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2023-11-12朱玲

格言·校园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语文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晨曦小学·朱玲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除了要阅读课程要求的书目,还要增加课外阅读量,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而是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课改背景,创新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创新教学手法,丰富阅读体验

新课改下的小学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体验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当代小学生大多是在多媒体、移动终端的陪伴下长大的,许多学生的生活都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习惯,将集图像、视频、声音、光色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阅读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优势,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以此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再利用幻灯片播放与春节有关的图片,让学生们感受过年时的喜庆氛围。然后,教师可提出问题:除了上述在图片中展示的事物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与春节有关的事物?你们老家的过年习俗与其他地方有何不同?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并基于阅读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老北京过年风俗的了解,谈谈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过春节时的不同之处。这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其对文章理解得更加透彻。

二、融入生活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它不僅包含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翻译和思想加工,还包括从个体角度去理解内容。生活是一个大课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和内容大都来自生活。虽然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但是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融入生活内容入手,从生活视角或者借助生活化的工具、情境化难为易,去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明白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活中的各个地方。

如在学习《穷人》一课时,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去了解故事发展的梗概,再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如画出描述桑娜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以及描写桑娜真实的生活、情感的句子。然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作者为何要用《穷人》做题目?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穷”?为什么桑娜抱回孩子后,她的心里忐忑不安,她有哪些心理活动?既然穷,为何还要收养邻居的孩子呢?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品味桑娜善良的心和真挚的感情,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穷,对那些贫穷但却能迸射出灿烂光芒的人的灵魂进行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三、鼓励交流合作,提高探究欲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减少无效劳动。小学生的身心还比较稚嫩,他们在思考、探索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主动探究,就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发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进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教师还要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教会学生应该在何处质疑,引导学生深度互动,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激励。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还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给予学生适时的启发和引领,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度学习、探索知识。

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谜语“池里一只盘,大水盛不满,小雨纷纷落上头,好似珍珠一串串”导入,让学生猜谜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看大屏幕上展示的问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荷花?你感觉文中的哪个句子最美?半开的荷花给人什么感觉?文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的“大圆盘”写出了荷叶什么样的特点?其中的“冒”字,是不是可以换成其他字?能不能换成“长、钻、盛、露、探、冲”这几个字?这个字有何妙处?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后先独立思考问题,再与同伴一起讨论问题,说说自己对荷花的印象,以及荷花的样子。这样让学生互助解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和质疑能力,从而使其有更多的收获。

四、渗透人文内涵,培养人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仰,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文化品位、道德素养。小学语文新课标也对语文人文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的属性,重视和渗透人文教育,让人文之花在语文课堂尽情绽放。

如在学习《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时,许多学生认为神话故事就是人们的一个想象,关于神话故事寄托的情感,他们却并不了解。为此,教师可以引入网络上的一段话:“在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的神话里,火是钻木取火、坚持不懈地摩擦出来的!面对末日洪水,西方神话讲的是人们在诺亚方舟里躲避。但在中国人的神话里,是我们的祖先战胜了洪水。”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抛开故事情节,直触中国神话的核心,你就会发现,中国神话中只有“抗争”两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所决定的。我们的祖先用故事告诉我们既要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也要敢与自然作斗争,有大无畏的抗争精神。结合这一点,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五、开阔学生视野,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我们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了解万物和世界的重要路径。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大好时期。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可以让小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这一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从实际出发,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并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养成其提前搜集资料、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

如在学习《梅兰芳蓄须》一课时,有的学生对梅兰芳不熟悉。为此,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从报刊、网络上收集与梅兰芳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听一段梅兰芳的戏曲,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事迹。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材料书写人物简介,使其学会整理、输出信息。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六、重视课后评价,提升阅读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但是,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阅读评价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层次划分,然后再分层次进行阅读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有效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当然,在进行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奖励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信心,进而提高其阅读动力。

例如,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分享阅读技巧,并让学生向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技巧。另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挑选一些合适的书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对于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为其找到适合的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而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多点耐心,帮其巩固阅读的基础知识,并进行言语上的鼓励,增强其阅读自信。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阅读上取得相应的进步。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抓住小学这一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不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新课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