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2023-11-27贾贤达胡晓敏时秀文张洪江杨庆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易损颈动脉性质

贾贤达 胡晓敏 时秀文 张洪江 杨庆华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1超声科,河北 张家口 075100;2神经内科;3心血管内科)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加之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内外诱发因素的增多,各种类型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加之合并疾病较多,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威胁〔1〕。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当前被认为是引发并加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因,当颈动脉易损斑块或其成分脱落后则会导致远端颅内段血管栓塞的发生〔2,3〕。由此可见,对颈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诊断及评价是当前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4〕。临床资料显示,若颈动脉斑块不够稳定则会导致颈动脉严重狭窄的出现并诱发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5,6〕。当前临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内超声(IVUS)被认为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金标准,但因其操作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耗材及较高的技术水平,导致其无法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造影术(CTA)也因本身仪器昂贵及花费较高,操作复杂而应用受限〔7〕。由于超声诊断本身具有较强的无创性,操作简单,可重复性也较强,这使其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首选诊断方法〔8〕。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可用来检测颈动脉新生血管的数量、走行、分布等情况,弹性成像技术可用来计算斑块的弹性比值判断斑块的稳定性〔9〕,但二者联合应用的研究较少。本文就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除外心源性病人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例,女88例,男112例,年龄60~78〔平均(67.58±4.10)〕岁,收缩压118~190 mmHg,平均收缩压(145.36±15.10)mmHg,舒张压60~107 mmHg,平均舒张压(85.36±10.21)mmHg,心率54~95次/min,平均(76.25±10.65)次/min。纳入标准:斑块厚度≥2.0 mm,长径≥10.00 mm;斑块位于颈动脉后壁;患者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及随访。排除标准:锁骨下动脉后壁的斑块;心功能不全者;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者(心率>100次/min);斑块内存在较强的回声后伴随着明显的声影。

1.2方法 二维超声:患者呈仰卧位,头后仰偏向对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患侧的常规超声检查,探头频率6~15 MHz。检查范围:双侧颈动脉横切面与纵切面,并对颈部斑块大小、位置及形态特征等进行观察,判断回声类型及狭窄程度。稳定斑块:斑块表面光滑,形态较规则,呈中等或强回声,纤维帽完整性较高〔10〕。易损斑块:表面粗糙,形态不规则,在内部能够观察到明显血流信号,呈中等或强回声大片斑块。

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常规超声检查后,切换实时成像模式,选取斑块进行常规及弹性成像。探头保持与血管方向呈垂直状态,施加一定静态压力,分析加压前后的回波信号,获得组织弹性图,确保斑块位于取样框正中位置,斑块区定义为A区,红色显示为固定图像,对斑块应变值进行记录。同时将声学非线性参数(B/A)值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变率并进行计算。通过积分法对颈动脉弹性成像进行评估:斑块成像颜色为绿色(1分);斑块成像颜色为蓝绿混合(2分);斑块成像颜色以蓝色为主,带有少量绿色(3分);斑块成像颜色为蓝色(4分)〔11〕。

1.3观察指标 采用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形态、表面是否有溃疡、纤维帽是否连续、斑块内部脂质核心回声、斑块基底部线样回声连续性;采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走行、分布等情况;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检出率;统计不同斑块类型及性质实施超声高精细血流检查时的应变值及应变率;分析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百分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二维超声与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二维超声图像可见斑块位于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后壁,形态欠规则,纤维帽不连续,表面未见溃疡,基底部回声不明显,内部未见明显脂质回声。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图像,斑块的结构欠规则、表面不连续、内部为低回声、可见明显新生微血管。见图1。

2.2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对比 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与二维超声图像比较,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灵敏度〔85.21% vs 72.45%〕、特异度〔83.69% vs 74.02%〕及准确度〔86.88% vs 72.05%〕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

2.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 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检出易损斑块135例、稳定斑块65例。二维超声检出易损斑块129例、稳定斑块71例。

2.4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不同斑块类型、性质的应变值及应变率对比 易损斑块及稳定斑块实施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不同斑块类型、性质的应变值及应变率比较,差异显著(P<0.001)。见表1。

表1 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不同斑块类型、不同斑块性质的应变值及应变率对比

2.5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对比 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斑块性质弹性评分对比〔n(%)〕

3 讨 论

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颈动脉的管腔结构及血流动力学信息,是临床医生公认的诊断颈动脉疾病的首选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手段。鉴于血流、组织运动均会产生多普勒信号,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应用壁滤波器去除干扰的杂乱信号与运动伪影,这种处理方式将重叠在杂乱信号中的低速血流信息被滤掉了,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微小血管的检测,常规彩色多普勒很难检测到〔12〕。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提高了空间和时间分辨力,对极低速度的敏感性明显增加,对低流速、低流量的血流检测更为敏感,能更有效地检测较弱流速血流信号,血流外溢伪像减少,可真实地反映微小血管的灌注情况,更有利于检测颈动脉新生血管的数量、走行、分布等情况〔13〕。

弹性成像技术凭借其较高的诊断价值,被认为是评估粥样斑块的组成成分及易损性的可靠方法,同时可对血栓的硬度和形成时间进行判断,或对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14〕。同时采用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斑块的部位、数量、大小、回声强度计算斑块的弹性比值,比较不同回声斑块的弹性比值大小,判断弹性比值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为不稳定斑块的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常规超声相比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6〕;采用超声高精细血流联合弹性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同形态及性质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弹性评分具有辅助诊断的能力,但其仍然属于半定量分析,在诊断结果上可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该操作方法的应用多需要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科学全面地对斑块内部血流情况及性质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猜你喜欢

易损颈动脉性质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
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疗效
更正声明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