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为健康增值:“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国海洋旅游发展新思考

2024-01-06主持人林德荣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旅游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滨海康养

主持人:林德荣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健康是人生命最基本的保障,失去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巨大冲击,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旅游的休闲、愉悦特质让其与健康紧密相连,恢复或保持健康已成为大多数游客的出游动机。

海洋旅游与健康有着天然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80%的生命孕育于海洋。海洋中的碘、氧、溴等资源有利于生理健康和旅游活动的开展;海洋所具有的开放包容、阳光美好、孕育新生的象征意义对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新冠疫情过后海洋旅游必将备受青睐,同样也应当引起学界重视。

“健康中国”背景下海洋旅游的内涵、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以及海洋旅游如何为健康增值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此外,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海洋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基础,在关注人类健康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海洋健康。海洋旅游开发中如何保护生态资源、实现海洋旅游的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洋旅游为人类健康增值,人类为海洋健康赋能,如此,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健康中国”背景下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思考

林德荣,蔡沙沙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0)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3.12.001

健康作为个体生命的基石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人们经历了新冠疫情对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后,健康意识进一步觉醒,旅游需求也得到有效释放。旅游目的地不仅凭借独特的景观生态和多样化的活动类型为大众生理健康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帮助,旅游的非惯常环境也为人们提供了逃离压力、丰盈生命、追逐成长的机会。游客对休闲养生和医疗保健等的需求推动了旅游与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

然而,当前对旅游健康价值的挖掘多集中于森林、湿地等绿色空间,对海洋、海岛等蓝色空间健康价值的探讨仍有待加深。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实施海洋开发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共同推动下,海洋产业发展得到高度重视。海洋旅游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海洋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挖掘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既顺应了旅游市场需求的新潮流,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一、海洋旅游的内涵

海洋旅游是依托海洋资源所开发的一系列游憩活动或接待活动的总和①张广海,王佳.我国海洋旅游发展实践及理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11):1192-1197.,其涉及区域不仅包括海洋水体部分,还包括陆地上以海洋气候和海洋文化为主的区域。因此,海洋旅游囊括了海上旅游、滨海旅游、海底旅游和海岛旅游等多种形式。我国幅员辽阔,拥有1.8万千米的大陆海岸线、1.4万千米的海岛岸线和11 000 余个岛屿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的近海[EB/OL].[2023-11-02].http://www.igsnrr.cas.cn/cbkx/kpyd/zgdl/cnh/202009/t20200910_5692452.html.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2017 年海岛统计调查公报[EB/OL].[2023-11-02].https://www.mnr.gov.cn/gk/tzgg/201807/t20180727_2187022.html.,海洋旅游资源丰富;且纬度跨度大,海洋旅游资源地域差异明显、类型多样,沿海地区积淀了厚重的海洋人文旅游资源,为我国海洋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对海洋旅游的研究多关注其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然而,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全民健康意识觉醒,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也将不断凸显。海洋旅游融合了海洋特性和旅游特征,与健康有着天然的联系。深入挖掘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不仅有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也有助于海洋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

海洋旅游健康价值并非只是某些景观和地方具有内在的或者固有的疗愈属性,还有在人与物的互动中形成的健康效应。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主要通过旅游者与旅游场(旅游环境、旅游活动和旅游中的他者)的整体性互动得以实现。旅游环境提供了物质性基础,旅游者在独特的海洋旅游环境中,主动或被动地体验差异且多元的旅游活动,在与他者的互动中实现生理复愈和心理疗愈。

首先,旅游环境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海洋旅游因其与陆地迥然不同的水体、气候、人文环境而独具吸引力。基于认知隐喻理论,海洋的本体和喻体都展现了海洋旅游对人类健康的价值。一方面,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80%的生命孕育于海洋,海洋的气候资源、渔业资源、微生物资源等都支持着人类健康,并有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自古以来,海上休闲度假旅游就极其重视其康养功能①赵杨,孙秀亭.我国沿海地区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6):24-28.。已有学者展开海洋旅游活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岛旅游中四面环海的优美景观可使大脑皮层出现兴奋性的转移,有利于缓解劳累和精神紧张②韩峭青,李秀增,连温林,等.鼓浪屿海水浴、自然因子及环境综合疗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3):500.;海水浴结合医疗体操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脑循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水平,从而对人体抗衰老功能和健康状况起积极作用③张晓岩,张福金,赵冬林,等.海水浴医疗体操对中、老年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7):60-61.。

另一方面,海洋依托其广袤无垠、物种多样、神秘深沉等特点,成为文学家们抒发情感的意象,从而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在林则徐所写的对联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假借大海容纳河流之实呈现出了海洋宽广包容的形象;在希腊神话中,海洋是纯净安定的象征,是孕育生命的“子宫”和哺育生命的摇篮,具有天生的爱的能力和生命的活力④杜春燕.浅析希腊神话中海洋的象征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7):58-59.;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与海洋的斗争过程可以解读为克服挑战、重获新生的净化过程,海洋代表了一种洗涤净化的力量。旅游者的审美在海洋辽阔浩瀚的画面中卸下功利性的目标,以纯粹的享受海洋为目的,展开对海洋的联想与想象,产生美妙的旅游体验,在情景交融中释放精神压力,在与自然的和谐中观照自己的内心,实现自我的和解。

其次,旅游活动的类型、频率、质量等都关系到旅游健康价值的实现。海洋旅游的“海洋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根本特征,也是其核心吸引力所在。海洋旅游所依托的资源差异为多样化旅游活动开展提供了条件。对儿童与老年人而言,听海涛、观海浪、泡海澡、享受日光浴、呼吸海洋新鲜空气等温和静态的旅游活动对肺部刺激小,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对于年轻人而言,潜水、海钓、帆船、浮潜、滑水等刺激动态的旅游活动让旅游者得以亲近海洋,体验碧海蓝天和海上运动的魅力,相较于日常生活,这显著增加了户外环境时间和运动时间,使得人们获得更加优质的健康时间⑤徐虹, 于海波.大健康时代旅游康养福祉与旅游康养产业创新[J].旅游学刊,2022,37(3):10-12.。海洋旅游中动静相宜的沉浸式具身体验,充分发挥自然疗养因子的作用,满足不同个体的康养需求和与生俱来的扩张力,对旅游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的抚慰正是海洋旅游健康价值的具体体现。

最后,与他者的互动是海洋旅游健康效应得以形成的核心。旅游中的“他者”包括其他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旅游地居民等不同主体。旅游活动对旅游者的人际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提纯和净化,在与他者高质量的沟通交流中缓解负面情绪,消除紧张,调试心理。旅游者在与他人的对比观照中,实现对自我的反思,学习他者的乐观与豁达。此外,在中国几千年的海洋文明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浙江象山县、岱山县保留至今的渔民谢洋节、开洋节以及东南沿海地区保留的送王船、拜妈祖等民俗活动⑥刘岸冰.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海洋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现代彰显[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1(5):19-30.,为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互动提供了契机。旅游者在聆听与分享中体验不同的地方性,感受天人合一、兼收并蓄的海洋精神,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得到释放,精神世界得以重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三、健康价值视角下的海洋旅游发展

诚然,健康价值是海洋价值的重要构成。然而,围绕海洋的讨论并不总是积极的,也包含了神秘和黑暗,警示人类不能肆意掠夺和破坏海洋资源。此外,新冠疫情的冲击也迫使人们进一步领悟“道法自然”的内涵,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尊重自然界一切生命的特性,并致力于维护自然界的和谐。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海洋健康是人类健康的前提,在关注海洋对人类健康的增值之余,不应忽视人类对海洋健康的反作用。海洋旅游的发展必须以可持续为理念和最终目标。

一方面,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是海洋健康。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首先,对海洋旅游的规划者而言,海洋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海洋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海洋生态保护为前提,科学计算海洋旅游承载力,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避免过度开发;其次,对海洋旅游的监管者而言,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对海洋旅游的基础设施,如酒店、交通及其他设施的选址、设计、运营等进行严密监控,严格落实废弃物处理方案,避免以牺牲海洋健康为代价的经济利益;第三,对海洋旅游的从业者和游客而言,提高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避免不文明行为,为海洋健康切实做出贡献;第四,对海洋旅游周边居民而言,正确认识并处理海洋旅游发展与自身经济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实现主客共享。总之,关注海洋健康、为海洋赋能,实现个人健康与海洋健康的有机统一,才是实现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取之道。

另一方面,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旅游活动的有序开展。第一,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维持海洋旅游可持续的吸引力是关键,这需要顺应大健康发展潮流,运用最新科技成果,依托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进行海洋旅游产品的迭代创新,在传统的海景观光、海岸游乐之余,增强海洋旅游的互动性与具身性,开展生态养生游、运动健体游、健康管理游等多种旅游形式,实现“海洋+旅游+健康”的深度融合。第二,注重产业融合,引进养老看护、健康管理、中医药调理等产业,形成海洋旅游发展的健康全产业链,突出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满足疫情后人们的健康休闲需求。第三,重视海洋研学旅游的开展,充分发挥海洋旅游的教育功能,以达到进一步认识海洋、了解海洋,挖掘海洋价值,保护海洋健康的目的。

学界作为海洋旅游共同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应加强理论探索,挖掘海洋旅游的健康价值,厘清海洋旅游提升人类健康的内在逻辑,识别海洋旅游与多种旅游形式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路径方案,以期更好地指导产业实践。

(第一作者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该院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3-11-03)

海洋旅游优质体验为健康增值的内在机理探讨

谢彦君,吴嗣钧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3.12.002

海洋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旅游者青睐。就其需求取向所形成的基本细分市场来看,海洋旅游的体验诉求大体可以分为差异性体验和认同性体验两种,前者的市场区域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而后者则来自不同的沿海区域。但不管哪一种市场,海洋旅游这一总体需求指向是相同的,因此,其体验尤其是优质体验的获得,也应当有其共同的内在规律。

从旅游场和具身体验的双重视角来审视海洋旅游优质体验为健康增值的内在机理,有助于把握海洋旅游在提升人类身心健康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和所能采取的策略,这对实现海洋旅游为健康增值的旅游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常,海洋旅游场可以做两种分类,一类是海洋旅游氛围场和海洋旅游行为场,另一类是海洋旅游物理场、海洋旅游心理场和海洋旅游心物场。下面结合身心同时在场的具身体验,对这两种分类所能产生的优质体验做一些探讨。

海洋旅游氛围场主要是一种投射于异域旅游市场而建构的意象景观。相对于海洋旅游目的地居民而言,身处异域的潜在游客往往以凝视的姿态建构着海洋旅游的乌托邦景观,并赋予这种景观以浪漫、激情和独特的风格特质。与此相反,目的地居民则很可能因“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产生麻木的氛围感认知,对本地海洋旅游景观的独特质感缺乏敏感性。目的地居民基于海洋生活的传统越是久远,文化积淀越是深厚,他们与异域人之间对这种氛围场的感知差异越大,相应地,来自异域的游客也就越发能够获得优质体验。

从海洋旅游所依托的资源类型差异来看,这种氛围场可以进一步区别为滨海旅游氛围场、海岛旅游氛围场和海上旅游氛围场(包括海上与海下),其外在和客观的基础构成了海洋自然资源的差异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海洋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借助其异质性的景观呈现而向旅游者提供感知、体验海洋多样性的资源基础。因此,根据旅游体验的基本原理,无论海洋旅游者的个体体验差异如何,其所依赖的对象空间都必定以具有海洋特质的旅游场作为游客在旅游世界的具体存在场所,而海洋旅游氛围场往往构成了滨海、海岛与海上(下)旅游所必备的共性意象基础。

尽管“海洋”意象可以作为各类海洋旅游的共同凝视基调,但滨海、海岛和海上(下)旅游在环境资源和文化上也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从而造就了不同种类的体验路径。当游客以具身的方式沉浸于滨海、海岛或海上(下)旅游情境时,他/她事实上进入了海洋旅游的行为场。按照旅游体验理论的一般解释,氛围场与行为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彼此建构和互为因果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的性质和方式,也会影响优质旅游体验能否产生以及产生的强度。

从另一种分类角度看,海洋旅游优质体验还取决于海洋旅游物理场、心理场和心物场的建构和相互关系。

滨海旅游的物理场通常以沿海地区的海滩和海岸线为主要吸引点,阳光、沙滩、滨海风光、海洋景观以及当地的海鲜美食和文化生活方式,都构成了滨海旅游物理场的基本元素;海岛旅游中的岛屿往往具有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的独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地方/民族文化,如热带岛屿、珊瑚礁岛屿等;至于海上(下)旅游更是完全脱离了陆地的物理桎梏,可以向游客提供海上观光、垂钓、潜水、航海体验、邮轮旅行等活动。从具身体验的角度看,海上(下)旅游不仅能提供有别于滨海和海岛的海洋景观,更能让人以完全不同于陆地的方式投入浩瀚的另类生态系统中,尝试某种更有穿越感的体验。显然,这种优质体验对于增值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会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滨海、海岛和海上(下)旅游可以从生理、心理和认知3 个方面给予旅游者以健康增值。

海洋旅游优质体验的获得,不仅取决于游客的心理场特征,更取决于心理场与物理场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心物场的最终影响。在这方面,海洋旅游优质体验的内在机理相当复杂,限于篇幅,在此不做进一步的探讨。下面仅就海洋旅游优质体验对游客健康的增值作用做简略阐述。

海洋旅游优质体验之所以能为游客健康增值,首先在于海洋环境对身体健康及公共卫生的促进。就生理健康层面而言,海洋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海洋环境中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较高的负离子浓度也能够稳定身体代谢,均衡内脏负担;适度的阳光暴露可以促进皮肤合成对骨骼健康和免疫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的维生素D,海水中富含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更有助于改善皮肤健康,减轻皮肤炎症。除此之外,海产品中高质量的蛋白质、健康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与健康息息相关。事实上,不论从宏观或微观角度看,海洋都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

在心理健康层面,海洋旅游优质体验也有着多样化的促进作用。海洋旅游形式极具延展性和多样性,从滨海旅游到海岛旅游再到海上(下)旅游,从享受静谧的阳光沙滩,到投身于高难度的冲浪潜水,其所提供的体验弹性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借助这种旅游方式,旅游者得以从惯常环境的陆居生活中暂时逃逸出来,探索非惯常环境下的“水世界”及其独特魅力。随着人类探索的脚步不断向未开发的自然界拓展,越来越多曾被视为“奇伟瑰怪”的陆地荒野景观已遍布人类足迹,其荒野性也随之减弱,而海洋则是少数真正拥有神秘感的荒野之一。因此,从陆居的日常生活世界向海洋旅游世界的暂时性“迁徙”,也是对传统社会规训以及世俗压力的逃离。由充满神秘感与荒野感的海洋旅游环境所营造的与陆地日常生活世界差异巨大的海洋旅游场,可以充当释解人们日常心理压力的“减压器”,从而极大地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具体而言,海洋旅游优质体验的健康增值作用,是通过对海洋自然资源、人文禀赋和海洋美学的具身体验、认知和审美过程得以实现的。在海洋旅游场当中,旅游者经历了一个接触海洋、踏入海洋、潜入海洋从而与海洋实现深度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所有的陆地旅游资源组合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松软的沙滩、起伏不定的海浪和空气匮乏的水下世界,旅游者不得不重新适应,并随时平衡自己的身体状态。在这一适应与平衡过程中,陆居惯常环境中身体的某种潜在技能被不同程度地唤醒,自我机体得到时时刻刻的注意与控制,从而可以在超越自我既往水平的挑战中获得心流体验。这样,借助与不同海洋环境的交互接触,旅游者能够通过具身体验获得对身体和对自我的重新发现,进而重拾自我的存在意义与价值。

在认知层面,海洋旅游足以拓展旅游者对海洋地理、海洋生态、海洋生物、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生活等领域的认知,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心胸随之扩大。旅游者通过各种活动与观察,亲身体验到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重要性,从而增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推动环保实践。通过对渔业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的了解,旅游者得以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既能促进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有助于解放旅游者思维。另外,从滨海到海岛再到海上(下),海洋旅游越发强烈地激发了旅游者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从而增强旅游者的能动力,为旅游者带来认知上的满足与成就感。

从审美维度上看,海洋景观与陆地景观具有强烈的反差,在审美体验过程中可以给予游客完全不同于陆地旅游的感受。尽管从审美基本类型上同样可以提供壮美和优美体验,但是,海洋旅游唤起游客壮美体验和优美体验的审美对象是完全不同于陆地旅游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海洋旅游的壮美体验和优美体验不一定来自对象物类别上的根本不同,而来自对象物所处状态的差异。浩瀚的海洋,当其平静之时,可能温柔如处子;而当其动荡之际,却可能狂暴如巨兽。海洋在不同时间点上所呈现出的差异化的美学特征,为旅游者带来了多样化的审美体验。因此,海洋自身的多变性是海洋审美体验的最大魅力,也是可以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最突出资源基础。

(第一作者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该院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3-11-03)

政策引领下的海洋康养旅游发展创新

郭 强1,张志文2,陈小兰1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570228;2.三亚市旅游行业协会联合会,海南三亚570000)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3.12.003

康养产业作为落实“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产业集成,被视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的“新引擎”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大处方”。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形态,康养旅游尤其是海洋康养旅游是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和新趋势,能将传统旅游与健康产业、海洋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不同产业进行融合,是消费提质升级、旅游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海洋康养旅游处于产业发展初期,政策因素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立足于海洋康养旅游发展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大驱动因素,着重从完善政策体系的6 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发挥有为政府作用,进一步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内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着手,使得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能够发挥合力作用,以期激发海洋康养旅游创新发展,最终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海洋康养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

海洋康养旅游是指依托海岸海滩、近岸内陆、近海及近海离岛的多种资源开发而成的特色康养旅游。沿海地区凭借自然资源优势、物产优势、交通优势和旅游市场优势开展海洋康养旅游,有效促进了海洋旅游和海洋产业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海洋康养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其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有效市场是产业长效发展的保证,但市场失灵时有发生,尤其在产业发展初期,更需要有为政府通过政策发挥引领作用。目前,海洋康养旅游处于发展初期,表现为投入大、风险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在这一产业发展阶段,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政策因素是产业结构塑造和改革发展的风向标,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弥补市场不足,对产业快速寻找正确发展方向,逐步做大、做强、做优以及形成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发挥有为政府作用

海洋康养旅游已经存在部分政策支持,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政策文件都强调了其重要性,但政策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仍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对海洋康养旅游的引领作用有待提高。相应的海洋康养旅游产品特色不显著,产业未热先乱,且存在借海洋康养之名行旅游地产开发之实乱象。因此,亟须完善海洋康养旅游政策体系,更好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完善的海洋康养旅游政策体系包含优化政策环境、出台利好政策、增加政策扶持、激发政策活力、强化政策保障和推进政策创新6个方面。海洋康养旅游政策体系的完善为有为政府作用发挥提供了抓手,为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基础。

1.优化政策环境

优化政策环境就是要在“管得住”的前提下“放得开”,“管”立足于把控和引导方向,“放”立足于释放活力、破除障碍。通过系统地优化政策环境,从根本上跳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当前主要表现为公开、透明、稳定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由于海洋康养旅游具有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风险高和招商难度大的特点,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合格市场主体在公平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和市场退出等方面给予一视同仁待遇,而对不合格市场主体在准入和经营运行中提高其运营成本并降低其运营效率,引导其朝着真正海洋康养旅游方向转变或直接退出,为后续有序市场治理和公平竞争环境营造奠定基础。其中,不合格市场主体主要指,以康养产业为幌子从事其他经营的企业或不遵守市场规则、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

2.出台利好政策

利好政策聚焦于海洋康养旅游产业整体,立足于“助强”,对海洋康养旅游市场主体而言是“间接帮助”,旨在提升区域海洋康养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帮助产业整体做大(企业群)做强(竞争力)做优(区域布局和产业链)。

当前,海洋康养旅游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在具体产业实践中的利好政策需要:在顶层设计方面通过规划、标准、产业政策和行政法规等政策文件优化区域布局和差异化协同发展,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构建优良消费环境;在基础设施方面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配套,为海洋康养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和产业融合方面,引导海洋康养旅游基于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多元扩展,构建以康养旅游核心产业为中心,以相关产业和衍生产业为辅助的海洋康养旅游业生态系统;非直接相关产业通过“+海洋康养旅游”方式实现产业融合与产业转型,通过资源、设施共享和功能互补实现价值聚合;在扩大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匹配方面,引导海洋康养旅游对基于自然资源的康养服务进行专业化提升,满足中高端人群的需要,实现供需结构和数量的匹配;在关键要素保障方面,协同其他部门在土地、资金、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统筹安排供给的数量、质量和时点进度。

3.增加政策扶持

政策扶持聚焦于为海洋康养旅游市场主体提供“直接帮助”,立足于“扶弱”,旨在帮助合格市场主体解决生存和发展困难,做大做强。

一般而言,政策扶持主要聚焦:通过对要扶持的海洋康养旅游市场主体进行减税降费、强化融资担保、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帮助纾解流动性困境等,在财税金融方面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解决企业生存问题;通过提供土地使用权优惠、新技术研发采用奖补、人才个税优惠等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政府领导定点联系、政企合作、绿色通道快速审批等方式提供高效政府服务。

4.激发政策活力

政策活力主要体现在政策对产业的预见性、对新问题新变化的适应性和包容性、政策的与时俱进性方面。

通过提高对海洋康养旅游产业共性问题的预见、潜在问题的预判和不可预见变化的适应和包容,政策响应产业实践的活力和适应快速变化的能力将得到激发和提升,产业发展在少走弯路的同时,留下创新的“火种”;通过对海洋康养旅游政策的执行效果和影响评估,让政策落地和产业实践同频共振,与时俱进,从而发挥更大的引领效力。

5.强化政策保障

政策保障主要体现在海洋康养旅游政策的落地执行、体系化政策供给和法制化建设方面。强化政策保障就是确保政策活力和市场活力的有序性。

海洋康养旅游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政策的落地和执行。通过政策执行,消除产业发展“梗阻”,解决产业实践和政策制定“两张皮”现象,做到海洋康养旅游的地方政策与上位政策有效衔接,保证政策初心不走样。通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强化行业监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海洋康养旅游的发展需要系统化、完整化和良好连续性的政策供给来实现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通过强化海洋康养旅游法制化建设,在法律层面而非政策意见层面固化成熟的行业治理经验和方法措施,让政策保障法制化运行。

6.推进政策创新

海洋康养旅游政策创新的实质是对政策执行中的决策、价值、观念、原则、思路、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应对市场创新和维持市场活力和政策活力的有效方式。

为促进新技术驱动的海洋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实践,需要协调好局部政策创新和整体政策革命性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让自下而上的试点创新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推行相呼应。在实施政策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优化政策创新机制,提高政策创新的质量和实际效果,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三、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合力作用,助推海洋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以政策环境、利好政策、政策扶持、政策活力、政策保障和政策创新6 个方面为抓手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与有效市场相辅相成,共同驱动海洋康养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为政府中的“政策保障”贯穿有效市场各方面,其余5个方面分别与有效市场各方面互动并发挥合力作用(图1)。值得注意的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是我国经济和产业快速发展成功经验的精髓,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既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

图1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合力作用Fig.1 The alignment of a well-functioning government and an efficient market

引领海洋康养旅游发展政策体系6个方面内部也存在互动关系,政策环境决定政策活力,政策活力塑造政策环境;政策活力是政策创新的源泉,政策创新维持政策活力;政策创新驱动海洋康养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对政策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政策保障作为落地执行、引导预期、保障产业发展活力有序的基础,覆盖海洋康养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支撑着政策环境、政策活力和政策创新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利好政策和政策扶持作为广义上的政策环境和政策保障具体内容,服务于海洋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政策引领下的海洋康养旅游发展创新

总而言之,在海洋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初期,与有效市场相比,有为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更值得关注,它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备要件。有了政策的引导、扶持、保障,市场主体才有足够的动力和信心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如此才能进一步激发海洋康养旅游发展创新,并最终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第一作者系该院院长、教授、通讯作者,第二作者系该会产业研究部部长,第三作者系该院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3-11-03)

“愈”见大海:海洋疗愈性景观视角下的海洋旅游发展①本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21&ZD179)阶段性成果。

欧阳漪1,3,袁振杰2,3

(1.广州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广州510006;3.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中心,广东广州510006)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3.12.004

随着人类对蓝色空间(即海洋、海岛、海岸线、沿海水生环境等)的探索不断加深,学术界和业界越来越关注海洋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作用和潜力。然而,目前关于旅游与健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森林、公园、花园等绿色空间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影响;蓝色空间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加快推进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如何将海洋旅游发展与促进人类健康和福祉相结合,是旅游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海洋疗愈性景观的理论和视角,探索海洋空间及其系统作为一种具有疗愈功能的景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疗愈性景观的理论源起和视角

自20 世纪90 年代Gesler 提出疗愈性景观(therapeutic landscape)的概念以来①GESLER W M.Therapeutic landscapes: Medical issues in light of the new cultural geography[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992, 34(7):735-746; GESLER W M.Lourdes: Healing in a place of pilgrimage[J].Health&Place,1996,2(2):95-105.,它常被理解为体验者身体、所处空间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作用中共同营造出的一种治愈的氛围。因此,疗愈性景观传达了一种关联性和整体性的健康观。

疗愈性景观为人们理解景观和健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它并非将空间视为静止和凝固的,而是从一种关联性的视角去理解行为者体验,解读特定的空间、地方和物质景观,并由此形成健康溢出效应。疗愈性景观的健康作用机制在于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和建成环境)与主体的互动与组合,产生了有利于主观健康的情感氛围。

疗愈性景观包含至少4个具有治疗属性的环境维度:自然环境、(人为)建成物、社会和文化符号。疗愈功能是基于以上不同维度的互动与组合而形成的健康效应。笔者之前对马拉松赛事的研究也验证了这一观点:马拉松的健康效应包括自律性身体的形成(生物层次的健康),但更重要的是马拉松将人、景观和自然通过特定的韵律和节奏的串联和组合而生产的一种健康空间和情感氛围②OUYANG Y, CAI X, LI J, et al.Investigating the“embodied spaces of health”in marathon running: The roles of embodiment, wearable technology, and affective atmospher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2,19(1):43.。

国内外旅游研究学者已从多方面对健康与旅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人在旅游过程中感受的各个环节,包括异地性、远离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欣赏自然风光、感受人文景观等都可以为人的健康带来益处。特别是在高度城市化的社会,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走出家门或寻找偏远或与世隔绝的地方,在大自然的包围下‘远离一切’,从而获得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治愈”③GESLER W M. Healing Places[M].Lanham: Rowman and Littlefield,2003:8.。

二、海洋疗愈性景观内涵及类型

海洋疗愈性景观指,为人与海洋景观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疗愈性景观系统,是人类通过海洋这一旅游场域,与海洋进行互动,感知海洋,从而获得疗愈的目的。从空间范围上说,海洋景观包括海洋、海岛、滨海、海岸带、海边人类聚落和滨海度假区等。从自然元素来说,海洋景观包括海水、沙滩、水生动植物以及海洋特殊的自然和气候环境等。从人文环境来说,海洋景观包括人与海洋长期共存与互动而形成的沿海社区、渔村和滨海度假区等。

人类对海洋的疗愈性功能的认识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历史。在中世纪的欧洲,海洋更多被看作蛮荒之地。地理大发现后,海洋则被看作是人类生机和资源利用的场域。直到近现代,海洋和海滩才被赋予休闲文化意义。海边休闲娱乐成为了城市居民放慢脚步和获取生活存在感的一种方式。

从自然元素上说,环境心理学家指出,水(海)元素可以给人类带来积极情绪效应和增强人的心理恢复能力。例如水的美学特质(水的声音、水的颜色和水的流动)和浸入水中(如游泳或潜水)通常被认为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并具有疗愈作用。研究也指出,与游泳池里面进行游泳不同,海边的游泳运动是人与自然更亲密的接触,对促进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起到更佳的效果④JONES C.Healing waters: Therapeutic landscapes in historic and contemporary Ireland[J].Journal of Historical Geography,2012,38(4):475.。

从社会及行为要素上,海洋也是一个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的场域,如游泳、冲浪、潜水等有助于减轻精神疲惫和促进幸福感。例如海泳、冲浪和潜水等海边运动是个体寻求自我实现和逃离都市异化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⑤THROSBY K.‘If I go in like a cranky sea lion, I come out like a smiling dolphin’: Marathon swimming and the unexpected pleasures of being a body in water[J].Feminist Review,2013,103:5-22.。沿着海岸或海滩散步和跑步以及在这一过程当中呼吸海边新鲜空气、感受当地的气候等具身性和沉浸体验,也能使游客得到一定的心理疗愈。

从建成环境上说,疗愈性景观通常与社会个体的地方感和地方依恋的构建过程相关。个体通过具身性体验、记忆与认同等与地方建立特殊的情感联系,从而赋予地方和景观疗愈性的意义和功能。学者对马耳他海边社区和渔村的研究发现,马耳他岛居民通过慢节奏的集体生活来应对和抵抗全球化和旅游带来的“时空压缩”感,发展出了一套以海洋为中心的疗愈生活方式⑥SATARIANO B.Blue therapeutic spaces on islands: Coastal landscap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people in Malta[J].Island Studies Journal,2019,14(2):245-260.。游客通过在沿海社区或渔村的短暂居住、参与当地日常生活与节庆活动、聆听当地渔民与海洋互动的故事等方式感受和体验当地社会环境,从而建立地方依恋和获取精神的疗愈。因此,海洋疗愈性景观也包括在海洋空间中人与人的互动。

从建筑和景观规划的角度看,依托海洋而建设和规划的医疗和养老机构、康养机构、水疗会所、海边游乐场、公园和旅游度假区都可以看作海洋疗愈性景观系统的一部分。无论在美国、澳大利亚还是中国,阳光海岸带都被认为是养老和身体康复的理想地带。例如澳大利亚的阳光海岸之所以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疗愈和养老海岸带,不仅是因为美丽的海洋景观和温暖的气候,还归因于发达的配套健康基础设施和健康产业。在中国,季节性迁移到三亚的“候鸟式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了养老新趋势。以海洋空间为依托的医疗机构对抑郁症的治疗和创伤后遗症的恢复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三、海洋疗愈性景观视角下的海洋旅游发展

海洋疗愈性景观研究的兴起和应用的拓展本质上是社会发展和需求转型的产物。在中国,面对新时代的变革,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导向,疗愈性景观在海洋旅游发展中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面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政府应重视养老和疗养方面的“疗愈性海岸带”的开发与建设。如何系统地开发海岸带,并同时应对全球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应成为未来海洋旅游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面对深度、专业旅游的兴起,教育和旅游行业应重视海洋研学旅游和蓝色教育。海洋研学旅游是一种探索自然和认知自然的过程,也是实现蓝色教育的最佳途径。许多海洋国家已经在推动海洋研学、环境教育和人类(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发展3 个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在建立环境连通性的基础上,利用海洋疗愈性景观对人的疗愈作用,同时增强人们的海洋环保意识,是未来研究和应用的重要议题之一。

面对人们对健康、美好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规划和建设部门有必要将海洋疗愈性景观,包括海洋水景、声景和其他海洋美学元素,融入城市公共景观的规划中。大量研究表明,增加城市居民接触和暴露于蓝色空间和水景的频率,对减轻肥胖、降低自杀率和死亡率,并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将海洋疗愈性景观纳入城市规划,是建设健康城市的一个重要方向。

面对景区景点管理品质的提升,海洋类景区景点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者需要通过空间和体育设施的规划,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创造公共空间。例如新加坡通过沙滩体育运动空间、海边烧烤场和小吃中心等休闲空间的规划,促进居民的社会互动和社会融合,推动海洋空间在社会融合与构建和谐人地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一作者系该院博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该院教授、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3-11-03)

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杨德进,张婉芸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300350)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3.12.005

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与消费心理发生了深刻变化①李青青,侯国林,周敏,等.后疫情时代红色旅游动机维度分异与体验效应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42(1):137-143.,游客对养生休闲、疗愈康复、医疗保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自我实现和融入自然等健康消费需求日益旺盛②杨德进,徐虹.京津冀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健康价值视角[J].旅游学刊,2023,38(5):1-3.,促进了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滨海以其独特的海陆资源、气候条件、文化特色和空间场景,为面向阳光、沙滩、海洋、海岛等类型开展的体育休闲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基础,也凸显了海洋特殊的健康价值与作用。与内陆山地、森林、草原、湖泊、沙漠等康养条件和休闲环境相比,滨海人地系统、人海系统、陆海系统更为复杂多样,为体育休闲和康养开发所提供的项目类型也更为丰富,对游客的活动体验感、健康促进度、消费吸引力等也显著增强。我国海岸线总长度达3.2 万千米,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岛屿海岸线1.4万千米,地级及以上滨海城市数量达54 个③董志文,李龙芹.中国滨海城市海洋旅游竞争力测度与评价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0(4):94-104.,在新时期新阶段研究滨海体育休闲和康养产业发展的问题,对我国海岸线保护利用、滨海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的主要表征

滨海体育休闲是指人们依托海陆交互地带的独特自然和人文环境,在闲暇时间里和悠然心态下所开展的一系列以体育为主题的休闲活动,旨在达到体验运动乐趣、感受大海魅力、释放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等目的①涂振顺,杨顺良,翁宇斌,等.滨海体育休闲海域空间适宜性评价——以厦门岛东南部滨海为例[J].海洋通报,2020,39(1):70-77.,且已成为当代人们的重要休闲方式②JENNINGS G.Water-based Tourism, Sport, Leisure,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s[M].Routledge,2007:14.。近年来,大连、秦皇岛、青岛、厦门、三亚等滨海城市以康养为目标,在体育休闲发展方面愈加强盛,不但包括滨海骑行、沙滩排球、沙滩漫步、海钓海泳、冲浪滑板、帆船潜水、滑翔伞摩托艇等运动类型,也包括滨海体育休闲赛事、表演、瑜伽、健身等娱乐活动类型,呈现出健身健美、康乐游戏和运动竞赛相结合的康养特征。滨海地区与山地、森林、沙漠等内陆环境不同,其体育休闲和康养具有7个方面的差异性特征。一是海陆风气候、景观及自然环境特征,冬暖夏凉和海陆交错地貌适宜开展多样化的滨海户外体育休闲活动,具有海洋康养的鲜明特质。二是“海陆空”立体性空间特征,海上、海下、海空和海滨构成的立体空间地带,能够提供体育休闲多维的体验场景,具有不同空间变换下的多样健康体验。三是“近中远”纵深性延伸特征,从滨海、海岸、海滩到近海、远海、深远海,呈现出更丰富的体育休闲活动海域,为康养发展也提供纵深度。四是海洋物产的营养及保健特征,海产品、海洋美食、海洋生物医药等对滨海体育休闲及康养人群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和魅力。五是海洋文化包容性特征,滨海地区特色民俗活动、健康生活方式和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内涵,为体育休闲及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滋养。六是人与海情感基调的精神性特征,游客可以通过滨海体育休闲充分感受大海自由自然、深广辽阔、澎湃浩瀚、宽广沉寂等诸多精神世界,使得身心获得更全面更深层次的健康体验。七是滨海活动危险性特征,海洋天气、潮汐、生物、离岸流、涌浪等自然环境多变,加之游客对海洋和滨海环境认知不足,滨海体育休闲及康养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挑战。

二、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滨海体育休闲的游客动机可以归纳为成就认同型动机、兴趣激发型动机、娱乐放松型动机、康体保健型动机和社交娱乐型动机5 种类型③蒋士亚.滨海城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以茂名市为例[J].体育科技,2022,43(5):37-39.,其中,康体保健型动机近年来日益增强,受到越来越多健美、健身、养生、疗愈等消费者群体的青睐。滨海体育休闲的康养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增强大众体质体魄、愉悦大众身心体验、缓解大众情绪压力、调节大众社会适应④崔德刚,邱芬,邱服冰,等.基于ICF 成年人休闲体育活动改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福祉的系统综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9):1038-1047.,让大众感知人与海洋的生命和谐,唤起大众关爱健康和注重安全的意识。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则表现为基础的共生、目标的统一、活动的互嵌、产业的融合、文化的贯穿和服务的协同等6要素集成作用。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首先要立足滨海人文、自然和安全环境基础,挖掘滨海资源健康价值,以此开拓独特的体育休闲场景和康养旅游业态,形成稳固的基础共生机制。其次,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更强调目标的统一,以促进游客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导向,致力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体质、不同状态群体的健康改善,关注游客个体的健康观念、健康生活、健康行为、健康身心等特征,形成充分的目标达成机制。第三,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是活动的互嵌,体育休闲活动和康养旅游活动在滨海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系统化关联化布局,促进滨海动养、静养、医养紧密结合,保障游客活动的多样性、互补性、完备性,形成交融的活动互嵌机制。第四,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效应体现在产业融合上,体育休闲产业、康养产业与滨海其他产业在发展中交叉渗透,衍生出融合创新的新形态,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壮大,形成高效的产业融合机制。第五,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需要海洋文化的逻辑贯穿,把滨海健康生活、民俗活动、海洋精神文明植入体育休闲和康养发展的各个环节,形成鲜明的文化贯穿机制。最后,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还需要服务的支撑,促进体育休闲服务、康养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形成完善的服务协同机制。

三、影响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因素

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水平,不仅受内部要素之间的匹配关联作用,也受外部需求与供给层面的广泛影响。从需求端看,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受大众闲暇时间、消费能力和康养动机的影响,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3方面均有显著变化。大众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在短距离范围内开展体育休闲的频次增多,一老一少和家庭体育休闲活动趋于旺盛。居民在体育休闲与康养方面的消费支出还比较疲软,总体消费规模和水平有待促进。大众在康养动机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除传统健身、养生和养老外,运动休闲、户外静养、艺术疗愈、社交活动等动机增强。市场需求端变化,将驱动着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在更高的水平、质量和结构上协调发展。从供给端看,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受滨海生态及安全、地区统筹规划、跨界创新赋能、设施环境优化、市场主体联动5 个方面的深刻影响。滨海海陆双栖环境所特有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海域管理、生态安全等因素,对体育及康养活动场域及时间带来一定制约,影响协调发展的时空一致性基础。滨海地区涉及的海陆主管部门多、海陆活动类型多、海陆经济的行业多,在滨海有限国土空间上统筹体育休闲和康养产业发展的难度较大,影响其协调发展的顶层设计因素显著。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发展离不开海洋、医疗、体育、文旅等多学科的交叉创新,而跨界复合型创新人才缺乏则成为了制约协调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据研究发现,大众对滨海体育休闲和康养活动所展开的可达性、适停性、服务性、氛围性环境等微观因素敏感度较高,这给当前滨海体育休闲和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设施配套及环境优化提出了新要求①OKECH R N.Promoting the spa tourism industry:Focus on coastal resorts in Kenya[J].Athens Journal of Tourism,2014,1(1):67-77.。另外,滨海体育休闲和康养产业的市场开发与经营主体联动性上发挥作用欠缺,企业间在项目群共建、上下游合作、产业链整合方面还不足,影响协调发展的最终效应。

四、促进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促进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以归纳为4 个方向:把握新阶段大众健康消费的新趋势、深入挖掘滨海资源环境的健康特质与特色、优化协调发展的机理要素、加强供给端的改进与调适。具体而言,实现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可以从5个方面展开。第一,对新阶段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发展进行市场调研和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出台促消费、促投资相关政策,优化招商引资引智环境,提升消费者参与体育休闲与康养活动的意愿,策划包装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建设开放、包容、积极和打动人心的滨海投资消费新高地。第二,做强体育休闲与康养的滨海特色吸引力,构建滨海大健康产业体系。立足海陆健康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和环境,拓展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链,推进与滨海水产养殖业、海洋保健食品业、海洋生物医药业、健康设备制造业、体育运动产业、节庆会展业、健康管理服务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形成完善的大健康产业体系。第三,适应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树立一体化布局思维,强化滨海体育休闲与康养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发挥集群效应,建设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景区、度假区或示范基地,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建立一体化的创新孵化、行政管理、服务运营、合作交流平台,满足体育休闲与康养协调发展的系统支撑。第四,推动“以人为本”的健康适应性环境改善以实现高质量供给。供给端的健康适应性环境提升是关键,需重点把握体育休闲与康养人群的身心状态、情绪感情和行为动机,定制化提供适老适幼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活动环境,建立起多样化的健康社交、心情观照和审美愉悦场景,不断强化体育休闲与康养的精神内涵。第五,增强供给端的可持续性,铸牢滨海安全及资源环境保护的发展基础。守护滨海生态安全,划定体育休闲与康养产业发展适宜区,保障体育休闲与康养开发行为不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把体育休闲与康养消费活动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不断完善滨海各类安全预警与游客救援机制。

(第一作者系该院副教授、副院长,第二作者系该院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3-11-03)

为海洋赋能: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内涵与路径

张广海,刘二恋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3.12.006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到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海洋旅游则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2020 年编制的“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实施计划提出了“我们所希望的海洋”,包括“一个健康且有复原力的海洋,即海洋生态系统得到了解、保护、恢复和管理”与“一个富于启迪并具有吸引力的海洋,即人类社会能够理解并重视海洋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实施计划[EB/OL].[2023-11-02].https://ocean.upc.edu.cn/_upload/article/files/c4/c6/3bdcde3d45dc960cf5a6a4df9f7f/838b50f3-45e5-451e-92f2-b59f6abbed43.pdf.。2023 年9 月24 日,“海洋自然灾害防治与环境健康增值”项目启动会在青岛召开。在这些背景下审视我国海洋旅游实践,对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命题进行深入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海洋旅游内涵及其功能

结合已有旅游内涵及对海洋旅游现实的认识,海洋旅游可以总结为以海洋资源与环境为吸引物、以满足旅游者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开展的海洋游览休闲等过程、现象以及相关活动的总和。它不仅具有观光游览功能,还具有深度体验海洋文化、认识海洋环境、展示海洋科技的教育功能,更兼有独特的休闲度假、疗养康复、运动娱乐等健康增值功能。随着海洋旅游开发不断深入,海滨避暑疗养、海浴康疗、海岛旅游、海洋温泉、邮轮旅游、海上运动、海洋文化体验等健康增值属性将不断升级迭代,成为新时期海洋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

与陆域旅游主要以陆地上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人文景观等为载体不同,海洋旅游则以海洋空间为依托,以海洋水体为主要介质,由滨海、海域、海岛、海底等构成不同的旅游空间系统,总体上呈现水平与垂直并重、沿海-近海-远海与空中-水面-水下等相结合的综合立体空间结构。

海洋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改善和提高海洋旅游吸引力,积极开发和创新各类海洋旅游产品和功能,实现海洋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生态综合效益,包括特定海域内“滨海、海上、海面、水下、海底”等旅游自然资源开发,以及有形的海洋文物遗址遗迹与无形的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等。目前,海洋旅游开发多集中于滨海和水面区域,以显性的海洋观光、休闲和度假产品为世人所关注,但新时期海洋旅游产品与市场亟须创新与迭代升级,海洋健康、海洋文化、海洋教育以及海洋旅游产业等潜在的旅游功能与效益亟待开发与拓展。海洋旅游健康发展成为海洋可持续发展与健康增值的重要环节。

二、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内涵解析

针对我国海洋旅游现实,探讨海洋旅游健康发展,既要重视旅游健康功能,为海洋开发赋能,又要维护海洋健康,保障海洋可持续发展。全面理解海洋旅游健康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调海洋旅游的健康功能。即以实现旅游者身心健康为开发目的,在丰富旅游者身心享受和文化体验基础上,通过保健、理疗、健身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健康服务,增加游客的健康体验和价值感。兼具康养功能和海洋自然观光体验的海洋康养旅游模式,将有助于我国沿海地区大健康产业和海洋旅游业交叉融合,并呈现集疗养、保健、康复、养老、养生、健身等健康功能一体化发展趋势。

二是重视海洋健康。海洋旅游开发必须以保护海洋环境健康、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前提,以海洋生态红线为刚性约束,根据社会经济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合理而有序地开发海洋旅游资源,尽量减少对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干扰与破坏,以维护和保障海洋健康。

三是增强海洋旅游健康理念。海洋资源与环境具有较强的脆弱性,除了自身复杂的扰动变化外,还深受陆地环境的冲击与干扰;与陆地相比,海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管理相对较差,因此,海洋旅游在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必须强化海洋旅游健康理念,把海洋健康与旅游开发密切结合起来,既要科学利用和保护海洋,还要满足旅游者健康的诉求,更要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权益。

三、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1)海洋旅游是我国海洋国土赋能的客观需要。除了沿海城市旅游外,300万km2的海洋国土综合立体空间孕育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与空间类型,以及悠久的海洋文化资源,都是发展海洋旅游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我国陆地以及入境客源国相比,海洋优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以及产业效益等比较优势相对不足,这是限制我国海洋旅游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随着我国沿海国土空间资源压力加剧,尤其是沿海城市空间稀缺,海洋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充分挖掘海洋国土生产力,海洋旅游业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时期沿海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海洋异质性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有别于陆地的海洋空间及其旅游体验。与陆地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气态-液态-固态三相密切结合,与陆域空间存在明显的自然边界,具有立体性、流动性、连续性、相对封闭性等特点,海陆之间又因其自然属性差异相互影响。充分利用海洋旅游空间的这些特色,合理开发或不断升级迭代海洋旅游产品,积极推进海洋旅游健康功能创新,是沿海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主要趋势。

(3)海洋旅游发展根本属性的现实需要。关注旅游者海洋异质性体验,突出海洋旅游空间特性,是海洋旅游的根本属性。沿海地区依托海洋旅游资源与环境客体,贯彻综合开发导向,积极开发海洋旅游空间,形成了较强的旅游吸引力,造就了我国长期的“上山下海”两大客流格局,沿海地区成为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与《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沿海地区长期保持着40%左右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在旅游旺季,重要沿海旅游城市都面临着很大游客接待压力,出现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超载现象。加大海洋旅游空间与产品迭代升级,推动海洋旅游健康发展,成为提高海洋环境承载力的现实需要。

四、我国海洋旅游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沿海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海洋旅游是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新时期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其健康功能的立体开发。

(1)优先加强海洋旅游健康增值产品与功能迭代升级。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巨大的旅游市场规模和海洋康养产业潜力,这些都将有助于形成“海洋+旅游+康养”的海洋旅游健康增值产业体系。传统的海洋旅游以滨海旅游为主。新时期要把健康理念融入海洋旅游开发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海洋旅游资源与空间,挖掘旅游健康价值,创新海洋旅游产品与功能。科学试点创建海上“自然健康医院”,针对海洋异质性与空间相对封闭性,重点建设集运动健康、保健康复与身心疗养等一体化的综合性专业健康中心,形成调整型、康复型、体验型和享受型等多元化“海洋疗法”,以期打造我国“海居康养型”示范性海洋旅游新业态。

(2)重点打造现代海洋旅游综合体。充分利用我国先进的现代海洋工程技术、移动网络通讯技术、光电与风电新能源技术、海水淡化与污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等,依托海岛、人工岛、海洋牧场、海上新能源综合基地等大型海洋建设工程等,深度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合理打造一批集海上观光、休闲度假、会展文娱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海上综合旅游中心,构建结构与功能高效统一的地标性海洋旅游目的地。

(3)科学规划与开发多维海洋空间。与陆地上水平差异化相比,海洋旅游则以垂直差异化为特色,因此,既要充分利用沿海-近海-远海空间资源,更要深度发掘海域空中-水面-水下等海洋旅游空间,在海水浴场、滨海观光等传统旅游产品基础上,积极开发海上运动休闲、低空观光娱乐、海域自由潜水、海底探险猎奇、海岛旅游度假、休闲渔业观光、海洋文化体验等新型产品,大力挖掘和培育海洋牧场、滨海湿地及国家海洋公园等海洋旅游功能,以期不断推进海洋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4)积极推进品牌建设与区域联动。我国大陆现有53个沿海地级城市,构成了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它们的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开发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客源市场却又普遍存在同一性和竞争性。沿海城市应充分利用各自基础优势,统筹海洋旅游产业与城市空间优化联动,因地制宜地发掘自身特色,把海洋新能源、海洋渔业与海洋空间密切结合起来,创新区域海洋旅游绿色发展品牌,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在产品与市场开发上求同存异,构建我国海洋旅游健康产品品牌体系。

(5)加强海洋旅游健康发展多学科联合研究。新时期海洋旅游健康发展既包括海洋健康又包括海洋旅游健康。海洋与陆地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区域空间类型,人们对海洋的认知远不如陆地深入和普及,我国海洋开发建设与陆地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海洋旅游问题要比陆地上复杂得多,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旅游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更离不开海洋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生物学与生态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信息与通信等海洋科学以及相关的技术科学的支持。对海洋旅游空间与功能开发需要众多学科联合研究,以能保障其科学性和实践可行性。

(第一作者系该院教授,第二作者系该院博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23-11-03)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滨海康养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