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似寻常最奇崛,唯有用心方得之
——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分析及范文展示

2023-12-08祝振全赵彦秋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论点材料

祝振全 赵彦秋

(1.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2.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夏 侯)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欧 阳)

写作试题

(2023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是一道名言思辨类作文题目。作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既考虑考生的普适性,又暗含了区分度。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下的讲话,在审题立意上都没有设置障碍,但是需要考生从材料出发,写出“普遍的道理”。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唯有用心方得之”。

写作命题组成:材料部分、任务部分、要求部分。

首先要关注任务。“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暗示了写作的方向,要有正确的三观;“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暗示作文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所引用名言的意思;“认识与思考”说明比较适合写议论文。

其次要理解材料。第一则材料中,“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意为吹灭“别人”的灯,对“自己”并没好处;“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意为阻挡“别人”的路,对“自己”也没好处。这两句话可概括为:阻止“别人”发展,对“自己”并没有好处,即损人未必利己。第二则材料中,先引用了明代《古今贤文》里的“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明团结合作、和谐发展的道理,后文进一步表明单调之美远不及多元之美和谐而丰富的观点。

最后进行综合分析。两则材料均为理论材料,一般要取其交集或并集。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两则材料既对列并举,又构成对话关系。第一则材料从反面阐述了危害别人不会对自己有利,换句话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第二则材料既可以理解为用比喻的方式论述多样性的美好,也可以理解为“个人与集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有思辨意味。整体来看,两则材料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和谐发展与共赢的关系,具有思辨色彩,强调整体思维观。立意时要切合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

参考立意

①劝君莫做“吹灯人”,同心掬得“满园春”;

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③“合作共赢”不是梦,“百花齐放”方是春;

④唯有公平竞争,才能实现“共赢”;

⑤智者不会“失其所与”。

多维构思

构思方向1:利他惠己,合作共赢,不做利己主义者

围绕“合作”(“春满园”)的主题,侧重写走向合作的路径,即利他、合作;也可剖析其内涵,挖掘其原因,写出澎湃的时代精神。素材方面,可直接选用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方面的素材,并延至各个领域,弘扬中国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构思方向2: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依靠个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写作时可采用对象范围层进法,由浅及深,将论证引向深入。可先联想自我生活,思考和谐发展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并列举典型素材进行论证,进而联想和谐发展对集体及社会发展的意义,最后延伸至民族发展、国际发展格局等。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思路就彰显了“和谐共赢”的国际发展视野与格局。同时也可在正面论述合作团结、和谐发展对个人、集体与国家的意义时,列举正反不同的事例进行论述。材料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恶性竞争的后果,可以适当地抒情,并时时紧扣主题,贴着材料去写,体现“自己与他人” “个人与家国”的联系,写出一定的思辨色彩,抒发追求理想,热爱祖国,渴望追梦圆梦的真挚情怀。

构思方向3: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共存,构建命运共同体

交流互鉴创文明多彩,文明互鉴而丰富世界。写作时,可以紧紧围绕“与共”或者“共存”一词,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由集体到国家、到民族,以至整个世界。由“共”的现象,谈“共”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揭示“共”的本质与核心,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了达到思辨性的目的,文章末尾还可以简谈不“共”的弊端或者危害。行文更加充实,论述更加有力,并照应材料二的核心:共美促发展,独美并不华。

高分作文剖析

佳作一

以合作互助之烛火,照亮共赢繁荣之明天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夏 侯)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谁人不想独占鳌头,傲视群雄?然而,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毕竟前行路宽广,孤灯难明朗,唯有众人齐头并进,方能照亮前方道路,得以行稳致远。这大抵就是独行艰、众行远的道理吧。故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

步履匆匆间,唯合作,能成大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楚顷襄王独断专行,仅因屈原的几句肺腑之言与其政见相背,便愤懑不满而将其放逐,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反观唐太宗,他始终保持以人为镜而明得失的态度,广纳贤才、博采众议,这才得以成就煊赫的贞观之治。正如管子所言:“合则强,孤则弱。”生于雪山之巅,佛甲草、山柳菊以扼杀周围一切生物换得生存之需,终被守林人定期清除;而无茎蝇子草却与其他各种“邻居”紧紧相依,绘出生命的一番盎然之姿。由历史观之,唯合作者进,而独行者止;由自然观之,唯合作者生,而独行者亡。

发展洪流中,唯合作,能达新高。“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合作,能够产生个体所难以达到的力量。缤纷绚丽的绣品需要众多的彩线去编织,恢宏灿烂的史诗需要众多的歌喉去咏唱,固若金汤的堡垒需要众多的双手去搭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1 000米速滑赛场上,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三名中国选手携手,终以不可抵挡之势向金牌发起冲击。“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相互依靠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可见,个人因势单力薄而难以行事,而合作则是打破限制的唯一捷径。

时代变局下,唯合作,能守进势。习近平总书记说:“只要我们高扬互利共赢之帆、把稳团结合作之舵,金砖国家这艘大船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明美好的彼岸!”因此,从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广迎四海宾朋,到带领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等不断走深走实,再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世界各国奏响共同发展的“交响乐”,生动诠释了互利共赢的理念与价值。事实证明,互利共赢是加强国际合作的正道,拥有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由此观之,我们应坚定信心,把牢船舵,推动社会实现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长久发展,向着构筑和谐社会的目标勇毅前行。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作为青少年,我们曾在历史碎片中见证分分合合,在无数的新闻实事里窥见互助的优越,高扬互利共赢之帆、把稳团结合作之舵,于历史发展并肩,同人类进步齐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讲述更为精彩的新篇章。以俗语开篇,话俗理不糙;接着结合时代和材料,进行简析阐述,自然带出观点,即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唯合作,能成大事。采用引用、举例、对比和类比等论证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得出合作之重要的结论。

分论点二:唯合作,能达新高。采用引用、道理和举例等论证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得出合作是打破限制的唯一捷径的结论。

分论点三:唯合作,能守进势。采用引用、道理和排例等论证方法,进行充分论证,得出合作才能互利共赢、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的结论。

结尾先引用名言,总结合作才是王道;接着结合自身,进行呼吁,并提出希望,从而升华主题。

思维导图

立意准,题目新。文章紧扣材料,准确把握材料要点,从而立意为:以合作互助之烛火,照亮共赢繁荣之明天。题目前后句为目的关系,新颖鲜明。

结构清,思路明。文章从“唯合作,能成大事” “唯合作,能达新高” “唯合作,能守进势”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层次结构一目了然,思路脉络一清二楚。

语言美,表达畅。文中多处长短句交错使用,名言警句引用、化用迭出,增添了文章文采。

佳作二

静水流深需勠力,携手奋进创葳蕤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欧 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的殷切期盼。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需要勠力同心,更需和衷共济,方能携手奋进,焕发葳蕤蓬勃之生机。

以个人之微力,集众力之磅礴。青年就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所言: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秉承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的理念,与世界各国青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700名青年志愿者已奔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20多个国家援助建设。在世界和平与安定面前,青年人广博如海,博施济众,和合与共。

以团结之伟力,助推民族之复兴。道德经有言:“大者宜为下”“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中国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与倡议者,更是这一事业的真诚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中国倡导“一带一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设立亚投行,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等,都是在走团结合作之路。虽然风雨多变,但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等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始终未曾改变。

以勠力与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家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国乒在奥运会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甚至因为中国一家独大,乒乓球比赛曾面临不被奥运接受的处境。这时,中国主动帮助别国训练队员,供给条件,传授方法,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构建大同世界,须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面对他国危难,看热闹和贴标签者最终会殃及自身。让我们青年一代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努力。

忆往昔,百年征程砥砺同心;看今朝,千秋伟业催人奋进。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阔大陆的一部分,勠力同心方能静水流深。只有以豪迈志气、铮铮骨气、必胜底气,奋力拼搏,自我超越,和衷共济,才能创造葳蕤之盛世。开篇结合材料名句,引出所论话题,极为巧妙。

分论点一:以个人之微力,集众力之磅礴。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中所言,说明青年应具备的人生态度,接着结合时代青年的行为,阐述论证青年人广博如海、博施济众、和合与类之重要。

分论点二:以团结之伟力,助推民族之复兴。以道德经之所言,说明中国在发展中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接着结合社会实际,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阐述论证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所坚持的行为、决心、态度等。

分论点三:以勠力与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墨子之所言,说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如何对待家国和他人;接着,结合国乒实际情况,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阐述论证构建大同世界须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

结尾先采用对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小结,接着从反面进行简析,最后以条件复句进行总结,正能量满满,且极具气势。

思维导图

开篇点题,主题鲜明。开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后文的论证立稳根基。继而从个人成长、民族发展、人类进步的角度,论证只有以豪迈志气、铮铮骨气、必胜底气,奋力拼搏,自我超越,和衷共济,才能创造葳蕤之盛世的观点。

论证有力,事例丰富。文中论证方法多样,举例论证使文章内容饱满充实。全文用例新颖、饱满,行文语言表述干净利落,论证思路清晰连贯,值得借鉴。

名师下水文

灯火照人间,促百花齐放

树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成长,星辰在银河中相辉映而璀璨。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诸子百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争鸣迸溅出激烈的火花,薪火相传;历史的长河继续流淌,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正如材料所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由此观之,吾辈青年应学会用灯火照人间,促百花齐放,美美与共。

坚持交流互鉴,方能百花齐放。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百家争鸣薪火传,各种思潮的相互融合能够推进思想的发展,不同观点的碰撞方可迸溅出思想繁荣的火花。回溯历史长河,和而不同的思想交流带来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立足当下境况,博采众长的成果共享促进了学术领域的思想交流;展望世界未来,兼收并蓄的文明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由此观之,坚持交流互鉴,方能百花齐放。

坚持合作共赢,方能百花齐放。“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金砖五国虽然山海相隔,但怀着合作共赢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堪称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我国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迈出日益坚实的步伐,用合作实现了共赢,在国际社会中有了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反观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争端开了恶劣先例。恶意竞争扰乱了国际秩序,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优先”最终伤害的是全球的利益。由此可见,于吾辈青年而言,应学会合作共赢,才能星月添辉,百花齐放,丰富我们的生活。

发自己的光,勿吹灭、阻挡他人的光,方能百花齐放。如材料所言,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中能够源远流长而不断绝,是因为中国对不同的文明采取了“共育并行”的措施。中国不像某些西方国家有着独断和排他主义的价值观,而是奉行“多边主义”,让不同的文明都能够搭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列快车,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

抚之往昔,晚清在闭关锁国的天朝迷梦中寂然沉睡,不复苏醒,直至夷狄坚船利炮将其埋葬;览之今朝,对外开放的春风拂晓神州,文化交融的甘露泽润华夏。吾辈青年更应携手共进,促百花齐放。开篇由树木星辰到诸子百家,再到人类长河,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结合材料引出观点。

采用道理论证,阐述论证分论点:坚持交流互鉴,方能百花齐放。

采用引用、举例、道理和对比等论证方法,阐述论证分论点:坚持合作共赢,方能百花齐放。

采用举例、道理等论证方法,阐述论证分论点:发自己的光,勿吹灭、阻挡他人的光,方能百花齐放。

结尾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总结,并向吾辈青年提出希望。

思维导图

本文观点明晰,切合题意;对比论证,简洁有力;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题目从材料入手,开篇点出“吾辈青年应学会用灯火照人间,促百花齐放,美美与共”这一中心论点,接着主题段落分别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等方面论述。在论证“吹灯”和“阻路”时,联想到国与国之间交往方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强有力地论证分论点,多次运用关联词,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突出其论述侧重点。文章开篇提出观点,中间运用事例论证,由古至今论述交流互鉴的重要性,说服力强,语言凝练,最后用“抚之往昔”“览之今朝”较为对称的语句结束全文,对比中再次点明中心论点,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猜你喜欢

论点材料
法律英语写作中的公共政策论点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材料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