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供表达的支架,创造表达的机会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课为例

2024-01-07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王红菊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36期
关键词:学号倍数因数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 王红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其中之一便是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郑毓信教授指出,强调数学表达有益于人们日常表达的改进或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小学阶段,数学表达的长远目标即“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教师应努力让课堂上的数学表达,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笔者将结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课的课堂教学,谈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在丰富的操作中学会表达的方法

学习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进行表达,从而有效地学习核心概念。通过操作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不仅可以训练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而且也可以进一步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中,笔者借助“摆”长方形的过程,把图形与算式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教学片段一】

导入:今天的学习我们从拼长方形开始。这里有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你能用这12 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吗?

1.你准备怎么摆?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呢?

先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上(如图1),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图1

完成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摆法以及如何列乘法算式。

2.学生介绍。

学生回答:3 种摆法及3 个乘法算式。(语言表达完整,每排摆几个,摆几排,乘法算式是……)

追问:大家想的摆法和他的摆法一样吗?有不同的可以补充。

(课件根据学生介绍,分别呈现6 幅图3 种摆法)

聚焦:每排摆4 个、摆了3 排与每排摆3 个、摆了4 排其实是同一种摆法,都可以用乘法算式4×3=12 来表示。

下面的这两个也是同一种摆法,乘法算式:6×2=12,12×1=12。

3.揭示概念: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以4×3=12 这道乘法算式为例。

介绍:根据4×3=12,就可以说4 是12 的因数,3 也是12 的因数,12 是4 的倍数,12 也是3 的倍数。

师:请你也像我这样,说说这几个数的关系。

根据( )×( )=( ),就可以说(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提炼:你们会说了吗?根据乘法算式4×3=12,也可以简单地说成4 和3 都是12 的因数,12 是4 的倍数,也是3 的倍数。

【评析】从12 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操作活动出发,学生在“思考—操作—观察—对比”的过程中,找出得数是12 的乘法算式,体会到所有的乘数都能被12 整除。以4×3=12 这个乘法算式为例,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发现摆3 行4 列或4 行3 列,正好把12 个正方形拼完,也就得到了对应的乘法算式,从而揭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即根据乘法算式得出,乘数是积的因数,积是乘数的倍数(这里的数一般指非0 自然数)。学生经历“摆正方形”的操作过程,明晰了数与数的关系,并能在大脑中想出相应的“长方形”,根据乘法算式,熟练表达“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二、借助多层资源对比凸显表达的意图

课堂教学要把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从而打造高效的课堂。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力载体。每节课的教学资源往往都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和呈现,都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从而也直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片段二】

提问:大家已经能根据乘法或除法算式,说清楚两个数之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那你们能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吗?

1.找出36 的所有因数。

你准备怎样找36 的因数?(列出等于36 的乘法算式,或被除数是36 的除法算式)

2.你有办法找出36 的所有因数吗?

别急,请看几个小提醒:

(1)想一想:怎样找才能一个不漏,也不重复。

(2)写一写:找到之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下来。

(3)说一说:和同伴介绍你的方法。

3.资源交流。

(1)呈现3 份学生资源,他们的方法你们都能看懂吗?(乘法、除法、无序)

(2)这几种寻找36 的因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从1 开始,有序地找,一对对地记录)

(3)对于他们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建议吗?(记录的方法)

(4)介绍方法:为了更方便地写出36 的所有因数,我们可以从1 想起,根据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一对一对地进行记录。

板书呈现:从两端往中间写:1,2, …,18,36。

追问:为什么不写5?

4.集合圈表示:我们找到了36 的所有因数,也可以这样记录。

板书呈现:36 的因数集合圈。

5.刚刚,我们根据等于36 的乘法算式,或被除数是36 的除法算式,有序地找出了36 的所有因数。那你们能快速并有序地找到6 和15 的所有因数吗?

活动要求:

(1)想一想:怎样快速找到6 和15 的所有因数。

(2)写一写:把6 和15 的所有因数有序地记录下来。

(3)说一说:观察几个例子,说说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和小组成员交流。

借助资源介绍,你是怎么快速并有序地找到6 和15的所有因数的?

交流: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最小是1,最大数是本身,个数有限)

【评析】在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后,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尝试寻找36 的所有因数,学生就会收集不同的资源。大部分学生都会根据“因数”的概念,利用乘法算式或者能整除的除法算式,找出36 的因数,但是寻找的过程往往不一样,结果也不同。有的学生依据以往学习经验,能有序地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则直接根据概念想算式,从而无序地探究;也有的学生知道有序寻找,却出现了重复或者遗漏。

这些都是学生最原始的资源。课堂上,教师要进行资源的交流与对比,让运用每种方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为什么这么找?同学们是否能看懂?接着,就要进行资源的并列对比,寻找它们的相同之处,尽管学生们的方法和结果不同,但是思考的过程是否有相同之处呢?最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掘不同资源背后的思考过程,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路,在观察对比中,提炼寻找“因数”的方法。

掌握寻找“因数”的方法后,学会有序记录,成对书写,从而及时应用,寻找出6 和15 的所有因数。在进一步的观察对比中,学生逐步感知一个数的因数有怎样的特点。通过练习、感悟,到小组内的思维碰撞,最终完整地进行“因数”特点的表达。

三、设计趣味化的练习强化表达的思路

数学的本质是思维,思维的本质是推理,数学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又离不开语言。学生在一节数学新授课中,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就要看其在练习中是否能用数学语言把思维表达清晰,能否把推理思考过程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因此,有效的练习设计,在一节课中尤为关键。

【教学片段三】

练习:小明把一个数的因数和另一个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在了卡片上,如果只翻其中的一张卡片,就能猜出这个数是多少,你准备先翻哪张卡片?

(1)( )的因数:□、□、□、□、□。

最后一张: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自己。

中间2 张:因数个数是6 个,说明中间2 张因数相乘就是原来的数。

追问:为什么不翻第一张?第一张一定是1。

(2)( )的倍数:□、□、□、□、□…

第一张: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自己。

追问:翻其他的卡片,能猜出原来这个数吗?如果第二张翻出来是14,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总结:只要熟练掌握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了解因数和倍数的特点,就能很顺利地完成任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项每个人都不一样的任务。

根据自己的学号,写出学号所对应的所有因数以及对应的倍数。

(1)找两名学生介绍,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我们一般找5 个比100 小的数,也就是说,超过100 可以不写了。

(2)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学号对应的所有因数,大胆猜一猜,哪个学号对应的因数最少?哪个学号对应的因数最多?(看来,不是数字越大因数就越多)

(3)知识拓展:“完美数”

请学号为6 的同学起立,介绍一下6 的因数。

师:知道我为什么要找“6”这个号码?因为数字6在数学上还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瞧,它的所有比自己小的因数相加(1+2+3=6),和仍然是6。这样的数,数学家们称它为“完美数”。

还有哪些同学的学号是“完美数”呢?同学们可以试着算一算哦。

【评析】练习设计,不仅要符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好的练习设计,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提升。通过“玩”来进行练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进行了融合与应用。

“翻卡片”的游戏,就是结合因数和倍数的特征设计的练习,通过翻一张卡片,来判断一个数是多少,学生需要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有很深的认识,同时,结合因数和倍数的特点,进行思考和判断。在练习中,不仅是“翻卡片”,更主要的是通过“翻卡片”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为什么翻这一张?根据翻出的卡片,又是如何判断出原来的数的?这些问题就是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进行表达,从而外显思维。

找“学号”的因数与倍数的练习,则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因数和倍数”的应用,通过寻找自己学号的因数和倍数,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会找任意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并不是数字越大,因数就越多。在探究一个数的因数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拓展,认识“完美数”。

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序列化的系统过程。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要有清晰的目标,多样的策略;持续的指导,把数学表达渗透在每节课中,充分利用每一个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思维的表达;在操作、对比、练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规范、完整、有条理的表达。

猜你喜欢

学号倍数因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我们来打牌
积的变化规律
尝试亲历的过程,感受探究的快乐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