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端砚的制作技艺与传承

2023-11-17莫仕坚砚韵堂端砚行

天工 2023年18期
关键词:制砚砚石端砚

莫仕坚 砚韵堂端砚行

一、端砚制作技术

端砚产自广东省肇庆市,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而今已从实用品变为珍藏品。从汉唐到现代,制砚工匠对端砚的制作费尽心血,历尽艰辛。端砚的制作考验的是制砚工匠的技术。从采石到选料制璞,再到雕刻,都对制砚工匠有较高的要求。采石需要进行选址,而且必须要人工开采,对制砚工匠的经验和体力的要求较高,开采难度大。选料制璞则要求制砚工匠会“相石”,能分辨砚石好坏,需去除不好的部分,并分成不同形状的砚石。雕刻十分考验制砚工匠的刀法,其通过深浅来划分空间,即通过深雕表现层次,浅雕表现线与面之美。砚石制作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雕刻。制砚工匠各使其法,制作出一方方形制各异的端砚。以下是对端砚制作过程的介绍。

一方端砚的制作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从采石开始,就需要制砚工匠进行人工开采,开采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对于制砚工匠来说是非常辛苦的工作。采石是制作端砚的基础,也是端砚制作过程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石材的品质决定了能否创作出优品、精品。有经验的采石老师傅可以很准确地判断砚石的走向,只有顺着石脉开采,才能开采出完美的砚石。开采后需要进行挑选,将优劣石分开,将砚石按优劣划分等级,或者把有瑕疵的部分去掉,裁切成不同形状的砚石。

选择好砚石后,将一块砚石中最好的部分留作砚堂使用,这就要求制砚工匠具备“火眼金睛”,“火眼金睛”的练成也是日复一日的制砚经验的积累。选择优良的砚石后,接下来进行下一步工作——设计。设计是制作端砚作品的基础,这一步非常关键,不仅要求制砚工匠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化修养,还要有很好的美学基础,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构图和布局。端砚作品设计讲究“因石而制、随形而为”,就是根据端砚石材的天然特性进行设计,形状有方形、圆形等,规格可大可小,主题可山水,可人物或动物,也可植物,不拘一格。

设计完成之后就是雕刻,这是端砚成型的关键,要求刀工炉火纯青,在一方砚石上用刻刀作画,雕刻题材丰富,有山水、人物、动物、植物、建筑、文字等,雕刻手法有深雕、浅雕、浮雕、透雕,还有线刻,要求每一刀都精准,力求完美刻画。雕刻完成之后需要打磨砚石以去除凿口和雕刻的痕迹,然后需要上墨,使砚的色调统一,最后根据需要配上尺寸、形状相符的木盒或锦盒,这样一方端砚才算是完成了所有工序。

二、端砚制作艺术

端砚是文房四宝中砚石类的佼佼者,从古代多用毛笔写字到现代逐渐少用毛笔写字,使得端砚的磨墨功能逐渐被人们所忽视,端砚也从实用品向收藏品方向发展。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端砚作为文人墨客使用的文房用具,其以实用为主,形制较为简单。到了宋代,历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肇庆出产的砚石逐渐出名,为文人墨客所熟知,同时对端砚的观赏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时期的端砚不仅满足了文人墨客的使用需求,还出现了精美的雕饰,成为文人墨客书房中的实用艺术品,并向珍藏品的方向发展,进而推动了端砚艺术的发展。明清时期是端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创造出了许多砚形砚式,端砚也开始作为礼物赠送友人。这个时期对端砚艺术层面的追求主要体现在设计和雕刻工序上,对雕刻题材的选择也体现出了其向艺术方面发展的迹象。

端砚的雕刻题材丰富多彩、数不胜数。例如,将山、水等自然景观刻画在端砚上,不仅表现出“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情感,也是创作者返璞归真的自然流露,体现了创作者感性的一面,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人物题材主要雕刻一些著名的人物,如政治家、诗人、文人等,主要是歌颂其在该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这类端砚一般用于收藏。动物题材丰富,原因是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性情各异的动物,通过刻画不同动物的神态、动作,增添了端砚的生机,体现了其灵动的艺术美感。而不同的动物有着不一样的形态特征,所以象征寓意也不同,如连年有余、富贵有余等,都是“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鱼的形象是传统工艺中经久不衰的题材,经常被运用在端砚雕刻中。植物题材方面,可将不同花卉、草木雕刻在端砚上,展现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如梅兰竹菊四君子,象征文人的气节;又如桃代表长寿,具有美好寓意,常被雕刻在端砚上。花鸟提篮的砚形有百花盛开、前程似锦的美好寓意,雕刻在端砚上赏心悦目。建筑题材多以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的形式出现在端砚上,搭配山水等自然景观,或表达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或表现隐居田园的休闲乡村生活景象。一些著名的诗句、经文、名言警句等也可作为雕刻题材,其可以增添端砚的文化韵味。神话故事也可作为雕刻题材刻画于砚石上,神话故事通常体现了人们的信仰,如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家喻户晓的故事,笔者就常用于端砚雕刻中。

《江南秋月砚》 莫仕坚/作

从汉唐到现代,制砚工匠从未停止过对端砚艺术的探索。作为一名端砚制作者,笔者也不断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文学艺术的借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提高端砚作品的艺术价值。可以说,一方端砚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添上了一笔浓厚的色彩。

三、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端砚制作技艺也需要与时俱进。对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需要国家、地方以及社区多加宣传,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机制等。端砚优质的砚石(老坑、坑仔、麻子坑)主要出产于肇庆羚羊峡烂柯山一带,部分绿端出产于北岭山脉小湘一带,宋坑出产于今北岭山公园一带,白端出产于七星岩一带。端砚的发展与传承需要扩大对端砚的宣传,如与全国各地的文旅项目合作,举办端砚文化艺术展,以便人们了解端砚的制作技艺、历史由来等。在肇庆的中小学举办端砚雕刻活动,让端砚走进校园,培养学生对端砚的认识,使他们切身体会雕刻端砚的不易,感受端砚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而使学生成为端砚文化的传播者。还可以通过举办端砚雕刻比赛,让制砚工匠以及端砚爱好者参与其中,大家一起切磋技艺、比拼高下,提高各自的端砚雕刻水平以及审美能力,从而为端砚的不断发展壮大力量。

《卧龙砚》 莫仕坚/作

端砚产业的发展除了硬件建设要有规模外,相关部门还要制定人才培养机制。一是通过培训和职称评定、称号授予机制等,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晋升机制;二是把后备人才培养纳入学校教育,形成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机制;三是通过宣传推介、市场引导、科技创新,吸引高素质人才涉足端砚产业,让更多的人了解端砚、喜爱端砚,从而促进端砚产业的多元发展。

端砚石是上天赐给肇庆的珍贵财富,保护与科学开发端砚石资源是端砚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肇庆市围绕保护与科学开采端砚石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大对端砚石的保护力度。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因端砚石开采基本上以属地管理为主,致使开采无序。2000 年开始,采取了封坑的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端砚石资源。二是对端砚石资源进行了系统普查,基本摸清了端砚石储量和分布情况,为端砚石资源的管理、保护、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三是加大普法宣传和执法力度,宣传法规政策,宣传保护端砚石资源的重要性,并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端砚石资源的行为。四是加强砚坑的保护与旅游开发。2006 年,开采于唐代的老坑遗址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砚坑也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并开放供游客观赏。

四、笔者的端砚代表作品介绍

1997 年毕业以后,笔者就开始从事端砚制作,2012 年6 月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砚韵堂端砚行”,创作出不少端砚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获得了不少奖项,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并且2020 年笔者荣获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称号。获奖作品如2014 年作品《枫桥夜泊砚》获得首届中国名师评选活动金奖,作品《福寿如意》获得第三届“中华砚”精品砚台金奖;2017 年作品《平湖映月》获得第二届肇庆市工艺美术成果展金奖;2021 年作品《锦绣河山》获得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展“岭南工匠杯”金奖等;2022 年作品《神龙戏珠》获得广东工艺美术“岭南工匠杯”评选活动金奖等。以下是笔者一些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品《龙腾盛世砚》是一方开采自宋坑的端砚,它的石眼晶莹剔透,石质细腻、滋润。笔者合理利用合理利用玫瑰紫、天青等砚石,在雕刻技艺方面运用了浅浮雕、镂空雕等技法。题材选用传统的云、龙,寓意太平盛世、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繁荣昌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金蟾戏宝砚》采用麻子坑砚石,花纹细腻且分布均匀,并将其花纹置于端砚的正中,以展示端砚石质之美。最名贵的两个石眼分布得非常美妙,下面雕一金蟾,这个碧绿的麻子坑石眼像一颗宝石,砚池的上半部分还有一个石眼,也雕一金蟾,灵动自然,寓意财运亨通、大富大贵,还可以辟邪,而且保留了砚池上方的金黄色石皮,这样可以使端砚作品的砚面色彩丰富,大气实用。在雕刻方面,笔者运用深雕、镂空雕、浅雕等雕刻技法,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富有层次感。作品《楼台秋色砚》采用坑仔岩砚石,形状就像一座山,此砚的布局就像中国山水画的布局,呈现出山下楼台亭阁、山上秋色渐浓的艺术效果。这方砚石主要是用硕大的砚堂来比喻远处,就像山水画中留白的效果,松树的遒劲以及山的巍峨很好地利用了砚石自身的特点,如石皮体现山的巍峨和秋的色彩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端砚制作技术主要包括采石、选料制璞以及雕刻打磨等,体现了对制砚工匠的体力、眼力以及刀工的要求;端砚制作艺术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和文化的赋能上。如今,端砚的制作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必须在端砚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方面狠下功夫,并且在端砚制作人才培养方面以及端砚石资源保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端砚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制砚砚石端砚
如何鉴别砚台
蒲会英《山村霞飞早》
探究徐公砚的制砚艺术与创新
荷叶形端砚赏析
徐公砚的工艺传承与创新研究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清·风字形端石砚
端砚收藏的来源
端 砚
吉林松花砚石产状及矿物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