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女性AMI患者年龄及疾病类型的相关性

2023-11-27王黎明王清张娜朱粮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胆红素高龄心肌梗死

王黎明 王清 张娜 朱粮

(1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 青岛 266100;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心外监护室)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诸多发达国家已成为成年人发生全因死亡的主要原因,也占据了全球范围内死亡人数的30.8%~40.0%,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已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结合既往研究经验发现,老年AMI患者在治疗方法上的表现相对复杂,病死率较高,预后表现相对较差,其中更是以女性患者的病情表现最为严重。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及疾病类型进行分层,则有利于帮助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成功率。近年来,有关研究报道指出,胆红素本身作为一种有效的内源性抗氧化剂,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及效果,可对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产生较强的清除作用,由此对氧化低密度蛋白的摄取进行有效抑制,帮助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进展〔2〕。但胆红素在一般情况下表现出了动态变化,并随着急性应激(如心肌梗死)呈现出了不断升高的趋势,表现为发病后7 d血清胆红素水平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但随着病情稳定不断降低〔3〕。本研究拟分析血清胆红素与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类型老年女性AMI患者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女性AMI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合理用药指南》〔4〕中诊断标准;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缺失者,病例资料不全者;既往有血运重建史〔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因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所引起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异常升高者;合并存在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脏病、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者;合并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感染性疾病者、良恶性肿瘤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按照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组<75岁,n=41)及高龄组(≥75岁,n=67),对比两组女性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胆红素与AMI患者年龄的关系;按照不同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69)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39),先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胆红素与AMI患者类型的关系。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AMI部位、合并疾病、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间接胆红素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组及高龄组临床资料比较 老年组及高龄组BMI、病程、AMI部位、合并疾病、吸烟史、饮酒史、空腹血糖、直接胆红素、TC、TG、HDL-C、LDL-C、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与老年组相比有脑血管疾病病史比例较高、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组及高龄组临床资料对比

2.2老年组及高龄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血管疾病病史、间接胆红素水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疾病病史〔β=1.022,Waldχ2=3.995,OR(95%CI):2.532(1.012~6.582)〕及间接胆红素水平〔β=1.021,Waldχ2=12.255,OR(95%CI):4.255(1.553~10.695)〕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年龄相关(P<0.05)。

2.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临床资料对比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年龄、BMI、病程、AMI部位、合并疾病、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疾病史、空腹血糖水平、直接胆红素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TC、TG、LDL-C、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相比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临床资料对比

2.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间接胆红素水平、HDL-C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疾病类型密切相关〔β=1.657,Waldχ2=0.146,OR(95%CI):2.365(1.212~5.336),P<0.05〕。

3 讨 论

在当前临床工作中发现,尽管实施再灌注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但AMI的发病率仍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且在世界范围内仍被认为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5〕。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帮助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当前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用于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可靠手段,但其费用相对较高,患者住院不便〔6〕,使得在临床工作中仍然多结合患者的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传统生物标志物如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等已获得广泛应用,且各类生物标志物也多被用于预测并评估AMI患者的不良结局〔7〕。

胆红素作为一种血红蛋白经过体内代谢后所获得的最终产物,在既往临床工作中多被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脏功能,但既往有资料显示,内源性胆红素的存在能够通过减轻机体自由基所介导的脂质及蛋白氧化作用,由此避免对机体的组织造成损伤〔8〕。正是由于氧化型LDL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具有核心作用,也使得胆红素在机体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硬化工作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9,10〕。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龄女性更加容易出现临床事件,且间接性胆红素对其产生的保护作用与老年女性患者相比相对较弱,其作用机制表现为胆红素本身能够在患者体内发挥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并间接或直接与白蛋白、脂肪酸的结合产生抑制效果,从而对抗LDL氧化,并发挥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效果,同时还具有较为突出的细胞保护作用〔11,12〕。本研究显示,间接胆红素水平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疾病类型密切相关。分析原因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较重,冠状动脉内膜表面及脂质斑块受到严重损伤,心肌细胞也会因缺氧而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自由基及氧化物质,随后大量消耗抗氧化物质,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后,机体则会开始释放出大量胆红素,导致胆红素水平提高〔13,14〕。

综上,入院时血清胆红素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年龄、心肌梗死类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能够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胆红素高龄心肌梗死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超高龄瘙痒症1例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