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

2023-11-22张小凤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盐官镇新合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提质双减效率

■ 张小凤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盐官镇新合小学)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最重要的研究项目来说,教师要逐步关注阅读的内容,并且克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感知能力,细致地提取文本中的信息,并且获得知识上的积累。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当前“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在深刻感悟的基础之上,体会到文本的魅力,并且获得更多对文本的透彻理解。因此,在当前“双减”环境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需要教师下足功夫,真正研究语文课本,并且从课内外阅读内容中提取相应的经验,真正帮助阅读课程提质增效,为学生的阅读发展和阅读效果提升奠定基础。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时间偏少,学生难以获得优质阅读体验

在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由于教师想要尝试多种教育方式,并且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方法,因此,很多教师在“双减”背景之下,也愿意尝试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对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支持。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之中,分配时间不够均衡,针对阅读教学的时间给予的偏少,或者安排的密度不够。教师安排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更加有限,无法真正提取有效信息,也无法获得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不同,因此,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对阅读提升兴趣,也无法真正用短时间积累更多的信息和能量。

2.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无法获得阅读的互动性

阅读的教学形式单一,难以真正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小学阅读教学活动。这是当前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很多学生在谈起对语文阅读的学习时,仅仅是利用默读或自己阅读的形式,对课文进行相应的了解。但是,教师阅读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和枯燥,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中互动性较弱,学生和教师没有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同样也没有互动,学生的学习感受无法真正施展出来,导致在阅读中出现不自信的现象。因此,难以形成学生在阅读之中的互动发展。

3.阅读评价较为落后,学生无法发现自身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在现代的阅读教育之中,要想真正提升阅读的教育质量,发现学生在阅读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让学生进行适时的改进,就要对阅读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但是,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方面较为缺失,难以形成真正的综合评价体系,学生之间的互评也相对缺乏规范性。每次随意的阅读评价,很难真正让学生明白自己在阅读之中的表现,也难以发现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阅读评价较为落后,也是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4.阅读效率较低,未与“双减”政策匹配

学生的阅读效率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就是为了学生能减负增效,真正提升阅读效率,才是当前需要转变的方向。但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很多学生在阅读时,由于阅读方法不够得当,还存在阅读效率较低的现象,不能与新时代的“双减”政策相匹配,也无法真正做到提质增效,这都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性

1.能增强阅读的有效性,提升阅读课堂的效率

在现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非常重要,而通过现阶段的“双减”政策的融入和熏陶,不仅能提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并且能在语文课程中,提升阅读课程的效率。因为“双减”就是为了让学生们提质增效,帮助学生在减轻负担的基础上能增强自身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当前的“双减”环境下,教师教学措施的改进,能增强阅读的有效性,提升阅读课堂的效率。

2.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文本的价值

在当前的“双减”环境下,教师教学措施的改进,不仅能提升课程的教育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也能被激发出来。因为面对原先枯燥的阅读模式,学生们仅仅是对课本进行相应的阅读,没有课外内容的融合,也没有教师精心的指导,因此,在进行阅读中提质增效,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展示文本的价值,获得学生阅读的经验。

3.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面

在当前的“双减”环境下,教师教育措施的改进,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展示学生学习价值的基础上,还能通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形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有效性,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多的认知。学生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拓宽学生视野方面也有很大的功效。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1.深入情境开展阅读,在提升兴趣的基础上提质增效

阅读教学本身就不能一成不变,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这个群体,他们好奇心较重,学习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传统的默读、大声朗读,或者自己阅读的形式,已经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也难以提升新时代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当前的阅读教学提质增效过程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减轻学生负担这个原则,同时,还要提升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真正开展情境化阅读的形式,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我们要开展情境式阅读,真正实现在“双减”环境下阅读教学的提质增效。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课《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通过教学简介,让学生知道这是苏联作家所写作的一篇文章,而文章中通过兄弟两个在草地上玩耍时,“我”的发现,讲述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给他们带来的探索发现的喜悦。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情境教学的意义。因此,在《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情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内容,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们坐在草地之中,思考草地中的风景是怎样的?通过联想和想象,不仅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坐在草地之上,吹着微风、感受着浓郁的空气清新的场景,同时,也体会着大自然所带来的惊喜。教师在这时,可以让学生的想象与作者的体会相融合,带领学生走进这篇课文去阅读和欣赏,并且配一些轻音乐在课堂之中,让学生将作者所看到的情景与自己脑海中的情境相结合,真正投入到阅读之中。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观赏一些蒲公英飞扬的场景,看一看草地上的场景,真正让学生来体验阅读的趣味性。在阅读以后学生们要相互交流,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而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作者当时所赋予的情感又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着手写这篇文章?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得饶有兴趣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进日常生活之中,去游览草地,感受作者当时的美妙,并且沉浸在草地的玩耍之中,真正与作者合为一体,在形成生动趣味的阅读模式之后,不仅减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利用情境式阅读的模式,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获得了阅读的最高境界。

2.开展批注式阅读,在整合文本内容上提质增效

在进行小学生阅读教学时,由于学生要处理大量的文本信息,但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形成自己的批注,也没有展开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因此,缺乏一定的效率。由此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对重点字词、重点语句和作者情感的内容进行批注和整理,真正让学生在整合文本内容上,提高自身能力,做到阅读课程提质增效。

例如,在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火烧云》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批注式的阅读模式,提高自身的阅读效率,整合课文的基本内容,真正与学生开展交流,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笔勾勒重点、标注词汇的意思,并且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让教师进行指导,真正在后期做到查漏补缺。第一次阅读,教师能指导学生们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语句进行标注,在第一遍阅读后,先自己解决,不会的和同桌进行交流,如果在两个人都解决不了的前提下,分小组进行讨论解决,最终由小组长汇总难点问题给教师,让教师帮助学生们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难点。在第二遍阅读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比如,教师提出问题:“火烧云有哪些形状呢?”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开展阅读,并且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火烧云的形状。学生们通过阅读的形式,标注出火烧云有的像马、有的像狮子、有的像狗,通过不同颜色笔的标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了回答,学生们也能有效整合文本内容,不仅获得了丰富的阅读信息,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的效率,让每一遍阅读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有效果。

3.利用朗读式阅读,在情感体验中提质增效

朗读式阅读的方式,不仅具有传统意义,同时,也带有现代意义。在新时代的“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并且采用适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意境,教师就一定要利用朗读式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情感中,让小学阅读课程提质增效。这里的朗读就是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对课文的内容赋予自己的情感,并且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赋予课文一些情感,并且能让自己更好地掌握阅读文本的技巧。在朗读之后也要取得相应的效果,真正让学生感知语言能力,促进语言发展。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时,教师就能让学生利用朗读式阅读的形式,体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仪式,真正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以及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感受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革命先烈的伟大历史。因此,在进行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朗读式教育模式,让学生重点感受当时的情景,感受到当时激动的国家领导人站在天安门广场之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个事实。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肯定是让学生一读了之,但是,现代的朗读教学之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读、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要不断指导学生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并予以纠正。在朗读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声音洪亮而自信,语调抑扬顿挫,真正体会当时的场景,并且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其中,与毛泽东同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真正在朗读时体验到开国大典的气势,通过朗读式教学的模式,学生们不仅对这篇文章有了更加深层的理解,同时也拓展了自身在朗读方面的技巧,增加了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使阅读教育提质增效。

总之,在当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利用不同角度进行阅读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双减”背景之下,我们要逐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学习的效率,才能符合新时代的教育形式,才能让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因此,在“双减”背景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育首先要深入情境开展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还要开展批注式阅读的形式,让学生能在脑海中整合文本,对文本加深理解;最后还要采用朗读式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基础上理解文本,感受当时的情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提质双减效率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为城市提质而歌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