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配合针刺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疗效观察

2023-12-11卢虹峄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23期
关键词:眼位肌麻痹斜视

卢虹峄

(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中医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1 眼肌麻痹又被称为眼肌瘫痪,是由糖尿病、脑血管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其发病机制是全身周围神经病变在眼睛部位的表现,属于颅神经病变的范畴[1]。经查阅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发病率占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0.70%~1.00%,主要累及患者的滑车神经、动眼神经以及外展神经,从而引起患者的眼肌麻痹,最终造成眼球运动障碍[2]。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复视、斜视、眼睑下垂以及眼球活动度下降等,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3]。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在中医中属于“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目偏视”等范畴,根据眼外肌的解剖位置和中医学辨证及经络理论发现,手足三阳经脉功能失调与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发生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故治疗时需根据其病理机制选择合适的方法[4]。中医通常采取针刺疗法,其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患者眼部,使眼部气血运行和肌肉舒缩,从而改善患者复视、眼睑下垂、头晕等临床症状,最终促进眼部功能的恢复,另外,其可增强患者眼部血液的供应,使受损的眼部神经再次兴奋[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7 月—2023 年7 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0 例患有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5~59 岁,平均年龄(49.44±7.03)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8.77±2.36)d。观察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4~61 岁,平均年龄(49.45±7.98)岁;病程4~13 d,平均病程(8.65±2.7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眼科学》[6]的标准,并经过眼外肌麻痹的主觉检查与他觉检查明确诊断为眼肌麻痹者;②有糖尿病病史者;③患者意识状态清晰,能够交流;④年龄18~80 岁,性别不限。

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的眼肌麻痹;②合并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大脑占位性病变或者各种恶性肿瘤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正常沟通者;⑤严重晕针或电刺激过度敏感者;⑥接受本研究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病变需要医治者;⑦不能坚持进行治疗,中途离开者;⑧不按照研究要求进行治疗或者擅自加用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

1.3 方法

积极治疗两组患者糖尿病,控制血糖,注意在血糖浓度波动的情况下,给予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注射复方樟柳碱药物。

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具体如下:积极控制血糖,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生产企业: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5,规格:2 mL:氢溴酸樟柳碱0.2 mg,盐酸普鲁卡因20 mg)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2 mL/次,1 次/d,15 d 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配合针刺治疗。针刺方法具体如下:①针刺局部取穴。动眼神经麻痹取鱼腰、睛明、攒竹、承泣、球后、阳白、四白;外展神经麻痹:取太阳、瞳子髎、丝竹空、球后、睛明;滑车神经麻痹取承泣、攒竹、睛明、球后、阳白、太阳;上直肌、上斜肌或提上睑肌麻痹取太阳、阳白、攒竹;下直肌、下斜肌麻痹取承泣、瞳子髎、四白。②远端配穴取三阴交、太冲、太溪、风池、曲池、合谷、足三里均取双侧。具体方法:取28 号毫针对患者采用直刺或斜刺的方式,迅速捻转进针,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 次/d,15 d 为1 个疗程,在间隔1~2 周后患者再进行第2 个疗程。电针疗法:(1)选择患者的曲池穴和合谷穴连电针,足三里穴和太冲穴连电针;(2)协助患者呈卧位,嘱咐患者放平心态,轻柔地将眼球推向反方向;(3)右手持0.20 mm×25 mm 的不锈钢毫针,沿患者的眼球和眼眶间缓慢刺入20~25 mm 深,进3~5 根针;(4)随后连通电脑随机脉冲针疗仪,设置频率为20 Hz,电流为1.5 mA,持续通电40 min;(5)1 次/d,15 d 为1 个疗程,每结束1 个疗程后,休息2 d 再进行下1 个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2 个疗程后评价。

1.4 观察指标

①总体疗效评价。在治疗后对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评价,其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划分。痊愈:是指患者的上眼睑下垂完全恢复正常,眼球活动正常,眼裂等宽对称,没有复视和斜视的现象;显效:是指患者的上眼睑下垂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睁眼时感到乏力,眼裂轻度不对称,眼球运动基本正常,复视、斜视明显改善,即基本临床症状减少60%以上者;有效:是指患者的上眼睑下垂得到改善但不能完全提起,眼裂不等宽,眼球运动度差,复视、斜视有改善,即基本临床症状减少30%~59%者;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现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斜视度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观察并记录眼肌麻痹患者出现的斜视,并对斜视严重程度打分,无症状为0 分,轻度为2 分,中度为4 分,重度为6 分,得分越高,患者的斜视程度越高;得分越低,患者的斜视程度越低。

③眼位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角膜映光法评估两组患者的眼位是否正常。具体方法如下,在开始前,指导受检者摘掉眼镜,检查人员手持手电筒或笔灯,与受检者保持33 cm 的位置;检查人员将灯光投入被检查者的眼内,观察其双眼角膜反光点的位置,斜视看向光源时,测量偏离正中的距离为眼位。通过观察斜视眼反光点相对于注视眼反光点的位置,可决定偏斜的方向,观察并记录,对眼位不同程度进行打分。

④头晕程度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头晕表现,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对患者头晕程度进行评分,共25 小题,有“是”“否”“有时”三个条目,对应4 分、2 分、0 分。眩晕程度按得分可分为5 级:A 级0 分(完全控制),B 级1~40 分(基本控制),C 级41~80 分(部分控制),D 级81~120 分(未控制),E 级>120 分(加重),将得分记录下来并进行比较。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头晕程度越高;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头晕程度越低。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价比较

观察组总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价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斜视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斜视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斜视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斜视度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斜视度评分比较 (±s,分)

?

2.3 两组患者眼位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位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眼位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眼位评分比较 (±s,分)

?

2.4 两组患者头晕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头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晕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头晕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头晕评分比较 (±s,分)

?

3 讨论

糖尿病眼肌麻痹是因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引起的眼部疾病,其受累部位位于周围神经、脊髓、自主神经和颅神经[7]。经调查发现,近几年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8]。因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从而导致患者的微血管发生病变,随即增加了血流阻力,使血管内血液的运氧能力降低,眼周缺血、缺氧以及血液流速下降,进而血液的供应减少,阻碍了眼部周围的气血运行,最终导致眼部形成神经功能障碍[9]。中医认为,眼肌麻痹是风邪所致,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时,邪气就会侵入人体,从而顺势侵袭脑络,然而脑目是相连的,随着邪气的深入,逐渐导致了眼肌麻痹的症状[10]。在中医中,球后、合谷、足三里、睛明、丝竹空等穴位进行电针配合针刺治疗后,可使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故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11]。

研究表明,取攒竹、太阳、阳白、四白穴位进行治疗,其主要采取局部对症治疗,可以起到改善眼部周围气血运行、舒经通络、活血通窍的作用;取太冲穴位可以恢复患者眼部肌肉舒缩功能,从而减轻眼肌麻痹的症状;取足三里、合谷、曲池穴位可以调节患者的全身气机,最终缓解其眼周缺血、缺氧状况。通过对所有穴位联合进行电针配合针刺治疗后,可发现通过刺激使得眼部的肌肉做舒张收缩运动,从而促进眼珠周围气血运行,减轻复视、眼睑下垂、头晕等症状,进而促进恢复眼部功能[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斜视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根据肌肉病变部位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治疗,通过能量进入或离开的方式,让阴阳恢复平衡,提高肌群的敏感性,加强眼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作用[13]。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眼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更加证实了电针借助适宜的电流刺激,可以疏通筋络,恢复患者眼部运动功能,缓解眼球活动欠缺情况,使眼部的气血通顺,促进血液循环。除此之外,电针治疗还可以兴奋神经肌肉的收缩耦联机制,促进递质的释放,改善兴奋传导通路,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气血运行,恢复眼部肌肉舒张收缩功能[14]。最后,观察组头晕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通过刺激眼部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复视、头晕、呕吐等临床症状,最终促进眼部功能的恢复。也进一步证实了电针联合针刺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有很高的临床治疗价值[15]。

综上所述,在基础治疗中给予电针配合针刺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促进疾病的快速恢复。该治疗方式具有高效性、安全性的特点,具备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眼位肌麻痹斜视
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发生眼肌麻痹的相关因素研究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
6.82实用眼位攻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眼外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
眼肌麻痹病因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眼肌麻痹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