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

2023-11-29周纳禧麦杞峰杜高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1期
关键词:粒细胞炎性创面

周纳禧 麦杞峰 杜高伟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8

烧伤是一种由高温、电流等热力因素导致的组织损伤,根据烧伤面积与深度可将烧伤分为轻度烧伤、中度烧伤、重度烧伤与特重度烧伤[1]。烧伤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改变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疾病早期采取简易、经济的检测指标对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效果评估是目前临床中关注的重点[2]。近年来,随着临床对烧伤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开展,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growth ST 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ST2)表达、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count ratio,NLR)、血清炎性因子在烧伤病情与治疗预后评估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这可能是由于在烧伤后机体应激反应主要与中性粒细胞、大量液体丢失、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皮肤表面生长因子受损等相关[3]。本研究主要分析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以期为该病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0例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组,分组依据:在治疗完成后相关指标均恢复至正常状态,无疼痛感,疾病无恶化,为显效;治疗完成后相关等指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疼痛感较重,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为无效。其中显效组30例,无效组10例。显效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8个月~75岁,平均(42.13±2.68)岁;烧伤原因:火焰10例,热液10例。对照组男6例,女4例;年龄2~72岁,平均(42.15±2.73)岁;烧伤原因:火焰9例,热液11例。两组患者年龄、烧伤原因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均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定疾病病型。②患者均为烧伤12 h内来院就诊。③用药前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④临床资料完整可配合临床治疗。⑤深二度以下创面,面积<10%。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脏器功能损伤者。②放射线或化学因素导致的烧伤。③合并会阴、呼吸道等烧伤者。④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研究开展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液4 mL作为样本,以3 000 r/min的速度常规离心10 min后分离上清液,sST2表达状态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验,NLR则在血常规检验获取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后计算二者比值以获得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 25.0处理,计量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显效组明显更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pg/mL)

2.2 两组sST2表达、NLR水平比较 比较两组sST2表达、NLR水平,显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ST2表达、NLR水平对比

3 讨论

烧伤是指由于热力等造成的损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烧伤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既往临床治疗常根据患者烧伤面积及深度进行烧伤严重程度评估,其中轻度烧伤患者通常需要采取碘伏等药物治疗,但部分患者在疾病治疗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效果较低[4]。在多数情况下,烧伤发生后血管内的液体可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肿胀,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随着血管内渗出的液体增加,机体总血容量逐渐降低,进而影响器官血流,严重时可致患者器官功能受损,甚至衰竭[5]。因此,在该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并制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与预后至关重要[6]。sST2无跨膜结构,可分泌到细胞外,在多种疾病诊疗与病情预估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sST2水平的升高或持续升高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且其重复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指导用药方面,sST2能够评估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帮助医师在治疗期间确定治疗方案[7]。在烧伤疾病临床治疗中,sST2能够很好的预示治疗效果,同时能够识别远期预后较差的患者,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8]。sST2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成员,具有可溶性形式,对烧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机制与炎性因子相同。有研究发现,sST2表达能够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在sST2表达升高状态下提示机体炎性反应较高[9]。

炎性细胞因子具有一定的直接释放炎性介质作用,其中中性粒细胞还能与内皮细胞黏附导致自身组织损伤[10]。在大多数情况下,参与创伤愈合塑性期的炎性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是创面炎性反应阶段出现较晚的炎性细胞,是伤后14 d主要的炎性细胞群体[11-12]。淋巴细胞通过识别抗原并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刺激血管内皮增殖,并同时活化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纤维,从而进行组织重建[13]。完整的细胞免疫反应对良好的组织修复是必需的,而各种导致淋巴细胞功能低下的因素会延缓伤口愈合[14]。创伤修复的炎性反应中淋巴细胞作用是复杂的,目前尚无证据表明B细胞参与了组织修复,但激活的各类T细胞亚型对修复具有重要影响[15]。大量延迟凋亡的中性粒细胞又将发生迟发性的坏死,将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反而加重了局部及全身的炎性反应,导致创面愈合延迟[16]。因此,炎性因子水平与中性粒细胞相关的NLR水平能够作为评估患者炎症状态及治疗预后的一项辅助指标[17-18]。

NLR是一种廉价、简单、快速响应和易于获得的压力和炎症参数,具有高灵敏度和低特异性。NLR反映了疾病和各种病理状态期间先天(中性粒细胞)和适应性细胞免疫反应(淋巴细胞)之间的在线动态关系。NLR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包括年龄、药物、慢性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糖尿病、肥胖、精神病诊断、实体器官癌症、贫血和压力)。NLR整合了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麻醉因素等整体因素所导致的围手术期炎症,能够用于评估疾病治疗预后。经临床实践证实,NLR对全身感染、败血症、菌血症的诊断/分层的敏感性及其强大的预测和预后价值,同时还能对多种创面的炎症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NLR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面凝血功能,NLR较高的状态下,患者烧伤创面出血风险明显增加,不利于创面愈合[19]。另有研究发现,NLR能够作为烧伤患者复杂-过度感染“细胞因子风暴”或持续感染、延长免疫抑制的评估指标[20]。NLR是细胞免疫激活的新视角标志物,是压力和全身炎症的有效指标,为临床医学开辟了新的维度,为了更好地了解炎症生物学、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耦合和拮抗作用及其对健康和疾病的临床预后。在烧伤创面愈合中,NLR比值明显升高则提示患者体内存在多种感染症状,此时患者多伴有烧伤创面红肿等情况,将NLR与炎性因子联合在判断细菌感染方面有重要作用[21]。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对烧伤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发现,比较两组炎性因子、sST2表达、NLR水平,显效组明显更低于无效组,可见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能够作为烧伤患者治疗预后的辅助判断指标。这是由于在患者在发生烧伤后控制骨髓粒细胞生层增加,导致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增加,且受烧伤病情的影响,患者可出现大量液体复苏,创伤面积缺血灌注不足,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对创面愈合造成不利影响[22]。而NLR则能直接对患者的创面出血风险进行评估,NLR水平较低的状态下提示出血风险较低,减少反复出血引起的感染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可而用于辅助临床早期评估烧伤患者治疗预后,能够作为烧伤患者治疗中治疗有效的评估依据,医师可根据sST2表达、NLR、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的变化确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采取进一步的诊疗方案,提高疾病烧伤治疗效果,促进创面愈合。

猜你喜欢

粒细胞炎性创面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