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3-11-12陈春芳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赵州桥观察法事物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陈春芳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中的主要能力之一。学生要想进行深层思考,看透问题的本质,高质量输出语言和信息,必须具备观察能力。但是,结合实际来看,观察能力恰恰是小学生所欠缺的能力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意义和紧迫性。在此,笔者特以语文写作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路径,希望能对教师的写作教学有所启示。

一、讲述观察方法,了解观察顺序

观察活动与其他活动一样,要想有发现、有收获,就要讲究方法、技巧和秩序。个体的观察能力与其所掌握的观察方法是同步前进的。在观察时,如果缺少方法和技巧,只会让个体观察的内容、方向陷入混乱,这样的观察活动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那么,观察方法和秩序有哪些呢?常见的观察方法有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长期观察法、全面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定期观察法、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对比观察法以及解剖观察法。其中,自然观察法、长期观察法和对比观察法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也是小学生较为熟悉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可按方位顺序和先后次序进行。观察可以先近后远、先左后右,也可以先内后外、先中心后四周、先正后反,还可以由点及面、先局部再整体。在作文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以免学生在观察时陷入杂乱无章的境地。

如在自然景观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大自然的季节变换,以时间为序观察自然景物四季的变化,以及不同时期自然景观的特点;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人的视觉习惯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去观察自然中的点点滴滴。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出特定的内容,如让学生以一棵饱经风雨的大树为主体,先按照空间顺序由主到次、由点及面,再通过内容顺序变化去进行观察点、立足点的迁移。最后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不停变换观察顺序,以发现事物的独特之处。总之,观察是有方法、有规律的。在学生观察时,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让学生精准把握观察的技巧和顺序,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和收获。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细心观察

有人认为,观察仅仅是眼睛的事情,用眼看就代表了一切。其实不然,观察是一项综合性的机体活动,它需要个体的鼻、眼、耳、脑共用,以此调动感情和想象,融情入景。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想象力天马行空,对许多事情都充满好奇。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限制,还缺少共情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许多学生在观察活动中都难以融入大环境。创设教学情境能给学生的感官以刺激,使学生彻底融入情境、投入到观察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观察活动,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让学生能真正发现那些不易发现的细节。

如在学习《燕子》一文时,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作文教学,让学生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进行写作。小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致了解一些动物的特征,但是对动物的习性特点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细致入微地观察动物,教师可以先利用PPT给学生出几个谜语:“两只耳朵长又尖,短短尾巴翘后边,两只眼睛像玛瑙,一张嘴巴分三片。”“脚穿钉鞋走无声,不爱吃素爱吃腥。白天无事打瞌睡,半夜觅食不点灯。”“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袍。看见生人它就叫,看见主人把尾摇。”“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让学生先说说这几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答案,每种动物都有什么特点。接下来,让学生回归生活本源,静下心去,带着疑问和好奇,细致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以加深对其的了解;并让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自身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使其感受更加深刻。

三、以生活为本,感受细枝末节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事物之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在写作时,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细节和特点,才能写什么像什么,让人读起来“如临其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惊喜、有学问。学生要想写出能打动人心的优秀作文,必须以生活为师,细心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帮助学生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使学生可以在写作中生动呈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读者受到启发、收获感动。

如在《令人印象深刻的____》写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教师要给予学生以提示,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如有的学生爱听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歌曲为主题去写作,并细致回想自己听到最爱歌曲时的感受,以及人们听到那首歌时的表情。有的学生喜欢读书、画画,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书、画为描述对象,找出它们精彩、令人瞩目的地方。有的学生非常喜爱自己的校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如观看风来时、阳光下、小雨中的花草树木各是什么样的姿态,并结合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它们最动人的风采。这样以生活为本,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真实、发现细节,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四、激发想象,抓住事物的要点

想象力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写作需要创意和想象。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发挥想象,可以为创意写作增色不少。观察需要一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过程。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观察它们时,要抓住事物的要点,还要开动大脑,为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更真实、更贴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让他们掌握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还要创设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以提示和引导,让学生挣脱时空限制、进行充分想象,使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质量也会提高。

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赵州桥的图片,或者播放关于赵州桥的风景片,并对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长度、宽度、占地面积、周边景点等进行细致讲解,让学生对赵州桥这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有进一步的观察和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这一建筑工程的独特和卓越之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赵州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哪些摧残和磨难?如果自己站在赵州桥上能看到什么景色,会想到什么?古人是如何建造赵州桥的?建造赵州桥时,他们是否想到了赵州桥的今天?赵州桥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我们今天要如何保护赵州桥?如何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写作,并引导其在写作时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融入真情实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乐趣,使学生的认知突破局限,还可以突出景物的独特之处,赋予文章一定的历史意义和深刻内涵。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观察能力则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锻炼学生思维方向的关键。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打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持久战”,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观察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可基于观察方法讲解和情境构建,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学生写作能力乃至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赵州桥观察法事物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美好的事物
观察法求解至少有一个有理根的一元高次方程
一种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在光伏MPPT中的应用
行动观察法评价的5种应用形式
奇妙事物用心看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MPPT研究
学了就要用,不用就没用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