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3-12-11韩雪峰

高教学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方法体育教育

韩雪峰

摘  要: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民族复兴,担当时代重任,提出将大学生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树人制度中,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可以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质,构建体育强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样也暴露出教学内容体系未完善、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协调性不足、缺少完备的教育保障体系等问题。为应对相关问题,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自由评价体系,完善教育保障体系,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高校在相关教学领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树人;体育教育;大学体育;全面发展;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5-0177-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and high ability composite talents, achieve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take up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times, we propose to integrat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to th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tudy its development path. The study shows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an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moral educ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build a strong sports nation and cultivate socialist successors. However, it also reveals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no unified evaluation standard,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nd lack of complete education guarantee system.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related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enrich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 teaching design,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stablish a free evalu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guarantee system,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s and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in the related teaching fields.

Keywords: Moral education for people;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sports; overal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methods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方向从传授知识扩展到了培养人才、引领社会,而高校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一环,高校必须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格品质,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在高校的培养方案中,体育教育必不可少,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德育树人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成为了高校教育的新课题和新形势[2]。但是目前高校在该方面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体育教育中德育思政占比较低,缺乏二者的互动;体育和德育融合育人机制不健全,体育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影响有限等缺陷。因此对大学生体育教学在立德育人制度中的發展研究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研究案例等方式,确立了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目标及意义,总结了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为后续高校体育育人和德育树人提供理论依据,奠定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作用及意义

体育育人和德育树人相互融合对于每个学生的个人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彼此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  教学作用

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合理的体育教学可以提高人体的体能,可以改善学生的体质。可以通过伸展、扭转、转身等动作对身体各个部位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度。可以通过长跑、仰卧起坐、跳绳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心肺耐力,提升持久力,可以通过引体向上、俯卧撑和重量训练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肌肉力量,增强身体力量,可以通过如瑜伽、游泳等运动项目,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总之,体育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良好的身体运动规律和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健康。

2   培养学生家国观念

从过去被称作“东亚病夫”,到现在构建体育强国,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形象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国家的体育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也是国际地位的体现,更是伟大复兴道路上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完美诠释。

因此,体育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是因为体育运动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在不同领域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人的体育精神和爱国情感。具体来说,体育竞技中的进退有据、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等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奋勇争先,战胜困难的劲头,表现了埋藏在中国人血脉中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毅情感;传统体育例如中国武术、射箭等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可以体会到体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健体修性的作用,也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传播,激发了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感。

3  磨练意志

意志既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是一个人身心状况的映射。当今有许多大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也关注体育活动,但是受制于中学阶段的升学压力却很少参与体育活动或者参加了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了,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做事情没有毅力的情况。同时,伴随着独生子女的下一代逐渐进入大学校园,“独二代”群体中有一些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并未吃过苦,从而导致面对困难时抗压能力很弱,情绪容易崩溃的局面。

通过体育教育的锻炼可以训练和磨练学生的自我意志和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决心、毅力和竞争意识[3]。体育教育中的许多体育运动项目都存在着一定难度,例如高空跳跃、翻滚、武术等,需要学生在克服极限和面对挑战的同时坚持训练、积极应对,锻炼克服困难的精神意志。这种品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也能够给予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生活的信心与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体育竞技中的比赛紧张激烈,需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自信。这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建设也十分重要,体育教育的锻炼可以让学生在压力下调节情绪,调动积极向上的状态,树立面对生活学习中困难与挑战的阳光心态。

4  提升大局观意识

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全局意识,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大局意识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成才环境相对单一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特别是涉及到比赛、训练、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内容,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全局意识和团队意识,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运动单体-运动群体-组建团队-通力协作的体育运动大局观,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快速判断、决策、执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大局观念以及战略思考和执行力。例如足球、篮球和排球比赛,需要多人合作,共同研究战术策略、具备团队意识,这些活动会帮助学生提升大局观意识。

(二)  教学意义

1  全方位提升自我

目前,我国发展飞速,社会境况、学习目标和部分观念已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将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树人当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

该教育涉及到身体、心理、社交和智力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能力、组织能力和行动能力,从而形成健全人格和素质,主要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和意志品质等方面提升,可以锻炼出一批有着选择策略、决策、执行能力、自觉品质、集体意识并具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未来社会竞争所需。

2  构建体育强国,完成健康中国的目标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再到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下发了相关的文件,以及党的二十大中“大健康观”的提出,可见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关系密不可分[4]。体育强国的建设需要有一个人民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基础,而健康中国的实现也需要体育教育的支持和推动。

体育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将体育教育和德育树人相互融合,实现体育德育一体化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实现了强身健体,也在运动的同时磨练自身,培养爱国情怀,全面提升自我,更重要的是为健康中国的目标提供了保障。

3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阶段,而这个阶段正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需要大量有德人才,而学校的德育树人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体育运动可以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从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体育教育融入德育树人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其以身体与心智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素质和品德教育,同时强调学生的社交能力、坚强意志和家国情怀,这是协调学生运动、心智、情感、人格、社交和公民責任的优秀方式。

二  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未完善体育德育教学内容体系

体育教育作为一种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应该是全面、完善、科学的。然而,目前我国的体育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老师的德育觉悟和素质还需提高[5],重视竞技比赛而忽视道德教育,过分追求“金牌”和“荣誉”,导致有些教师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忽视了教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而且我们的教学内容体系并未真正实现将体育教学融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将体育作为一个平台或者支撑点,以此对学生进行品德教学、劳动讲解等教育的各方面,缺少让学生以体育教学为载体,进行实践、德育,从而全面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

(二)  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在进行体育德育的教学评价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困难[6]。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不同,因此对于体育德育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也存在差异。这不利于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量化分析或者精细化评价,也难以取得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

(三)  部分高校对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协调性不足

目前,虽然高校在体育教学和德育树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将体育教学融入德育工作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来说,部分高校教师未能真正认清德育树人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在教学中二者的比重没有完全掌握好,导致德育在教学中占比过大进而使学生产生厌学乏味的效果,或者体育占比过大导致学生未能完全掌握道德方面的知识。

另外,在教学设计上对于体育的开放性和德育的标准性还未能完全保证二者教学平衡[7],在体育的自由、开发、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更快地感知目标。而德育的标准性、规范性等更注重学生的道德、思想的提升,但是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或者不愿接受的情况,二者的协调性发展还有待提升。

(四)  缺少完备的教育保障体系

现阶段,体育教育融入德育树人制度中的工作有很多是形式上的,即没有实效性[8]。其原因就是缺少教育保障体系,即执行部门和管理部门。一个优秀的执行部门可以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使体育和德育深入融合,可以健全教学工作体系,进而迸发出更强的领导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寻找到体育和德育的交叉点,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对该部门的建设还有待加强,这也导致了部分高校体育德育教育结合的混乱性。

而管理部门应多协调各方资源,整合沟通各方人员,在整体的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当前我们并没有相关的管理部门,缺少完备的教育保障体系,这也是体育教育在德育树人制度中的阻力之一。

三  体育教学在德育树人中的发展路径

(一)  发掘更多的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主要从精神方面和文化方面来进行。精神方面就是指体育精神,比如东京奥运会上的女排精神可以激发学生顽强不屈,敢于直面强敌,面对失败有再来一次的勇气;再比如亚洲飞人苏炳添的拼搏精神,能引起学生强烈共鸣,可以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品质。将体育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提高其兴致,进而帮助学生成长。

文化方面就是指体育文化,比如中国武术这种传承千年的运动,内部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这些皆可融入进德育教育的工作中。引入经典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容可以为德育树人方面注入新的活力,为其打入一剂强心针。

(二)  深入细化教学,完善教学设计

体育德育教学需深化细化,要突出教育主题,有明显的教育侧重点[9],可以围绕人文、科学、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不同的主题,让学生以体育为载体,学习思政品德内容。比如科学研究的坚韧品质,我们可以将主题定为坚韧,列举相关体育人物或案例,并积极讨论以使内容深入化、细致化。

完善教学设计也需刻不容緩,实现体育德育一体化而非二者极端化或者交流固化,即内容全是体育内容或德育和内容皆有体育和德育但是二者没有或很少交接联系[10-11]。为此,可以先建立一个试验区,由高校专业教师团队、校外专家团队或者行业专业机构等共同完成教学纲要,之后可以通过专家调研、共同讨论、小规模实验等方式制定教学纲要,为了确保人才培养多样化,可以将课程分为多种,例如侧重于传统体育带有浓厚中华文化的运动,或者是现代体育中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运动,并穿插德育元素在其中,实现体育中有德育,德育中有体育,打开体育德育一体化的新局面,完善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  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对症下药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想要将体育教学融入德育树人的制度中,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创新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这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培养合格的时代接班人的核心因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学方法不再是过去传统方法,而是有多种方式,且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方法的种类

但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不能一刀切,可以根据每名学生的家境、年龄等多因素进行分类,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家境不好的同学,我们需要进行调查背景,用比较励志的体育元素和坚韧的德育元素相互融合进行课程讲授。同时,我们要注意不能用所谓的万能办法去盲目地照抄照搬,这样反倒有可能引起负面效果。

(四)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校育人的关键人员,所以想要实现体育德育一体化,提升师资力量必不可少[12]。教师需要加强理论学习,理清德育和体育的概念,这既需要政治老师有深厚的政治素养,又需要体育老师有良好的运动理论,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合作,再以互动交流等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另外高校也应对教师进行激励,以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五)  打造智慧平台,建立自由评价体系

优秀的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决策正确与否的检测也是未来决策的重要根据[13-15]。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面问卷等多形式,从德育角度、身体机能等多方面建立自由评价。具体评价因素可参考表1。

表1  教学评价因素

(六)  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教育保障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为此可以从执行和管理入手。执行方面可以从教学部分进行教育设计、规划、人员分配等;建立家校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各自发挥优势;完成资源整合,完善体育馆、田径场等外部环境。

教育管理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完善体育德育一体化过程,还需对教育管理进行改革,特别是对体育管理和思政管理以及对二者的协调管理,另外强化监督管理体系,从学生、教师和领导三个角度进行,保障领导公平公正,教师尽职尽责,学生客观认真。

四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今天,教育也要不断发展、不断革新,而德育树人工作更是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建设,关乎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所以更应有所变化,而将体育教育融入进德育工作则是为德育树人注入新活力。因此,高校更应注重体育育人,提升师资力量,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保障制度,建立评价体系,在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品德素质,将体育元素和德育元素在教学中进行融合,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84598.

[2] 何雪芹.新時代高校体育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1):140-142.

[3] 高晓峰.体育课程思政的历史传承、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6):36-47.

[4] 柏杨,张业飞.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体育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及启示[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1):58-63.

[5] 李若鑫.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本科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2.

[6] 刘睿.“课程思政”与高校体育类课程融合的内在逻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7):158-160.

[7] 刘洋.高校课程思政与体育教育的融合途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3,42(3):107-111.

[8] 杨羿.学校体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9] 崔俊杰.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1):37-40.

[10] 夏贵霞,舒宗礼.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体育学刊,2020,27(4):7-13.

[11] 曾兰芳,张叙洪.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精神融合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0):104.

[12] 经丹.体育与德育并重是学校育人的有效途径[J].职业圈,2007(19):37-38.

[13] 纪磊,于天博.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向[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0):98.

[14] 陈战永.高校体育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测评指标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5):63-64.

[15] 常益,张姝.健体育魂: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转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6):136-141.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教育方法体育教育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