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跨文化传播
——以《原神》为例

2023-12-18杨雯颖许艳玲

新闻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原神跨文化中华

○杨雯颖 许艳玲

在互联网业态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下,网络游戏覆盖度得到了飞跃式的提高,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获得一席之地。据《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连续三年超过每年千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游戏出海”正在推动着“文化出海”,游戏的媒介作用和文化传播功能日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并多次提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通过国产游戏传播文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表现,也是我国文化出口的重要举措。我国游戏企业自发在游戏产品研发与运营中持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趋势,并得到玩家的良好反馈,这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原神》是2020 年上线的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现已在全球的175 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据Sensor Tower数据显示,《原神》自上线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累计取得了41亿美元的收益,其中,海外市场的营收占比近三分之二。《原神》游戏软件当选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20 年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对外宣传《原神》,2021 年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借助《原神》中的游戏角色向广大日本民众科普春节和元旦的相关知识。目前,该游戏的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超过5500 万,其话题视频在TikTok 播放量也已超过400亿次,庞大的全球用户群体为其推动文化出口奠定了基础。游戏《原神》异军突起,是中国“游戏出海”的标杆,并已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价值,成为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案例,因此,《原神》的成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路径。以《原神》为例进行研究,可以为更多的国产游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以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一、网络游戏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约翰·赫伊津哈(Johan Huizinga)认为“文化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文化从发轫之日起就是在游戏中展开的”[2]。近年来,游戏的正面价值得到重视,国内外较多学者将游戏视为文化传播的媒介进行研究。喻国明教授认为,“不可否认,随着游戏功能愈发多元,容量日益增大,游戏自身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媒介。游戏中不仅包含了剧情、任务、操作,还包括了情绪、社交互动、知识乃至价值观,游戏可用来传授知识、安抚情绪、传递理念、构建认同。”[3]如今,越来越多的国产网络游戏在游戏背景、角色设定、故事情节、建筑场景、物品道具、背景音乐、台词旁白、服饰等方面渗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国的历史、古代典籍、文学作品、儒释道文化、诗词、国画、传统建筑、民族节日、乐器、工艺等优秀传统文化输向海外,并得到广大玩家的良好反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元的方式在网络游戏中进行跨文化传播,如海外版《王者荣耀》中大量英雄角色都来自中国神话和历史人物,并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四大传统节日推出系列皮肤,并大量融入中国传统服饰和音乐。武侠题材网络游戏《逆水寒》借鉴宋徽宗名作《瑞鹤图》,推出融入“仙鹤”“松柏”等传统文化符号的“瑞鹤”系列时装,并在游戏中还原了“宋朝春节”的盛况。角色扮演游戏《剑侠情缘3》在游戏中高度还原九寨沟“六绝”等美景。《天涯明月刀》在游戏中呈现了木板年画、泰山皮影等数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游戏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游戏可以成为不同国家、民族、种族之间相互沟通的媒介,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任天堂公司开发的《超级马里奥》系列游戏将日本文化推向世界,现如今中国游戏也在跨文化传播中“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游戏通过参与式、沉浸式传播,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兴趣、情绪,增加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度和记忆程度。网络游戏以全球各国青年为目标群体,传播更精准、有效。同时,网络游戏相比于广告、影视作品而言,具有更强的持续性和黏性,涵化作用更加凸显。网络游戏借助于网络和科技,形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文化壁垒,减少文化折扣。

二、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原神》中的显性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显性传播主要指通过场景、服饰、音乐等直观地将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传播给受众。游戏《原神》中融入了极其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听觉和视觉上进行显性传播,让游戏玩家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

(一)建筑场景——呈现奇观与古典

网络游戏借助科技构建虚拟的游戏空间,赋予玩家强烈的“在场感”,其中游戏场景和建筑是视觉传播最有效的载体。胡钰教授认为“网络游戏不仅是虚拟叙事空间,也是虚拟文化空间,既可以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又可以是基于传统文化进行二次创作的生产场域”[4]。在游戏《原神》中,以中国为原型的璃月位于游戏世界中提瓦特大陆的东方,地貌复杂多样,有山林耸立的高地、沃野千里的平原,有清幽静谧的低谷、波光粼粼的河滩,也有碧绿如翠的清池和富饶繁华的港湾,在游戏空间中展示着中国的地大物博。在璃月城中许多场景复原了中国的风景名胜,如进入璃月的第一个场景荻花洲便向世界展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以及场景绝云间对应张家界,渌华池对应黄龙沟,港湾对应泉州港等,还在场景中呈现了天门山天门洞、龙脊梯田、黄龙五彩池等中国独有的地势风貌、奇观奇景。除此之外,场景中搭建了黄色琉璃瓦的宫殿、碧瓦朱檐的客栈等古代经典的建筑,以及比比皆是的立于园林门口的石狮子、街巷两旁的茶摊等,这些都是中国古典建筑的缩影,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向全球玩家介绍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古国。

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游戏场景是游戏玩家沉浸其中的虚拟文化空间,游戏场景中的建筑是国家形象的象征符号。《原神》搭建东方韵味的游戏场景和建筑,给予玩家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强化了玩家对中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的印象。

(二)服饰道具——凝练历史与文明

文化符号是文明历史的象征,在游戏《原神》中,游戏人物的服饰上常出现具有中华独特文化的图案,如角色“重云”通过服饰上对应“震”“坎”“艮”的三个阳卦,角色“行秋”服饰上有象征吉祥的祥云纹,角色“钟离”服饰上有同样象征吉祥的万字纹等。八卦、祥云纹、万字纹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游戏中的瓷器、丝织品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以及国画、三足香炉、茶具、风筝、灯笼等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中国传统图案纹样寓意悠长,是古人智慧的象征,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刻和日常服饰,但因其解码困难,难以进行跨文化传播。《原神》中祥云纹、万字纹等图纹的传播引发海外玩家对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探索和应用,为凝练历史和文明的中国文化符号的传播提供新的路径参考。瓷器、丝织品、茶具等,每一样物品都象征一段悠久的历史文化,引发海外玩家对中国文化的猎奇心理,在游戏的过程中猎奇心理会得到部分满足,未被满足的部分可能会被带到其他网络空间进行探索,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三)背景音乐——陶染艺术与国粹

音乐也是跨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听觉上的输出。游戏《原神》中璃月城的背景音乐《旅人的弦歌》,将二胡、古筝、古琴、笛子、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融合到一起,二胡的叙事感、古筝的对话感,营造了中国古代古朴幽静的氛围。游戏人物“云堇”的唱段《神女劈观》以京剧的方式演唱,并在戏曲中融入了舞花枪等传统技艺。《神女劈观》上线后在海外掀起一阵中国戏曲热潮,中国网民翻唱了秦腔版、黄梅戏版等诸多版本并上传至国外社交平台,成为海外玩家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一张“名片”。

音乐的陶染是对玩家听觉上的文化影响。《原神》的背景音乐将中国传统乐器融入其中,并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以娱乐化的方式传播,减少了文化的陌生感。京剧是高语境文化的产物,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壁垒,《原神》中以游戏人物唱段的方式传播京剧,有效降低了文化壁垒,引发了海外社交平台上的“戏曲潮”。

三、润物无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原神》中的隐性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隐性传播主要指通过规则、角色设定、故事情节等游戏设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受众,是更深层次的传播,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游戏《原神》将中国的儒释道等文化融入游戏角色设定、故事情节中,通过“无声”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传播。

(一)角色设定——赓续观念与精神

游戏人物是网络游戏的灵魂,可以作为传播思想的载体。在《原神》中,游戏人物“钟离”是岩王帝君,集儒道于一身,合智勇于一体,形象中包含着中国的仁爱理念。钟离在举世和平时隐身于民,在天下动荡时说“此世群魔诸神并起,我虽无意逐鹿,却知苍生苦楚”。“无意逐鹿”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非危不战”,“苍生苦楚”代表了中华文化中的悲天悯人。钟离作为岩神不到非战不可之时不会出手,出手时也是先出护盾,保苍生平安。这样的角色设定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仁爱理念,也体现了中华古籍《孙子兵法》之意。游戏人物“云堇”是以“花木兰”“穆桂英”等巾帼英雄为灵感,融入戏曲风创作而成的戏曲名角。云堇在游戏中,推动“璃月戏”从主要传颂魔神、仙人故事,逐步转向讲述人自己的故事,既有传承精神,又有创新精神。游戏人物“胡桃”掌控着璃月葬仪事务,维护着世间阴阳平衡之道,其中一个技能名为“蝶引来生”。胡桃这一角色是中国人生死观的具象化。在中华文化中庄子和以其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体现了许多关于“生”与“死”的思考,如庄周梦蝶。胡桃的官方视频《胡桃:雪霁梅香》中“生与死本就是无限循环的一体两面,生通向死,死又带来新生,又何须为死亡讳言”,与庄周梦蝶之意相呼应。除此之外,璃月城中的居民喜爱在闲暇时间欣赏山水画、品茶说书、烧制瓷器、鉴赏玉石,是中国古代普通百姓的娱乐文化的体现。

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色设定,可以使玩家在角色融入式的体验中受到文化影响。尤其《原神》此类角色扮演式的游戏,会让玩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增加玩家对角色的认同感,在角色认同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文化认同。

(二)故事情节——浸润理念与民俗

游戏故事情节是游戏玩家理解最深刻的部分。游戏《原神》中讲述璃月是如何从“神治”转变为“人治”的主线剧情,与夏、商、西周的神权政治时代转变到春秋战国强调人的力量相呼应,对应了中国人文主义精神诞生的历史。《左传·庄公三十二年》中“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以及《礼记·中庸》“为政在人”体现儒家在政治上推崇“人治”。游戏中仅有璃月的最高统治者变更为人,同时“人治”时代的璃月面临危险时,强调的是管理者和百姓共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该主线剧情是儒家“人治”思想的体现,是人文主义“人乃万物之本”的传播。范红教授认为“我国丰富的传统节日体系为建构国家叙事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与节日相关的神话传说、节俗故事、家庭亲情、幸福欢乐等都是可以衍生出的节日叙事主题,具有全球共同价值的跨文化属性”[5]。游戏中的海灯节是一个融入了春节和元宵节的盛大节日,放海灯是中国沿海地区过年时的传统习俗,渔民们会在除夕夜举行隆重的放海灯仪式,万千海灯升起,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游戏里的海灯节展现的猜灯谜、赏花灯、纸影戏等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节日文化的传播是传统价值理念的传播,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原神》为代表的游戏以架空世界为背景,实现网络游戏跨地域、跨阶层的传播。世界观对于跨文化研究非常重要,《跨文化传播》中认为“某种文化的世界观可以帮助其他成员理解现实”,并认为“文化与世界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文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过程,大多数世界观也是如此”[6]。《原神》中角色设定涉及的生死观,故事情节涉及的人文主义精神等,都属于世界观的范畴。世界观在无意识层面的传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文化成员对社会世界的设想、建构。

四、结语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媒介,可以用来传授知识、传递理念,将中华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更合理、持续地让人们接受。以《原神》为代表的中国国产游戏以全球各国青年为受众群体,立足本土文化符号进行国家化编码,通过显性传播和隐性传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向海外,同时对内也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借“游戏出海”推动“文化出海”已成为一种趋势,在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未来网络游戏的形式会更加丰富、立体、多元,网络游戏将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但网络游戏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不断加以规范,科学、深入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J].人民日报,2021-12-15.

[2]约翰·赫伊津哈.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M].何道宽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

[3]喻国明,杨颖兮.参与、沉浸、反馈:盈余时代有效传播三要素——关于游戏范式作为未来传播主流范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出版,2018(08):16-22.

[4]胡钰,朱戈奇.网络游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J].南京社会科学,2022(07):155-162.

[5]范红,周鑫慈.中国传统节日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符号表征与创新传播[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2(12):26-29.

[6]萨默瓦 等.跨文化传播[M].闵惠泉 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原神跨文化中华
榆树坡煤业原神高速公路5号煤层保护煤柱设计及压煤量分析
凭什么是原神?
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臭名昭著
高知名度+低美誉度=臭名昭著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