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博物院宋代铜镜缠枝花纹的艺术特征分析

2023-11-17柏宇勤太原师范学院

天工 2023年18期
关键词:连珠花镜铜镜

柏宇勤 太原师范学院

一、缠枝花纹铜镜的形成与发展

(一)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镜装饰以动物纹为主,秦汉时期,在云气纹和动物纹影响下,具有云气纹和动物纹特点的,骨式明显、植物形态模糊的缠枝纹雏形开始显现。花纹的组织方式大体可以分为四方式、放射式、旋转式、同心圆式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传入我国,忍冬纹开始在我国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忍冬花(金银花)的枝叶演变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莲叶演变而来。忍冬和莲花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样,这意味着从周代开始到六朝,以动物纹为中心的装饰题材接近尾声,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

(三)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植物纹样更加盛行,比较著名的是宝相花纹、葡萄纹等。这一时期同时是缠枝纹的活跃期。其使用范围更为广泛,主题内容更为丰富,“S”形骨式更为自由流畅,整体造型特征经历了从纤细、繁缛到肥大、疏朗的演变过程。唐卷草纹这一东西方文化的结晶,与当时开放的外交政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奢华的生活方式分不开。

(四)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整体的社会政治背景是重文抑武的,所以缠枝纹的风格也由唐朝的富丽华贵转向精致内敛,此时的缠枝花纹造型基本稳定,为自由流畅的茎蔓特征和花中有花、花大叶小的花头。在整体的呈现效果上,更加注重写实风格,这与当时工笔花鸟画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而当时的市民文化和士大夫文化的兴起,也对纹样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已知的有明确纪年的宋代缠枝花卉镜烧制于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 年)。金代的铜镜装饰纹样更加多样化,有人物故事镜、花鸟镜等。

(五)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缠枝纹的整体结构特征在宋元的基础上变化不大。这一时期,许多外来纹样传入我国,人们开始借鉴、照搬外来纹样,没有做到与本国的文化相结合。

二、宋代缠枝花纹的造型特征分析

(一)缠枝花纹的构图形式

1.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手法,亦称“带状图案”,是图案花纹的一种组织方法。其是由一个单位纹样(一个纹样或两三个纹样组合为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在宋代的四花镜中就体现出这种构图手法。图1 是展览于山西博物院的宋代铜镜——四花镜,镜形是菱花形,在背纹的装饰中,就采用了二方连续的装饰手法,最靠近圆钮的一圈是双线雕刻出的15 个花瓣,呈放射性轮状排列,向外一侧则是以缠枝莲花纹以及枝茎叶为一个单位纹样,其间4 朵莲花柔美温婉,运用二方连续的手法进行环绕排列,单位纹样头尾相接排列,构成精美的装饰图案。

图1 宋代四花镜的二方连续排列

2.四方连续

四方连续是由一个纹样或几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向四周重复地连续和延伸扩展而成的图案形式。宋代菱花形缠枝花卉纹镜就运用了四方连续的手法(见图2),以圆钮为背纹的中心,骨架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表现在铜镜上是枝茎逐渐向四周蔓延,圆钮附近有一些闭合纹样,看起来像是水波纹,枝茎从水中生长出来,在整个枝茎的尾端,是一大朵的莲花向内卷起,温婉舒雅,在枝茎旁边饰以各种生长出来的小叶,整个画面线条流畅圆润,展现出含蓄的美。也可以将大朵的莲花看作是一个单位纹样,进一步分析其装饰走向。

图2 宋代缠枝花卉纹镜的四方连续排列

(二)缠枝花纹的表现手法

1.写实手法

宋代重文抑武,是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自古文艺不分家,艺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许多文人、士大夫开始作画吟诗,写实的工笔花鸟画也盛行一时,与唐代具有宗教意味的符号纹样相比,宋代的写实手法有较大发展,由于绘画技术的娴熟,人们越来越有自信去绘制更多的花鸟,工笔画中的植物纹样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也更加写实,比以往增加了一些更为细致写实的刻画。比如之前对于花纹中花蕊的刻画通常会用圆点来替代,而在宋代的三鹤穿花镜中则将花蕊进行真实刻画(见图3)。

图3 宋代三鹤穿花镜写实纹样展示

2.点、线、散点排布手法

在装饰的过程中,会运用许多的装饰纹样,若使用到连珠纹(又称联珠纹),则构成了画面中的点,官铸缠枝花纹镜中流畅的线条为线,除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外,还会采用散点排布的手法。图4 铜镜以圆钮为中心,以大朵菊花为单位纹样,构成散点排布,菊花之间的茎叶相联系,枝茎上蔓延出许多枝叶以及未开的花骨朵,详略得当,体现出当时的审美趋向。

图4 宋代圆形缠枝花镜中点、线、散点的排布展示

(三)缠枝花纹与其他纹样的组合

1.缠枝花纹与弦纹、连珠纹

宋代缠枝纹在前期受到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影响,到后期发展出自己的风格。缠枝花卉的品种有牡丹、荷花、芙蓉、柳叶、梅花、荷叶、娑罗树等,其中荷花、菊花、牡丹的使用次数较多。宋代铜镜多以几朵大花作为主纹,辅以小花小叶。根据镜背主题纹饰,可将宋代铜镜分为花鸟镜、缠枝花草镜、神仙人物故事镜、素镜等八类。

连珠纹与弦纹在和缠枝纹一起使用时,经常用作点缀纹样,在笔者所研究的宋代铜镜中,从四花镜、三鹤穿花镜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种纹样的结合(见图5、图6)。四花镜中的连珠纹使铜镜的层次更加丰富,以圆钮为中心,从内向外数,用连弧纹连接15 个花瓣,每个连弧纹之间点缀水滴状的花纹;第二层是一层缠枝莲花纹,整个画面由简到杂,逐渐精美;再向外一层是连珠纹,详略得当;最外一层是小叶花卉纹,有一种向四周过渡的意味。缠枝花纹与连珠纹相结合的手法是宋代铜镜常用的一种表达手法。

图5 宋代三鹤穿花镜缠枝纹与连珠纹组合装饰展示

图6 宋代三鹤四花镜缠枝纹与连珠纹、连弧纹组合装饰展示

2.缠枝花纹与鸟纹

缠枝花纹与鸟纹也常结合使用,例如三鹤穿花镜(见图7),主区是由一圈连珠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的三只飞鹤穿梭于花枝间,在近连珠纹的地方有一“牛”字铭文,在最外区则饰一圈缠枝花纹。

图7 宋代三鹤穿花镜缠枝纹与鸟纹组合装饰展示

三、宋代缠枝花纹铜镜官铸、民铸风格比较

(一)官铸精致典雅

宋代被人们称为“瓷的时代”,瓷器有官窑与民间窑之分,表现在铜镜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根据外观造型,宋代铜镜可分为圆形、葵花形、方形等十二种类型,宋代的缠枝花纹官铸铜镜采用的是浅浮雕工艺,精致细腻,缠枝花纹多弱枝细叶,相互盘绕,和定窑瓷器中的装饰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风格大多数为宋代的写实花鸟,是经过深思熟虑提炼而成的艺术品。宋代官铸铜镜在我国青铜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宋代的缠枝花纹镜,线条流畅有动感,画面十分圆润和谐。

(二)民铸粗犷大气

由于宋代执行“铜禁”,若是民间想要铸造铜镜是需要在官府登记检验的,当时在每个县都有铸造铜镜的官匠。而民间使用的铜镜多是各地官匠所铸造的,这类铜镜的线条粗犷,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与民窑瓷器一样,剔画随意、自然成趣。相比于官铸的铜镜,民铸的铜镜少了一些精心雕刻的圆润,多了一些朴实的雕刻痕迹。例如四花镜葵花形的钮座,向外一层是花朵环列一周,花枝相互交叠,枝头一朵盛开的花瓣,与官铸的圆形缠枝花卉纹镜相比更加质朴(见图8)。

图8 宋代官铸、民铸铜镜细节展示

四、缠枝花纹的美学意义

(一)生生不息,万代绵长

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卉纹或缠枝花果纹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富有动感,寄托着人们生生不息、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

(二)万寿藤花,寓意吉庆

牡丹花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缠枝花纹与牡丹纹一起使用,寓意幸福美满、富贵昌盛。缠枝花纹与莲花纹一起使用,寓意纯洁、吉祥、神圣。缠枝花纹与菊花纹一起使用,寓意长寿。菊花还被看成是群花中的隐逸者,且霜寒色更鲜,故常被喻为君子。

五、结束语

宋代的缠枝花卉纹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纹样特点,具有官铸的精致典雅与民铸的粗犷、不拘小节的艺术特征,同时使用了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装饰手法,将缠枝花纹富有动感的特点体现了出来。另外,通过与其他纹样的组合使用,使得缠枝花纹有了多重的含义,丰富了缠枝花纹的装饰语言。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缠枝花纹不仅有着作为装饰的线条美感,更承载着美学思想,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变形设计,运用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

猜你喜欢

连珠花镜铜镜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不同类型花镜植物配置研究
——以贵阳市登高云山公园为例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园林工程施工中花镜种植的应用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关于花镜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的探讨
能干的大象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花镜设计的浅析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九星连珠”=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