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3-11-12韩嘉旭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运河乡土初中语文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韩嘉旭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至今已延续2500余年。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城河犹如玉带一般,紧紧环绕着美丽的苏州古城,是“流动的文化遗产”。运河区域之内留存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将运河文化合理地运用到初中语文课程中,不仅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初中语文教学天地,还能为开发和利用其他语文乡土课程资源提供参考。

一、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定义

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资源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课程资源涵盖范围相对较大,指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指直接的教学内容来源。本文所说的乡土课程资源,强调学校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等具有积极教育意义的文化内容。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为研究对象,语文乡土课程资源专指具备语文教育价值、可以推进学生听、说、读、写素养发展的自然人文、社会历史文化等的教学资源。它具备明显的乡土特色,可以实现融合语文课程和乡土文化的教学目的。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日常教学经验,通过对学界资料进行总结,梳理了学者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比如,尹文剑认为语文乡土课程资源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经济化、本土化、资源共享的原则。再比如,李燕芬结合苏州特色的园林文化,提取可作为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部分后,提出其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和策略。

(一)行动未能跟上意识

虽然当前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具备语文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但其行动层面未能及时跟上。而行动转变从客观层面上看存在必然的长久性特点。这表明教师对语文乡土课程资源存在运用程度低的现实问题。

(二)乡土资源运用方式单一

语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乡土课程资源运用的主流教学形式。这意味着课堂教学依然是主流,欠缺语文写作实践性活动。同时,笔者在课内写作教学中观察发现,初中语文教师多数存在照本宣科、僵硬灌输文化知识、与学生互动性不足、欠缺教学创意等教学问题。而此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没能有效考虑学生的能力素养发展的必要性,因而导致教学设计不够合理,难以实质性发挥乡土文化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价值。

(三)乡土资源利用效果不佳

首先,开发过于随意。部分教师直接将网上相关资料作为写作教学内容,缺少自主思考的过程。其次,语文乡土课程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受中考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分数,对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兴致不高的问题。最后,语文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局限于校内。比如,虽然有部分初中设置在运河各遗产点和遗产段附近,但部分学校没有利用其地理优势,走出校园教学的思维局限。

三、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策

(一)发挥教学特长展开写作教学

为有效开发和利用语文乡土课程资源,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全方位了解乡土文化,并筛选最合适的乡土文化内容,然后将其转化为具有教学价值的语文写作乡土课程资源。以“运河文化”为例,由于该文化包含自然、历史、人文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所以,教师所要了解的内容要非常全面。其次,结合乡土文化开设阅读课程,教师还需发挥自身的教学特长。比如擅长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教师在运用“运河文化”的内容时,可以结合运河古诗词开设阅读课程,并带领学生学习诗词的写作表现手法,体会运河诗词蕴含的情感。再比如擅长散文教学的教师为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散文知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量,可以开设运河散文相关课程。最后,为保证特色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总结经验。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记录教学日志、教学心得等形式,提取写作教学精华,挖掘写作教学经验,明确改进和努力的方向,进而不断完善写作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重视总结自身获得的认知和技能,以教学特长为立足点,确立鲜明的教学风格,推进对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进程。

(二)积极开发社会层面资源

在语文乡土课程资源运用过程中,语文写作实践活动必不可少。但因学校资源存在局限性,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所以,借助社会资源为开展语文写作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很有必要。通过扩大社会层面资源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具备敏锐的意识,结合社会博物馆、地方景点等各种资源的特点,主动与乡土文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同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设施优势,让学生突破语文写作学习限制,使其在课外延伸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其交流合作和分析解决写作问题的能力。

(三)编写合适的乡土文化教材

编写乡土教材,有助于提高语文写作教学的开放性,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为学生营造精神家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的情感。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为提炼具有语文写作教学价值的内容,有必要成立专门的编写小组,完成乡土文化资料收集、整理、筛选、加工工作。以“运河文化”教材编写过程为例,笔者建议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需要,进一步查阅“古老的运河讲新时代的故事”系列报道之苏州篇等与运河文化有关的资料,然后科学加工收集的资料,并将其汇编成教材,最终用于语文作文教学中。针对完成编写的乡土文化教材,教师还需怀着批判怀疑的精神进行修订完善工作。由于“运河文化”本身在不断丰富和进步,教材在反映乡土文化特色内容的过程中,还需根据时代主题、教学需要,增删、引申、扩展原有的文化内容。

(四)整合校内各种资源

第一,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利用校内的物质资源,如教室资源。笔者通过调查多运河区域内的初中學校发现,虽然部分初中专门设置了历史、地理、书法等专用教室,为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场所。但要想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优势,还需进一步布置专用教室。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运河风景图、运河诗词和运河名人画像等。“运河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加深对“运河文化”的印象。再比如,通过准确定位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发挥图书馆资源在写作教学中的优势。利用图书馆的资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研究性学习乡土文化的需求,也能满足教师进行乡土文化的语文写作课程备课的需要。在此期间,教师还可利用图书馆进行资料查阅。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独具慧眼,合理地甄别和盘活学校的其他资源。比如,积极开发学校展览馆、宣传板、校园广播、报告厅等资源。第二,除了校内物质资源,教师还要重视整合校内人力资源。教师作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载体,其队伍的建设有必要加强。创造广阔的渠道与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用能力。比如,积极组织专家讲座和进修学习,充分发掘教师的潜力,让教师主动成为语文写作教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进而更直观地将语文乡土课程资源运用到写作教学过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要分析了语文乡土课程资源的定义,讨论了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从发挥教学特长展开写作教学、编写合适的乡土文化教材等四个方面提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策。希望可以借此文有效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运河乡土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如泰运河谣
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