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4-01-04殷艺聪苏明枝陈友培

中外医疗 2023年26期
关键词:修补术穿孔溃疡

殷艺聪,苏明枝,陈友培

安溪县中医院普外科,福建泉州 362400

胃十二指肠溃疡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需接受及时治疗,否则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则属于一种非常严重并发症类型,不同年龄段都会存在较高的发病率,一般在酗酒史群体中占比较高[1]。该疾病的进展速度较快,容易使患者在患病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最终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丧失生命。临床现阶段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实施治疗时,通常需要采取穿孔修补术[2]。传统开腹手术虽然可以有效修补穿孔部位,但是往往需要建立较大创口,患者机体恢复时间长,容易诱发多种术后并发症,因此存在不足[3]。腹腔镜下修补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会减少患者机体创伤,提升恢复效果,因此逐渐受到重视[4]。本文为深入探讨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随机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安溪县中医院收治的60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60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4~63 岁,平均(49.65±2.74)岁;发病时间3~21 h,平均(10.29±2.54)h;胃溃疡穿孔16 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4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23~65 岁,平均(49.49±2.66)岁;发病时间3~20 h,平均(10.35±2.46)h;胃溃疡穿孔17 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符合手术指征;对具体研究内容充分知晓,签订告知协议书。

排除标准:缺少完整病历资料者;有严重脏器疾病者;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开始传统开腹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全身麻醉生效后,在右上腹直肌建立手术切口(长度10 cm),逐层分离组织,将病灶充分暴露,缝补浆肌层。在取片活检后实施局部修复,完成后充分冲洗腹腔,并将脓液、渗液吸干,常规引流,关闭腹腔。

观察组开始腹腔镜下修补术。术前操作同对照组,在肚脐处建立弧形切口,宽度1 cm,构建人工气腹,将套管插入后,置入腹腔镜。在左右侧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 处建立操作孔,并置入1、0.5 cm 套管,在腹腔镜观察下确定病灶,通过吸引器清除腹腔脓液、渗液等,取病理组织活检。通过持针器送入雪橇形针,结合实际情况纵向缝合穿孔处,固定使用大网膜。术后处理方法和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应激反应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照分析。

临床疗效:如果患者手术顺利,没有出现并发症,1 周后可以出院,评价为治疗显效;如果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有并发症,但通过保守治疗以后恢复正常,2 周内可以出院,评价为治疗有效;如果患者手术后出现再次的穿孔,需要再次实施手术治疗,或者患者住院时间超过2 周,评价为治疗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应激反应指标:具体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C 反应蛋白。在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分别对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肘静脉血进行采集,采集量为3 mL,放置在离心机中,按照3 000 r/min、离心半径8 cm 的标准进行连续10 min 的离心处理,获取上层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并发症:包括肠梗阻、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脓肿。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其余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出现肠梗阻、腹腔脓肿各1 例,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各2 例,发生率为20.00%(6/3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属于急腹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5]。一般在穿孔问题发生后,患者腹腔中会进入大量刺激性物质,进而诱发化学性腹膜炎,此时如果没有对其实施有效、及时的临床治疗,则会导致细菌性腹膜炎产生,最终形成感染性休克,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6]。目前临床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通常是采取手术修补的方式,不同手术方法所产生的治疗效果也各有差异。

传统开腹手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建立较大的手术切口,虽然能够具备手术视野开阔、操作简便的特点,但是也会使其机体受到较大损伤,术后需要经历较长的恢复时间,因此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产生[7]。另外,该方法还会在手术期间对患者周围组织产生牵拉作用,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患者机体受到更大创伤,影响术后康复效果[8]。而在本研究中,则主要是针对腹腔镜下修补术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该方法之后,其临床总疗效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该结果与杨彦等[9]研究中提到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开腹组的80.00%(P<0.05)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在应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在腹腔镜引导下近距离、直观观察穿孔部位,并充分了解到穿孔部位周围组织水肿情况,在操作的过程中更加精准,防止其他组织在手术期间受到不必要损伤,因此治疗效果更加突出[10]。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各项应激指标统计结果相比对照组均更低(P<0.05),由此能够看出,使用腹腔镜下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实施治疗,能够尽可能减少其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对提高康复效果带来积极作用。分析原因:在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麻醉、手术视野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将隐蔽处积液充分清除,因此手术后经常会出现多种并发症[11]。在使用腹腔镜下修补术以后,能够将其不足之处有效弥补,可以在建立较小手术切口的基础上充分探查腹腔具体情况,使手术医师对病变性质、病变程度充分了解、准确判断,避免因盲目开口而出现较强的机体应激反应。同时,该方法能够将手术视野在监视器屏幕上清晰放大,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穿孔具体位置,对患者施以精准修补,不但显著提升手术效果,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确保患者创伤应激反应得到良好控制[12]。在本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能够看出,虽然患者在接受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但是其不会产生较大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会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也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另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这一结果和周军等[13]在其研究中提到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显著低于B 组的25.86%(P<0.05)结果一致,说明腹腔镜下修补术的安全性更高,更加有助于良好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在应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的过程中,不需要采取电凝、电刀,在冲洗及修补的过程中,不会显著干扰到患者的其他腔内组织,并且不会用力挤压、牵拉器官,因此对机体产生的损害相对较小[14]。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不需要像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让肠管和手套、纱布发生接触性摩擦,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感染、粘连等并发症发生风险[15]。

综上所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通过对其使用腹腔镜下修补术可以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更好,且机体应激反应更低,对控制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修补术穿孔溃疡
都是“溃疡”惹的祸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