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销售变化研究

2024-01-02胡景云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瓷业制瓷景德镇

胡景云,詹 嘉

(1,2.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333403)

清末民初,面临内外交困的窘境,景德镇陶瓷在海内外仍然接续原有的销售渠道及可观的销售数量。然而,学者大多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多关注清末民国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情况。如吴秀梅《民国景德镇瓷器发展探析》、张驰《江西景德镇瓷业衰落》等,此类文章重点论证社会变迁和瓷业改良对景德镇瓷业的影响。此外,黎丽明以景德镇陶瓷从业者为第一视角,关注陶瓷产业发展,分析手工艺匠人和艺术家对景德镇瓷业的影响。铁源、溪明所著《民国瓷器鉴定》则从瓷器器型、装饰等视角阐述民国瓷业生产的全过程,揭示民国江西陶瓷的器物特点和发展趋势。另外,亦有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如陈立立《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辉煌与衰落》等。本文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概括西欧与日本以及中国陶瓷生产状况,重点剖析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的销售情况,探究景德镇瓷业停滞的经济文化影响因素。

一、清末民初西欧、日本陶瓷主要工艺及市场

清末民初,西欧和日本制瓷技术更加成熟,自洋瓷①洋瓷:亦作“洋磁”,指海外制作售卖的陶瓷用品。崛起后,国内外陶瓷市场皆被洋瓷充斥,亦见证了景德镇瓷业的衰落。康熙晚期,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将景德镇陶瓷二元配方②二元配方:将高岭土掺入瓷石中,提高烧成温度,制大器不易变型。带到欧洲,欧洲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三元配方,③三元配方:烧制成硬质瓷,高温烧成,吸水率接近于零,用于高级日用瓷、化学瓷和电瓷。陶瓷生产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20世纪初,欧洲国家陆续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东方陶瓷器成为西方的学习对象,景德镇艺术陶瓷受到英国、德国、法国这些制瓷技术相对先进的国家效仿。此外,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向欧洲国家学习机械碎石、石膏模型等陶瓷生产的新技术,对釉料、坯土和烧窑技术进行改良。为提升销量,日本有田窑与濑户窑以西欧为主要出口对象,仿制西方样式的彩绘花瓶,瓷业取得迅速发展。④叶渭渠:《日本工艺美术》,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年,第218-221页。

1876年,李圭①李圭(1842-1903年),字小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系中国近代邮政倡导者之一。参加了美国费城博览会后,简要描述了日、英、法、德等几国的瓷器:

(日本)又有大瓷瓶一对……外绘虽尚美观,而其质似不若华产坚致,价亦二千元。

(英国)物以瓷器为最,质洁白而工精细,价值亦不甚昂。初西国无瓷器,乃自中国访求,回国潜心考究,始得奥妙。今则不让华制,且有过之无不及之势。杯、盘、瓶、盂,有特绘中华人物花草者,又牌号上大书中国泥土所制者。

(法国)其自制瓷器亦绝佳,英国而外,无出其右。

(德国)今来赴会……瓷器尤良。

(中国)物产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会内瓷器早经售罄。②李圭:《环游地球新录》美会记略,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李圭的记录说明国人已认识到外国制瓷技术的先进、外国瓷器的精美,尤其是英国瓷器瓷质洁白、做工精细、品种丰富、且价格合理,较华瓷有过之而无不及。虽欧洲各国制瓷水平不逊色于中国,但从销量上看,李圭仍对本国瓷器销量颇具信心。其实,在1899年有识之士就提到:“日本瓷质本不及我,然其能师法法人及我之所长,其器遂日新月异,且盛行于南北美洲,即我通商口岸,亦多用其物。”③康广仁,何廷光,徐勤:《论瓷器》,《知新报》第92册,1899年,第1页。日本瓷器虽不如我国瓷器之精美,但因其善于学习先进制瓷工艺技术,价格低廉,颇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参考1896年至1930年海关统计洋瓷入口数据,④来自各年海关数据,缺1914年、1915年、1920年数据。从1909年的年均销售额近50万(关平银),⑤关平银:又称“关平两”“关银”“海关两”,清朝中后期海关所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到1922年上升至接近150万(关平银)销售额,洋瓷在国内销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清末民初,西欧与日本陶瓷制品在工业革命推动下,实现了成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陶瓷生产模式,提高了制瓷效率,降低了制瓷成本;自釉料到样式对陶瓷艺术进行改良,因物美且价廉颇受市场喜爱,迅速挤占我国海内外陶瓷市场。

二、清末民初江西陶瓷工艺改革与陶瓷市场

清末民初,为重振瓷业,政府随即发起由官方主导的劝业会、瓷业改良等运动,国内知名陶瓷产区各自从制瓷技术或陶瓷装饰艺术进行了大规模地改革。

1898年甲午战争战败以后,国人开始反思并展开自上到下的振兴工商实业活动,以此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激励商情。”⑥端方,陈启泰:《筹办南洋劝业会折》,收入沈云龙编:《端忠敏公奏稿》卷13,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第17页。1906年,农工商部开办京师劝工陈列所,各省紧随其后也相继创办劝业会、物产会等地方性展览会。其中,1910年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晚清第一次大型的全国性展览会,江西瓷业公司和湖南醴陵瓷业公司的陶瓷展品为本次陶瓷品展出的两大焦点。⑦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中国早期博览会资料汇编》卷1,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第423页。江西瓷业公司创办之初,即引进印花、刷花等新技术,革新釉料配制等工艺。其生产计划分为两类瓷器,一类针对国内日用品市场,采用电器铜版印花工艺制作,价格低廉;另一类为外销产品,偏重于美术瓷生产,不计成本,仿造传统工艺。湖南醴陵瓷业公司则聘请日本陶艺师、采用日本颜料和仿照日本先进工艺等,产品价廉物新,颇为畅销。⑧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中国早期博览会资料汇编》卷3,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第160-199页。此外,石湾陶器作为广东物产身份也积极参与国内外各展览,为脱颖而出,以外国人物形象为样,临摹了一系列人物雕塑参展,凸显了石湾陶器特色,并推动生产重心由瓦脊转向案头摆件陶塑的转型。

1914年,商人描述景德镇瓷器:“自洋瓷脸盆输入,景德镇之瓷脸盆淘汰矣。自彼硬质陶器⑨此处为硬质瓷。之各种餐盘输入,各地之茶楼酒肆不见有景德镇之瓷盘矣。”①申报年鉴社编撰:《景德瓷之里面观》,《申报》,1914年6月22日。自洋瓷脸盆等瓷器以及各类硬质陶器餐具输入我国之后,当即占领了景德镇在国内原有的茶楼酒肆市场。有鉴于此,中国驻意大利大臣黄诰曾提出:“瓷器一宗,法国细瓷,异常精美,丹马着色,莹润绝伦,日本则价廉悦人,……均不及我景德镇窑产细致坚润。而各国反胜我者,或绘事较精,或着色较净,或式样翻新,均能取悦人目。”②周保平,吴平选:《前驻义大臣黄诰报告》,《东方杂志》第7期,1910年,第9页。黄诰认为,景德镇瓷质不输于洋瓷,但输在图案样式,除仿古彩绘瓷器外,其余与洋瓷存在差距。时人为了重新振兴景德镇瓷业、挽回市场,提出需针对西方人的喜好加以改良,即若要挽回市场则须进行瓷器图案改良,这是清末以来时人改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主流观点。在这样的思潮影响下,1919年,景德镇一批绘瓷师在浮梁县县长支持下成立“瓷业美术研究社”。该社坚持公开教学,借鉴西画技法,改变了不分远近、不分阴阳彩绘陋习,提高了绘瓷师的绘画技能。

综上,清末民初,江西陶瓷业相继采取工艺改革。改革方式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传统制瓷技术的改革,如江西瓷业公司之改革,看重引进新理念,学习西方技术,降低成本优化制瓷工序;一类是对陶瓷装饰艺术的改革,如景德镇瓷器借鉴西方画法,绘制传统装饰题材,石湾陶器则另辟蹊径,运用自身工艺之长,设计临摹外国人形象的人物陶塑,皆为中国瓷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各方努力。

三、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工艺停滞的原因

清末以来,中国因连年战争陷入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普通民众生活困苦到难以为继,瓷器消费恐更无从谈起。景德镇陶瓷工艺停滞可从如下几点加以认知:动荡的社会背景、复杂的瓷业人员、资金不足和繁重税收。

(1)动荡的社会背景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各国在中国自由开设工厂,这对本就艰难发展的中国产业可谓是沉重打击。加之辛亥革命爆发后,景德镇社会陷入动荡之中。再到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不久,李烈钧宣布江西独立,江西为讨伐袁世凯作出巨大贡献。频繁的社会动荡,使景德镇制瓷业陷入低谷。此外,区别于其他城市,景德镇作为移民城镇,各地移民且大多为男性来此参与瓷器生产。由于经济萧条,瓷业工人无法生产,便极易产生社会骚乱。民初资料记载:“景德镇地方人烟稠密,商务繁盛,所裁官兵(多属会匪)均混迹该镇。瓷工勾结军队于七月一号晚间三时密议其事,放炮为号,占据电局,……所有存营枪械子弹悉被匪兵夺去,乃将民国分银行抢劫一空。”又有“各处散工流氓到处抢劫,几于遍地皆匪。”③申报年鉴社:《景德镇兵变详志》,《申报》第6版,1912年7月12日。可见,此类抢掠行为,为当时之常态。

于瓷业生产而言,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其繁荣的基本要素。若遇社会动荡,轻则影响瓷器贩卖,重则迫使瓷窑停烧。

(2)复杂的瓷业人员

上文提到,景德镇作为移民城市社会组成较复杂,为了维护各自利益,各地移民依地域聚集,便于处理各类纠纷。这类商帮组织,是景德镇特有的陶瓷生产、销售组织,它们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建立。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贸易中就出现了瓷行这一中介机构。行就是所谓的掮客,主要服务客户选瓷、包装和运输事宜,不同地区的瓷商则必须依靠本省从业者开的瓷行进行采购,这些行家以祖先之籍贯划分帮派,又叫行帮。商帮行会繁荣了景德镇陶瓷经济,推动了贸易发展。但是商帮行会制度也存在弊端,据记载,明王士晋《宗规》中规定:“工者不可作淫巧,售敝伪器什。”④王士晋:《宗规》之《职业当勤》,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商帮行会将“工不作淫巧”作为族规,这里的“淫巧”实则指的是技术革新。这一排他性、局限性的行规,严重地制约了景德镇陶瓷技术的革新。

另外,移民势力群体,经常会采取极端手段来解决社会冲突。据记载:“江西景德镇地方为产瓷之所,窑工众多,良莠不齐,现因坯工一律罢工,争要夜酒钱及食白熟米,窑主未允。竟群起蜂拥,打碎坯房数家。”①申报年鉴社:《请兵弹压坯工滋事》,《申报》,1908年7月12日,第2张第3版。1910年,还形成了猖獗的赌博风气,工贾聚居,动辄引发械斗。②申报年鉴社:《赣抚批办景德赌案之严厉》,《申报》,1910年7月19日,第1张第3版。窑工是瓷窑能否顺利生产的决定性要素,若时常罢工闹事,轻则劳民商财,重则影响瓷窑正常营业。

(3)资金不足

江西巡抚柯逢时详细分析瓷器制作方法和制瓷原料后,认为景德镇瓷器生产各方面都不比日本和欧洲差,最终导致景德镇瓷业停滞的主要原因是战争和资金缺乏。③申报年鉴社:《书赣抚柯大中丞奏请振工艺以保利权折》,《申报》,1903年7月8日,第1张第1版。以江西瓷业公司④江西瓷业公司在景德镇、鄱阳两处设立工厂,景德镇总厂采取传统生产模式。创办过程为例,其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且多次因筹资不足陷入停滞:“公司房屋窑位虽已建筑,迄未开工,而孙道又因差在鄂,势难兼顾,亦禀请销差,声明原奏所拨江西官款十万两并未核发,仅由藩司经发皖省瓷土公司订购祁门土不先付之价银一万两,自招商股五万,亦仅筹集三万。”⑤北京农工商部商务官报局编辑:《候选道曾铸等禀本部文为江西瓷业公司改归商办》,《商务官报》第8册,第8-9页。直至1908年6月6日,江西瓷业公司举行开业仪式,才进入实质运营阶段。虽经过各方筹措,但资金问题仍然是困扰公司运营的重要因素。直到1910年,江西瓷业公司才由实业家张謇等人集资成立,开始成规模地生产陶瓷。从1903年,江西省巡抚呈请设立官办瓷业公司,到1910年成立商办瓷业公司,江西瓷业公司历经波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艰难生产。

(4)繁重税收

景德镇瓷器运输至国内各地均需征收厘金税、关税、出口税、落地税等不同名目的税费。“近年以来,受军阀政治之摧残,税捐日增,大有江河日下之势。论捐税名目繁多,景德镇有下河厘金,⑥厘金是从清朝晚期开始,至民国1930年代征收的一种对商人货卖商品按月抽1%的地方税。姑塘船关税,湖口有出口税,吴淞有进口税,上海有落地税,兼之沿途奉卡照票、在任留难,约计税捐之总数,自景德镇到上海,每百元须加捐税至三十余元。”相较而言,洋瓷进入中国仅需向津海关缴纳子口半税。⑦申报年鉴社:《总商会为瓷商呈述痛苦》,《申报》,1928年7月18日,第14版。繁重的税收加之较高的生产成本,景德镇瓷器在国内外市场显然不具备与洋瓷,尤其是日本瓷器的价格优势。不对等的税收,是制约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916年,景德镇总商会联合南昌总商会和九江总商会,向九江关加征货税一案提出多次减免申请。⑧申报年鉴社:《赣省三总商会反对常关加税》,《申报》1916年12月29日,第7版。转自李松杰著:《近代景德镇瓷业社会的多维冲突和秩序重构:1903—1949》,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虽有所改善,但仅维持不到三月,又再次增加税赋。

总之,从瓷业发展来看,商帮组织已不适应此时此地瓷业发展;从瓷业状况来看,动荡的社会导致景德镇瓷工动辄采用暴力聚众闹事;从瓷业改革来看,几项颇有成效的改革却因资金筹措不足举步维艰;从瓷业利润来看,征收各类繁杂税收抬高了制瓷成本。以上原因互为因果,共同阻碍了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发展。

四、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业的亮点

由于国内外战乱频繁,加之洋瓷倾入,景德镇陶瓷业几有江河日下之势。以下对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出口数据进行统计,深入分析景德镇陶瓷销售情况,探究销量增长与减少的驱动和阻碍因素。

(1)销售渠道与品种

按照销售史料描述,景德镇陶瓷在国内主要销往沪宁、川汉、苏南浙北、上海浙江等地。采购方式多从景德镇窑户家直接订货,少数则是购白胎瓷。当时,远至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青海、宁夏等地的商贾,每年都要到九江采购瓷器。清末至抗战前,九江陶瓷市场最为繁盛,全城从事瓷器经销的商户有80余家。经营的瓷器各具特色,或专营艺术瓷,或专营高档细料精彩瓷,或经营大宗普通日用瓷。①戴和君:《九江史话》,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49页。在国际市场主要销往东南亚、欧洲等国家。景德镇制瓷企业设海外贸易总局于九江,设分局于各通商大埠,外销瓷器经九江、上海、香港、南洋,最后抵达国际上。销售品种在国内因各省地区经济发展、风俗习惯和审美偏好的不同,在瓷器质量和品种上有所区别。如广东帮以采购高级细瓷和艺术瓷为主,宁绍帮多购买灰可器,②灰可器是景德镇日用粗瓷之一。辽宁帮以嫁妆瓶和帽筒为主。③江思清:《景德镇瓷业史》,北京:中华书局,1936年,第162页。在国外欧洲市场景德镇日用瓷出口极少,多为仿古细彩瓷一类的美术瓷瓶及模型人物,④申报年鉴社编撰:《景德瓷之里面观》,《申报》,1914年6月22日。粗瓷则更多销往东南亚市场。

(2)销售数量与利润

就地区而言,江西陶瓷除景德镇外,尚有万载、金溪、莲花等处。但万载陶瓷业专烧陶器,有工厂四十多所,烧造规模不大。金溪陶瓷业,创烧于光绪初年,仅有工厂一所,专烧大小粗碗,销售至邻近各县。莲花瓷业创烧于民国二十年之后。⑤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江西近代工矿史资料选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2页。

1927年之前,景德镇陶瓷年均销售均未超过十万担,偶有年份仅售两万余担。笔者以1912年为界,将1900年以来销量数据分为两阶段:1900年到1912年,贸易情况相对稳定,年份最高的是1907年。⑥斯坦利·福勒·莱特,杨勇译:《江西地方贸易与税收(1850—1920)》,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8页。1913年至1930年,尽管时局依然混乱,但瓷器销量得到了增长,并且在1929年达到峰值。虽远无法与康乾鼎盛时期年均贸易量五十万担以上相提并论,但较光绪五年5046担的销量,⑦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编:《七十年来江西瓷器输出数量统计表》,《经济旬刊》1933年第3卷第13期。清末民初景德镇瓷器整体销量呈波动增长趋势。

参考前文景德镇陶瓷工艺停滞的原因,分析销售数据变化,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的侵略,令全中国处于战乱之中,相应年份瓷器销量较少。制瓷业内部纠纷罢工也影响陶瓷销量,1904年黄家洲和红店因行规纠纷,发生了大规模争斗和罢工,各方均不相让,导致生产停滞,⑧中国海关总署办公厅汇编:《中国旧海关史料》第40册,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年,第207页-208页。该年瓷器销量仅为三万多担。由于官方的支持与改革,推动景德镇瓷器销量增长,1906年农工商部开办京师劝工陈列所及1910年举办南洋劝业会,这两个年份销量相较于前年都有增长。而1927年至1929年瓷器出口数量的激增,可能与1926年之后粗瓷器开始加入出口有关。

比较景德镇瓷与洋瓷价格差额,当时广州人评价江西瓷器,与洋瓷相比,价值上有天渊之别,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江西瓷器在粤销途日畅》,《广州民国日报》第6版,1928年11月10日。足见二者利润相差之大。比较粗瓷与细瓷价格差额,1925年景德镇全年共计2635219两,1926年全年共计2901423两,参考当年粗瓷器输出共158049担,但利润仅多出三十多万元,⑩江思清:《景德镇瓷业史》,北京: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第190-192页。可见粗瓷加入初期虽扩大了销量,但获利较少。

清末至民初景德镇瓷器销售渠道广泛,经销至国内外。销售品种受地区经济、地理位置、审美倾向等方面影响。景德镇瓷利润高于洋瓷,但销量较少,粗瓷进入市场虽提升销量,但因质量较低价格低廉,并没有带来可观的利润增长。总体上,民国初期陶瓷数量虽受战乱、销路受阻及洋瓷倾入的影响,但销量与利润仍高于清末时期。

五、结 论

清末民初景德镇陶瓷销售受多个经济文化因素影响:首先是国内市场萎缩,鸦片战争的失败致使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向我国大量倾销瓷器,洋瓷以价廉物美之利快速抢占国内陶瓷市场;其次是外销市场变化,特别是景德镇日用瓷外销市场逐渐被日本与欧洲替代;再次是工艺与设计的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景德镇瓷业进行了一系列工艺与技术改革,推动了陶瓷销量增长;最后是文化价值的转变,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生了变化,并侧面对景德镇陶瓷业产生了影响。总的来说,清末民初,动荡的时局与连年内战破坏了景德镇瓷业经营,阻碍了景德镇陶瓷工艺发展,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导致陶瓷销量下降。

但清末民初景德镇瓷器销售仍不乏亮点。首先,虽然在工艺技术、瓷器样式和售价低廉上受到洋瓷冲击,但景德镇艺术瓷仍受海外市场喜爱,保持一定的销量;其次,即使处于艰难的内外动荡时期,江西景德镇乃至全国各瓷业地区仍展现出极强的市场韧性,运用自身工艺之长,从制瓷技术到装饰艺术进行改革,促进了陶瓷销量的上涨,制瓷技术的进步。

猜你喜欢

瓷业制瓷景德镇
因为有你
——省景德镇老年大学校歌
问一声,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影青留芳 手作千年
手工制瓷技艺展示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近代醴陵瓷业自适应发展及其产教融合模式建构
耀州窑传统制瓷工艺的交互展示方法研究
明清瓷业宗教信仰下的民俗体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