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研项目化建设 助力校本教研提质增效

2023-11-27陈发达蔡忠仁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7期
关键词:校本教研提质增效项目化

陈发达 蔡忠仁

[摘    要]校本教研以本校教师为主体,以实际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校本研究,加强项目规划和配套措施建设,能够极大地助推教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的高质高效实施,进而顺利实现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标。文章首先阐述了校本教研的内涵,进而对项目式校本教研的规划和配套措施建设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助力校本教研提质增效。

[关键词]校本教研;现状;项目化;学习共同体;提质增效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教育的发展依靠学校,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师。因此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素养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提升教师素质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包括师范教育、自主学习、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其中,校本教研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福建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上级指导性文件,都强调了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说明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校本教研工作是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教研是教学研究的简称,是广大教师以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高效、合适的方法和形式,对教学领域中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进行有目的地探究,进而发现相关的教学规律或真理,以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校本是把研究的主体界定为本校教师(或以本校为主)、研究的地点定位在本校内、研究的内容定位为切实解决本校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简言之,校本教研就是以本校教师为基本团队,在学校内部,围绕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开展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

二、当前校本教研的现状

许多教师对于校本教研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参加校本教研是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上级有规定,学校有要求。陌生是因为一些教师对于为什么要专门规定时间组织人员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具体要研究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都是不清楚的,在他们看来,这更多是一项必须应付的工作任务。

现实中,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是处于低层次的运行状态,确实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一是形式单一化。校本教研是以校为基本单位的,本应“千校千态”,独特多样,但现实却是“千校一面”,以传达教务部门、教育科研部门等业务科室的工作布置、组织日常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等为主要方式,形式陈旧单一,收效甚微。

二是内容“碎片化”。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缺乏系统规划,与时代发展要求、课程改革方向、学校真实存在问题出现不一致、不相关等现象。

三是教师弱参与化。这既表现为教师是由于“工作任务要求”而被动参与,缺乏主动参与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积极性;又表现为参与时主要凭着直接经验而非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现场获得的认识与体验,间接经验则是教师通过文本阅读以及非现场途径所获得的认识与体验,多来自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导致研究、研讨的浅表化;同时还表现为过多的表扬赞赏式评价。如今校本教研过程中不能很好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许多的批评和建议止于表面、无关痛痒,缺乏深入和真实的问题发现和解决,导致校本教学研究过程流于表面,无法获得进步与提升,这也极大影响了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笔者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传统。一些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受限于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不注重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不关注初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改革浪潮,习惯于沿用自己最为熟悉的传统教学方式,自以为是“以不变应万变”,实不知已经严重落后,并影响了新时代课堂生态的变革和创新人才的培育培养。

二是部分老师习惯单打独斗、缺乏合作学习共同体意识。由于基础教育受“分数本位”,甚至“末位淘汰激励法”观念的影响深刻,多数学校往往会批评、问责考试成绩落后的教师。因此许多老师为了在本单位获得更多的肯定和发展,对自己行之有效的“独门绝招”往往秘而不宣,在学科教研组老师之间“竞争意识”大大超过了“合作意识”。而对于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本着“专业平等主义”的理念,既不向其他学科教师请教,也不对他人提供过多的帮助。教师合作意识的淡薄,让每个教师个体处于一个个独立的马赛克之中,阻碍合作教研共同体的形成,无法进行深度的教研合作,更不用说今日所倡导的跨学科合作教学、融合教学。

三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评价考核机制没能发挥激励约束作用。部分学校存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教师如何开展校本教研、如何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和方法指导。学校在评价考核教师时,片面强调教师个体的教学成绩差异,忽略了对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评价,同时注重教师教学成绩的评价而忽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对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成效的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四是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良的外部环境影响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可能性和积极性。社会舆论、家长关注和新时期孩子成长出现的许多新特点、新状况,都使得当前的教师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近年来,各级各部门的非教学方面的工作任务也纷纷进入校园,使一线教师疲于应付,身心俱惫,不得不做出“輕重缓急”的选择:上课教学是硬性任务,一些非教学方面的工作是“硬性任务”,在此种情况下,校本教研便逐渐成为“可缓可弃”的灵活任务。

三、加强校本教研项目化规划,助力校本教研提质增效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教学)是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重点研究和实践的课题,李志河和张丽梅在《近十年我国项目式学习研究综述》一文中认为,项目式学习就是学习者针对某个具体感兴趣的学习项目,最优化地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来解决项目的相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从解决问题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门技能并获得发展性的学习。虽然多数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应用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但笔者认为,它同样可以运用到校本教研中。

所谓教研项目化,即项目式教研,是指广大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真实遇到的诸多重要问题、疑难问题,以项目统领的方式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项目任务分解至每位组内成员,发挥每位组内成员的智慧,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解决项目相关问题的教学研究过程。校本教研项目化具有可行性主要是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量:

(一)项目化教研符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理念与实践

作为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和组织形式之一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在本校学情和工作基础上,基于共同教育愿景和目的,所形成的制度化的学习团队。团队以相互合作为基础,以彼此平等的关系来维系,以促进专业化成长为目标,通常具有合作性、发展性和愿景一致性等特征。通过将校本教研项目化,有助于团结教研组全体成员,围绕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同伴互助,系统研讨,以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二)项目化教研可以调动全组成员共同参与并深度推进项目研究

开展项目化教研的一般流程是:学校教学教研管理部门在学年开学前,根据上个学年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和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课程改革、课堂改革等上位文件的指导下,制订出学校学年度的校本教研项目化建设总体规划;教研组长组织本组骨干教师,讨论确定本学年教研组要重点研究解决的教学问题,并将之项目化,然后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具体的项目任务A、项目任务B、项目任务C……每个教研组成员都分配到至少一个项目任务。由于需要在教研组内做一个至少一节课时长的校本研修专题发言,这将倒逼组员自觉加强某一教育理论的深度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专业书籍,检索学习网络平台等相关文献资料,以完成项目任务。学年末,教研组长将全组成员的发言提纲汇总、提炼,形成本组的校本教研总结报告。

(三)项目化教研可以解决以往校本教研内容碎片化的问题

学校各学科组在每学期(或学年)初,通过学习国家课程改革规划、学科课程标准、省市重要工作要点、指导意见、专项文件等,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疑难问题,比如,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情境、如何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等问题,确定学年学科的校本教研项目,并研究制定学年校本教研项目工作方案。这种项目化的校本教研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系统性,能够较好地克服以往的校本教研内容随机、形式单一、浅表化参与等问题。

4.项目化教研可以汇集众人智慧进而产生教学研究成果

由于项目化教研是基于某个共同项目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并且每位组内成员都进行了某一领域的深度学习研究,将这些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梳理、提炼,将很快能撰写出一定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甚至能将一个教学研究项目坚持较长时间,撰写出相关教育专著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四、加强配套措施建设,多方位推进校本教研效益提升

校本教研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涉及的人员广、活动开展的频次多,项目化教研又是一种新颖的方式。因此,要长期而有效地推动这项工作,需要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共同打造。

(一)学校领导、科室干部带头参与

学校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由于承担较多的行政管理任务,因而在以往的校本教研中往往不参与或较少参与。但是他们在担任领导职务的同时,也是各个学科的科任教师。校本教研工作要真实有效地开展,既需要他们发挥领导引领的“领头雁”作用,又需要他们主动参与、身体力行的示范作用。通过各级领导带头参与、常态化参与,培育公平、平等、真诚的学习文化氛围,让每位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使承担校本教研项目任务、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每位教师的常规工作和学习习惯。

(二)加强沟通培训,凝聚思想共识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校本教研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作。单靠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是无法做好的。要让教师们真正理解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必须通过不断的思想交流与沟通,让全体教师形成内部驱动力和共同发展愿景。同时通过相应的专题讲座和技术培训,让每位教师掌握相应的学习研究技能,比如,如何通过知网研学平台,快速有效地检索、获取相关主题的文献信息,制作一个有一定水平的专题汇报课件,并做一次主题发言;如何对一节公开课、一个主题发言进行有一定深度和水平的点评。有了思想沟通和技能培训的前期铺垫,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就会增强成就感、获得感,就愿意参与其中,乐享其中、乐在其中。

(三)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外部驱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驱动力,外因则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有效的校本教研既需要广大教师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参与,也需要学校改革完善现有的教师评价体制,通过考勤制度、评优评先制度、教师职务考评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外部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协同配合,建立长期持续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把这件事做真、做实、做得深入有效。这些评价机制,既要能激发教师个体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要把教师在团队中的表现、作用和贡献纳入其中;既鼓励创优争先、英雄辈出,又強调团队作战、集体荣誉。

(四)做好财政预算,创设温馨专业的校本教研硬件环境

鉴于如今许多学校采用以年级为主的教师办公管理模式,加上许多学校办公条件有限,没有专门的学科教研办公室。因此,学校要把校本教研项目化建设这一个系统工程真正地推行下去,就必须盘活现有资源,为每个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提供有保障的办公室。同时项目化校本教研要深度开展和推进,需要相应的专业书籍、学科期刊,甚至专业网络资源,如知网研学平台、维普网、学科网等,因此,学校要做足这些物质资源的预算,让老师们能较快捷地获取前沿的、专业的文献资料、学科教学资源。

(五)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模式

由于多级的教研活动安排,校本教研时常会因与其他活动发生冲突导致无法如期开展。因此,校本教研在坚持每周开展一次的总体要求下,对于教研的场所、时间可以做相应灵活的处理。专题主讲人可以现场讲,也可以是线上讲,或者是视频分享、文档资料分享,听讲人可以是现场学习、线上学习,也可以是过后的适时学习。

总之,时代在变化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变化的进程中。教师的教研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科学的变革,才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而项目化教研不失为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校本教研新方式,值得更多的基础教育学校大胆尝试。

参考文献:

[1]高翠萍,刘雨杭.校本教研共同体构建的阻力及其化解[J].教学与管理,2020(25):6-9.

[2]曾德勇.教学关键问题研讨:校本教研的新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3(10):74-76.

[3]赵俊红.中学教师教研现状的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21.

[4]赵镇美.共生理论视野下校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2.

(责任编辑:杜家和)

猜你喜欢

校本教研提质增效项目化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浅谈项目化教学对中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的影响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基于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新形势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提质增效的思考
基于生产过程在电动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