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疗效比较分析

2024-01-04文世华陆榕良黄天德

中外医疗 2023年26期
关键词:疝囊腹壁修补术

文世华,陆榕良,黄天德

福州市马尾区医院普外科,福建福州 350015

腹壁疝是指发生于腹壁位置的腹外疝,在临床较为常见,该病的发生率在腹外疝中的占比可达到15%[1]。患者普遍存在先天性的腹壁缺损或者后天性的腹壁薄弱,随着腹内压的增高,导致腹腔内容物在薄弱的腹壁位置突出,形成肿块[2]。在患病初期,不适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程延长和病情的进展,突出的肿块将逐渐变大,诱发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严重者甚至诱发肠粘连或者肠梗阻,加大治疗难度,甚至威胁患者生命[3]。临床治疗腹壁疝主要采取疝修补术方法,传统术式为开放式疝修补术,其优势在于术中视野良好可见疝囊完全切除,彻底分离粘连,但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该方法手术切口较大,创伤性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高[4-5]。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修补术受到更多的关注,作为微创术式,手术切口及创伤均较小,可减少对腔内组织的损伤[6]。鉴于此,为进一步分析腹腔镜和开放疝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 月福州市马尾区医院收治的60 例腹壁疝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腹壁疝患者60 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9 例,女11例;年龄43~63 岁,平均(56.84±3.58)岁。观察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45~67 岁,平均(56.74±3.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对腹壁疝的诊断标准;②对研究详细了解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感染者;②血液系统疾病者;③肿瘤疾病者;④手术禁忌者。

1.3 方法

对照组(开放疝修补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满意后予以常规消毒铺巾,确定切口位置逐层切开,使疝囊充分暴露在视野下,游离疝囊并做高位结扎处理,剪除疝囊远端。若患者疝环较大,则先缝合填充物,再置于疝环中;对于较小的疝环则将填充物的支撑花瓣剪掉,在疝环内置入填充物后,缝合固定腹横筋膜及周围组织,于腹股沟后壁放置补片,常规缝合固定,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前准备工作和麻醉方式均和对照组一致,确定切口位置后,选择合适的合适穿刺点建立压力为12~14 mmHg 的气腹。手术以3 孔法开展,在距离疝环8~10 cm 处,做长度为10 mm 的气口,用作Trocar 探查入口,于腹部左右两侧建立其余两个Trocar 口,间距控制在6~8 cm 之间。术中在腹腔镜辅助下依据腹壁疝类型予以相应处置,疝囊较小时直接游离,疝囊较大时横断处理,实施电凝止血。于腹壁位置置入复合补片,平铺后固定。经腹腔镜检查是否存在残留及出血情况,无误后退镜,解除气腹,逐层缝合切口,完成手术。

1.4 观察指标

①有效性评价:经过治疗腹痛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局部位置肿块和疝囊完全消失代表“显效”;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有大幅度好转,仅存在轻微不适,局部位置肿块和疝囊完全消失代表“有效”;症状未发生明显变化,未获取以上康复标准代表“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准确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③在治疗前后检验患者炎症因子指标,分别采集患者3 mL 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④安全性评价:准确记录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包括尿潴留、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症指标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其中包括1 例尿潴留(3.33%)和1 例切口感染(3.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6.67%(8/30),其中包含3 例尿潴留(10.00%),2 例阴囊水肿(6.67%)和3 例切口感染(10.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7)。

3 讨论

腹壁疝是外科常见病类型,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腹壁薄弱或者缺损。该病的形成原因可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两类,其中获得性的主要原因为既往手术切口愈合不佳,腹内压增高以及腹壁强度减弱,如切口疝多发生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佳位置[7]。而先天性为先天因素的腹壁组织发育缺损,如白线纤维缺损诱发白线疝、腰三角区先天性薄弱诱发腰疝。患病后腹壁疝的典型特征表现为腹壁位置出现肿块,其时有时无、时大时小,若腹内压增大则肿块增大,在发病早期处于平卧位时,用手按压后可变小甚至消失,无其他不适症状[8-9]。随着病情发展,腹壁缺损范围的扩大,突出的肿块也将越来越大,诱发腹胀、腹痛等不适,个别患者甚至因腹内压积聚升高而嵌顿,若未及时予以处理将引发肠坏死,增加死亡风险[10]。

手术是治疗腹壁疝的首选方法,其中疝修补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常规术式为开放性疝修补术,因术中视野良好,能够切除干净疝囊组织,有效分离粘连组织,对缺损的疝环予以关闭,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手术过程中切口较大,术中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且并发症发生风险高[11]。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基于腹腔镜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腹壁疝疾病中得到应用,与常规开放式术式相比,腹腔镜辅助下能够获得良好的术中视野,同时手术创伤小,可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12]。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的73.33% 高(P<0.05),提示腹腔镜疝修补术对于腹壁疝治疗效果更理想,较常规开放手术方式更具有优势。黄鑫等[13]在临床研究中也获得相似结论,对照组开放疝修补术总有效率为77.70%,低于研究组腹腔镜修补术的94.60%(P<0.05)。分析原因:腹腔镜疝修补术在腹腔镜直视下完成手术操作,术中切口小,可以减轻患者的创伤,术中建立气腹,能够对粘连组织起到牵拉效果,有利于分离粘连。同时,腹腔镜手术视野清晰,可避免对肠道等周围组织产生损伤,更利于术后康复。同时在腹腔镜的探查下,可发现并修补隐匿的切口疝,而在开放式手术中具有较高的遗漏风险。在建立切口时,尽量远离切口区域,通常不需要防治引流,降低植入物感染风险[14]。在覆盖补片时,超过缺损位置的3~5 cm,能够更直观地固定。术中不需要广泛游离,减少对腹壁和腹腔组织的损伤,最大限度对腹壁强度起到保护作用,因此,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

分析围术期指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更少,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与朱冠鹏[15]的临床结果相一致,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2.25±7.14)mL,低于对照组的(31.67±14.55)mL;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78±1.56)d,短于对照组的(8.85±1.77)d(P<0.05)。分析原因: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切口小,术中操作便捷且观察仔细,可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降低出血量。经腹腔镜清晰探查手术位置,提高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同时术中不需要大量的游离、牵拉操作,减少对机体的损伤,术后可以尽早下床活动,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症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腹腔镜手术创伤对其他腹腔组织的损伤均较小,相比于开放疝修补术,机体的应激反应更轻微,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对于术后康复极为有利。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是影响术后康复的关键因素,由于腹腔镜疝修补术对机体的创伤小,患者术后可尽早活动,预防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腹壁疝患者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手术效率高、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术后恢复快,具有良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疝囊腹壁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
3种无张力疝修补术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