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诊疗模式协作下延续性护理对晚期癌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4-01-04黄秋玲郑小龙任秀荣杨子科

中外医疗 2023年26期
关键词:癌痛延续性例数

黄秋玲,郑小龙,任秀荣,杨子科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福建厦门 361000

癌痛是指在癌症发生、进展、治疗中出现的疼痛,几乎晚期癌症患者都会出现癌痛,是引起晚期癌症患者痛苦、恐惧的重要原因[1]。癌痛不仅会引起躯体不适,还会对患者心理、精神上造成不良影响。相关研究指出,患者在院期间通过接受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癌痛,提高生存质量[2]。但出院后受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院外护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有效延续在院期间的诊护效果成为研究热点[3]。随护理模式的发展,延续性护理出现,目前已经应用于多领域。且在肿瘤治疗中,多学科诊疗模式应运而生,多数癌症专家认为,其能够针对患者做出更优质、科学、全面的诊护方案[4]。为此本文选取2022 年3 月—2023 年3 月期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 例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护理模式在晚期癌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 例晚期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28 例;年龄36~79岁,平均(65.63±6.73)岁;癌症类型:肺癌13 例,胰腺癌7 例,胃癌17 例,肝癌8 例,乳腺癌5 例。研究组中男23 例,女27 例;年龄34~80 岁,平均(65.96±7.02)岁;癌症类型:肺癌14 例,胰腺癌8 例,胃癌16例,肝癌7 例,乳腺癌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晚期癌痛患者;②精神、沟通能力无障碍患者;③预估生存期≥6 个月患者;④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同期参与其他相关研究患者;②合并非癌性疼痛患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患者;④临床资料、病例不完善,无法完成研究随访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相关癌痛发生原因、治疗、护理内容的宣教,并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心情放松,按照医嘱进行疼痛管理,对应用药物者进行药物指导干预。出院后叮嘱患者科学用药,并发放相关癌痛护理的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在饮食、生活、运动上给予一定指导,同时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鼓励、安慰患者,使其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叮嘱患者疼痛严重时及时回院就诊。

研究组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协作下延续性护理。(1)构建多学科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理人员、心理医师、康复指导师、健康营养师、癌痛专科医生、肿瘤专科医生、护士长、护理人员等,对组内成员进行相关癌痛护理的专业培训,明确组内每个成员的责任及工作内容。各成员之间相关沟通,依据患者情况做出针对性、科学性、延续性的护理措施。(2)延续性护理措施:①心理指导。积极与患者沟通,全面评估其心理状态,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包括注意力转移法、行为干预法、呼吸放松法、认知疗法等,并列举同类护理效果良好的患者,以此来提高自信心。②评估患者健康行为、认知程度。针对性给予健康宣教,包括癌痛原因、治疗、护理方法及优势等,重点讲述出院后自我护理的重要性。③康复指导。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在饮食、运动上给予针对性指导,计算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热量、脂肪等元素的量,多食用新鲜的果蔬;在身体允许下进行适当的活动锻炼,以此来提高自身免疫力。④疼痛护理。培训患者及家属学会应用疼痛评估工具,使其能够正确应用工具,居家时指导患者依据评估结果,按三阶梯止痛原则进行疼痛护理,第一阶梯,即注意力转移法:包括在室内摆放患者喜欢绿植、播放舒缓的音乐、看视频、看书、按摩、冷热敷等;放松训练法:包括调整呼吸频率,保持四肢的放松。⑤随访干预。小组在出院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并指导患者、家属共同参来制订院外随访计划,确定随访方式及时间。其中电话随访:出院后2 周,间隔3 d 进行1 次回访;出院后2~4 周,1 次/周;出院后4~8 周后,每2 周1 次,出院后8~12周,每4周1次。上门随访:1次/月,面对面与患者进行沟通,电话、上门随访内容包括患者近期疼痛情况、健康行为、用药情况、身体状况、心理情绪等,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护理计划的调整。微信随访:于出院时建立微信群,指导小组成员、患者或其家属加入,在群内定时发布相关癌痛护理、治疗的知识,告知患者有问题随时可在群中提出疑问,并鼓励其在群中分享自身护理的经验。(3)护理质量控制:建立随访档案,将患者每次随访时间、方式、内容、情况等进行电子记录,小组定期组织会议来分析患者情况,以此来针对性地进行诊护计划的调整。同时综合性分析随访患者的档案,评估近期护理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以此来不断完善多学科诊疗模式协作下延续性护理模式。

1.4 观察指标

所有指标在出院前1 d、出院3 个月后电话随访中进行,包括以下几项。

①两组护理依从性对比。完全依从:从不忘记服药、始终坚持配合治疗计划;部分依从:偶有忘记服药、有时或偶尔感觉配合治疗计划困难;不依从:经常忘记服药且感觉配合治疗困难。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5]。

②两组疼痛程度对比。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s, NRS)评估,告知患者0~10 分别代表疼痛递增。

③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ESCA)评估护理能力,计分0~172 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评估自我效能,计分0~40 分,分数越高,自我能力越高[6]。

④两组心理状态对比。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估,前者分界值为53 分,后者分界值50 分,分数越高表示情绪状态越差[7]。

⑤两组生存质量对比。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具体有社会关系、环境、生理和心理,单项0~15 分,总分0~100 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8]。

⑥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计分0~100 分,满意:≥80 分,基本满意:60~<80 分,不满意:<60 分。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对比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出院3 个月后,研究组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分]

?

2.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

出院3 个月后,研究组ESCA、GSE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对比[(),分]

?

2.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出院3 个月后,研究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分]

表4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分]

?

2.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

出院3 个月后,研究组WHOQOL-BREF 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分]

表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对比[(),分]

注:组内比较,aP<0.05;组间比较,bP<0.05。

?

2.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出院3 个月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癌痛是指癌细胞损害神经、组织、骨骼或因抗肿瘤治疗而引发的疼痛性反应,是疼痛的一种。癌痛普遍存在于晚期癌症患者中,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晚期癌痛患者中,50%伴有中度疼痛,30%疼痛剧烈至难以忍受[9-10]。癌痛症状的出现会对患者心理、睡眠、活动产生抑制,加重患者痛苦同时为社会医疗带来较大负担,因此加强晚期癌痛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1]。在常规护理中,多按照临床经验进行,不具有针对性。且患者在院期间接受护理是比较被动的,加上出院后的干预度不够,导致患者院外护理效果较差[12]。随着护理模式的发展,延续性护理出现,其并不是单纯强调患者出院后为其直接开展长期的护理,而是通过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13]。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是国际医学领域中重要的一种模式,不同于传统单学科诊疗模式,其为通过将传统单一的护理模式转变成具有现代风格的小组协作、团队决策、医患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在晚期癌痛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对其进行临床医学询证查询,整合本院现有的医疗资源,并在多学科团队共同下对患者做出全面分析,从而制订出更适合患者的护理模式[14]。

本文显示,研究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3 个月后,研究组NRS 评分(3.19±0.43)分、SAS(30.12±4.26)分、SDS(32.11±5.24)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1±0.65)分、(35.06±5.89)分、(36.63±6.18)分(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出院后通过定期随访来对患者起到督促作用,始终保持患者镇痛管理的科学、合理,疼痛由此减轻,患者痛苦情绪也明显减少。另外出院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ESCA、GSES、WHOQOL-BREF 评分更高(P<0.05);这提示多学科诊疗模式与延续性护理的联合能提高团队的护理能力,团队内不同专业领域人员间的知识、技能可相互叠加、互补,从而能够更专业、有效地解决患者问题,进而在随访中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评估分析,从而做出护理计划及措施调整,确保患者各方面保持在积极健康的状态。本文显示,研究组对该次护理服务的评价较高,满意度为94.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这与张利花等[15]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在其研究中通过给予癌痛患者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协作的延续护理(观察组93 例)、常规护理(对照组93 例),结果显示观察组SAS 评分(41.18±5.25)分、SDS 评分(44.18±5.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26±5.11)分、(48.56±5.18)分(P<0.05)。进一步说明多学科诊疗模式协作下延续性护理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晚期癌痛患者的护理中,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协作下延续性护理取得理想效果,出院后可确保在院期间护理效果的有效延续,利于促进病患良好预后。

猜你喜欢

癌痛延续性例数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更正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