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世界慕课大会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2023-11-09朱嘉欣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

朱嘉欣

摘要:目的:音乐慕课美声之林以扬州大学为依托,始终坚持公益性质。慕课对各行各业的教育起着带头作用,探究在世界慕课大会召开的背景下,美声之林对声乐教育的途径、模式、理念的影响及存在的弊端。方法:采用实践法和文献分析法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心得和经验,以期为新形势下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借鉴。结果:在慕课平台上开展声乐教学,不仅有助于资源共享,还有益于音乐教育的普及和传播;扬州大学的美声之林以其独特的方式开创声乐教学的新模式,这为广大声乐爱好者获取声乐知识提供了新路径。结论:慕课作为一个科技化、资源庞大化、共享化的大型网络教学平台,其出现对广大学习者来说,不仅是一种创新,还使学习内容更加专业;与其他音乐教学模式相比,慕课教学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它既结合了音乐的传播特点,又融入了音乐教学法、教学方式,可以便捷地对专业知识进行大众传播。

关键词:世界慕课大会;音乐教育;美声之林

中图分类号:G434;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2

1 慕课概述

1.1 慕课的历史发展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慕课的历史相当短暂。1962年,美国一名知识创新者提出此计划:将互联网与个人的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行知识的传播。自此大批的教育工作者便投身到这一行业中。慕课在中国的传播相当迅速,据相关数据统计,每8个慕课新学员,便有1个是中国的学习者,可见慕课在中国相当受欢迎。

1.2 世界慕课大会的召开及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育部规定“停课不停学”。在此背景下,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这一首次以慕课为主题的全球性会议,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数据显示,中国慕课数量与学习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慕课的资源共享与创新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便利。

1.2.1 普及專业音乐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音乐学习[1]。但是专业性的音乐学习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尤为困难。专业性的音乐学习存在收费高、路途遥远等问题,慕课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慕课的不断推广,推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逐渐普及。

1.2.2 节约师资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师资分布不均,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一,造成了师资力量不一。慕课的推广可以节约成本,减轻我国音乐教育的资金压力。江苏人口密集,教师资源较其他省更丰富,而云南、贵州、新疆等地区较偏远,专业音乐教育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慕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1.2.3 促进全民终身学习

无论是专业院校的老师还是家长、学生,慕课有助于每个人的学习。音乐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每天都需要练习,慕课的音乐学习具有随时性、便捷性等优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养。

1.2.4 音乐教学模式的升级

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一对多,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不一,学习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慕课的出现可以方便大家对音乐的学习。慕课并不是单纯地教授传统课堂内容,在本质上,慕课能为学生提供传统课堂所不具备的价值。慕课课程可以重复观看、跳跃观看,其便捷性为音乐教育带来了便利。

2 世界慕课大会召开背景下的音乐教育——课程美声之林

慕课音乐课程开设较少,而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的歌唱家张美林发现了线上学习的优越性,于是开设了专业音乐课程美声之林。美声之林不仅可以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性的声乐学习,还可以指导学员。美声之林的开课,大大带动了音乐教育发展。

2.1 慕课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美声之林

2.1.1 美声之林的特点

(1)教学精细化。美声之林由张美林对学员进行声乐指导,与传统的视频录制课相比,美声之林更有针对性,细节更丰富。美声之林对不同风格的歌曲进行划分,并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以《两地曲》为例,张美林首先对演唱者的演唱给予肯定,其次是解决演唱者细节方面的问题,使其情感处理到位,最后结束课堂。

(2)拉近师生距离。美声之林大大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3)教学法科学。声乐的学习需要科学用嗓,否则会事倍功半。张美林凭借开放式的教学风格、科学的教学方法吸引了广大声乐爱好者,使其拥有良好的音乐教育机会。以《梧桐树》为例,演唱者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生,张美林引导她以情进声,进入角色。《梧桐树》表达的是思乡之情,演唱者要以情动人。在融入情感的基础上,技巧必不可少,《梧桐树》的演唱需要强大的气息作支撑,因此提醒学生课后练习时注重气息的练习。

(4)节约路途奔波的时间以及所耗金钱。许多学子慕名来上张美林的课,这耗费了大量时间、金钱。与此同时,张美林自身也事务繁忙。慕课美声之林的开设降低了教师与学生的时间、金钱成本,十分便捷。

2.1.2 美声之林的未来发展

(1)符合后现代教育发展理念。后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多元音乐文化的融合学习,美声之林是声乐唱法的代表性课程,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还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知名度。

(2)更加专业化、精准化、科技化。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慕课的课堂体验会更加真实,不断满足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学习需求。慕课作为信息化和科技变革的产物,凭借灵活的学习方式、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教育公平等优势,吸引了许多学习者[2]。在此背景下,美声之林今后将引进更多专业人才来授课,确保课程内容更加专业、精准,教学方式更加科技化。

2.2 慕课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美声之林

2.2.1 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由一个教师指导一个或者5个以内的学生,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所以一节时长45分钟的课程分配到每个人身上,最多能够演唱两遍歌曲。而慕课美声之林进行了创新,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美声之林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学员,对学生歌曲演唱进行分析,并提供针对性指导。美声之林的上课模式分为基础、初级、中级、高级,并配以相应的教学手段与措施,是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张美林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创新,保持课程的时效性,为音乐教育契合时代需求提供了新的模式。

2.2.2 颠覆传统音乐教育观念

美声之林的传播与发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观念,给人以更大的遐想空间。观念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慕课的推广和普及,使更多的人相信和推崇这一教育模式。

2.2.3 改变传统的音乐学习方法

传统的音乐学习方法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性,更多依赖老师。慕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学习方法,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

2.2.4 更新了全国声乐教学曲目

美声之林不仅更新了全国各高校的声乐曲目,还填补了慕课在音乐教育领域的空白。传统的声乐入门曲目是《送别》《花非花》等,美声之林选取了特色声乐曲目,给各大高校作了表率。

3 美声之林的价值与意义

3.1 推动音乐教育发展

美声之林推动了高等音乐教育、声乐曲目的传播与更新,促进了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

3.2 以人为本——激发人们的兴趣

慕课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3],美声之林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基于学生的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契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3.3 学习成本低

共享资源的慕课美声之林有效解决了艺术学习成本高的问题,为艺考生以及就读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源,大幅降低了学生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学习成本。

3.4 为中小学慕课奠定基础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仍然为传统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的慕课大大推动了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发展。翻转课堂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结合,不仅能以多种媒介推动教学,还能以学生为中心定制课堂,带领学生学会思辨,实现教学目标。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不仅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启迪,还(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为中小学教学提供了参考。

4 美声之林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4.1 更新频率慢

慕课的流程比较复杂,包括录制、上传等,仅录制环节就有很多需要关注的细节,否则无法成功上传。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美声之林更新频率慢,不利于进一步吸引各高校的学生。因此,如何提高更新频率是目前亟须思考的问题。

4.2 不能完全因材施教

美声之林主要面向研究生、本科生、戏剧团音乐爱好者。但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美声之林较为遗憾的是不能根据每个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订音乐学习计划,只能根据大众需求和情况开展教学,这一问题有待解决。

5 美声之林的未来发展

美声之林开辟了音乐慕课的先河,为无数音乐爱好者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未来的发展中,美声之林的内容会更加丰富;在教学互动方面,将从单一的互动方式向多元化互动方式发展;在科技方面,美声之林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大家带来身临其境的效果。

6 结语

世界慕课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对中国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慕课美声之林作为音乐教育领域慕课的杰出代表,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在未来,音乐慕课美声之林将会越来越完善、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任恺.“互联网+”思维下的音乐慕课与音乐教学创新[J].中国音乐,2018(3):144-149,187.

[2] 董颖.声乐慕课的几点思考[J].当代音乐,2022(3):57-59.

[3] 杨策勋.慕课语境下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究[J].藝术评鉴,2021(24):70-72,83.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
创作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探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贵州民歌引入音乐教育的策略分析
浅议高职院校音乐教学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新时期音乐教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传递的关系及实现策略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