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平县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2023-11-15

畜禽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平县肉牛养殖户

覃 文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贵州黄平县围绕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狠抓乡村肉牛产业绿色发展、全产业链搭建和品牌化出路[1]。为了发挥乡村肉牛养殖的区域经济特色,发挥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农业基础等优势,提升养殖环境资源禀赋,推动肉牛养殖绿色发展,打响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对黄平县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分析。黄平县肉牛养殖为缩小县际城乡差距创造了条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

1 黄平县肉牛养殖情况

1.1 总体概况

根据《贵州统计年鉴(2022年)》,贵州省2017—2021年牛的出栏数量分别为150.99万、157.53万、168.56万、168.56万、180.06万头,而2021年比2020年增长约2.2%。关于黄平县在肉牛养殖上的生产情况,根据2021年《黔东南州统计年鉴》,黄平县牛的存栏量为32 145头,约占全州的7.7%;出栏量为14 617头,约占全州的8.5%。

通过黄平县畜产品及饲料集市价格监测情况分析,2022年7月,仔猪、生猪、猪肉价格环比大幅上涨,牛肉价格保持高位态势,饲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活牛价格38元/kg,同比上涨6%;牛肉价格96元/kg,同比上涨5.73%,环比上涨0.42%。截至2022年8月,全县的养殖主体,包括公司、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增至145家,肉牛的存栏将近5.3万头,产值达到7亿,肉牛出栏1.06万头,产值约为1.53亿元。

从黄平县肉牛养殖的存栏量、出栏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现状可以看出,肉牛养殖是关系黄平县经济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产业,关系到百姓的“菜篮子”[3]。

1.2 养殖模式

黄平县肉牛养殖一方面创新了传统的养殖模式,形成上游—中游—下游循环发展和绿色生态养殖体系,另一方面保证了牛肉得以产稳产保供、人们能够增收致富。

1)“养殖小区+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养殖基地。黄平县一碗水乡水淹塘村在党支部协同、乡贤带头和家庭养殖的经营方式下,进行秸秆回收、有机堆肥、肉牛繁育、牛粪加工利用和肉牛销售等经营链条。在黄平县谷陇镇青塘村种植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以桔梗作为饲料,既降低成本又扩大利润空间。青塘村将约500万元的县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当地近300户特困村民投资黄平县金牛农牧有限公司,农户可得到6%以上的分红。

2)家庭养殖户。黄平县纸房乡的养殖户通过循环用料,再利用圈养和放养结合的散养方式,不仅解决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疾病抵抗力,同时肉牛的肉质口感更佳。待到饲养期成熟,小牛能卖7 000~10 000元/头,宰杀的牛肉价格在50~60元/kg。

3)肉牛养殖支柱企业。黄平县肉牛养殖企业在管理、养殖、经营之路上由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向构建全产业链转变[4]。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推广“政府+公司+金融+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以“种草养牛”“农户养牛”“终端营销”等方式推进公司全产业链结构化经营,截至2022年8月,该公司牛存栏10 000余头,年出栏牛只6 000余头,预计年销售收入1.62亿元。

2 黄平县肉牛养殖发展优势

贵州省黄平县农村人口较多,发展肉牛养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体现在农业资源丰富、政府支持力度大和农户参与度高。研究黄平县肉牛养殖的发展优势有利于分析和把握肉牛全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和未来指向,激发当地肉牛养殖发展活力。

2.1 自然因素

黄平县地处滇黔桂石漠化地区,塑造出肉牛短小强健和善于攀爬等适应山区地理条件的特点[5]。

1)地理、地貌情况。黄平县所处地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凯里黄平飞机场、沪昆高速和贵黄高速,区位较为优越,此外,黄平黄牛相对于西蒙塔尔牛而言体型较小,由于其平均体质量在300~350 kg,适合山坡放养,而黄平县位于山区,有良好的畜牧环境。

2)气候、降雨量及光照情况。黄平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光照较充足,年平均降雨量1 150 mm,有利于饲草生长。肉牛的生长发育与养殖地的气象有着很大的联系,不会引发涝灾进而影响草料生长,这为黄平县肉牛养殖创造优越的自然条件。

2.2 政策指向

黄平县肉牛养殖立足“黔货出山”战略,打造“苗侗山珍”“且兰遗风”等县域品牌,极大地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创业难问题,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1)实施“畜牧兴县”战略。2003年至今,黄平县开始在牧区、农区和城郊发展畜牧养殖,建设种草养牛基地。2022年3月25日,该县组织实施科技扶贫种草养牛项目和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牛示范项目。黄平县肉牛养殖实现农民财富增收,被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

2)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为推动当地养牛产业发展,黄平县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了贵州黄平县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和贵州黄平农博翔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利用了东西部协作资金,深化合作办企。引进的企业一方面保证每年养殖一定数量的牛种,另一方面积极带动养殖基地周边群众的就业,从事饲草投喂等工作,同时也传授其养牛技术,鼓励他们积极创业。

2.3 内生动力

黄平县民族群众养殖肉牛的愿望强烈。黄平县新州镇城郊的东坡农场、旧州镇、重安镇、一碗水乡等县域逐步建立起农户养殖、合作社养殖和企业规模养殖等多样化养殖模式。当地采取“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村集体”的养殖模式,在牛舍数量、牧草面积和就业创业方面为农户争取更多利益。养殖户自主养殖,习得选种、育种、养殖和防疫等技术技能;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营销渠道;县政府建立全产业链保障机制,为当地民族群众养殖肉牛保驾护航。

3 黄平县肉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3.1 养殖污染不利于绿色经济

肉牛养殖污染不仅阻碍了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不利于乡村肉牛养殖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2大方面。

1)粪便污染,不利于农业绿色发展。通过田野调查分析,黄平县肉牛规模化养殖,大量牛粪对空气和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致使养殖基地的环境受到侵害,引发牲畜疾病。目前黄平县肉牛养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牛粪聚积、处理流程混乱、有机肥软硬件设施不足且未达到国家标准。

2)污染物干湿分离、污水处理等问题隐患。黄平县雨季较多,天气湿润,加之农户文化程度较低,养殖意识和技能方法固守传统养殖模式,未处理的废水向环境倾倒,未及时采取清污分流,让贮存的废渣散落、被雨水淋湿,进而散发恶臭气味,对养殖场所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养殖户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待提升。

3.2 养殖户发展空间小

黄平县肉牛养殖有较多农村散养户,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饲养场所有限,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技术,存在卖不了、放不得、养不起等问题。

1)思维理念上,这些养殖户文化程度低,受职业教育培训有限,不够重视养殖业。在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黄平县养殖户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97年,农户学历不足,文化水平低,养殖管理知识贫乏,销售渠道狭窄,与外界沟通销路难。

2)养殖模式和技术上,未接受系统的技术培训,养殖户倾向于依赖疫苗和兽药施用。此外,农村散养户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在房屋周边空地自建牛舍,饲养场所较小。农户缺乏高级养殖技术人才的指导,且进行有关培训会耽误农时,因此当地农户大多仍然依靠经验养殖,养殖效益低下。

3)资金投入上,养殖支出较大。对于始终秉持勤劳致富的农户而言,投入的资金风险较高,在养殖上投入多年的积蓄,甚至借钱才能解决资金问题,导致很多农村养殖散户没有太大意愿加入,同时也碍于企业准入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收空间,挫伤了当地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因此,原本从事养殖的农户转向其他农业或是选择外出务工。

3.3 养殖全产业链机制不健全

1)肉牛养殖产业链机制不完善,规模化运作后劲不足。黄平县以家户养殖为主,长期偏重于依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且养殖科技含量较低,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性做法[6]。从农户幸福指数上,肉牛养殖的收益只能勉强维持家庭消费支出。从销售路径上,由于养牛规模较小、出栏时机错误、牛种选择不佳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养殖户难以找到合适的销路。

2)养殖企业缺少作为,未积极创新全产业链。一方面,企业在成本、经营、技术存在竞争性壁垒;另一方面,养殖户和消费者对养殖企业存在信任危机。养殖企业在黄牛饲养问题上,需要做好饲料品质研究工作,打稳养殖基础,而不是去注重黄牛的重量或出栏率。黄平黄牛短小精悍,不能为缩短生长周期而大量喂养化工饲料。

4 黄平县肉牛养殖的发展路径

4.1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从源头把握肉牛养殖在污染整治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挥主体责任,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的养殖生产机制,充分循环利用废弃物,追求绿色经济。

1)循环利用牛粪。牛粪可用作蔬菜、玉米、果树等种植业的肥料来源,也可以作为天然的有机堆肥和生活燃料。养殖企业需要建设有机肥厂,将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定制有机肥等多种有机肥产品,将牛粪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解决污染问题。企业要加快有机肥厂的建设和完善相关软硬件配套措施,开展生态养殖方式。

2)加强肉牛疫病防控。一是养殖人员须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二是相关政府人员应协同制定粪污处理质量机制,完善相关处理标准和处罚机制等;三是组织技术人员对养殖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严格考量德行关和质量关;四是在养殖基地上科学规划各厂房,储料间、饲养间、清洗室等布局合理且整洁有序。

4.2 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拓宽养殖户发展空间

肉牛养殖人才必然是一批扎进乡土产业的领头人,是合作社带头人、养殖能手和庭农场经营者的代表。这类人才需要具有天然的农村社会背景,懂得农业政策背景,知晓养殖生产经营,热爱发展农村事业,致力于带动村民、返乡青年从事肉牛养殖。同时政府和企业既要肯定带头人的纽带作用,也要及时掌握其动态情况。

禀承着“就地就近”原则为肉牛养殖人才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引导和动员省内外从事肉牛养殖的民营企业和技术骨干广泛参与合作,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模式将企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等与贫困民族地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丰富资源进行嵌入式融合,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做出重要贡献。

4.3 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提升品牌竞争力

鉴于山区的特性,黄平县将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应立足于养殖农业设施软硬件并重,在养殖上游重视饲料喂养和选育良种,而中游则是肉牛养殖过程,屠宰到加工园区,再通过简单包装进入市场流通,其中需要减少直接从屠宰到售卖环节,防止肉牛价格走低。①转换核心产业,将重点放在肉牛养殖和深加工产业上。②当肉牛养殖产业链延伸到下游,即消费市场,有生活超市、餐饮行业、农贸市场和电商平台,尤其是在消费结束后要追踪售后服务。③要不断开发完善肉牛养殖这一市场,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增收致富,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5 结束语

贵州省黄平县山区肉牛养殖高质量发展,既要注重生态效益,又要发挥品质效果,实现经济效益。其一,可行性在于饲养和放牧结合,实行全过程资源循环模式,为肉牛养殖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其二,需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一批养殖致富能手,满足养殖户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其三,养殖环节托管给专业技术团队,开展肉质优良且适应性强的品种培育,贯通销售渠道,实行差异化肉牛品牌,集中资源构建全产业链。

猜你喜欢

黄平县肉牛养殖户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梦与美
肉牛口炎咋防治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民法律意识探析——以贵州省黄平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