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消渴病的临床意义分析

2023-11-06高铭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柴胡柴胡糖化

高铭阳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引起患者内分泌紊乱型疾病, 由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 并伴有胰高血糖素的不适当增加,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是患者血糖水平异常和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劳等临床特征[1]。一旦糖尿病得不到很好控制, 就会导致并发症, 引起患者心脏、大脑、肾脏及脚等部位出现损伤, 并难以治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 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上升,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 2021 年我国糖尿病人口占世界人口的9.97%, 到2050 年将达到11.23%, 并且城市糖尿病患病率10.9%高于农村>7.3%[2]。据研究统计, 1990 年, 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仅为0.682%, 但2015 年增加到11.03%, 2015~2019 年增加到11.53%。大多数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发病是隐性的, 相当多的患者发现该病是由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体检时发现, 其并发症通常涉及心脏、大脑和外周血管, 其风险是健康人的2~7 倍, 导致诸多并发症。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 其病名首见于《内经》,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 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在于唐宋时代, 古人认为消渴病多由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及内伤七情等因素引发, 使患者肺、胃、肾之阴耗伤,导致阴虚燥热, 进而诱发消渴病。临床治疗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且消渴病病机及随之产生的理法方药临床一直沿用至今[3]。作者对此进行研究, 见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在沈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0 例肝郁脾虚型消渴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0 例。对照组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51~65 岁, 平均年龄(59.21±2.74)岁。试验组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51~64 岁, 平均年龄(58.18±2.3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辨型属于肝郁脾虚型消渴病, 空腹血糖值>7.0 mmol/L, 随机血糖值>11.1 mmol/L;年龄30~70 岁;病情稳定, 无急性并发症, 且自愿参与本项目;患者知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有心脑血管、肝肾器官功能异常和精神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患者;存在糖尿病酮症及相应酸中毒, 或者存在严重感染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 如降糖药治疗,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500 mg/次, 3 次/d, 饭后口服;阿卡波糖片(商品名:拜唐苹)50 mg/次, 3 次/d,随餐嚼服, 同时要结合患者病情, 对合并有其他疾病患者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柴胡20 g, 姜半夏10 g,牡丹皮20 g, 黄芩20 g, 白芍15 g、天花粉15 g, 北沙参15 g, 知母15 g, 山药20 g, 甘草15 g。辨症加减:对燥热盛、口干严重者加马齿苋20 g, 生地黄20 g, 枸杞子20 g;对存在倦怠、乏力者, 方中添加黄芪10 g, 太子参20 g;感觉饥饿的患者加竹茹20 g, 胡黄连20 g, 栀子20 g;尿频、尿急者加黄精20 g。以上药材用水煎服,100 ml, 2 次/d, 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8 周。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4. 1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疗效 血糖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由郑筱萸主编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估, 显著:患者空腹血糖值降至正常值, 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大于治疗前的40%, 证候积分值减少>80%;有效:患者空腹血糖下降值超过治疗前的20%, 且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值占治疗前的10%~40%, 证候积分值减少 60%~80%;无效:患者空腹血糖值没有变化, 或即使降低也无法达到有效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没有减少, 或减少没有达到临床检测标准, 证候积分值减少<60%。总有效率=显著率+有效率。

1. 4. 2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

1. 4. 3 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 2002 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并结合临床肝郁脾虚型消渴病的诊断标准, 以口渴喜饮、小便频多、倦怠乏力、情绪抑郁、脘胁胀痛作为主要症状。每项症状评分0~10 分, 得分越高, 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 5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糖疗效比较 试验组血糖治疗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 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 2 h 血糖(mmol/L)糖化血清蛋白(μmol/L)试验组30 6.19±0.12a 10.22±0.18a 279.38±10.29a对照组307.09±0.2111.18±0.21292.99±13.33 t 20.38119.0114.427 P 0.0000.0000.000

2. 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试验组口渴喜饮、小便频多、倦怠乏力、情绪抑郁、脘胁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例数口渴喜饮小便频多倦怠乏力情绪抑郁脘胁胀痛试验组30 3.66±0.36a 3.33±0.16a 3.14±0.83a 2.07±0.13a 1.37±0.12a对照组307.51±1.395.27±0.215.59±0.927.03±0.973.87±0.11 t 14.68640.24810.83027.75984.116 P 0.000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患者长期不良的生活和高糖高脂肪饮食习惯, 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 患者长期高血糖会严重损害其器官功能。临床治疗困难, 并发症多, 且血糖的长期波动, 严重损害患者身体指标, 将增加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 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不可逆伤害, 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目前, 西医临床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控制患者糖尿病发展, 且需要患者积极配合,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治疗依从性以确保其全天候血糖水平控制, 但患者长期服用西药, 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大, 且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 影响糖尿病控制的最终效果。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归于“消渴”范畴, 主要的发病机理为患者长期饮食不节, 或者先天禀赋不足, 长期的情绪抑郁, 造成肾阴亏虚, 燥热偏盛, 伤及肺阴、胃阴[5-7]。对长期情绪抑郁的患者, 肝阴不足, 肝失疏泻、肝郁气滞, 脾气虚弱, 则形成肝郁脾虚证。治疗上以补肾健脾、益气养阴、疏肝解郁为主。作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 方中的柴胡可疏肝解郁、和解表里;黄芩可燥湿清热, 清长期消渴状态下的余火;半夏可化痰、降逆止呕;牡丹皮可清热凉血;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天花粉可清热泻火;北沙参可养阴清肺;知母可清热泻火;甘草在益气的同时调和诸药。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口干严重加马齿苋、生地黄、枸杞子滋阴润燥;倦怠乏力严重者添加黄芪、太子参, 以健脾益气;多食易饥加竹茹、胡黄连、栀子滋阴、润燥、清热、和胃;尿频、尿急者加黄精补肾滋阴。以上药物合用可起到补脾益肾、滋阴生津、疏肝解郁、养阴益气的功效。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使疗效更加显著, 增加患者药物的耐受能力, 缓解临床症状, 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柴胡性微寒、味苦、辛, 归肝经、胆经。《药品化义》云:柴胡, 性轻清, 主升散, 味微苦, 主疏肝。《滇南本草》云:柴胡, 入肝、胆二经, 伤寒发汗解表要药, 退六经邪热往来, 痹痿;除肝家邪热劳热, 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 治妇人血热烧经, 能调月经。柴胡能平肝胆, 解胸胁结气, 主治肝气郁滞, 常配伍当归等以加强疏肝养肝。柴胡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 还含黄酮、多元醇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能够解热、促进免疫功能, 同时抗肝损害、抗辐射损伤等, 在临床上常用柴胡退热, 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炎症, 且柴胡中的有效成分为柴胡皂苷, 通过临床动物实验证明, 柴胡可以有效降低实验白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时具有保肝的作用, 可以治疗各种肝病。天花粉味甘、微寒, 归肺、胃经, 清热生津, 消肿排脓,主要用于热病烦渴, 肺热燥咳, 疮疡肿毒。《本草汇言》:“天花粉, 退五脏郁热。”天花粉可清胃火、降心火, 与葛根、五味子等配伍, 可用于消渴症[8-10]。小柴胡汤可以降低造模小鼠的血糖, 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 改善胰岛素抵抗, 还可以降低小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小柴胡汤还具有保肝作用。从本试验可以看出, 试验组血糖治疗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口渴喜饮、小便频多、倦怠乏力、情绪抑郁、脘胁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消渴病患者效果显著, 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小柴胡柴胡糖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柴胡汤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机制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柴胡治疗猪感冒症的临床观察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
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