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运动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2023-11-06杨飞叶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1期
关键词:户外运动青少年运动

杨飞叶,张 源,朱 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部,北京 100083)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在5 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始终有着“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期待[1]。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可以看出国家对青少年所寄予的厚望和殷切嘱托。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健康关系着民族未来和国家前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提出要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更加注重青少年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将关注点放在提高青少年的文化课成绩上,忽视了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学校将教育的重心放在提高升学率上,并没有做到“五育并举”,家庭和社会将分数作为评判青少年是否优秀的标准,这是片面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把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学习上。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户外运动的探险性和体验性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途径和契机。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将“户外运动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作为主题词,共检索出相关中文文献两篇,其中硕士论文一篇,期刊一篇。由此可见,相关专家学者对户外运动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的研究甚少。为此研读相关书籍,为该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二)逻辑分析法

将查阅到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分类、总结和归纳,筛选出符合本论文研究内容、框架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知识运用到本文撰写中。

二、相关概念界定

本研究主要涉及“户外运动”“青少年”“健康”的核心概念界定。

户外运动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具有探险或体验性质的体育运动项目群,项目种类繁多,包括陆地户外运动、水上户外运动和空中户外运动三大类。青少年时期指的是年龄处于12~18岁,从儿童过渡到成人的年龄阶段,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体格出现又一次加速生长以后又减慢的过程。此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大多数是初中生或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三、青少年的健康现状及户外运动对青少年健康的益处

(一)身体健康方面

首先,青少年由于处在考学阶段,学校和家庭将重心放在青少年的文化成绩上,青少年学业压力大,时间少或没时间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学校体育课少且存在文化课占用体育课的现象,仅仅靠学校的体育课不能满足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本要求。其次,青少年长时间专注于学习,长期弯腰低头,从而增加了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概率。加上近年来手机、电脑以及各种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用眼时间长而眼睛得不到充分放松,出现眼睛近视的现象。另外,青少年存在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三餐不规律、为追求模特身材而过度节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青少年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和肥胖等症状。肥胖已成为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青少年肥胖有时也会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抑郁、焦虑、与同龄人不合群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更重要的是,青少年时期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成长过程中不注意会出现佝偻病、鸡胸、驼背等不良体态。

户外运动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其挑战性和趣味性更强,青少年好奇心重,参与其中可以带来新鲜感和愉悦感,其项目种类众多又可以发展青少年不同的运动能力。如表1所示,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户外运动项目类型不一,参加徒步、登山、溯溪、探洞、越野跑等能很好地锻炼青少年的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参加露营、攀岩、定向越野、山地自行车可以很好地锻炼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参与水上运动项目可以让青少年在运动中熟悉水性,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划船式类型的项目还可以很好地锻炼青少年的腰腹部力量;而空中项目的参与和体验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恐高心理,培养青少年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户外运动使人置身于大自然中,和大自然直接接触,开阔的户外场地和环境、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能消除青少年眼部睫状肌的疲劳,户外明媚的阳光和绿色的草木有助于加速眼球、眼部肌肉和视神经的营养物质与氧气供应,舒缓眼部疲劳。户外环境可使青少年忘掉学业上的烦恼和压力,使人感到放松。户外运动属于有氧运动项目,长期坚持户外运动可以减脂、塑形,改善个人气质,增强自信心,减少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节假日家长多带孩子参与户外运动可增进家庭成员的交流与沟通,使家庭成员相互了解各自的想法与诉求,减少家庭矛盾的发生。在户外环境中可以遇到不同的动植物,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机会,发挥教育功能,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给学生讲解生物学、营养学知识,对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能发挥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户外运动学习中的特殊性,指导青少年学习系统的户外运动知识,学会适应特殊的户外运动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材、体育教学设备、体育教学环境等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教师善于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心理健康方面

目前在部分青少年中,存在过度害羞、内向、胆小、自卑、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大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学生在面临中高考、就业等压力时。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将呈现上升趋势。

户外运动使人体分泌多巴胺等物质来释放压力,使人感到心情愉悦,可以改善心情,减少焦虑和压力。户外运动使人体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镇静物质,可以起到催眠作用,提升青少年的睡眠质量,有规律的中低强度户外运动使人产生轻度疲劳感,缩短青少年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加深睡眠深度。中国睡眠研究会为了探究运动与睡眠的关系,发起了针对运动人群睡眠现状的调查,《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越爱运动的人越少失眠,睡眠质量更高,运动人群失眠困扰比例仅为10%,而良好的睡眠又有助于提高参与运动的热情,提升敏捷性和反应能力[2]。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研究显示,不管运动时间是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67%有健身习惯的人,深夜睡眠质量比没健身的人要好。户外运动还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青少年的记忆力,邓先伟在《有氧运动对记忆力影响的调查与研究》这篇文章中指出,有氧运动能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脑内核糖核酸的含量,提高人体各感觉器官功能,进而对记忆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3]。户外有氧运动增强青少年记忆力,学生要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户外运动相对于室内运动和学校体育课来说,地域范围更开阔,让人更放松,这种环境和心境下有利于青少年敞开心扉畅谈,使情绪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在与学生交谈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和观察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保护青少年的自尊心。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改善青少年过度害羞、内向、胆小、自卑、焦虑、抑郁、情绪波动大等不良心理问题。

(三)社会适应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互动过程,是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检测指标。社会适应是指当个体面临陌生的环境以及与同伴交往等情境时,通过不断控制周围环境,对其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包括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和社会生存技能三方面[5]。青少年时期不仅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智力发展快,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情感趋向稳定和成熟,意志力发展迅速。但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存在自制力差、心理状态不稳定、认知结构不完善、身心发展不同步,以及容易受环境和周围人的影响等问题,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适应问题。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户外运动时,青少年可以从改变自然条件和增强自身适应能力两个维度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户外运动团体性特点需要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完成任务过程中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青少年更近距离地了解彼此。青少年在户外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品质、个性、才能以及兴趣爱好,使得志同道合者互相吸引,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为青少年提供机会改变、调整和强化人际交往,为他们的和谐相处打下基础。合作与探究能力也是衡量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户外运动项目需要集体完成,例如四人漂流运动需要团队成员之间明确分工与合作,探究如何划桨、如何发力、如何安排队员的位置才能使漂流艇更稳更快更安全地行进,徒步、登山等运动也需要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共进退,攀岩运动需要同伴进行保护,互相信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青少年的合作与探究能力,能使青少年终身受益。户外运动还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竞争意识,增强青少年生存能力,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组织户外运动小比赛可以很好地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为其尽快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公平竞争,对不正确和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要及时加以指正,才能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正能量作用。

结语

户外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等主体都应该给予重视与支持。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应该出台支持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的相关政策与文件,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支持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还应该积极组织户外运动社会指导员的培训,提高户外指导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执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促进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的文件。“中国教育报”刊文指出:要继续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重要参考,以量化积分或等级奖励分数计入中考录取总分,积极发挥招生导向作用,让中小学有坚持“五育并举”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勇气和底气[6]。学校应该坚持“五育并举”教育方针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灌输“安全、文明、环保”意识。户外运动有别于学校体育课,学校应该认识到其对青少年健康发挥的独特作用,积极发展户外运动教育,用于弥补中学体育课的不足,积极组织青少年参与其中。教师作为户外运动教学的组织者和承担者,要学习好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知识,根据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遵循教育安全性、全面性、渐进性、兴趣性、针对性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组织教学。

从社会层面来说,近年来,学生在家上网课时间增长,走出户外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好的减压方式,也能为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场地。社会上的户外运动经营机构应该抓住契机,在符合政策要求的条件下建立符合青少年年龄阶段的特色户外运动运营机构,选择开展青少年青睐的户外运动项目,为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提供机会。户外运动运营机构还要注重户外运动指导员的户外技能培训和考核,为青少年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保驾护航,让家长放心。

从家庭层面来说,家庭对青少年的体育态度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影响很大,家长要对子女进行体育熏陶,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使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应该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户外运动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要性,重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重视青少年体育技能的培养,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给孩子少安排或不安排各种补习班,充分利用周末或假期,带领孩子参与户外运动。注重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于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的行为予以坚决鼓励和支持。作为家长,也要学习和掌握户外急救知识,以防在户外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处理和应对。

猜你喜欢

户外运动青少年运动
青少年发明家
冬季户外运动
不正经运动范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
疯狂的运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