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集束化方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分析

2024-01-04王博

中外医疗 2023年26期
关键词:短时间氧分压血气

王博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急诊科,北京 102200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心功能逐渐衰退,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下极易产生急性心力衰竭[1-3]。该疾病为中末阶段心脏疾病,具有极高危险性。致病原因多样化,主要有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由于起病急,需要在短时间内给予患者有效救治才能够实现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目标,这就对急诊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5]。以往在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展开救治过程中,各个环节救治时间可以进一步缩短,其临床疗效有待提升。为改善对此类型疾病患者的急诊治疗效果,近年来各种先进的急诊治疗方案得以广泛应用,其中急诊集束化方案应用效果显著。鉴于此,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期间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进行研究,探讨急诊集束化方案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 例进行研究,以双盲法分为基础组、观察组,30 例/组。基础组:男女比例18:12,年龄55~78 岁,平均(63.26±2.2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7 h,平均(9.02±1.11)h。观察组:男女比例19:11,年龄54~79岁,平均(63.35±2.1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6 h,平均(9.05±1.09)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患者与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基础组(常规急诊治疗):全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详细记录,从面色、水肿情况等临床症状角度出发做深入分析,同时行影像学检查,依据传统急诊工作流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如给予患者强心药物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61020258;规格:2 mL∶20 mg),用法:先按5 μg/(kg·min)滴注,然后以5~10 μg/(kg·min)递增至20~50 μg/(kg·min)、利尿药物托拉塞米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1396;规格:2 mL∶10 mg),用法:100 mg(10 支)静脉滴注等,同时行吸氧治疗,立即清除呼吸道堵塞物体,进行血液检验,依据结果对症治疗。

观察组(急诊集束化治疗)。构建集束化急诊治疗小组,由临床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医生组成,小组成员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深化对急诊疾病类型、疾病救治方法、抢救措施等先进理念与方法的学习,提升急诊抢救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行明确分工,确保每位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快速完成急救工作。2 h 内完成抢救工作。早期展开血压水平控制,于2 h 内将血压水平控制在110~140 mmHg,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分别>75 mmHg、8~15 mmHg,观察患者尿液量,每小时应>0.5 mL/kg。行氧气治疗,2 h 内需保证动脉血氧饱和度>94%,给氧20 min 应<90%,以5 cmH2O 为参数采用无创通气给氧,保证6~8 mL/kg 潮气量,需将气管插管应用于呼吸困难患者中,加大心电监护力度,对相关指标进行详细记录,可预防心律失常中可采用胺碘酮药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国药准字:J20070056;规格:3 mL∶0.15 g),用法:负荷量按体质量3 mg/kg,以1~1.5 mg/min 维持,6 h 后减至0.5~1 mg/min,总量1 200 mg/d。心律失常管理:2 h 内将患者房颤心室率调节到110 次/min,当患者存在心动过缓现象,应采用临时起搏;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 治疗应在90 min 内完成,对血糖指标进行调节,将其控制在低于10 mmol/L 情况下,预防低血糖指标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呼吸频率、用力肺活量。血气指标: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时间指标:气短好转时间、急诊诊疗总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组间心功能指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指标对比()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对比()

?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时间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气短好转时间、急诊诊疗总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时间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时间指标对比()

?

3 讨论

急诊工作对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要求,主要是由于急诊收治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险、短时间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特点。而在多种急诊疾病类型当中,急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以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6-7]。突发性心律失常与心肌受损为急性心力衰竭疾病主要特点,发病后短时间内患者心肌功能会受到严重损伤,此时易导致收缩功能产生阻碍,同时当患者同时出现血压指标异常或血糖指标异常时,同时会引起心排血量的改变,会加剧缺氧、呼吸困难症状,极大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急性心力衰竭疾病发展迅速,需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8-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92.44±7.21)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31.18±3.55)mmHg、血氧饱和度(95.43±3.18)%优于基础组血氧分压(77.88±7.26)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37.84±4.48)mmHg、血氧饱和度(91.01±3.14)%(P<0.05)。这与吴巨表[14]在探讨急诊集束化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肺功能、短期症状改善的影响研究中指出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饱和度(90.1±9.8)%、呼吸频率(29.5±8.3)次/min、动脉血氧分压指标(139.3±12.2)mmHg 结果一致,说明在将急诊技术化治疗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当中,同传统的急救治疗方案相比,其可有效促进患者肺活量的提升,可在短时间内促进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可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生理功能。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基础组(P<0.05)。分析原因,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在急救治疗的过程中,需注重对患者血气指标的调节,而急诊集束化治疗方案可通过准确判断患者临床症状的方式,采用正确的方法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可有效将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同时促进血氧分压的提高,这一措施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内环境进行改善,是实现缓解临床症状的重要途径;另外,观察组的时间指标(气短好转时间、急诊诊疗总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基础组(P<0.05)。这与林玲燕等[15]在诊集束化干预联合可视化分诊流程管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研究中结果:观察组急诊护理时间(129.80±32.76)min、症状缓解时间(4.09±1.12)h、住院时间(15.23±4.32)d 短于对照组急诊护理时间(194.58±57.13)min、症状缓解时间(8.41±2.67)h、住院时间(19.67±6.05)d 结果一致,说明将急诊集束化治疗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当中,可快速完成抢救工作,在短时间内将患者健康状态恢复,能够对提升治疗有效率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集束化治疗方案作为近年来先进的急诊治疗方法之一,其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可以促进治疗效率的提高,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肺功能指标,同时可通过科学有效的给氧治疗方式,对患者血气指标进行调节,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急诊诊疗工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短时间氧分压血气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基于短时间序列对帕金森患者步态规律的分析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天才博美犬荣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诱导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防治腹腔镜术后躁动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5分钟跟他拉近距离
温和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与穴区局部氧分压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