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模式对儿童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影响

2023-11-29傅乌粒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1期
关键词:传染性传染病疫苗

傅乌粒

(南安市南侨医院,福建 南安 362311)

儿童群体年龄较小、机体发育不成熟、机体免疫功能较差,容易患上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不仅会传播给其他人群,而且会对儿童自身健康发育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2]。因此,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尤为重要。免疫疫苗接种可以对儿童进行有预防接种,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能够起到消灭或者防控传染性疾病的作用[3]。但对于部分儿童家长而言,由于其对免疫接种缺乏认知以及公共卫生对免疫接种宣传教育力度的不足,导致部分儿童未进行免疫接种,从而增加了传染病发生概率。由此可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十分必要[4-5]。本研究旨在探究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福建省南安市南侨医院在2022年1~12月接收的儿童中选择335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68名、试验组167名。对照组男童100名、女童68名;年龄1~13岁,平均(5.11±1.66)岁;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名、高中或中专81名、大专及以上66名。试验组男童99名、女童68名;年龄1~12岁,平均(5.09±1.59)岁;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名、高中或中专79名、大专及以上65名。两组的儿童、家长基本资料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4周岁。②儿童家长具备基本读写能力。③儿童的基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疾病、遗传疾病的儿童。②不予以儿童传染性疾病防控相关工作配合的儿童家长。剔除标准:中途主动退出研究或同时参与其他研究的儿童家长。

1.3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儿童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由公共卫生单位向所负责的区域儿童进行疫苗接种,对每位儿童进行疫苗接种登记和传染性疾病检测,将登记的信息进行上报。向每名儿童的家长讲解免疫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以及对儿童传染病预防的意义,讲解免疫疫苗接种的相关注意事项,统计每位儿童家长对免疫疫苗接种的医院,由儿童家长决定是否进行免疫接种。试验组在对照组预防工作的基础上实施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模式,主要包括:①成立健康教育小组。由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的检测(2名)、监管(2名)、规划人员构成(2名),由免疫疫苗接种相关专家对组内每位成员进行免疫接种相关知识内容培训,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实施流程、注意事项等,每周培训4次,每次培训时间持续90 min,培训2周后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可参与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工作。②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小组内部召开会议,查阅国内外传染病防控文献、结合本地区以往传染病防控工作经验、儿童资料、本地区常见传染病发生情况等制订健康教育计划。③实施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结合每位儿童家长文化程度,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免疫接种健康教育,教育形式包括但不限制于发放宣传手册、多媒体播放宣教PPT。由小组工作人员将免疫接种必要性、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疫苗种类、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等内容制成短视频,反复向儿童家长进行播放。以预防接种的概念、内容和意义为基础,探讨预防接种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儿童家长进行问题回答,对其答案进行记录,并以记录的结果为依据进行评价,以此来提升儿童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回答内容准确、速度快、掌握熟练的家长给予表扬。对回答有误的家长,邀请家长关注医院公众号,并加入儿童传染病防治的交流群,每日向家长发送一封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温馨提醒信件,信件内容包括传染病知识、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等;提供卫生教育材料等,并在网上进行交互,及时督促儿童进行相关疫病的免疫接种,并为家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1.4 观察指标

1.4.1 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 本研究观察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在进行传染病预防宣教干预后的6个月内,对儿童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统计。传染病总发生率=发生传染病儿童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4.2 免疫接种依从性 在干预后向每位儿童家长发放免疫疫苗接种依从性调查问卷,统计儿童家长对疫苗接种的态度、积极性相关项目填写评分。总分100分,90~100分表示家长完全依从,对免疫接种意愿十分强烈;70~89分表示家长一般依从,对免疫接种意愿,但依然接受接种;<70分表示家长不依从,不愿意接种免疫疫苗,意愿较低。

1.4.3 免疫接种认知程度 在干预前后向每位儿童家长发放免疫疫苗接种认知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免疫接种必要性、免疫接种费用、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免疫疫苗种类,每项采取百分制(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认知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涉及的数据通过SPSS 26.0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依从情况对比 试验组的儿童家长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依从率对比[n(%)]

2.3 两组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认知程度对比 在干预前的两组家长对免疫接种认知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的试验组家长免疫接种各项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认知程度对比[n(%)]

3 讨论

对于儿童群体而言,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疾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降低生命质量[6]。免疫接种是以儿童免疫特点以及传染病发生特征为依据制订的免疫程序,通过接种安全有效的疫苗,能够显著提高儿童自身免疫水平,以此来达到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的目的[7]。目前,儿童家长免疫疫苗接种认知缺乏、接种依从性不高是影响儿童免疫疫苗接种的主要原因,部分儿童家长没有意识到免疫接种的必要性、重要性,从而显著增加了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8]。因此,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率更低,仅为10.78%,这一结果说明了免疫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有效预防、控制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促进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基于专业化的健康小组,在通过培训考核、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本地区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特点、多年传染病防控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弥补常规防控工作存在的遗漏和不足,增加免疫疫苗接种知识普及范围[9]。通过统计分析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选择通俗易懂、科学、合理、规范的宣教方式,有助于家长理解免疫接种相关知识内容,从被动接种逐渐转为主动接种,从而有效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生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依从率更高,为97.62%,说明免疫疫苗接种健康教育能让儿童家长更愿意对儿童接种疫苗。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试验组家长对免疫接种必要性、免疫接种费用、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免疫疫苗种类的认知评分更高,说明免疫接种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儿童家长对免疫疫苗接种的认知程度。分析其原因在于免疫接种健康教育以宣传手册、多媒体、PPT、医院公众号、交流群为媒介,确保了健康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提升了儿童家长对免疫疫苗接种的意识,为教育持续性提供有力保障,确保家长能够充分掌握免疫接种相关知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疫苗接种[11]。

综上所述,在儿童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开展疫苗接种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儿童家长免疫接种依从性和对免疫接种的认知程度,显著降低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传染性传染病疫苗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