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频率电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脊髓组织突触相关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3-12-12黄永原张鹏翼韦业腾徐照琳杨雪捷李嘉英王晨玺

陕西中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背根敏化可塑性

苏 虹,黄永原,张鹏翼,韦业腾,徐照琳,杨雪捷,李嘉英,王晨玺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及不稳,常伴随膝关节慢性疼痛,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2]。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是介导慢性疼痛的主要机制。ACL局部受损后释放促炎因子,造成周围神经的炎性浸润,增强伤害性感受器神经对传入信号的敏感性,表现为外周致敏[3]。持续性外周伤害性刺激可引起脊髓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促使脊髓神经根及突触伤害性感受神经元过度兴奋,产生中枢敏化[4]。中枢敏化不仅继发于外周敏化,也可增强外周敏化。突触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定的基础,神经功能稳定依靠突触功能及结构可塑性维持。研究发现,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脊髓背角内突触活性区面积增大、突触囊泡数量增多、突触后致密物增厚等突触结构可塑性的改变,抑制性神经递质减少或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突触可塑性变化可引起中枢痛敏[5-6]。以上提示,调节脊髓可塑性可能是改善ACL损伤慢性疼痛的关键机制。既往研究已证实电针可通过促进轴突再生、调节脊髓突触可塑性以及中枢神经递质释放,从而起到镇痛作用[7-8]。电针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的治疗,但比较不同电针频率疗效的实验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建立ACL损伤家兔模型,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ACL损伤家兔背根神经节(DRG)中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神经递质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及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的表达,揭示电针干预ACL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同批次、3月龄健康新西兰兔24只,雄性,体重为(2.5±0.5)kg,由长沙市天勤生物公司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9-0015]。

1.1.2 实验试剂:高效RIPA组织/细胞裂解液(R0010,Solarbio);BCA法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PC0020,Solarbio);ECL化学发光底物(BL523A,Biosharp);PAGE胶促凝剂(T8090,Solarbio);磷酸化蛋白酶抑制剂(G2007-1ML,Servicebio);PVDF膜(G6015-0.45,Servicebio);HRP标记山羊抗兔(GB23303,Servicebio);GAPDH一抗(BL006B,Biosharp);PSD95试剂盒(AF5283,Affinity);SYN试剂盒(AF0402,Affinity);GABA试剂盒(SP25998,武汉赛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lu试剂盒(SP26620,武汉赛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SP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JYM0187Rb,基因美);PGE2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RB70049,Bioswamp)。

1.1.3 实验仪器:酶标分析仪(HBS-1096A,德铁);低温离心机(5418R,eppendorf);低温离心机(5418R,eppendorf);多功能酶标仪(INFINITE 200PRO,TECAN);水平摇床(TS-3D,其林贝尔);电泳仪(PowerPac Basic,Bio-Rad);凝胶成像系统(Tanon 5200,上海天能);高速低温组织研磨仪(KZ-III-F,Servicebio)。

1.2 实验方法

1.2.1 家兔ACL损伤模型制备:建立兔膝关节ACL损伤模型[9]。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30 mg/kg)深度麻醉,将其固定于手术台上,剃去膝关节区毛发,消毒后铺上无菌单。沿着左髌骨内侧做纵行手术切口,长2~3 cm。切开皮肤后仔细分离筋膜、肌肉,充分暴露关节腔。在ACL实质部将其完全横断并做2 mm 缺损,冲洗关节腔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加压包扎。手术后单笼饲养,肌肉注射青霉素钠(4万U/kg)每日1次,连续1周。韧带损伤模型由同一位外科医生完成,以保证各组动物造模的规范化和一致性。

1.2.2 实验动物分组与干预:将24只家兔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取6只作为空白组,剩余18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每组6只。造模后1周开始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与其他组家兔同时抓取、固定,不进行电针干预。低频电针组:选取患侧血海、梁丘穴,穴位定位参照《实验针灸学》家兔常用针灸穴位定位标准并以解剖学为依据。穴位皮肤以碘伏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28号1寸一次性无菌针灸针直刺进针,针刺深度为0.5~0.8 cm,在针柄处连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为2 Hz,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1 d。高频电针组:取穴及针刺深度同低频电针组。针柄处连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频率为100 Hz,留针20 min。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1 d。

1.2.3 取材:干预结束后,耳缘静脉注射过量3%戊巴比妥处死全部家兔。快速暴露,并取出L2~S1背根神经节,用0.9%氯化钠溶液洗涤后置入5 ml冻存管,放入-80 ℃冰箱中保存,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指标。

1.3 观察指标

1.3.1 一般情况:观察每组家兔精神状态、体毛及膝关节肿胀、活动度、步态等情况变化。

1.3.2 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分别于造模后第7、28天采用Von-Frey痛阈测量仪测量家兔痛阈值。将家兔放进底部为钢丝网的笼子中,待其适应10 min,完全平静后进行测量。使用Von-Frey痛阈测量仪的纤维刺激针头刺激家兔左侧后肢足底中部,刺激强度逐渐增加,测量过程中密切观察痛阈测量仪的数值变化,直至家兔出现缩足反应则记录相对应的读数即为Von-Frey阈值。最大为180 g,若大于180 g则记为180 g。每次测量间隔约5 min,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

1.3.3 ELISA法检测L2~S1背根神经节中PGE2、SP、Glu、GABA表达:将L2~S1背根神经节从-80 ℃冰箱中取出,置于室温平衡30 min。根据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采用酶标仪读取450 nm处吸光度(OD)值,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PGE2、SP、Glu、GABA含量。

1.3.4 Western blot法检测L2~S1背根神经节中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称取50 mg L2~S1背根神经节组织剪碎,加入RIPA裂解液后混匀,4 ℃冰箱过夜裂解,离心后收取上清液测定蛋白浓度。制备SDS-PAGE凝胶,加入相应体积的总蛋白样品与4×蛋白质上样缓冲液,95 ℃变性10 min,电泳后转膜至PVDF膜,室温封闭2 h;用PBS稀释一抗(稀释比例为1∶1300),将封闭后的膜直接放入一抗工作液中,4 ℃反应过夜。P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PBST稀释二抗(稀释比例1∶3000),将洗涤后的一抗反应膜放入二抗工作液中,作用90 min,PBST洗膜3次,曝光及洗片,将胶片扫描后,用Image J软件测定条带灰度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方差齐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家兔干预前后一般情况及行为学比较 造模前,各组家兔健康状况良好,进食、饮水正常,毛色有光泽,步态正常,反应灵敏,活动度可。造模后1周,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左侧后肢轻度外翻,收缩减少,爬行时间增长时可见右后足受力,伴有跛行、拖步,膝关节肿胀,活动度较前明显受限;空白组家兔无明显活动受限及步态异常。干预治疗后,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膝关节肿胀、活动度、步态等明显改善;模型组家兔膝关节附着肌肉萎缩伴僵硬,多蜷缩于笼子角落,爬行时右后足受力,跛行、拖步加重,活动减少,精神欠佳;空白组家兔未见明显异常。

2.2 各组家兔干预前后机械痛阈值比较 见表1。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机械痛阈值降低(均P<0.01);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机械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模型组家兔机械痛阈值较前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均P<0.01);低频电针组较高频电针组机械痛阈值升高(P<0.01)。

表1 各组家兔干预前后机械痛阈值比较(g)

2.3 各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GE2、SP表达比较 见表2。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GE2、SP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家兔PGE2、SP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1),且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P<0.05)。

表2 各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GE2、SP表达比较(pg/g)

2.4 各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Glu、GABA表达比较 见表3。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组织Glu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Glu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1),且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GABA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GABA表达高于模型组(均P<0.01),且低频电针组高于高频电针组(P<0.05)。

表3 各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Glu、GABA表达比较(μmol/g)

2.5 各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SD95、SYN表达比较 见表4(图1)。干预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SD95、SYN的表达水平升高(均P<0.01),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SD95、SYN表达低于模型组(均P<0.01),且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P<0.05)。

图1 各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SD95、SYN表达电泳图

表4 各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PSD95、SYN表达比较

3 讨 论

ACL损伤后免疫活化介导炎症级联反应,引起损伤局部痛觉感受器敏化,伤害性感受信号经感觉神经纤维传导至脊髓背角,脊髓中枢将信号调质和放大传递至丘脑和大脑皮层[10-12]。外周持续刺激导致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重塑,突触阈下冲动汇聚到伤害感受性神经元,诱发或放大动作电位,引起中枢敏化。ACL损伤在中医属“膝痹”范畴,主要病机为筋脉受损,气血不畅。血海、梁丘位于膝关节周围,具有通利关节之功,分属脾、胃两经,可补养气血以濡养筋骨。多项临床研究指出,电针可通过减轻炎症浸润,缓解疼痛和膝关节肿胀[13-14]。再者,电针可促进受损神经修复再生,调节神经肌肉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15-16]。

随着ACL损伤病程迁延,伤害性突触信息持续传递,脊髓背角神经元做出适应性功能或结构调整,导致疼痛长时程增强,诱发阈下疼痛,导致中枢敏化。SP、PGE2参与脊髓水平的痛觉信息转导[17]。GABA和Glu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抑制性、兴奋性神经递质,在痛觉环路中起到关键作用[18]。机体组织受损后,脊髓背角将痛觉信号传递至中枢,突触前膜囊泡中的Glu释放增多,GABA释放减少,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增强痛觉信息传递[19-20]。中枢敏化与脊髓可塑性密切相关,突触可塑性是脊髓可塑性的主要表现[21]。其中,中枢敏化、持续性外周刺激亦可引起脊髓突触功能、结构形态、数量及传递效能的变化[22-23]。调节突触可塑性可促进神经发育再生,参与神经环路重建[24]。SYN、PSD95分别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可塑性蛋白,主要通过影响突触的功能结构、调节神经递质分泌、维持突触膜结构稳定性,进而调节突触可塑性[25]。既往研究发现电针可通过下调SYN、PSD95表达,改善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脊髓节段中枢敏化,起到镇痛作用[26]。此外,电针可改善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的GABA能神经元功能[27];针刺可升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右侧丘脑GABA水平,进而起到镇痛作用[28]。再者,有学者证实电针可抑制颈部切口痛大鼠脊髓颈段背侧区mGluR5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GABA1R蛋白表达,进而产生镇痛效应[25]。

本研究发现,ACL损伤后家兔机械痛阈值降低,背根神经节中的SP、PGE2表达升高,兴奋性神经递质Glu表达升高,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表达降低,提示ACL损伤可引起背根神经节中的致痛因子表达升高,痛觉信号传递至中枢,引起Glu释放增多,GABA释放减少,导致中枢敏化。为了进一步观察ACL受损后脊髓可塑性变化,对DRG中的突触可塑性蛋白SYN、PSD95进行检测,发现模型组家兔的SYN、PSD95表达明显下降。经电针干预后,背根神经节中的SP、PGE2降低,疼痛及行为学较前改善,此外,Glu表达较模型组减少,GAB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低频电针组家兔均优于高频电针组。电针干预后,背根神经节中的SYN、PSD95表达增多,提示电针可提高突触蛋白数量,调节脊髓功能或结构可塑性,说明电针可通过调节脊髓可塑性减轻中枢敏化。

在不同脑区或核团间相互作用影响下,大脑中神经元活动的实时整合,参与维持了疼痛。岛叶、扣带回、前额皮质、丘脑、脊髓等大脑结构均参与了痛觉信息产生,我们可通过多模式核磁及脑电信息数据采集,观察电针治疗在ACL损伤患者脑网络神经应答模式调节情况。疼痛与涉及情感和动机的神经结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可以围绕“大脑奖赏环路及相关分子机制”,展开针刺改善疼痛共病负性情绪的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背根敏化可塑性
基于对背根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调控探究华蟾素治疗骨癌痛的机制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鞘内注射ZD7288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及血糖的作用
远志对DPN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
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uIn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
转GDNF基因的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突触可塑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