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是一类卷,得分各不同
——2023年新课标Ⅰ卷湖南考区50+议论文分档解析与技法借鉴

2023-12-08刘小忠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5期
关键词:力量

刘小忠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写作试题

(2023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文题解读

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题以“故事是有力量的”为写作主题,以“好的故事”为写作对象,给考生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张力。因此,考生在面对该作文题时,可以有随心而动的汪洋恣肆,也可以有匠心独运的创意构想。

写作材料主要强调了“好的故事”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对个体的意义,既有助于个体同外界交流沟通,也有助于个体内在的生命成长,甚至还可以改变个体命运;二是对民族的意义,有助于展示民族形象。考生可以聚焦个人来写作,也可以将目光投射到民族上来,以彰显更加宽广的写作格局和更加高远的写作站位。材料中的省略号,意味着“好的故事”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好的故事能够给予人们以巨大的鼓舞和振奋,增强人们的信心;好的故事是经验、智慧的充分浓缩,对指导生活、学习和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好的故事能够唤醒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加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省略号后面“故事是有力量的”这句话是总结性话语。“有力量”是“好的故事”的重要特征。所谓的“有力量”,就是故事或震撼人心,或冲击灵魂,或增强信念,或唤醒希望。好故事能让听故事的人照见自己,审视过去,洞悉未来,能够让人为之精神一振,充满力量。

写作提示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则要求考生既要立足材料本身“入乎其内”,又要不拘泥于材料表述,能够“出乎其外”,有更深的挖掘、更高的视角和更独到的发现。“联想”的内容是有哪些“好的故事”,考生可以围绕三大文化进行联想:优秀的传统文化里的故事、革命文化里的故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里的故事。“思考”的内容就是写作的方向和任务——什么是好故事,讲好什么故事,如何讲好故事,都是写作的角度。考生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的故事”,即“好的故事”的标准;如何讲“好的故事”,即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讲“好的故事”;“好的故事”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可以发挥其力量和作用。考生可以思考日常生活中听过哪些“好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智慧和勇气;还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

二、分档解析

佳作一

故事频借力,我辈悟大千

泱泱华夏,皇皇九州,在历史的长河中起伏沉淀终得的文明瑰宝,纵横观之,亦由万千故事汇聚而成。好的故事所具备的力量,可以助人沟通,可以助人启蒙。我们何不借助此力,有如鲲鹏直上,领悟大千世界?

先道可借千年故事之力,虽是今之视昔,仍可豁达明朗,启人心智,领悟人生真理,联系人与事。

当我们立足于新时代,穿过千年袅袅烟尘,踏着墨香萦绕的文字而去,在墨色的传递中,或许我们会于青灯一盏,与岳飞同受刺字“精忠报国”,感受忠肝义胆;或许我们会于织机一架,看乐氏之妻“引刀趁机”,铭记专心致志;又或许我们会于学堂一座,在长途跋涉的“孟母三迁”后,终晓近朱者赤。我们在文字中所领悟的这些,亦可让我们由人及己,从而“日三省吾身”,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开阔自我胸怀。

再道可借近代故事之力,触摸那一段动荡纷争的历史,看流血漂橹之下无畏雄起抗争的中华儿女,体悟何为赤子丹心,联系家与国。

大清王朝最终覆灭于列强的铁蹄践踏之下,而这仅仅是近代中国蒙受耻辱的开端。虽说我们路过当年的战地,已经无法再切身体会到先辈们是如何在那般贫穷艰苦的条件下持续与敌人进行抗争,但我们还有好书。我们可以在《红岩》里,看到老许、成岗、江姐等革命先烈的英勇身姿;我们可以在《红星照耀中国》里,看到真实的场景,得以深刻地明白,为什么历史不可遗忘,为什么永远应该对先烈们保持敬畏;我们可以在《星火燎原》里,看到开国将帅和抗战先辈的红色记忆,将这鲜血染就的红色家谱烙进血液,更体悟究竟何为“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揆诸斯世,我们通过一篇篇好的故事,走过粉墙黛瓦,走过胡同弄巷,走过硝烟战场,对中华民族的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而我们在一篇篇好的故事中,更能领悟到,于我辈青年,讲好如今中国故事,联系历史与未来!

“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在这以和平共赢为主流的时代格局下,新中国正一步步走向辉煌复兴梦。曾经古人夜观天象,今有我辈遨游星际;前有传说嫦娥奔月,后有“嫦娥”成功探月;前有“下五洋捉鳖”,今有“蛟龙号”入海……凡此种种,皆由历代中华儿女以“铁肩担责任”,才有“妙手铸辉煌”。而在不久后的将来,会由我辈青年展现青春风采,接过时代之笔,写下更好的中国故事!

借得故事频助力,我辈得以悟大千。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故事也犹如落纸云烟。可是好的故事,其情切切,其意拳拳。我们由故事领悟实际,由阅读迈向创作,由见证川流不息的中国故事,走向创造更为辉煌的中国未来!

阅卷评分一类上内容表达发展总分20分20分20分60分

1.立意不俗,见解独到。本文紧扣“好的故事”与“力量”两个关键词,从历史长河中精心撷取“千年故事之力”“近代故事之力”和“如今中国故事”三朵浪花,通过“入乎其内”的描述和“出乎其外”的挖掘,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古往今来“中国故事”的大千力量。文章立意不俗,点面结合,体现了考生独到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识。

2.旁征博引,意脉清晰。文章主体部分围绕三大文化进行联想,依次用“先道”“再道”“揆诸斯世”引领优秀的传统文化里的故事、革命文化里的故事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里的故事,集中展示“好的故事”带给时代青年的磅礴伟力,逻辑严密,意脉清晰。“好的故事”不仅联系人与事,联系家与国,更联系历史与未来,三个“联系”依次呼应前文,让听故事的人为之精神一振。

佳作二

青年以身担责,讲好中国故事

好的故事,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改变命运,展现形象。好的故事有巨大的力量。生逢盛世,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该以身担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同样,身处不同时代的青年也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写下了中国故事,也成功地向世界讲好了中国故事。

忆往昔,青年以身担责,热血洒华夏,讲好中国崛起故事。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梁启超如是说。近百年来,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当代青年不忍看到百姓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于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誓要为中国的明天闯出新路。我们看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看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还看到“以笔为剑,划破黑暗”的鲁迅……他们为中国的崛起事业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甘将热血洒满中国大地,让东方雄狮不再蛰伏,向世界讲好了中国故事。

看今朝,青年以身担责,热情满四方,讲好中国腾飞故事。

新时代的青年用热情报家国,让中国实现了从崛起到腾飞的伟大进步。身处和平盛世,他们一心为国,用自己的方式来铺就祖国未来的蓝图。为国立“芯”的梁骏,面对西方垄断局面,迎难而上,开启新“视”界;杰出女科学家白蕊,解决世界难题,震惊全球;“非常能吃苦”的中国航天人,让“天问”问天,“祝融”探火,向世界展示中国航天的超凡实力……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为中国续写腾飞的辉煌篇章。

展未来,青年以身担责,壮志遍神州,讲好中国复兴故事。

歌德说:“我要纵身跃入时代的奔走,我要纵身跃入时代的年轮。”我们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未来的青年都大有可为,也必有作为。心怀理想,脚踏实地,梦的远方,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

“少年振衣,岂不可做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吾辈青年以身担责,写下中国故事之续篇,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阅卷评分一类上内容表达发展总分19分19分19分57分

1.论证宏阔,绵密深远。本文紧扣故事与责任的关系行文,将中国故事与时代青年结合论证,既凸显好故事的重要价值,又彰显中国青年的力量担当,论证宏阔有力,富有思辨性和开创性。文章由“忆往昔”到“看今朝”,最后“展未来”,以“青年以身担责”重章叠句,将故事的力量诠释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洋溢着考生浓浓的报国情怀。

2.句式整饬,行文老道。全文句式整饬灵活,整散结合,语言极富表现力。比如开篇“好的故事,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改变命运,展现形象”,对句整齐,要言不烦;结尾“少年振衣” “少年瞬目”信手拈来,直接引用,在简洁与繁复之中凸显美感和力感。全文首尾贯通一气,例证得当,引证得体,论证手法灵活多样。

佳作三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力量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正人君子、英雄豪杰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好故事传递正能量,好故事永远有力量。

圣人!圣人!

当历史的战车卷起滚滚浓烟时,

当你和弟子们黯然走出齐都时。

人们知道,你又失败了。有人笑你痴,有人笑你狂,你仍不在意,因为你看到了他们看不到的前方。

你看到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看到因失去丈夫悲痛欲绝的妻子。而他们只看见了自己的霸业与天下。

孟子,你是那个时代的圣人,你把“仁”当做目标,把照顾天下百姓当做己任。虽屡遭失败,仍然不忘儒家“仁爱”本色,将儒家文化发扬光大!

你用善良的济世情怀,让后辈——敬仰!

君子!君子!

当康有为在塘沽码头乘英国轮船离开时,

当梁启超剪掉了辫子躲进日本领事馆时。

一队队荷枪实弹的士兵急匆匆地穿街而过,人们惊慌地躲避。

你却站了出来,在那些清兵面前,你以一个文弱书生的身份站了出来,劝那些坚持让你逃走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在狱中,你大义凛然,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你眷念祖国和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狱壁上题诗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你承担责任的勇气让清兵胆寒,让显贵汗颜!关键时刻,士人不挺身何人挺身?谭公青史留名,万众称赞!君子之名自此流传!

你用勇敢的变法壮举,让晚生——钦佩!

英雄!英雄!

当飞着飞着,飞机驾驶舱挡风玻璃“轰”的一声没了时,

当副驾的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时。

你想到过各种突发事故,但却没有想到会遇到《空中浩劫》里英航5390航班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你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在9 600米的飞行高度,在零下40度左右的极寒低温。

你明白身为一名机长应该承担什么,你知道整架飞机以及119名乘客随时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定不要让飞机掉下去!”在狂风、噪声、低温、缺氧的情况下,尽管每一个操作都异常艰难,你抖动着身子,靠毅力掌握方向杆,把飞机从地狱开回人间。川航机长刘传健,你的心理素质、专业技术都杠杠的!你始终处变不惊,力挽狂澜,最后让死神望而却步!

你用娴熟的操控技能,让国人——点赞!

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凡人英雄用行动和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中国力量。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理应用实际行动续写下一个百年征程的中国故事,传承真实、善良、美好的中国力量。

阅卷评分一类中内容表达发展总分18分18分18分54分

1.精选事例,叙事简洁。本文从中国故事长河中精心选取古代孟子、近代谭嗣同、当代刘传建三位英雄豪杰,辅以三个整齐的小标题,分别从“圣人”“君子”“英雄”三个不同的角度,通过简洁的故事叙述,形成历史的纵深感,准确地诠释了文章的主旨:读中国故事,传中国力量。

2.叠词引领,别具一格。小标题中三组叠词,既亮明身份,又提纲挈领,巧妙地串起故事本身所包孕的强大力量,且动感十足,感人肺腑;故事结句三处破折号,提示下文,舒缓语气,让读者的敬佩之情感缓缓吐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有回环反复、一唱三叹之妙。

佳作四

以故事力量,绘盛世宏图

故事,顾名思义,便是前人旧事。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与沟通,而且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甚至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民族的形象。揆诸当下,于青年于国家,当以故事力量,共绘盛世宏图。

好的故事,不仅是人物、情节、主题的三元组合,更要能以其深长意味与个中哲理启人心智、引人深思。观乎古,是浪漫多姿的神话传说,是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是文人墨客的佳话逸事,是载入汗青的丰功伟绩,于代代生命的相承中生生不息;察于今,鲜活的故事在上演,有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有社会的静静诉说,有传扬着的中国故事……好的故事,蕴含着一股磅礴伟力,让我们有了共绘盛世宏图的底气与自信。

好的故事,在每个人儿时的心底播下一颗种子,孕育着一个华盖苍天的未来。

从在水一方的蒹葭伊人到诗词大家的风雅韵事,从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到王戎不取道旁李,从儒家故事到帝王将相之事迹,牙牙学语之时的我们或许就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耳濡目染,有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亦播下一颗等待着未来的种子。再大些,我们悲悯窦娥之冤,同情遭遇不公的人,生发共鸣,学会共情。于个人,故事的力量不止于此。一个好故事给我们的触动与启迪,或许就在某个不为人知的瞬间,将我们的人生轨迹改变甚至扭转,悄然孕育着未来的华盖苍天。

好的故事,激励人心,催人进取,引领青年踔厉奋发,于社会传扬时代风尚。

社会图景里,好的故事犹如画卷在徐徐展开。青年身边不乏时代楷模,有钱七虎为国铸盾一甲子,感动全中国;有邓清明恪守本分心,哪怕多次和宇宙星辰擦肩而过,仍然坚守岗位;有程开甲院士深入罗布泊数十载,艰苦奋斗;有钟扬探界无止息,翻山越岭……触摸近处的故事,青年你我无不受其启迪与激励,向榜样看齐,踔厉奋发,成就更好的自我。有了青年微光的汇聚,好的风尚方能传扬千里,社会也因这故事的力量愈发风清气爽。

不仅是青年与社会,好的故事,其力量还在于展现大国的风采与风范。

放眼全球,中国故事已被天下传诵,被世人盛赞。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广泛流传,疫情防控期间救援物资上被多次援引的“明月何曾是两乡”,丝路之美谈,进博会和世博会上的中国发声,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宏图大展,风范依旧。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青年与大国一道,正不懈行进着。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吾辈青年,当共同携手,以故事的磅礴伟力,用青年人的浩然之气,绘盛世宏图!

阅卷评分一类下内容表达发展总分17分17分17分51分

1.立意大气,选例精当。本文将“故事力量”与“盛世宏图”对举行文,凸显“好的故事”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切题精准,有条不紊。所选典型事例,既能凸显好故事的人文价值,又能彰显国家的进步力量,体现了考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驾驭语言的技巧。

2.句式灵活,意脉清晰。文章以“好的故事”开篇,从青年、社会、国家三个层面依次论述好故事的磅礴伟力,三个层次之间又形成一线串珠的结构,最后以宋朝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中的名句“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作结,文章意脉清晰,论证严密,一气呵成。

三、技法借鉴

高考作文可谓“十年磨一剑”,要想在考场之上写出精彩的议论文,不仅需要阅读积累,还需要临场的经验和技巧。下面,笔者就多年的考前指导经验和阅卷感受对广大考生提出三点建议:

1.有精准的立意

很多考生仅仅扣住材料中“故事是有力量的”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论述,缺少自己的联想和思考。且分论点过于僵化,比如,好故事可以触动心灵、好故事可以启迪智慧、好故事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好故事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等。虽然分了几个分论点来阐述,但仅仅点到为止,没有阐述透彻,缺乏论据支持,论证苍白无力。对“好故事”的具体内涵没有深刻理解,就套用“讲好××故事,传承××力量”的形式写成三个排比句,几个分论点也仅仅是形式上点了题而已。立意缺少深度,分析缺少精度,难以形成整体力量,进而征服读者。可以说,落笔缀文之前,审题的精准度就已拉开了作文的档次。为此,广大考生在考场之上必须舍得花5分钟的时间来一字一句地把题目审视清楚,要把须昭示的主旨、论述的观点、揭示的事理厘清、悟透,以增强立意的深刻性、缜密性和独创性。一篇没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无论语言多么有文采,书写多么漂亮,也是不可能得高分的,至多不会得低分而已。我们在阅卷时,看到的是大量立意平平甚至平庸的文章,这也表现在全省近50万考生仅有三篇满分作文。

2.有纵深的论层

为了将议论引向深入或将议论层次鲜明地展开,避免在一个平面或角度上回旋,这就需要设置“论层”,将中心论点加以“分解”,加以“剖析”,从而揭示其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论层不宜太多,有两至三个即可。论层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式”的,也可以是“递进式”的。不管“并列式”还是“递进式”,分论点都必须是“三得”牌的,即:

①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该是紧扣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分解的。

②分得开:所列的几个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的关系。

③排得顺:所列的几个分论点的先后顺序要合乎情理,合乎逻辑。

而低分作文的分论点设置要么角度失当,要么重心偏移,要么杂乱无章。既不整齐,也不排比,典型的“拼凑货”。阅卷现场看到,在阐明题意后,约六成考生不能将一个正确、适当的立意进行下去,而不得不搜罗原先准备的各种材料,无逻辑地拼凑在一起。还有一部分考生只能混合两种或三种立意才能完卷。尽管都是合适的,但违背了议论文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论证的基本原则。

3.有鲜活的论据

议论文的主体是摆事实和讲道理,要以讲道理带动摆事实,决不能以“叙”“议”,全篇都是举例。在一篇高考作文中,用“例”以少为贵,有一两个即可,最好是一“例”贯之。这就要求精选例证,并且善于“切割”例证——把所列举的例子加以分解和剖视,明确它的内部构造和因果联系,将其用足用透,“一只麻雀”解剖透了,“天地妙理”也就“一鉴开”了。

议论文当然必须说道理,但我们的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说理:要么只举事例而不加分析;要么只有空洞的说理而全无必要的事例加以佐证;要么有事例有分析,但分析没有扣住中心;要么没有逻辑思维,说理时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要么说理绝对,是一种“独白式”,而不是“商榷式”;要么不能就一个观点深入说理,而是说到一半又另起一个。议论文要想得高分,除了分得好,还要论得好。

猜你喜欢

力量
不抱怨的力量
自然的力量
青年力量
坚持的力量
温柔的力量
爱的力量
“一个劲儿”的力量有多大
麦唛力量 (一)
聚集人大力量 帮扶困难群众
孤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