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对LC-MS/MS检测血浆中儿茶酚胺的影响

2023-11-29吕小波何水兰黄和飞夏跃莲包琳艺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1期
关键词:酪胺儿茶酚胺去甲

吕小波 何水兰 谷 叶 黄和飞 夏跃莲 包琳艺

(1 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500;2 昆明和合医学检验所,云南 昆明 650106)

儿茶酚胺是一种含有儿茶酚和胺基的神经类物质,是机体内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3种物质及其3种中间代谢物:去甲变肾上腺素、变肾上腺素和3-甲氧基酪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等部位的嗜铬细胞分泌,是机体内非常重要的应激激素,也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的神经介质。多巴胺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儿茶酚胺是重要的、典型的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机体内调节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传递生理信号,参与维持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正常生理过程中重要的信号介质。在发生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等内分泌相关疾病时,儿茶酚胺水平会出现明显异常改变[1-4]。因此,重视儿茶酚胺及代谢物水平的监测,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色谱法等。其中化学发光法、ELISA由于灵敏度较低,在疾病早期不能检测到微量变化,检测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色谱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的优势,在早期即可检测ppt数量级(1/1012)的含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尽早干预,是临床实验室检测维生素、激素等项目的金标准[5-6]。影响儿茶酚胺检测结果的因素有采样时间、采样部位、采样体位、反复冻融、样本溶血等,而样本溶血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是通过采样干预不能解决的问题[7]。本研究建立了6种儿茶酚胺物质的质谱检测方法,并对样本溶血因素进行考察,探讨不同溶血情况对儿茶酚胺的质谱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相关诊断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1.1.1 血液样本的来源 30名志愿者均为昆明和合医学检验所员工,无肝肾功能异常,无基础疾病,无儿茶酚胺相关的高血压等疾病,上午11:00空腹立位采血,绿帽采血管盛装。

1.1.2 仪器与试剂 LC-MS/MS 8050CL、UV280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A105电子天平、高速离心机、正相固相萃取仪、旋涡振荡器、蒸馏水、甲醇、甲酸、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变肾上腺素、变肾上腺素、3-甲氧基酪胺及同位素内标。

1.1.3 溶血模型的建立 按文献[8]和[9]报道的方法,将取样后的血液样本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涡旋搅拌3 min,或剧烈震荡1 min,使血液样本发生溶血。

1.1.4 血液样本采集 30名健康志愿者,每人用2支5 mL的绿帽管静脉采血3 mL;然后每人分别取1管血液,共计30管作为溶血对照组,另外30管作为正常对照组。30管正常对照组血液样本采用台式高速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分离血浆备用。另外30管溶血对照组血液样本按上述方法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涡旋搅拌3 min,使血液样本发生溶血采用台式高速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20 min,离心分离血浆备用,分成2份,1份用于检测溶血率,1份用于儿茶酚胺及代谢物的浓度测定。

1.1.5 样本制备 ①阳性对照管:取1支正常血液样本(2 mL),加入等体积的纯化水2 mL裂解红细胞,制备阳性对照管。②阴性对照管:用0.9%氯化钠溶液或纯化水作为阴性对照。③检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545 nm检测阳性对照管(3管)、阴性对照(3管)及溶血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并计算溶血率。溶血率(%)=(溶血液样本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10-11]。

1.2 方法

1.2.1 生物样本前处理 全血液样本本3 5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浆500 µL,移液枪移取10 µL内标工作液至1.5 mL塑料离心管→血液样本200 µL/质控品→300 µL甲酸铵溶液→1 000 r/min涡旋混匀60 s→移取500 µL溶液上SPE柱(上样之前先用200 µL甲醇、200 µL水洗涤SPE柱)→200 µL甲酸铵溶液洗涤SPE柱→200 µL甲醇溶液洗涤SPE柱→100 µL 乙腈洗脱SPE柱→收集洗脱液到2.2 mL96孔板中,上清液20 µL进样。

1.2.2 色谱和质谱条件 流速0.35 mL/min,色谱柱:Agilent,C18,2.7 μm,2.1 mm×100 mm;柱温箱40 ℃,进样体积20 µL,分析时间5.5 min,流动相:有机相(B)纯甲醇,水相(A)(2 mmol/L甲酸铵),进行梯度洗脱,梯度程序。见表1。电喷雾电离(ESI源),正离子扫描,采集模式:MRM扫描,仪器参数分别为:CUR:15;CAD:5;TEM:400;Gas 1:20,DP:65V;EP:12V;CE:23V;离子通道MRM分别为:去甲肾上腺素:m/z 151.7→107.1;去甲肾上腺素-IS:m/z 157.7→111.2;肾上腺素:m/z 183.8→166.2;肾上腺素-IS:m/z 186.8→169.2;多巴胺:m/z 153.7→119.2;多巴胺-IS:m/z 158.7→95.2;去甲变肾上腺素:m/z165.7→134.2;去甲变肾上腺素-IS:m/z 168.7→137.2;变肾上腺素:m/z 179.8→120.2;变肾上腺素-IS:m/z 182.8→151.2;3-甲氧基酪胺:m/z 150.7→119.10;3-甲氧基酪胺-IS:m/z 154.7→95.20。

表1 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程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双侧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建立 分别精密称量儿茶酚胺及代谢物标准品,并根据SOP制备相对应的标准工作溶液,标准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见表2。

表2 儿茶酚胺及代谢物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

2.2 回收率及精密度 通过方法1.2.1步骤进行前处理后上机分析检测,经分析结果显示:儿茶酚胺3种物质及3种中间代谢物低、中、高浓度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5%,加标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见表3、4,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所规定的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表3 儿茶酚胺回收率

2.3 溶血对儿茶酚胺及代谢物的影响 溶血后对照组的样本溶血率平均为46.35%。同一组样本溶血后,肾上腺素的含量明显降低,多巴胺的含量明显升高,与溶血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变肾上腺素、变肾上腺素、3-甲氧基酪胺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与溶血前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溶血对血浆中儿茶酚胺及代谢物浓度的影响

2.4 不同溶血程度对儿茶酚胺及代谢物的影响趋势 不同程度溶血后,肾上腺素检测结果均明显降低,多巴胺检测结果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巴胺在中、重度溶血时升高尤其明显,与轻度溶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了3-甲氧基酪胺在溶血前后均测不出来外,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变肾上腺素和变肾上腺素检测结果不受溶血的影响,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6、7。

表6 不同溶血程度对儿茶酚胺浓度影响趋势

表7 不同溶血程度对儿茶酚胺代谢物浓度影响趋势

3 讨论

儿茶酚胺是一种内源性的神经递质,在高血压、神经母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质谱法检测儿茶酚胺在疾病早期即可发现微量异常变化,有利于临床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溶血是在实验室样本检测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情况。本试验发现,不同程度的溶血对2种儿茶酚胺物质的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影响。肾上腺素在轻、中、重度溶血后,检测结果均明显降低;多巴胺在不同程度溶血后检测结果均明显升高,在中、重度溶血时升高尤其明显,且与轻度溶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除了3-甲氧基酪胺在溶血前后均无法测出外,去甲肾上腺素、去甲变肾上腺素和变肾上腺素3种儿茶酚胺物质检测结果不受溶血的影响。造成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如下:①过氧化物酶对酚羟基稳定性的影响。肾上腺素含有3个酚羟基,极易被氧化,而溶血会导致红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释放到血清/血浆中,导致肾上腺素含量降低[12]。②溶血液样本对多巴胺色谱分离的影响。溶血组与正常组在萃取后对比发现,多巴胺色谱峰略微存在分叉现象,可能有部分内源性物质与多巴胺一起流出,进入质谱仪后干扰了待测物质的信号,导致多巴胺结果偏高。③对基质效应的影响。溶血会产生基质效应,可能引起离子抑制或增强,进而影响物质的定值[13]。

综上所述,溶血对于检测肾上腺素、多巴胺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后续临床应用及疾病筛查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际样本发生溶血后,及时排查并通知临床医师重新采样,避免出现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一致的情况,为临床儿茶酚胺的检测和相关疾病诊断提供参考。该试验暂未对溶血机制进行研究,后续将进一步试验分析,提高临床儿茶酚胺检测及诊断效率。

猜你喜欢

酪胺儿茶酚胺去甲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发酵剂抑制发酵肉制品中酪胺形成机制及效果的研究进展
肉制品中酪胺检测方法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研究
Detecting liars wisely
激光解吸/激光后电离质谱法快速检测黄酒中酪胺
六类食物扰乱药效
液相色谱串联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人体血浆和尿液儿茶酚胺浓度
立体选择性合成内型N-Boc-N-去甲托品醇
外源性棕榈酸减轻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II共同介导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损伤机制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