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润疆背景下中华文化符号的挖掘与意义建构*

2023-12-29金玉萍刘建状

新疆社会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润疆中华文化符号

金玉萍 刘建状

内容提要: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承载物,重视中华文化符号的挖掘和意义建构,将更好地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结合新疆工作实际,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认为文化润疆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并从中汲取养分,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凝练其意义指向,以视觉化、仪式化和空间化为路径进行意义建构,同时凸显一个“润”字,推动中华文化符号融入日常,增强新疆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为指针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1)《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人民日报》2020年9月27日。文化润疆作为一项新的内容被纳入进来,“是在现代化转型和历史性变迁视域下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系统构思、深层谋划和创新发展”(2)龚晓萧、孟楠:《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意蕴、风险挑战和实践逻辑》,《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文化润疆锚定“五个认同”中最深层次的文化认同,(3)任丽莉、伊力夏提·艾合麦提:《文化润疆:时代意义、内涵诠释与实践路径》,《新疆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高度重视文化的社会功能,用中华文化浸润涵养新疆各族群众的心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社会心理基础。文化润疆的提出既凸显了文化认同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中的基础性地位,又为新疆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更加凸显。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经验”。同时,“文化润疆”强调“润”的方式,既符合当前文化传播的特点,又贴合新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文化润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疆治理现代化的文化需求。(4)张伟军:《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文化润疆”的理论逻辑、政治机制与实践路径》,《兵团党校学报》2021年第3期。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如果说文化润疆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以文化实践为路径的价值传递和意义共享,那么文化符号的挖掘与建构就非常关键。“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以表达,得到解释。”(5)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1—2页。符号不仅是一种作用于人的视觉或听觉的实在标志,更是意义生成和传输的基本形式。科学合理的符号使用不仅能够减少文化传播中遭遇的“阻力”,提升“解码”效率和准确性,并衍生更为丰富的涵义,促进文化的创新和新的意义生产,即“无限衍义”。(6)胡易容、赵毅衡:《符号学-传媒学词典》,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12页。符号的意义总是被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地建构,每一个符号所处的系统也都是相对开放的。文化符号不仅包含了民族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延续意义,也包括完成现代性的转换和当代价值的再造。(7)陈伟、卢德平:《共同体意识与现代性转化: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时空价值与规约》,《现代传播》2021年第11期。

由于文化所蕴含的内容十分庞大、极为广泛,这也使得文化符号成为一个相当丰富的系统,并处于开放的持续建构过程中。如果将文化理解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8)〔英〕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第93页。,那么文化符号则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符号体系的集合,并具有时空维度上的延续性、创新性、地域差异性等特点。“中华文化符号是由中华民族创造,承载了中华文化价值,并起到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的符号系统。”(9)冯月季:《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疆界与生成要素》,《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更为关键的是,中华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积淀,更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元素、生成新的意义。习近平曾多次提到中华文化符号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长江”、“黄河”、“长城”等一系列标识性中华符号所具有的深刻意义。(10)陈伟、卢德平:《共同体意识与现代性转化: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时空价值与规约》,《现代传播》2021年第11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承载物,是中华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也因此成为促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11)刘莉:《中华文化符号的层次、特征与传播》,《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

推进文化润疆,必须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符号,探求将其所蕴含的意义、内涵和价值展现出来,并植根于新疆各族群众内心的方法。根据皮尔斯的三元符号论,每个符号具有三分构造:再现体、对象、解释项,由此各种符号可以有不同的构造:有的符号必须要有对象、有的可以跳过对象、有的可以创造对象。(12)〔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41页。文化润疆背景下中华文化符号的挖掘重在发现对象和创造对象。“符号可以用来指称一个可感知的对象,或在某种意义上只能想象,甚至不能想象的对象。”(13)〔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7、41页。“通过借助可感知的符号载体,以此来实现符号的感知、接收(或接受)和解释的完整流程。”(14)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1—2页。而符号的传递效果不仅取决于这一流程的进展程度,也在于意义的建构方式及其解释力。运用符号学理论挖掘中华文化符号,重点在于研究挖掘什么样的文化符号?探究和塑造其所承载的意义并内化为人们的心理认知习惯和行为规则。基于此,本文尝试探讨在文化润疆背景下挖掘哪种类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并建构其意义,阐释激活其意义价值使之成为人们的心理认同和行为准则的方式方法,从而为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文化实践路径。

二、文化润疆背景下中华文化符号的挖掘:类型及意义指向

从当前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看,文化传播要注重文化特质的挖掘和文化符号的建构。(15)徐圣龙:《智媒时代文化传播中的特质挖掘与符号建构——一个方法论的描述》,《编辑之友》2022年第2期。文化润疆背景下,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形态,探求具备时代特点、反映新疆发展现状、易于大众接受的文化符号。即具有重要标识功能和认同价值的传统文化符号,蕴含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红色文化符号,彰显“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符号。本文基于上述三种文化形态,选定一些重要文化符号,并提出相应的意义指向和意义建构,初步搭建一个符号系统和意义阐释系统。同时,根据符号分类,重视多模态符号形式的建构,如强调视觉感官且具有真实性的影像符号、更具想象性和情绪感染力的声音符号、突出产业价值的品牌符号等,挖掘更多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符号。符号类型的丰富和应用范围的扩展,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拓展更为多元的传播路径和更为广阔的接受场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传统文化符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形式多样且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脉所在。习近平多次深刻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将其凝练为“文化根脉”、“精神命脉”、“精神基因”。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传统文化符号要紧扣当前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充分结合新疆的区情,挖掘各民族共享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中实现当代价值转化。

1.文艺符号: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承载于各类文艺作品中,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形成了极具标识性的文艺符号。文艺创作类型、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提供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多元路径,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着多重作用。在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文艺符号展现出突出的优势。其一,文艺符号不仅将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等文化精髓以“编码”方式“内嵌”于文艺作品之中,同时符号本身也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依托丰富的文艺表现形式保证文艺符号“受众”的广泛性。因此,文艺符号是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资源库。其二,文艺符号的“解码”通常是以艺术审美的方式进行的,以其较强的参与性和易于接受的特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意义的传递和共享,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其三,文艺符号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尤其是在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产业的推动下,文艺符号的建构更加多元,有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转化。例如,中华福利会儿童剧院将戏剧艺术与传统文化结合,连续多年为喀什地区的青少年带来《司马光》《精卫填海》《孙子兵法》等剧目。

2.节日符号:团结与和谐

节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地域性、集体性和仪式性,为符号传播和意义共享提供更为广泛的场域,有利于增进中华文化认同。节日符号在传播过程中实现意义的传递,而对符号意义的“解码”是关键。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情感。以春节、中秋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业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在特定的氛围中彰显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带给参与者以团结和谐的现实体验,引导和规范着参与者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代表着团圆、喜悦、包容与和平的中国春节,正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符号,传播中华文化的伦理价值。从文化润疆视角来看,春节期间,新疆各族群众共写春联、共度春节的丰富活动,传递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友善包容、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念,促进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

3.文物符号:交流与融合

符号常常需要依靠物质性的载体而存在,又或者说任何物都是一个“物-符号”的双联体,只不过所具有的意指系统不同。(16)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27页。文物作为实证文明存续的重要物质载体,虽然失去了原本历史场景中使用物的意义,却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文物作为一种实体性文化符号,不仅证明着中华文明史的源远流长,同时印证着中华各民族先民们历史上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文物符号的挖掘应区分文物的属性、特征和价值。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为代表的可移动文物既凸显着历史上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又可通过巡回展览“鲜活”地呈现其当代价值。而以伊犁将军府、惠远古城为代表的不可移动文物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更是参与地方发展,成为书写地方历史的重要元素。2022年7月,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17)《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人民日报》2022年7月16日。。新疆地区文物符号的挖掘和型塑有利于清晰地展现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和繁荣景象,有利于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古今对话”中找到“内外共鸣”。

(二)红色文化符号: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的红色基因。作为革命文化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笔者认为,胡杨精神、兵团精神、英雄主义可被视为新疆红色文化的典型。

1.兵团符号

兵团符号作为新疆红色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独特性。在60多年的发展中,兵团文化逐渐形成一系列具有历史标识和内涵价值的兵团文化符号,成为传播兵团文化、弘扬兵团精神的重要路径。兵团文化展现了新疆维稳戍边和社会建设的辉煌历史,是红色文化、中原文化、边疆文化、屯垦文化融合的典范。(18)《探寻文化润疆的兵团密码》(主持人语),《当代兵团》2021年第6期。兵团文化早已融入新疆各族群众的精神血脉之中,发挥着维护新疆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社会功能。经典的兵团文学、兵团影视作品、兵团人物、军垦第一犁等兵团文化符号正借助新颖的视觉形象被广泛传播。例如“军垦娃娃”——艾兵和艾团,一男一女,绿色的军装、红色的徽章、炯炯有神的眼睛、生动可爱,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化符号,深受人们的喜爱,并延伸推出冬装版、节日版、纪念品、表情包等形式的文化产品。“军垦娃娃”作为融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兵团符号,随着新的意义指向的不断建构正被赋予传承兵团精神、弘扬兵团文化的使命。

2.胡杨符号

“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胡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9)白关峰、王玉林:《胡杨精神:形成过程、历史作用与新时代传承弘扬》,《兵团党校学报》2020年第6期。作为新疆红色文化符号系统中一个形态多元且意涵丰富的重要文化符号,胡杨符号不仅代表着诠释新疆地域风貌的自然景观,并在小说、戏剧、影视作品中实现多模态表达,更代表着几代人奉献边疆的意志和品质,是对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成为讲好新疆故事,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新疆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塔里木大学以“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为办学宗旨,在校史馆陈列的胡杨造型已成为激励青年学子的精神标识;系列纪录片《不忘初心,牢筑兵团》的开篇就以胡杨精神为题,讲述一代又一代塔大人传承和弘扬胡杨精神的历程;借助如歌曲《胡杨曲》、电影《胡杨之恋》、豫剧《大漠胡杨》等各类文艺作品广泛传播。“胡杨”这一典型的新疆符号,既展现着新时代边疆建设的精神气质,又不断书写创造新的意义,传承与发展新疆红色文化。

3.英雄符号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和关爱英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20)《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9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建立了自身的革命英雄主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现状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21)韩云波:《论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文化》,《西南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培育的英雄主义符号,在当代社会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近年来,新疆大学林基路艺术剧社陆续完成了《我们正青春年少》《共产党人在新疆》等作品,展现了林基路、杜重远、俞秀松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用戏剧的形式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在弘扬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中诠释英雄主义的当代价值,将英雄符号融入学校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三)先进文化符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精神成果,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挖掘新时代先进文化符号,重视符号的意义生产和价值建构,对文化润疆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模范符号:旗帜与动力

模范人物是时代的重音,是有着强大引领力的“文化旗帜”。模范人物鲜明的形象特征,突出的事迹表现,为提升符号的解释力和解码效果,实现意义的社会共享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素材,也为模范符号成为传播主流价值观,弘扬先进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重要动力。

模范符号既是时代风貌造就的,更是地域文化培育的。新疆涌现出为数众多的热爱祖国、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模范人物,他们用感人事迹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新疆故事,成为弘扬爱国主义、促进民族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最美旗帜和强大动力。“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为国护边50载,在十多万块石头上刻下“中国”二字,在宣示国家主权的同时书写爱国情怀;“改革先锋——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称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库尔班·尼亚孜,敢为人先,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创办双语学校,开设国学课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教育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对新疆双语教育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作出积极贡献;“时代楷模”称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获得者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都是护边员,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拉齐尼· 巴依卡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忠诚践行者,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坚定推动者,是爱国戍边的‘帕米尔雄鹰’。他爱国护边的执着坚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扎实工作、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生动践行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2)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http://www.mva.gov.cn/sy/zt/lqnbyk/index.html。他们的英雄形象和模范事迹承载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润疆、讲好新疆故事的闪亮“符号”和生动素材。

2.发展符号:繁荣与复兴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蕴含着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品质的时代文化,展现着现代化进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充分挖掘体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生活富裕、科技兴盛的发展符号,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的意义建构的必然要求,更是文化润疆走深走实的重要依托,不仅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同时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以及塑造“可亲”、“可敬”、“可爱”中国形象方面也有着突出的作用。新时代“丝路符号”就是典型代表。

新疆地区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中转站,历史上曾在促进货物流通、文明交流、文化交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丝绸之路”的复兴和新疆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定位,使得“丝路符号”成为新疆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丝路符号”不仅承载着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积淀,更镌刻着“丝绸之路”复兴的时代印记。丝绸符号、骆驼符号、驼铃标志等正被广泛运用到地区城市的旅游宣传、地理标志之中,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靓丽的文化标识,既展现着新疆对“丝路精神”的传承,又承载着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开放包容中国形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任务。

3.生态符号:和谐与文明

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23)《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如果说符号需要依靠“感知”来传递“意义”,那么视觉则是“感知”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生态符号所带来的视觉张力使得其能指意义更为丰富,传播路径更加多元。生态符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标签”,是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元素。

全方位地挖掘生态符号对于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润新疆各族群众心田,推动新疆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新疆多地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的称号,为建设美丽新疆作出表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新疆地区的深入推进和众多生态保护工程的陆续实施,壮丽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文化体验、日臻完善的服务设施、日益丰富的旅游文创产品使得新疆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网红打卡地”。生态符号已成为新疆贯彻高质量绿色发展理念的“名片”。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生态符号在数字传播环境中不断丰富其能指意义,广泛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挖掘和用好生态符号,借以传递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既展现出大美新疆的形象,更展现出美丽中国的形象,是讲好新疆故事、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方面。

三、文化润疆背景下中华文化符号的意义建构路径

从文化传播角度看,文化润疆是借助中华文化符号,通过文化实践来实现价值传递、意义共享,进而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过程。发掘和创设文化符号,赋予和丰富其价值意义并进行意义建构,对于实现文化“润”疆具有基础性意义。符号必须能够表达一个解释项,即传达某种意义。而“解释项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可以被视为过程、产物以及效力,从而由符号解释产生行为习惯”(24)〔美〕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第165—168页。。中华文化符号不能仅停留在对象层面,必须触达解释项,必须推动符号传播转化为人们的认知与行为习惯,真正实现意义价值。习近平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25)《习近平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8/content_6900328.htm。文化润疆的主线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意味着“润”的目的在于增进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润”既包含着传播的形式和载体,也包含着方法和手段,推动中华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笔者认为,实现和推动中华文化符号的视觉化、仪式化、空间化,构筑共享意义和价值,才能有效达成“润”的目的。

(一)中华文化符号的视觉化

习近平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26)《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在中华文化传播方面,习近平曾多次提到视觉化的传播路径。在当前影像文化盛行的背景下,视觉元素的“扩张”已成不争的事实。注重文化传播的可视化,强调中华文化符号意义建构的视觉化,是推进文化润疆的有效路径。

首先,中华文化符号的视觉化能够有效降低文化传播过程中遭遇的多重“阻力”,使得符号意义更加准确、生动和真实,降低“解码”难度,提升意义传递的效率。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视觉化符号的建构以其解码难度低、易于接受的特点,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中华文化符号的可视化能够更便捷地融入日常生活,有效拓展社会覆盖面和降低公众参与“门槛”。从各类绘画、摄影图片到影视作品、从书刊封面插图到动漫等可视化符号,借助新媒体技术能有效扩展传播范围、倍增传播力。以电影创作为例,生动形象的影像符号能够消解文化传播的语言障碍,通过故事情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文化认同。为此,有学者提出构建中国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念。基于共情,电影在文本方面突出“共同体叙事”(27)饶曙光:《观察与阐释:“共同体美学”的理念、路径与价值》,《艺术评论》2021年第3期。。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是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事迹改编而成。影像化的表达和传播使得英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动人,更具时代影响力。

其次,中华文化符号的视觉化不仅可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解释力、引导力,还能使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实现当代价值的转换。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文化符号的能指系统在不断丰富的同时,符号所承载的意义也更为丰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所播放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视频短片,以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作为线索,结合冬奥精神,形成另一个包含了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等多种符号意指的视觉文本。“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文化民俗符号和节庆符号的一种,“是传统农业中国的先人对自然界观察总结的一套描述自然界农时节令的符号系统”(28)胡易容、赵毅衡:《符号学-传媒学词典》,第212页。。通过视觉化路径,这一文化符号将创新发展中的中华文化呈现给世界。同时,作品中来自新疆的九组镜头也将展现团结、和谐、绿色、发展的美丽新疆带到全球观众面前。视觉化的符号表达不仅带来更多元的视觉体验、促进更加丰富的意义生成,而且在增强记忆的过程中唤起强烈共鸣、引发情感共振、促进文化认同。

(二)中华文化符号的仪式化

从文化传播视角看,仪式本身是由符号构成的,各类仪式活动中存在和生产了大量的文化符号。充满符号的仪式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意义”和便于意义传递的文化空间,仪式活动也为文化符号的意义阐释和传播提供了场域,是一种带有强烈意义建构色彩的文化活动。詹姆斯·凯瑞提出传播的“仪式观”,认为传播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维系社会关系和共同精神信仰的纽带。他将传播视为“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29)〔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12页。。因为具有明确的主题、程式以及特殊的氛围,仪式符号的“解码”更易实现,更易于参与者共享仪式中符号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实现引导参与者价值观念、增进其文化认同的目的。这为深入探求丰富文化润疆的方式方法提供了一个传播学路径。

习近平多次提到,仪式和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仪式等。日常生活中诸多仪式活动承载着中华文化众多元素,成为中华文化符号意义传承与丰富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路径。在文化润疆工作中组织各类仪式活动,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深度融合,如,在学校活动中组织开展腰鼓表演、举办祭孔开蒙仪式等,在村(社区)每周组织升国旗仪式,将爱国主义传递给基层群众。让广大学生和基层群众以中华文化元素为纽带,在共有、共享的仪式氛围下,体验共享意义,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悟,达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同时,拓展仪式活动的组织主体的范围,对于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仪式符号的意义创设及应用提出更高要求,既要注重仪式的空间特征和活动流程,更要关注仪式的主旨内涵和价值导向。

(三)中华文化符号的空间化

中华文化符号意义建构的空间化,包括对人们日常生活空间的嵌入和网络空间的嵌入。如果说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物符号”更多地体现为实用色彩,那么文化传播过程中则要赋予其更多的象征意义,使其成为价值观念的载体。不同于商品符号强调的“物”的经济价值,文化符号则强调的是价值观念的传递和文化认同的构建。将文化符号嵌入到生活空间中,借助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来推动价值观念的有效传播。如,在社区、广场、商业街区等生活空间展示的文艺演出、宣传标识、广告展示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文化景观,发挥着价值观念传播的重要功能。中华文化符号在日常生活空间的嵌入,有利于在生活化氛围中推动中华文化的“浸润”,促进人们的文化认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发展,中华文化符号的空间化必须实现文化符号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嵌入。随着向互联网“移居”的不断发展,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人们之间实现了更广泛也更深入的网络“连接”形成文化的持续“在线”与审美主体的永久“在场”。互联网技术不仅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和社会覆盖面,更激活了文化内容生产,增强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动,同时凸显了文化生产者、接收者的主体性。因此,中华文化符号的挖掘和传播需要注重渠道建设,充分结合当前的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做到理念创新和手段创新。

从物理空间的“嵌入”到虚拟空间的“连接”,为中华文化符号全方位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提供了条件。中华文化符号传播的空间化强调中华文化之于全国各族人民共享的意义和价值,更为文化润疆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润疆中华文化符号
文化润疆的历史站位、理论遵循与实践路径
乌鲁木齐文化润疆出版物的调查研究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推进全民阅读 助力文化润疆
学符号,比多少
基于当前环境对文化润疆工程的几点思考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