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花烂漫的地方

2023-11-16农木心

含笑花 2023年6期
关键词:富宁壮族

农木心

剥隘镇位于滇桂结合处的右江上游、驮娘江畔,历来都是出滇要冲和水陆码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建设需要,剥隘古镇已经沉入富宁港的滔滔江水之中,如今的剥隘新街屹立在沿岸山头,风景秀丽,生态宜居。剥隘镇下辖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原生态壮族村落,名叫坡芽,状语意喻为“山花烂漫的地方”,就其村名而言,本就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

坡芽村头,挺立一块房梁形状的村牌,顶部是一弯眉月的图案,横梁上题着金色篆体“坡芽”。踏进村里,便是广阔的广场,广场一边是一个戏台,另一边是“全国最美村镇”“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等荣誉牌。

沿着曲折蜿蜒却又整洁干净的村道盘桓而上,六十多户房屋错落有致,橘黄色外墙古朴典雅,文化长廊绚丽多彩……处处皆能感受到村落环境的清幽、生活的朴素、风俗的淳厚和人民的安乐。尤其各家门牌上挂着星月树木、花虫鸟兽、人衣牛马,刀斧耕犁等原始图画符号,更能引人遐想。这些笔法简约、形象、蕴涵深远的原始图画符号便是壮乡儿女缱绻缠绵的爱情密码——《坡芽歌书》。

据《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简称《坡芽歌书》)所記,《坡芽歌书》缘起于2006年2月26日的壮族文化资源普查。富宁县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的刘冰山、黎盛根、李宁等人,陪同文山师专宣传部原部长许六军到坡芽村采集壮族民歌,在村民农凤妹家中意外发现一块世代相传的用原始图画符号来记录壮族民歌的珍藏土布。农凤妹如数家珍般地讲述,土布绘有81个图画符号,每一个图画符号都是根据每首歌中用以表情达意的主要物象绘制而成,一个图画符号即代表一首特定的壮族民歌。81首民歌整体反映了壮家青年男女从相识、相知、相恋,终成眷属、白头偕老的情感过程。壮族文化普查中的这一重大发现引得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到实地考察、反复认证,一致确认土布上的图画符号具有文字的形、音和义固定,且内涵比一般的单体字丰富等性质,并最终命名为《坡芽歌书》。

从此以后,《坡芽歌书》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惊艳世人,为世人所瞩目。正如富宁融媒的报道所言:“一卷神秘的歌书,将古老的爱情密码解锁于世人眼前。一曲动人的天籁,让千里外的文山小山村与世界相连”。

我们来到了议事亭,看到一位老奶奶端坐在亭子里休憩,嘴里哼唱着当地的壮族山歌,初听尤为亲切,再听已然沉迷其中。我在以汉族为主的地方工作,外地同事很多,日常交流多是普通话和富宁方言,很少用到壮话,这时用壮话跟老奶奶攀谈,谈兴更强烈,话题更广泛。老奶奶年龄七十有余,仍然口齿清晰,声音饱满且有壮话特色,性格和蔼可亲,采风小组一行人轮番跟她合影,她都毫不介怀,有说有笑,让我们非常敬爱。

坡芽传习馆是此行必去的地方,其位置在议事亭之上50米不到的村中心,传习馆的钥匙保存于左边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前是厨房,后是正房,中间是两米多宽的甬道。我们在甬道上看到一幅朴素温馨、祥和安乐的画面:两位老奶奶在啃杧果,案板上还有几个金黄的杧果,一位约三十岁的少妇轻轻抚摸着膝盖上横睡的乳儿,两位中年妇女一起描摹刺绣图案,两三岁的小男孩穿梭其中玩耍,另有中年男人在厨房和正房之间来回忙碌。

村里人见到我们,热情洋溢地跟我们打起招呼,小男孩听从大人的吩咐,蹦蹦跶跶地跑进正房提来凳子。人民是文艺的源头活水,作家要做人民的学生,积极向人民学习,才能创作出令人民满意的文艺作品。我们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向人民了解其生活方式、精神世界、道德品质的宝贵机会,又都是乡里乡亲,没事的时候也会走亲串门,何况带着任务,专程而来。我们客客气气地坐下来,跟老奶奶分享几个杧果,边吃边闲聊起来。老奶奶牙齿稀疏,啃杧果多半是满足心理,没满足胃口,半天吃不完一个,却舍不得放下。反倒是我们,一顿操作猛如虎,案板上只剩下一块块丝丝黄黄的杧果核。中年男人打开传习馆的大门回来,连忙到家里提出一袋杧果到我们面前,诚恳地说,多吃点,吃不够,家里还有。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补充说,杧果是从进村的道路上方摘下来的,路过的时候可以到果地自行摘去……

与村民闲聊之下,我才知道这个村的村民多半姓农,而农姓是富宁地区的壮族人民非常典型的姓氏,要知晓壮族文化的渊源和脉络,那必然得来走一遭。

坐不多时,我们要去传习馆看看,这一户人家盛情款款地拉着我们一起吃午饭。我们不由地感叹,真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壮族村庄,也难怪很多人慕名来到柔情富宁,休闲壮乡。我们吃够了杧果,决计不能再贪图村民的午餐,便辞谢了村民。同行的罗姐姐跟我开玩笑说,我跟村里人同宗同姓,笙磬同音,要不就留下来吃个饭,顺便在这里找个女朋友结婚生子吧。我笑说饭在哪里吃都一样,媳妇在哪里找都一样,各族人民一家亲呀。老一辈的人会执着于找本族人过日子,但是我们这一代人都持有宽博开放的态度,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诸如服饰、语言和习俗在长期的生活中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已经跨越了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壁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加中华文化认同感,才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文化纽带。

进到传习馆,首先看到一幅巨大的壮绣图竖立在中堂,图中是一位壮族少女,手捧鲜花,脚踏孔雀,遨游天外,周身仙鹤蹁跹飞舞,彩云飘荡,充满了壮族人民美好的想象。中堂上头有一块横匾,内容是两人分别手托《坡芽歌书》里的图画文字,寓意壮族人民对民歌的传承和发扬。往二楼上去,则是摆放各种壮族风物的展览柜和展览架。壮锦、土布衣服、草鞋、蓑衣、竹篾圆桌、割谷刀……很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淡出现代生活视野的物什摆在眼前,如同看到一段凝固的历史时光,瞬间将记忆拉回来了小时候在农村耕田种地的生活场景,一股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二楼四周的墙壁挂着《坡芽歌书》图文简介和坡芽村图文简介,剥隘镇的一张风景图,坡芽歌书合唱团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参加演唱活动的留念剪影、获奖证书及奖章,音乐、语言文字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坡芽歌书的评语赞词等等。时年104岁的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对坡芽歌书的一句评语“坡芽歌书,文字之芽”,尤为显眼,印象深刻。另外一张关于坡芽歌书合唱团于2016年到俄罗斯索契参加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荣获金奖的照片,让我心情激荡、振奋和自豪,云南从剥隘镇走向大海,而文山的壮族民歌从坡芽村走向世界。

在传习馆里,我还看到了纸质版的《坡芽歌书》,虽然之前已经浏览几遍,此刻仍有再次启读的冲动。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女书研究委员会主任赵丽明一行考察了坡芽村,给予这本《坡芽歌书》极高的评价:“在文字形态上,比巴东文字更古老;在文学形态上,具有《诗经》的韵味,《坡芽歌书》的文字印证了文字发展的过程,是祖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我看来,《坡芽歌书》如同壮语版的《诗经》,《诗经》里所谓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坡芽歌书》中无不体现出来。《诗经》多以山水鸟兽草木虫鱼入诗,孔子说读《诗经》“多识于虫兽草木之名”。而《坡芽歌书》所吟唱的内容多取决于当地村民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风物,无不有其相似之处。《诗经》中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中杂有二言或八言不等。《坡芽歌书》以五言为主,每首四句或十句不等,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看到《坡芽歌书》这一部壮族情歌集,我又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见证了壮族人民的祖先依歌求偶的全部过程,完美诠释了亘古以来的爱情真谛。正如千年前的《诗经》以《关雎》为始,细致描写出男子渴慕并追求女子的缠绵悱恻的心路历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热烈声响,抵达千年之后的现代社会,仍旧是世间最美的情话。

各族人民生活在中华大地上,虽同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但因其独特的人文环境而有所差别。因此在用物象来表情达意之时,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例如,在各族人民的文学中,都有对月抒怀的传统,用月的阴晴圆缺来象征(衬托)人世的圆满与离散。《坡芽歌书》首篇《亮月》译文“今夜明月光,月明如镜亮。四下亮汪汪,命贱难求双,……我漂泊忧叹。忧叹哭唏嘘,人前无脸面,做人愧不如”,月上柳梢头,通常是壮家儿女对唱情歌、依歌求偶的妙夜良宵,以月起兴,表达男子的情思,来引起对方的共鸣和歌兴,以皎洁的圆月反衬自身的形单影只,渴望邂逅一份美好的爱情。《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同样是以月起兴,引出身姿轻盈、仪容姣美的佳人,以皎洁的月光来比喻纯白的姑娘,用当下流行的说法,那佳人必定是那男子的白月光了。通过营造月色朦胧的美好意境,鲜明地反衬出男子月下相思而不得的惆怅忧伤之感,同时吐露出男子追求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坡芽歌书》第49首《黄瓜长崖头》:“果树长墙头,瓜藤长崖头,若结果结瓜……哥摘就香甜,哥求就如愿”与《诗经· 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相比较,吟咏之物殊异而所言之情相同,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空乌黑,云雾漫漫,一阵暴雨骤然而来,为小村庄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神秘感。我们从传习馆出来,转而往右边去,看到一户人家的甬道上,三个中老年妇女在做刺绣,修理织架。我们很好奇地靠过去,看看她们怎么做针线活。两位中年妇女正面对面坐着,整理一个穿织线用的织架,看到我们来,放下手中的活,招呼我们坐下来。地上两三个凳子空着,想是有人刚离去不久,还没来得及收拾。另外一位年长的老大妈,身穿浅蓝色长袖立领斜襟布衣,斑白的头上裹着一块灰黑的织布,眼戴着一副老花镜,正在一针一针地刺绣。她扶了一下老花镜,眯着眼睛,咧开嘴,对我们笑了一下,又低头忙着她手中的针线。我把凳子搬到老大妈右侧坐下,做个简单的介绍,然后问老大妈在绣什么。老大妈缓缓地说在绣一块围腰,她把卷起来的另一头围腰铺展开来,手指着上面淡雅的荷花图案说,街上买来的布料都是机器绣的,一搓就脱线,一点都不牢,自己动手绣花能用更久,还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图案刺绣,更加耐看。我对刺绣提不起太多的兴趣,倒是看上了从下面的菜地长到甬道围栏的焦桃树。树上的叶子挂满了水珠,显得晶莹碧绿。高枝上的焦桃看起来有些焦黄,可以拿来尝鲜。我跟老大妈说了一下就伸手摘了,老大妈怕我摘不到,指着一根立在厨房旁边的带枝杈的竹竿说,够不到就用那根竹竿勾過来呀。我摘到了一把,先尝了一个,再分给大家。那焦桃果肉柔滑、甘甜多汁、清香可口,尽管多年来在外奔波,却忘不了童年的味道。回想起年幼之时在村中生活,村民忙时耕种劳作,闲时织布裁衣,是多么质朴的生活呀!困顿于钢筋水泥城市的现代人返璞归真的梦想生活,大概也是这个样子的吧。

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在村子的堂前屋后和果园菜地,随处可见杧果、火龙果、香蕉、龙眼、焦桃……,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飘荡在青山绿水之间。我们在村子一路游走,一路向村民讨水果。村民毫不吝啬,都喊我们自己动手,反正不采摘也会零落成泥。

往传习亭走下来,转个拐角,看到路边两棵高大挺拔、枝叶葳蕤的龙眼树,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看着让人舌底生津。长年在亚热带水果众多的地方生活,形成一套吃果子的经验,并由此总结出为人处世的原则和道理。譬如,果树越老,果子越甜,摘果往高枝,做事往细处,多往阳坡吃果,不去阴坡做事,等等。《坡芽歌书》里有关于龙眼的描述:“想摘熟龙眼,手短伸不到,伸头望树巅,年年来流连,像鸭恋水坝,像牛恋菜园,恋坝够不着,恋园进不了,恋你好为难,进退都无路,生死妹一言。”多愁善感的壮族青年看到壮乡日常生活中的龙眼果子圆润饱满、馥郁香甜,自然联想到心中成熟甜美的女子。那女子如树巅上的龙眼,不易攀摘,他却还是一往情深,如同鸭恋水坝,牛恋菜园,流连不忍离去,男子千回百转的心思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我攀上路边的高墙,扯下几枝龙眼果,来到传习亭坐着慢慢地品尝,在路上跟农大伯碰上面,农大伯背着一个背篓,佝偻着身子,显然是从外面忙活回来。他先主动跟我们寒暄几句,又喊我们去家里头。我们说刚从他家院子下来,见没有人在家才准备折返。他不无骄傲又略带无奈地说我们来得不巧,家里那个老太婆不在家,到外面唱歌去了。

农大伯口中的老太婆就是农凤妹。2011年5月,《坡芽情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农凤妹也被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上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阶段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富宁县组建成以农凤妹为代表的“坡芽歌书合唱团”,推动坡芽歌书的舞台化演绎,丰富坡芽歌书的艺术表演形式,极力将坡芽歌书打造成世界知晓、中国知名、云南独特、文山仅有、富宁独有的民族文化品牌。坡芽歌书能走出国门,传遍世界,少不了传承人的艰苦付出,她一年到头奔赴各地发扬文化,少有闲暇在家的时候。这次来没有见到这位闻名已久的传承人,多少有点遗憾。如能坐在她家的院子里,跟她说上几句壮话,行程劳顿也无妨,如再能当面听她唱几句民歌,那便不虚此行了。看新闻报道说,近些天,坡芽歌书合唱团去北京参加专场演出,我趁着在传习亭上休息的间隙,打开手机来看,在央视新闻里看到了坡芽歌书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2023年“声生和鸣”八月合唱节民族合唱音乐会倾情演出的震撼场面,那清澈的旋律如山中的清泉流淌于心间,原生态的歌声如林中的天籁,让现场观众饱受一场听觉盛宴,听罢无不掌声连连,惊呼不断。

在村子环绕一圈,又回到了原点,意味着本次采风活动即将结束,心中恋恋不舍、无限惆怅。我一个地地道道的富宁壮族人,操着一口浓重的壮音,行走在很多个城镇和村庄,但只有到这里,才让我的心灵找到了皈依。

猜你喜欢

富宁壮族
江都市教育局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杨琼:人大代表眼中的富宁港
滇南桂西地区白苗族群音乐的传播方式
《Cat’s book》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族山歌
浅析富宁县汉族女性传统服饰的演变与现状
描绘富宁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