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彩超参数诊断高血压与颈动脉病变及高龄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交互关系

2023-11-27王明玉杨茹董青周玲周芯羽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变异性颈动脉颈部

王明玉 杨茹 董青 周玲 周芯羽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功能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1)

高血压是指流动血液对血管壁的作用力持续高于正常值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达27.9%,且比例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可通过锻炼、饮食和药物等方式控制疾病进展,若出现长期高血压变异性,将会增加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2〕。研究表明〔3,4〕,高血压的病理基础为血流持续冲击引发的小动脉内膜增厚致使管腔狭窄,血小板在损伤血管壁聚集,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形成血栓。Hu等〔5〕证实,高血压的长期发展可影响动脉血管壁的正常生理功能,侵袭心、肾等重要脏器官,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而临床及时预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对降低血管损伤程度,预防疾病发生、改善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检测血管病变与否的金标准,可有效根据造影剂的实时走向判断病变的位置,但其为有创检查,高血压患者无法认同和接受,且检测时易提高血管损害的风险,加剧患者负担〔6〕。颈部血管超声可观察颈部的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在诊断颈动脉病变存在较好的优势〔7〕,本研究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参数诊断高血压和颈静脉病变,并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3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成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及颈动脉斑块组。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首次入院治疗,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8〕,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时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140 mmHg,舒张压大于90 mmHg;② 年龄≥60岁,病例齐全者;③ 未接受系统降压疗法;④ 学历小学以上,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肝、肾和心脏等器官衰竭者;② 合并恶性肿瘤者;③ 既往存在颈动脉病变者;④ 继发性高血压;⑤不配合基线资料采集,不耐受颈部血管彩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颈部血管彩超 使用美国GE的Vivid E7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医师,采用仰卧体位,头颈部后仰;临床医师沿着患者血管走向行纵向和横向切面查体,在颈总动脉分叉1.5 cm位置,应用二维模式测定颈动脉近端、窦部和远端的IMT数值,平均值为其最终输出值,根据IMT数值分组:IMT<1.0 mm为内膜正常组;1.0 mm≤IMT<1.5 mm为内膜增厚组;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9〕:局部血管壁增厚,并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条件:①IMT≥1.5 mm;② 局部IMT增厚超过50%,未见管腔内闭塞;③ 局限性隆起凸入管腔≥2.5 mm,其中不稳定斑块为软斑和溃疡斑,前者在影像学表现为回声低、血管腔狭窄;后者为壁龛影像,边沿回声低,血栓形成时管腔存在低回声。

1.3血压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顺泰Oscar2动态血压分析系统,测定患者早8时到次日8时的动态血压,测量频次:白天15 min/次,夜间30 min/次,符合90%的血压测量为结果有效,用作后续研究指标,变异系数为血压标准差和血压平均值的比值,收集24 h血压相关数据: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d)和夜间(n)收缩压和舒张压(dSBP、dDBP、nSBP、nDBP)、24 h SBP和DBP变异性(24 h SBPV、24 h DBPV)、dSBPV、dDBPV、nSBPV和nDBPV等。

1.4基线资料收集 采集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基线资料,如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年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连续变量,糖尿病(否=0,是=1)、吸烟史(否=0,是=1)、饮酒史(否=0,是=1)、性别(男性=0,女性=1)等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检测、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不同颈动脉病变组患者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 3组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24 h SBPV、24 h DBPV、dSBPV、dDBPV、nSBPV和nDB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斑块组上述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和内膜正常组(均P<0.05);内膜增厚组上述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均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均P<0.05)。见表1。

2.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单因素分析 不同颈动脉病变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年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和糖尿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颈动脉病变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

表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单因素分析

2.3IMT与血压指标的相关性 3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MT平均值为(1.14±0.22)mm,IMT分别与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24 h DBPV呈正相关(均P=0.000)。见图1。IMT与dSBP、dDBP、nSBP、nDBP、nSBPV、nDBPV、dSBPV和dDBPV无相关性(r=0.102、0.098、0.105、0.045、0.054、0.034、0.041、0.032,P=0.068、0.080、0.060、0.422、0.335、0.544、0.464、0.568)。

2.4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病变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指标间不存在共线性关系,24 h SBP、24 h DBP、24 h SBPV和24 h DBPV是颈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预测方程为logit(P)=-1.164+0.732×24 h SBP+0.504×24 h DBP+0.603×24 h SBPV+0.553×24 h DBPV。

图1 IMT与24 h SBP、24 h SBPV、24 h DBP、24 h DBPV相关性

表3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可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颈动脉壁厚度,诱发颈动脉僵硬,形成颈动脉斑块,减少大脑血液灌注和供应,提高脑卒中、脑缺血等发生率〔10〕。Karabiyik等〔11〕证实,在高压力情况的基础上,血流可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和冲击力,损害血管内壁,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得血小板聚集于血管内壁,促进成纤维细胞增生,形成附壁血栓,因而对高血压患者行动脉粥样硬化筛查,对提前预测颈动脉病变,减轻血管不可逆损伤,延缓疾病进展等具有重要作用。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是目前筛选颈动脉病变的常见方式,因颈动脉位置浅、分布广泛,超声IMT定量指标可预测大动脉病变,临床将其应用于动脉病变筛查,但其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关系尚未阐明〔12,13〕。本研究结果提示,血压变异性和血压等促进颈动脉病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付丽娟等〔14〕结果一致。

血压变异性与心脏、视网膜眼底等靶器官有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病发率,而24 h SBPV、24 h DBPV等可作为反映血压变异性的有效因子,血压变异性加大血管内压力和剪切力,加速内皮细胞掉落,缩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动脉粥样硬化又可增加血压变异性的波动性,二者互相作用,降低颈动脉血管顺应性,形成颈动脉病变〔15,16〕,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血压与颈动脉病变的交互关系,Gosmanova等〔17〕研究表明,年龄、男性、非裔美国人的种族、离婚或丧偶的状态等社会人口变量、低基线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高SBP和DBP等临床资料和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等并发症都与高血压变异性相关,即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患者SBPV的升高与全因死亡、冠心病、脑卒中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吕媛媛等〔18〕研究发现,高血压病程超过10年可促进冠脉病变发生、发展。本研究样本量和样本来源存在局限性,仍需纳入多中心样本,以验证数据和模型趋势性和准确性;同时血压变异性应用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和多普勒超声检测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和血流最大剪切速率等有待研究。

综上,颈部血管彩超可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颈动脉病变,且血压变异性可参与颈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造成靶器官损伤,而IMT是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血管损害的有效标志物,对预防、预测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变异性颈动脉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