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肺穿刺中QC弹枪式活检针的应用效果

2023-11-27徐振徐英远盛秀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气胸进针预测值

徐振 徐英远 盛秀梅

(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山东 滕州 277599)

肺癌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大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发展成中晚期,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加重患者的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及早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方式治疗,对降低肿瘤恶化的风险程度,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1~4〕。X线片属于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诊断方式,通过观察患者肺内体积可以直接确定患者病变的部位和大小,但是仅仅针对体积较大的病变组织,而对于体积较小的结节性病变组织识别效能较低,尤其是针对肺尖、心、肋膈角等病变部位的检查,非常增加漏诊率,严重降低临床诊断效能,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效果。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则会有可能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生命健康〔5〕。有研究表明,采用CT扫描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率〔6〕。超声引导穿刺使用的Quick-Core弹枪式活检针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7〕。本文主要探究Quick-Core弹枪式活检针在经皮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检查的116例疑似肺癌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存在病变。按照诊断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55±6.35)岁;病变部位:左肺下叶8例、上叶18例,右肺下叶15例、中叶5例、上叶12例。病灶直径1.02~13.25 cm,平均(7.65±2.75)cm;对照组男、女各29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9.61±6.29)岁;病变部位:左肺下叶10例、上叶16例,右肺下叶13例、中叶7例、上叶12例。病灶直径1.13~13.19 cm,平均(7.59±2.81)cm。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一般资料完整;②未在研究前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精神异常,配合度较低;②患者合并其他肿瘤疾病;③患者存在无法控制的剧烈咳嗽;④其他肺气肿、肺纤维化或其他心肺疾病导致的严重肺功能减退者。本次研究通过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对照组方法 采用螺旋CT进行常规检查,仪器采取双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仪器参数设置如下,电流130 mA。电压120 kV,螺距1.5 mm,层距、层厚的选择均为2.5 mm。检测前对患者进行扫描基础呼吸训练,训练患者进行深呼吸之后屏住气,进行扫描,先从患者肺尖开始进行扫描直到肺底,一次完成扫描过程。扫描之后获得基本图像,对该图像进行容积重建、平面重建分析,确立病灶情况,记录整理。

1.4观察组方法 术前完善血常规、生化、凝血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行胸部增强CT扫描,定位病变位置,以免反复进退加大组织损伤。穿刺前做好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正确呼吸屏气,以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术中,调整患者体位,测量最佳进针角度及深度。术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采用弹枪式活检针,规格QCl6G、18G,国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3150909号,德迈特医学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沿穿刺点进针,到达预定位置,重复CT扫描确认无误后迅速激发活检枪取材,并观察有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取出标本后甲醛溶液固定和涂片,送病理及细胞学检查。

1.5观察指标 ①两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分析。敏感度=A/(A+C),特异度=D/(B+D),阳性预测值=A/(A+B),阴性预测值=D/(C+D)〔A真阳性、B假阳性、C假阴性、D真阴性〕,准确率=检出例数/病理活检例数。②根据活检穿刺操作情况统计取材成功率、穿刺成功率。③记录患者穿刺活检术后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6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2.1观察组取材成功率、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均为100%。其中一次性成功43例(74.14%),二次成功11例(18.97%),三次成功4例(6.89%)。

2.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气胸出血发生率各6例(10.34%),其中肺内出血2例(3.45%),咯血4例(6.90%)。

2.3两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 观察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应用于临床检测。见表1。

表1 两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度比较〔%(n/N)〕

3 讨 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伸入气管、支气管中,进行肺部肿瘤组织活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应用与胸部病变的检查,可以较为清楚地发现胸部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对于胸膜的病变也可以起到较好的诊断作用。大多数情况下CT可以较为精准地定位周围型肺癌。但如果病灶位于肺不张的肺组织,对病灶进行的CT检查无法取得清晰显像。CT引导下进行的活检取材较完整,操作简便,弹枪式穿刺活检应用较多。患者即使处于正常呼吸状态,也会干扰到活检定位的准确度,如果患者的病灶直径较小,是很难以定位的,活检过程中稍有不慎都极易误伤周边组织,引发出血、气胸等并发率〔8,9〕。既往研究发现,病灶体积越小,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10,11〕。胸腔的气体干扰,给持续重复定位取材增加了困难。一般都需要择期另行第2次穿刺活检〔12〕。如果可以在使用Quick-Core弹枪式活检针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时,针对上文提到的检查方式容易引发气胸的缺点加以重点改善,是可以提升穿刺和取材的成功率的,避免对患者造成更多伤害,同时也能提升活检诊断的准确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QC弹枪式活检针应用与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可实时显示穿刺切割针在的进针状况,保护周围肺组织〔13,14〕。改良弹枪式方法,重复多次取材安全、便捷,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不高〔15,16〕。注意控制穿刺次数,最好是一次完成穿刺取材,最多不超过3次,以避免造成假阴性〔17〕。穿刺活检枪可以安全便捷地获取高质量组织标本,有助于提升病理科检验等工作成效,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18,19〕。穿刺活检针的回缩手法,易于控制,对肺组织损害轻,有助于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其他文献〔20〕报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为了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根据不同穿刺位置采用不同的穿刺活检针的使用方法,靠近大血管及心脏、气管肿块,以回缩手法为最佳选择,可减少医疗风险〔21,22〕。术后气胸多数无须处理,少数患者发生气胸并发症,需闭式引流。为减少QC弹枪式活检针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引发的其他并发症,要注意:①操作准确。②选用大小适合的穿刺针。③进针后复查CT扫描,计算准确进针方向和深度,或在术前进行PET-CT扫描定位,尽量避免反复进退,减少肺部组织损伤〔23,24〕。④注意穿刺的宣教。⑤术后予以镇咳处理。

综上,QC弹枪式活检针应用于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对肺癌的诊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操作简单、诊断精准、安全可控的特性。

猜你喜欢

气胸进针预测值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800kV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夏季实测值与预测值比对分析
法电再次修订2020年核发电量预测值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23例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