的引领、精神的支撑。广大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增强人民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之问。

在提升能力素质中传承教育家精神。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傳统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正在加速变革,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加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通过提升培养层次、夯实学科知识、强化实践技能等方式实现教师自我经验式成长,推动教师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同时,要加强数字技术与教师教育的有机融合,搭建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平台,构建多维立体、自适应学习、终身学习的育人场景,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在铸就高尚师魂中弘扬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新时代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教育家的育人情怀鼓舞学生,引导学生追求真理,恪守正道,止于至善,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之教胜于教”的教育境界。

在勇担时代使命中践行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是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要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关切”,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以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完善制度建设中保障教育家精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为此,我们要完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优质中小学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要不断优化“强师计划”“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举措,培养高层次卓越教师;要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教师招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等环节,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的制度支撑。

(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VFA230003)

(罗红艳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河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吕莎系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育家强国教师队伍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教育家与儿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