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拓展学习活动设计

2023-11-30陆兰兰

中学语文 2023年28期
关键词:余映潮空明王君

陆兰兰

拓展学习是基于课文中的某个点,或因解惑的需要,或因拓展广度的需要,或因加深认知的需要,将学习向课文外迁移的一种学习活动。按照不同标准,我们可以将拓展学习分成不同类型。依据拓展内容的不同,写作背景、语文知识、主题阅读、话题写作等都可以成为拓展选项。下面结合名家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学习案例,分析并阐释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写作背景和语文知识拓展学习活动。

一、写作背景拓展

写作背景拓展学习活动在语文课堂中极为常见。我们以王君老师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时设计的写作背景拓展学习为例,看这一类拓展学习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和意义。

王君老师的做法分为四步。第一步,投影展示苏轼遭遇“乌台诗案”的经过,追问:“你还觉得他奇怪吗?”第二步,投影展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期间写的四联名句,包括“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再追问:“还奇怪吗?”第三步,投影展示苏轼“几千年来影响了很多中国人”的四句话,包括“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等,再追问:“还奇怪吗?”同时与学生讨论苏轼之“奇”在于“通透”“空明”。第四步,推荐课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这项拓展学习活动。其一,从内容上看,这项拓展学习活动具有极广的宽度。王君老师拓展的背景性材料,不限于这篇作品的创作背景,还包括苏轼漫长的人生经历,以及他在不同时期写的名篇、名言。这有利于学生站在更开阔的视野,从线性发展角度,去看苏轼的“奇情”,看苏轼先有满腹才情的意气,后有死中得生的跌宕起伏,而后生成了在困顿中的“达观”“通透”。其二,从拓展方式上看,这项拓展学习活动先是展示写作背景,再从更广范围呈现苏轼的被贬经历,然后总结苏轼的人生态度,最后推荐一本书,由单一事件回归人生再到历史的视野,逐步递进,向学生呈现了越来越全面的苏轼。而投影呈现使得学生可以现场快速阅读,快速提炼和思考,这让拓展的效率更高。其三,从目的上来看,组织这项拓展学习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透彻、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闲”和“达观”,理解“空明”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奇怪”这一疑惑。学生在前期的阅读过程中,觉得苏轼“奇怪”。这个时候,王君老师借助课堂生成的这一绝佳时机,通过拓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支持性背景材料,为学生的理解建构起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建构起对苏轼的认知,更丰富、立体地体会苏轼的“闲、达观和空明”。如果离开这些背景材料,单纯就文本理解苏轼的空明,学生对苏轼的理解必然是单薄的、抽象的、浅层的。其四,从拓展的意义来看,背景材料的拓展有效降低了学生认知苏轼心境和人生观的难度,让学生在依托背景材料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建构了认知。这是背景拓展“降”的意义。换一个角度看,这些材料又加深了学生对苏轼心境的认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达观、通达、空明是他一生的坚守,而不是一时的表现,认识到苏轼空明所达到的高度和厚度。这是背景拓展“升”的意义。

王君老师的写作背景拓展案例告诉我们,设计写作背景拓展学习活动一要关注拓展材料的广度,二要逐渐递进呈现拓展材料,三要有着明确的拓展目的,四要充分发挥拓展材料“一降一升”的意义。

二、语文知识拓展

语文知识拓展也是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拓展学习活动。下面我们以余映潮老师的两个字词教学片段为例,来阐释此项拓展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点。

余映潮老师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拓展一组词语。余映潮老师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屏显“讽、谏、刺、谤、讥”五个词语的解释。第二,指出“诽谤”的“诽”、“诬蔑”的“诬”、“造谣”的“谣”,都和“说别人”有关。第三,拓展分析,既对比辨析“外部特征一致但词义不同的词语”,比如两个“孰”、四个“朝”、四个“于”、两个“美”、两个“甚”,又辨析“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内涵相近的词语”,比如上面提到的五个词语。

余映潮老师在执教《雨说》时,拓展“洗礼”这个词语的解释。教材给出了第一种解释,也就是词语的基本义。但余映潮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进行了拓展,用屏幕展示该词语的另外四种解释,并要求学生做书面笔记,给出的理由是“这是一个运用广泛的高雅的词”。

我们也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余映潮老师的这两项拓展学习活动。其一,从内容上看,这两项拓展学习活动均聚焦词语解释和应用等语文知识。余映潮老师通过拓展“诽”“诬”“谣”三个字,帮助学生理解“讽、谏、刺、谤、讥”这些词虽然“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内涵相近”,从而使其在拓展中掌握一类词语的解释,辨析另一类词的意义,并学会运用;同时通过拓展“洗礼”一词的不同解释,使学生了解这个雅词的广泛运用。其二,从形式上看,这两项拓展学习活动是现场的,有“屏幕显示”,也有“口头陈述”,均在课堂完成,均是教学的常用形式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余负担。“诽”“诬”“谣”三个字的拓展,以及拓展分析,是通过口述完成的。其余是通过“屏幕显示”完成的,是书面的。其三,从方法上看,这两项拓展学习活动有归纳、比较,也有外延、演绎。“诽”“诬”“谣”等“表面特征不一致,但是内涵相近的词语”的拓展,是在拓展中归纳,旨在求同。“洗礼”“孰”“朝”“于”“美”“甚”等“外部特征一致,但含义不同”一类词语的解释拓展,是在拓展中演绎,旨在求异。二者的目的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词语的多种含义。其四,从目的上看,这两项拓展学习活动既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基于语文知识的拓展,一帮助学生拓展了知识面,积累了更丰富的语文知识;二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归纳表面特征不一致但内涵相近的词语,比较外部特征一致但含义不同的词语,演绎同一个雅词的多种含义和应用场景等;三有效训练了学生的求同、求异、归纳和演绎能力。

余映潮老师的两个语文知识拓展学习案例告诉我们,设计语文知识拓展学习活动一要聚焦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二要基于现场的学习和训练,三要重视方法上的归纳、比较和外延、演绎,四要考量恰当的拓展目的。

总之,我们在设计拓展学习活动时,需要综合考虑拓展什么、用什么拓展、怎样拓展和拓展的目的等一些基本要素,再思考拓展学习活动的程序设计。如此,我们便可以高质量地完成拓展学习活动设计了。

猜你喜欢

余映潮空明王君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Color-image encryption scheme based on channel fusion and spherical diffraction
江岚诗词二首
一堂朴实、厚实的语文课——余映潮《“飞天”凌空》课例评析
Some methods on cultivating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余映潮诵读教学艺术研究
余映潮“一课多案”教案设计分析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