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学习强国开展口译课程思政*

2024-01-03樊毅蔡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8期
关键词:口译强国思政

樊毅 蔡焱

南宁师范大学 南宁 530100

1 口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专业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建设需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包含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翻译人才是国家实现该远景目标,开展对外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交流的重要力量,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的核心队伍,因此,培养译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翻译人才举足轻重。

然而,近年来翻译圈乱象丛生,国内的年轻翻译青黄不接,乱译、改译、错译比比皆是,“宋瑞芬现象”“麦芒现象”层出不穷,抄袭剽窃之风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译者本身的翻译能力不足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翻译执业人员思想觉悟不高,职业道德和相关素养缺失。如何在培养学生翻译技能的同时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强化译德和译者素养,成为翻译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党中央就明确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阐释了立德树人的路径,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教学要开展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强化译德和译者素养的最佳举措。口译是翻译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联络口译、交替传译和专题口译三门课程。该系列课程是翻译专业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渠”和“责任田”,管好这道渠和这块田才能培养出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翻译人才。

2 学习强国资源的适用性

中宣部推出的融媒体平台学习强国,涵盖党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集合了丰厚的理论和知识、国内外时事信息、优质慕课。学习强国内容权威可靠、形式多样,传递主流价值观念,塑造伟岸的文明大国形象,提升家国自信[1]。学习强国为思政育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渠道,是新时代翻译人才培养不容错过的强大的资源库。

口译课程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口译职业与要求、口译技巧和专题口译训练等[2]。在口译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口译的教学内容应更强化思想的提升。学习强国汇聚了海量权威的优质资源,内容涵盖政治、历史、文化、科学、军事、艺术等方面,其中,最新双语新闻,外宣平台,双语理论学习,外交政策,新闻评论和国学文化等内容可作为口译教学的素材,应用于思想觉悟提升、译德译风培养、背景知识积累、口译技巧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3 口译课程思政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他还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上述重要指示指出了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包含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能够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通晓外语和国际规则,具有全球视野。

要科学地确定口译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首先要参照教育部发布的两个重要文件。

一是2020 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总体要求和目标。其中,口译课程属于文学、历史、哲学类课程。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多维度深刻认识。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明确了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思政目标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等。在素质方面,进一步明确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品德、较深的人文素养、创新合作精神、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纲领性文件,口译课程思政目标可细分为三个方面,即提升思想觉悟、夯实译德译风、强化人文素养。提升思想觉悟指的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坚定“四个自信”。夯实译德译风指的是掌握并严格遵守翻译行业的职业操守及行为规范。强化人文素养指的是加强人文知识学习,并逐步将人文精神内化,实现人文行为的外化。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中国情怀,了解并热爱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荣,以中国现实为最大关切,以中国未来为己任;

二是形成国际视野,能批判性地认识西方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与现代思潮,形成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文化素养。

开展口译课程思政,要将以上三个方面的思政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安排,具体细化到每个单元每节课的思政育人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环节,保证所有思政目标都得到有效落实。

4 运用学习强国开展口译课程思政的路径

课程思政是指在课程教学中将知识教学与价值引导自然融合统一,凝练课程的思想价值,涵盖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帮助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健康发展[3]。以下讨论学习强国资源融入课程教学达成思政教学目标的方法路径。

4.1 提升思想觉悟

口译工作对口译员的思想认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口译员常常面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和冲击。要“站稳立场”,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来自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和拥护,形成一定的政治敏锐性[4]。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资源作为口译教学内容的补充,或教学材料的更新、替换。例如,在思想板块的“重要讲话”部分,发布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类会议和重大场合发表的讲话,并配有语音播报,可以作为复述训练的素材、视译训练材料、现场模拟口译的讲话材料等。

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治国理政思想的“三个推进”工作,专业教学应抓住这一契机,树立师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在适配教材尚未完成编撰和出版之时,学习强国平台的资源是首选。平台已发布《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专题学习材料,《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电子书、第一至三卷中文音频、双语音频,宣讲和阐述视频,还有关于书中重要概念的汉英对照、关键词的双语学习、知识点、用典等文章。翔实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口笔译能力。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可使用音频材料作为听力训练、公众演讲技能训练和笔记训练素材,文字和视频资源可作为词汇积累和译前材料布置给学生使用。

4.2 夯实译德译风

口译课程思政的第二个目标是夯实译德译风,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和价值观,形成职业行为规范意识,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合理决策的能力[5]。2019 年,中国翻译协会发布《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明确了在我国境内执业的职业译员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一般行为准则和翻译前、中、后阶段的行为准则。教师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具体条文,还可以通过生动的事例和个人故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著名译者、翻译官、口笔译工作者的严谨作风、奉献精神和职业追求。

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搜索“译书人”板块可以看到介绍林纾、许渊冲、廖六如、杨武能、郝运等翻译家的文章,搜索“翻译”还可以看到媒体号和二级平台发布的与翻译家、外交官、翻译工作者等相关的文章和音、视频素材。优秀人物的事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教师可以将文章作为课堂讨论材料,也可以作为课后阅读材料布置学生撰写反思日志。

以《徐贻聪:为中国外交奉献一生,只求做个“合格的战士”》[6]文章为例,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国家发展需要的时候,如何平衡“小我”与“大我”,了解外事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精神。徐贻聪本打算留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因国家发展需要进入外交部工作,并被派往墨西哥、阿根廷、巴拿马等地,他身兼数职,被称为“八大员”(办事员、联络员、译员、驾驶员、炊事员、招待员、打字员、电报员)。当时,中国驻外使馆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拉美对中国了解很少,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和信任,中国人当时在拉美并不太受尊重。面临重重困难,徐贻聪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与政府领导、军方官员以及当地人民结交朋友,了解情况,沟通信息,充分调研,使得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联系不断加强,双边交往不断加深。在教学中,教师讲述徐贻聪的事迹,并提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开展小组讨论,如“假如你在毕业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校任教,另一个是响应国家号召去异国他乡工作,你会如何选择?”“徐贻聪所做的选择体现了什么精神?”“‘八大员’的工作是怎样的体验?挑战是什么?机遇是什么?”等。最后可以用徐贻聪的话勉励学生,“要做外交官,只要立志报国,励精图治,处处留心,点点入手,把各种知识特别是基本国情入脑入心”,同时做到“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通过案例、思考和讨论,译德教育不再停留在生硬的说教层面,而是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的,能够激发学生对翻译职业的认同,培养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翻译人员的职业道德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翻译质量、立场、保密、守约、合作等方面,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人物故事创设情景和案例,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内化职业道德准则,提高外事场合的应对和决策能力。

4.3 强化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基础是人文知识。为了适应不同场合口译任务的需要,口译员需要积累“百科”知识,通晓各国历史、地理、艺术、文化、风俗、时事热点,要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做一个“杂”家。这些知识的积累和素养的形成是任何一套专业教材都无法企及的。在纷繁的媒体世界筛选合适的资源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学习强国平台是教育资源整合方面的一场革新,它融合了众多平台的优质、权威、可靠的多模态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个性化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平台和路径。学生随时随地根据学习节奏和进度来强化学习,在人文素质培养中更主动、更积极,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7]。口译教学从专题内容上涵盖了教育、文化、旅游、展会、商务、体育、政治访问、司法纠纷、就医等,每一个专题都涉及相关的知识点、名词和概念的双语表达,但专题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等也是影响口译完成质量的因素,学生要根据不同文化和场合开展口译,不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以旅游主题教学为例,该主题涉及的名词包括泰山、紫禁城、秦始皇兵马俑、莫高窟、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云南丽江等,如果只是单纯完成语言训练,学生对这些名胜古迹没有产生任何感性上的认知,这些名词就仅仅是纸面上的符号。结合学习强国上的多模态资源,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的音、视频和图文介绍,一览美景,聆听讲解,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拓展了对名胜古迹历史和文化的认知;课中开展主题知识分享与讨论,学生将课前积累的知识和词汇、表达输出,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开展口译训练,强化双语表达能力,同时基于前期的学习和积累,学生能够对口译语篇中的语句感同身受,选择更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名胜古迹对于祖国、对于世界的价值所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更深刻地明白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在课后环节,教师可选用学习强国上的最新语料作为强化训练素材,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新内容中的运用能力,实现专题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进一步内化,夯实人文素养。

再以“企业社会责任”专题为例,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搜索相关内容,以更深入了解这个名词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平台上搜索可以得到的资源包括音频资源《之江新语》第217 集推进企业社会责任[8],由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述,即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做一个合格企业公民,回报社会;另有新闻报道《盘点:2019 企业社会责任十大事件(国内)》[9],了解到我国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取得的进展,“996”工作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等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视频资源中有慕课《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帮助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在这个章节,教师还可以从对外贸易的角度与学生探讨这个概念,以“新疆棉”事件为例,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搜索,得到多篇关于事件的报道和我国的立场态度,包括《“新疆棉花”大声说NO!》[10]、《拿新疆棉花造谣生事,再次揭示西方的霸权心态与伪善面目》[11]、《国际锐评:西方政客的黑心玷污不了洁白的新疆棉花》[12]等,布置学生在阅读这些材料后对该事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复述,练习语篇分析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一事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如何让国际社会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等问题。

基于以上练习和讨论,学生能够理性地认识到,一方面,企业除了完成生产、销售环节,履行社会责任也非常重要,它是企业提高声誉、走向国际市场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以及话语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要让世界更深入、更准确地了解中国,相信中国制造,击碎不实报道和谣言、捍卫国家利益,是翻译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翻译工作者要深入学习、了解和理解国情和本国文化,要掌握我国的外交政策、站稳立场,为维护祖国的利益而努力。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强国平台是一个响应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全方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中华文明影响力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学习平台,教师从提升思想觉悟、夯实译德译风、强化人文素养三个思政目标对口译课程进行总体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各单元课程思政目标,通过对平台资源的梳理和整合,选择契合教学主题和内容的资源作为课前背景知识、词汇术语表达的补充和积累,作为课中、课后口译技巧训练的素材,作为对话口译、段落口译或者篇章口译的语料,作为学生课后反思日志的阅读材料等,实现思政育人融合到教学所有环节,显隐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习强国资源的运用开辟了口译课程思政的新路径,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个推进”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学生正向、敏锐的意识形态,促进中国形象的世界传播和输出。

猜你喜欢

口译强国思政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