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塌渍灌肠治疗老年慢性盆腔炎的疗效

2023-11-27李育林文乃香蒙海月潘太秀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灌肠体征局部

李育林 文乃香 蒙海月 潘太秀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2白山市妇幼保健院)

慢性盆腔炎(CPID)是妇科常见难缠疾病,由急性炎症迁延不愈转为慢性,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盆腔腹膜及邻近器官及其周结缔组织炎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下腹及腰骶部不适酸胀感、白带多,严重引起全身及精神症状,甚至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研究指出,我国CPID的发病率为15%~20%,在生育期达到 50%,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1,2〕。CPID属中医学妇人腹痛、症瘕、带下病症候范畴,随着女性寿命延长和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CPID的就诊量逐渐上升。陆璇霖等〔3〕研究以往多用西医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且副作用难以忍受。目前中医治疗CPID获得显著进展。本研究用中药塌渍灌肠对老年CPID患者进行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0例老年CPID患者,年龄60~70〔平均(65.03±3.12)〕岁,病程1~11〔平均(5.67±1.36)〕年。随机分为对照组(抗生素组)和研究组(中药塌渍灌肠组)各45例,两组年龄、体质量、病程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CPID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医妇科学》〔5〕《妇产科学》〔6〕诊断;(2)患者自愿参加并依从性好,能坚持随访者。排除标准:(1)患有造血系统或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2)患有盆腔肿瘤或结核、肠道手术者,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者;(3)有痔疮、肛门疾病者,排便失禁及严重腹泻者;(4)皮肤病变,皮肤温、痛觉异常;(5)对中药过敏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2021年CDC指南推荐的CPID治疗方案:口服头孢唑肟+多西环素各100 mg,口服,2次/d,共14 d,连续2个疗程。研究组:中药塌渍和灌肠。中药塌渍方组成为双花、 败酱、红藤草、 地丁、川芎、赤芍、丹皮。将上述7味药物研粉调蜂蜜制成糊,厚约0.2 cm涂于无菌纱布上。辅以电磁波治疗仪(美辉)照射腹部30 min,温度以人体可承受为度,1次/d。灌肠方组成为党参30 g、黄芪30 g、山慈菇20 g、双花30 g、土茯苓50 g、川楝子10 g、元胡10 g、赤芍15 g。水煎汁至150 ml灌肠保留1 h以上,1次/d,10 d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疗效判断:CPID的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治愈:全身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局部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左右附件区包块或积水消失,盆腔积液消失,药物停用6个月后不反复;②显效:全身临床症状体征大致正常,局部症状体征大致正常,超声提示左右附件区包块或积水缩小1/2以上,盆腔积液径线缩小2/3以上;③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超声查附件区包块缩小小于1/2,盆腔积液最大径线缩小1/3~2/3;④无效:临床全身症状体征、局部症状体征未改善,超声检查未变化。(2)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判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按无、轻、中、重度分别计0、2、4、6分,次症分别计0、1、2、3分,舌脉正常0分,不正常1分,积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3)局部体征评分:依《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局部体征评分,按子宫活动度、子宫压痛、附件增粗压痛肿块、宫骶韧带增粗触痛程度不同计0、1、2、3分,积分越高说明越严重。(4)临床及实验室参数: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症状、体征、妇科内诊、超声检查结果;取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IL)-1、IL-6。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 vs 66.67%,治愈19 vs 6例、显效14 vs 12例、好转7 vs 12例、无效5 vs 15例)差异显著(χ2=8.020,P=0.037)。

2.2两组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局部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局部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局部体征评分比较分)

2.3两组用药前后炎性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1、IL-6、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4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用药6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17.78%)明显高于研究组(2.22%;χ2=4.290,P=0.029);治疗后,研究组1例塌渍皮肤处红痒,对照组1例皮肤药疹,未处置即缓解。

表2 两组用药前后炎性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3 讨 论

老年女性全身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局部抵抗力薄弱,血液黏滞,卵巢功能进一步减退,生殖器官蒌缩,易受感染,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可演变为CPID,严重者形成宫腔积脓、肠梗阻、败血症。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因机体虚弱,脏腑失养,外邪人内、侵人胞宫、胞脉,冲任受损,导致湿驻血瘀。既往多用单一抗生素治疗,疗程长,疗效不佳,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下降,药物通过肝肾代谢,副作用大、难以坚持。因而研究采用中药塌渍和灌肠内外相结合方法治疗老年CPID,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中药塌渍法是用中药煎煮浓缩,借中频脉冲治疗仪靶向给药,将中药以离子状态导入腹部。中药塌渍和灌肠内外相结合疏通气血,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癥止痛,适用于各种炎症及疼痛,起到消炎、镇痛、消肿的作用,辅以热效应减少了炎症渗出,促进炎症的吸收,中药外治经穴位和经络沟通内外,调节神经体液,提高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防病能力。中药外治靶向作用起效迅速,药物不通过肝肾代谢,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多途径共同靶点治疗,协同作用,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促进炎症吸收、病理组织恢复,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灌肠塌渍方中的红藤、败酱草、双花地丁、山慈菇清热利湿、消炎止痛、活血化瘀;土茯苓清热利湿;当归补血活血止痛和祛瘀止痛,减少血管阻力。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川楝子疏肝除湿、行气止痛;元胡对各种疼痛有镇痛效果,亦可降低红细胞聚集,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陈琰〔7〕指出败酱草能够提高溶菌酶的水平,增加白细胞、网状细胞吞噬能力和促进抗体形成,因而达到消炎抗菌的目的。陈淑玲等〔8〕研究表明,败酱草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有效,多用于治疗妇科、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炎症。红藤和败酱草含有茶多酚,葛华等〔9〕研究发现茶多酚可控制炎症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周露露等〔10〕研究表明,茶多酚中儿茶素是天然抗氧化剂,有抗菌、抗肿瘤、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抑制肥胖、抗病毒等作用。红藤、败酱草、川楝子均含有黄酮类物质,胡娈倩等〔11〕研究黄酮类能够清除血中自由基,具有抗氧化、抗血管异生、抗癌、抗炎、抗过敏和抗病毒作用。党参黄芪益气、活血、补虚、提正、祛邪。刘新英等〔12〕研究证实,补气活血的药物可促进局部血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 增强机体免疫和激发机体机能,达到消炎抗菌、组织修复的目的,减少复发。老年人CPID病证多为湿热血瘀型,治则重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兼固本培元,气血双补,使气血通畅,瘀血、湿热得以祛除。而上述药物合用,共行清热祛湿、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效。

毕海平等〔13〕研究显示,IL-1由活化的巨噬细胞所产生,能够刺激参与免疫反应的炎症因子。杨静等〔14〕研究显示CPID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霍素明〔15〕研究显示,CPID妇女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炎症刺激内皮细胞病理改变,造成血流减慢,淤血滞留引起血液黏度升高,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治疗原则,降低细胞炎症因子,降低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对CPID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采用中药塌渍治疗老年CPID,使药物通过人体皮肤及腧穴,入经络,入脏腑,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加之灌肠通过肠黏膜吸收直接达病灶,增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以达到治疗各种慢性炎症的目的。兼顾提高老年人正气,改善患者全身功能,达到调和气血、清热祛湿的功效,提高治疗效果。全方活血祛瘀与清热除湿并重,补血补气扶正,标本兼顾,不但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和局部全身体征,同时使炎性因子、血流变学指标水平及复发率下降,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灌肠体征局部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